五台山之华北屋脊北台顶 孙悟空上天庭时总是走南天门?你看看其它几个天门是谁镇守的

五台山之华北屋脊北台顶

忻州景区——五台山之华北屋脊北台顶

吴杰强 图/文

记得大约在93-94年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只有过一次外出旅游的经历。那时候父母双职工算是好家庭,当时生活并不像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尤其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也不是天天有,顿顿有。一星期吃一次就不错了,那时候还用肉票。记得爸爸买肉也是喜欢多买肥肉,炼了猪油平时炒菜香。所以说出去旅游那时候就更难遇,几乎没有。只有我的发小李瑜他爸爸是火车司机,他旅游的比较多,经常叫我看他那一箱子各地买回来的地图,当时羡慕不已。那一年旅游好像是爸爸在管涔山林业局闫家村林场工作时候,单位组织去的,能带家属,这样我和姐姐妈妈还有奶奶都去了,当时奶奶是自费。就这样我生平第一次旅游就出发了。回忆这些,是因为我们去的是五台山,坐着当时租的的轿子车(方言--90年代的班车)。由于那时候没有高速,走的县级公路。印象从岢岚县宋家沟乡闫家村林场出发走了近一天才到,最印象深刻的是最后的盘山路。后来据我了解就是五台山的西线入山口。就这样我与五台山结下第一次不解之缘。

再去五台山就是2008年在山西画报驻忻州市记者站工作以后了,比较多多为公务活动。每次去也匆匆,来也匆匆,没有多少新的感悟。一切的感受在2008年9月10日这一天改变了我对五台山的认识,那几天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委派,加拿大籍专家桑赛尔(Jim Thorsell)、日本籍专家杉尾伸太郎(Shintaro SUGIO)先生,于9月9日至12日正式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提名地五台山进行了实地考察。我和伯伯被指定专职摄影,他负责拍摄来自日本的世界文化遗产评定专家杉尾伸太郎摄影纪录工作,我负责拍摄来自加拿大的世界自然遗产评定专家桑赛尔摄影纪录工作。我们这一组于10日早上第一站来到了五台山之巅,华北屋脊——北台顶。就是这一次公务拍摄活动改变了我对五台山认识,并深深的爱上这个世界著名并唯一的汉藏佛教并存的佛教圣地。因为之前不爱学习的我并没有阅读过关于五台山由来的书籍,上了北台顶我才知道五台山为什么叫五台山。所以我认为以前我来五台山相当于没去。没有上过台顶的朝拜者就没有真正来过五台山,也没有感受到五台山真真的神奇之处。后来因为公务原因多次到访北台顶,还有东台和南台顶,遗憾的是还没有去过中台和西台顶。台顶文化绝对是五台山不可或缺的文化核心和精髓。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五方文殊又是每一座台顶的佛教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朝拜者朝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光“五方文殊”,就连五台山知名度最高,香火最旺的五爷庙中供奉的“五爷”广济龙王,出自于北台顶的龙王庙。有一说是这样的,传说这五爷是广济龙王的五太子,本相鳌龙,名叫圣衍,是佛教传说中的财神。这位于五台山海拔三千米的北台顶广济龙王祠,就是当地百姓专门为他修建的。后来为了更多的百姓上香方便,便把五爷从北台顶上请到了山下的五爷庙里。所以我说的没有去过台顶就没有真正来过五台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我整理一些关于北台顶的介绍请大家阅读后看图,文字来源于百度百科、太原道等。

五台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来命名,分别称为东台、北台、西台、南台、中台。其中,东台、北台、西台、中台为一列山脉,南台独立为峰。山石多为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组成,强度较大,不易剥蚀。形成了山顶平缓,可降飞机;沟谷纵深,状如 U形的特殊风貌。五座台顶,又各具景观。东有离岳火珠,北有玉涧琼脂,西有丽农瑶室,南有洞光珠树,中峰则有自明之金,环光之壁。一代诗宗元好问惊叹:“此景祗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每个台顶上供奉一位文殊菩萨,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

北台又称叶斗蜂,台顶面积37万平方米,地势平广,周围2公里,从下面仰望,云浮山腰,巅摩斗杓,故又名叶斗峰。叶斗峰海拔3061米,顶天立地,为五台之最高峰,同时也是华北地区的海拔最高纪录为“华北屋脊”。台顶气候非常寒冷,通常每年10月便会下雪,翌年5月才会融雪。除每年6至9月外,其它月份也不便登台顶。据说这里冬季有一种极狂烈的大风,能把小树连根拔起,所以台顶甚少林木。在北台观雪,令人叫绝。下雪时,周围漫天飘飞,只见群山被白雪覆盖,大大小小,千姿百态,好一片银色世界。

北台顶主要建筑有灵应寺、隐峰塔、南天门。灵应寺创建于隋代,坐北朝南,原有山门三间,门额悬挂「敕建大台北顶」巨型匾额。东西两间,内置石碑各三通,石碑记载了历代对灵应寺的兴建等情况。2001年,灵应寺再度扩建和维修。新建文殊殿五间、龙王殿三间及石牌坊一座,均为汉白玉石砌筑。大殿单檐歇山顶,门窗拱券,前置廊,门前左右各置石狮一尊,左右偏殿为悬山顶,廊间柱头饰以石制斗拱,整体设施简洁明快,稳重大方。龙王殿置於两米高的高台上,面阔三间,拱卷式门洞,也是单檐歇山顶。殿前有汉白玉石雕护栏,护栏栏板浮雕各种各样的花卉、草叶纹饰,极为壮观沿山门向北为北极玄宫,即灵应寺过殿。原殿内正面有韦驮菩萨像,韦驮菩萨四周有坐佛八尊。隐峰塔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一大灵迹,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隐峰禅师,俗姓邓,今福建省邵武人,唐代著名高僧,经常冬居衡岳,夏处清凉,其圆寂後,後人将其火化,并取之舍利,在北台顶建塔藏之,故而塔名隐秀,精工细作,质感较强,是僧俗临顶必至之处。寺庙的南门又叫南天门,据说,在南天门旁放乐马,能让人时来运转,吉祥如意。外地游人如能有幸在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放乐马,更是情怀坦荡。

五台山之华北屋脊北台顶

南天门

五台山之华北屋脊北台顶

通往北台顶的朝台路

照片中的狐狸是加拿大的世界自然遗产评定专家桑赛尔在登顶时候亲见,它为五台山成为“自然遗产”添了一笔

龙王殿

灵应寺

黑龙潭,这里不是常年有水,见到它有水需要一定的善缘

灵应寺钟楼,外面的人为加拿大籍专家桑赛尔(Jim Thorsell)

龙王殿和灵应寺中间的连接路

灵应寺鼓楼

无垢文殊殿

无垢文殊殿

灵应寺中碑厅

北台顶上的石头,据说叫“龙翻石”

“龙翻石”与北台顶高山草甸共存

北台顶山坡上的特殊“流石”地貌

北台顶远处的东台顶

北台顶的海拔地标,有好多网上文献说北台海拔3058米,这里标注3061.1米

龙王殿中供奉的广济龙王“五爷”

巡海龙湾

无垢龙王

龙母

五谷龙王

自在龙王

守殿龙将

五方文殊

寺庙内一些有年代的佛像

石雕佛像

玉佛像

寺内有好多不同年代、不同材质塑造的精美佛像,希望你有机会怀着一颗敬仰之心亲自朝拜一下北台。


作者:吴杰强 

中国摄影家协会 会员

中国著作权协会 会员 忻州市副首席代表

山西省摄影家协会 理事

山西摄影摄影家协会五台山分会 副秘书长

忻州市摄影家协会 副秘书长

原创作品,作者拥有全部著作权。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今天我们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行为出发来看看天界中的各层关系和悟空的性格。我们都知道,孙悟空是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所生,当石头裂开时,孙悟空就诞生了,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神话,来说明孙悟空的出身的不凡。孙悟空诞生之时惊动了天界。他受菩提祖师的教导,祖师给他起名叫孙悟空。

后来,孙悟空接管了花果山。孙悟空的顽劣性格似乎从诞生之时起就已经成为了一个自带的属性。占山为王后的孙悟空大闹龙宫,还肆意地闯入了地府,将地府搅得“鸡犬不宁”。

孙悟空上天庭时总是走南天门?你看看其它几个天门是谁镇守的

 孙悟空还在花果山上竖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帜。玉帝得知后,派天兵来抓他。没想到,他打败了哪吒三太子,可见孙悟空的能力不凡,更何况那时它还得到了金箍棒这一如有神助的武器。

  后来,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孙悟空被召入天庭,被封为“齐天大圣”,并让他去掌管蟠桃园。本以为得到了这样的“优待”,孙悟空会好好做一只安安分分的猴子,谁知道孙悟空确实是只猴子,冥顽不化的性格是天生的,更何况猴子本来非常喜欢吃桃子。孙悟空偷了桃子,喝了鲜酒,吃了长生不老药,把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搞得一团糟,孙悟空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于是逃回花果山。

孙悟空上天庭时总是走南天门?你看看其它几个天门是谁镇守的

孙悟空偷吃蟠桃

 玉皇大帝勃然大怒,命令李靖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花果山。但是李靖出人意料地被孙悟空打得落花流水。后来,玉帝派二郎神去逮捕孙悟空,这两个人打了三天三夜,没有分出胜负。然而,哮天犬趁机咬了孙悟空一口,这时候孙悟空才被二郎神捉住,押解回天庭。

  在惩罚他的时候,太上老君的仙丹又被孙悟空偷偷吃掉了,他也训练了他的火眼金睛,在上一期的文章里写到了,火眼金睛并不是一个全能的技能,只能够识别低等级的妖怪,实际上这是太上老君害了孙悟空的神眼。但是孙悟空踢翻了炼丹炉之后继续在天庭作乱。

孙悟空上天庭时总是走南天门?你看看其它几个天门是谁镇守的

无奈的玉帝邀请了如来佛祖,如来佛祖和孙悟空进行斗法,悟空陷入了一片混乱,可以说输得一败涂地。如来佛祖后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脚下。五百年后,孙悟空被唐僧救出。他拜唐僧为师,取号为行者,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之后,孙悟空还去天庭数次,都是去寻求帮助的。然而,无论是大闹天宫的时候,还是后来求助的时候,孙悟空走的都是南天门。事实上,天庭还有另外三个门:西天门、东天门和北天门。

此门向南,所以称"南天门",也是天庭的正门

  那孙悟空为什么不从另外三个天门进去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南天门是天庭的大门。所有的神仙进出南天门都是坦坦荡荡,昂首挺胸的。悟空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人,自然而然,他也会从南天门进出。

  第二个原因,南天门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人界和天界的入口。而南天门下是大唐朝的边界,孙悟空自然从南天门走更方便。

  此外,守卫北天门的大神是一个厉害人物,悟空惹不起。他是真武大帝,这其中的人物关系说复杂也不复杂,真武大帝是元始天尊的儿子的儿子。“元始天尊”其人的名声可是如雷贯耳,元始天尊就是盘古大帝,他位列“三清”之首。

元始天尊

 真武大帝也有一个名字叫“荡魔大帝”,庸俗来讲就是斩妖除魔的。虽然孙悟空有些冥顽不灵,但他并不愚蠢。人们常说猴子是最精明的。悟空自然知道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去做,所以当然会可以避开真武大帝,以避免激怒,自己可得不到好果子吃。

   我们再来看一下镇守东天门的是谁,是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在天庭里的名声也是响当当的。他的坐骑是九灵元圣,起初,九灵元圣偷偷下界与孙悟空和沙僧交战,没料到悟空师兄二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甚至还被生擒了。所以悟空对冬天们也是有畏惧之心的。

道教神仙 | 太乙救苦天尊

   那么,西天门呢?西天门的真正控制者是如来佛祖。我们都知道,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仍然飞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他怎么敢去西天门找如来佛祖的麻烦?佛祖守卫着西天门,孙悟空真的不敢轻易进出西天门。

  这样看起来孙悟空似乎只能走南天门,南天门是正门,神仙从正门进出。显然,这里的仙流量比较大。没有“重兵”把守,孙悟空在南天门可以相对来去自由。更何况,他去天庭是寻求帮助的。自然,他要大摇大摆地从南天门进入。

 事实上,守卫南天门的是太上老君,他在天庭中辈分算是最高的。太上老君似乎无法对付孙悟空,但他这也是一种欲擒故纵,故意让孙悟空撒泼,看似很“佛系”,实际上等待的是最后的契机。当时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熏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是一种惩罚,虽然解开了孙悟空的琵琶骨,但还是让孙悟空的法术受到了一定的损害。  

 如此看来,守卫南天门、北天门、西天门和东天门的各路神仙孙悟空都不敢惹麻烦。他因此频繁走南天门,虽然这也可能是习惯的结果。对孙悟空来说,怎么样快捷也是一个考虑的因素。

  起初,他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跑出了皇宫。他逃跑时没有走老路,而是悄悄地从西门逃走了,当时他是用的是隐身法。可见孙悟空走南天门也是有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