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座闺中小城 风光不输桂林,避暑绝佳,关键是美食连吃3天也不重样! 开化龙门村的农家乐这么火

*本文由浙江旅游达人阿久原创供稿,请勿转载!同时欢迎广大达人粉丝们供稿哦~


浙座闺中小城 风光不输桂林,避暑绝佳,关键是美食连吃3天也不重样!

旅游达人 @ 风子红 / 摄

浙赣皖三省交界,众多美景中央,藏着一个世外桃源。纵横密布的川流,绵延起伏的群山,古老静谧的村落……她是莫言口中的“神仙境”,春花灿烂的时节,这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堪比婺源。

开化,一座藏于闺中的小城。夏花灿烂,盛夏的风吹不走山间浓浓的翠色,拂不开浙里最后一丝清凉。是不是有些蠢蠢欲动:开化怎么玩?攻略都为你准备好啦!

↓↓↓↓

玩 · 开化


根宫佛国 || 根艺美术的四库全书

浙座闺中小城 风光不输桂林,避暑绝佳,关键是美食连吃3天也不重样!

旅游达人 @ 阿陆 / 摄

浙座闺中小城 风光不输桂林,避暑绝佳,关键是美食连吃3天也不重样!

旅游达人 @ 风子红 / 摄

说到开化景点,首屈一指的便是根宫佛国。这里聚集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以根雕艺术、盆景艺术、赏石文化与园林古建为载体,融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璀璨的文化于奇根异木,构建了一幅恬静优雅、天人合一的画卷。

有福门祥光、天工博物馆、根雕佛国、醉根宝塔、历史文化长河等近三十个景点,陈列有世界上最大的根艺释迦牟尼佛造像和680米长的巨型根雕五佰罗汉阵,以及根艺文献资料、根艺名家名作,工艺流程和醉根文化展示等,是一部根艺美术的四库全书!

△ 这幅作品叫灵山护法,千年香樟木根桩如云似雾,各种法器形象逼真,充满天趣美韵,把根雕艺术与佛教文化

△而这对栩栩如生的老虎便是“双福临门”,它们是以桫椤木独特的疙瘩刻划虎斑,以根材自然曲线塑造动势,既

下淤生态村 || 乡村慢生活触手可及

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的下淤村,201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下淤村依山傍水,马金溪绕村前而过,千亩生态阔叶林环抱村庄。

河岸边有专门的步行道,我们沿着步行道一直往前。走在树荫下,凉风阵阵,即便是午后也丝毫没有热气。如果觉得散步不过瘾,还可以和朋友一起租一辆自行车,边骑边欣赏路边的风景。

旅游达人 @ 椿姑娘 / 摄

小溪不远处的田野里,开满了黄色格桑花。曾几何时,下淤还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村民单纯“靠山吃山”,滥伐山林、滥挖河沙的现象十分普遍。但是,这几年,在村班子的带领下,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它来了一个华丽大转身,不仅有烧烤园、水上乐园、葵花园等乡村旅游项目,还成了开化县首批3A级景区村之一。

高田坑古村落 || 走进原汁原味的农家

高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只有20余位人家在此生活。这个村保留着纯朴生活方式,家家门口挖池养清水鱼,泉水流过每户人家,百姓出门只掩着门。因为身处在海拔700米的地方,每到夏季这儿的温度总会比外界低5°C左右,是个天然的避暑圣地。

旅游达人 @ 风子红 / 摄

在此地完全感觉不到都市的繁华和现代的气息,一切返璞归真;更让人惊奇的是此处的自然风光,奇特壮观的高山树林、清澈幽深的瀑布、古朴优雅的红豆杉,人在其中犹如到了世外桃源。累了,村民们会拿出自家的高山蔬菜和清水鱼招待客人,那纯天然的味道,久久难忘。

一踏进这个村庄,便不由想起了儿时生活的地方,爷爷在自家的田地上耕种着豆苗,奶奶坐在院子前耕织着草帽,我欢笑着、奔跑着,偶尔调皮一下,拿着买卖编织好的草帽戴在头上舞蹈,太阳落山了,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土家菜,很简单的日子,也很幸福。

听闻当地村民,这些年政府给了很多政策对这个村庄进行了保护和整改,他们不想失去这样土味的原野生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乐在其中。望着在梯田里干农活的村民,看着黄泥房前晾晒箬叶的老人,听着山间风吹树叶的声响,每位村民的脸上满是喜悦与自豪,很多人会问,村子为什么这么美,他们都说因为我们有耐心。守护和等待,就是古村最好的开发利用。

这些年,很多地方都对古村落进行了再开发,也都越来越重视乡村发展,可我总希望在时代进步的同时,不要遗失了它原来的“土”味道,那才是家的味道。

钱江源 || 原来这才是钱塘江的源头

钱塘江水的源头是那里呢?那便是衢州市开化县齐溪镇,“钱江源”也因此得名。拾级而上,数十条溪流山泉,从纵横交错的沟谷涌出,随地形变化,水流时急时缓,时溪流时碧潭,一低头还可以见到溪底游动的鱼儿。虽然已是盛夏,但城市里的空气还是热乎乎的,而行走在钱江源森林公园里,却感到阵阵凉意。

爬到一半的时候,便能看到不远处的神龙飞瀑,果真如传说中那样神龙见尾不见首。飞天瀑布落差约120米,呈4级,或飘或缀或断或挂倾泻而下。瀑布口被凌空横悬的大石壁遮住,犹如天门深不可测,欲探源头藏何处,真可谓是钱江之水天上来。上端只见雨雾弥漫缭绕,下端有清可见底的水潭,潭的周围有不少天然石阶。

都说农夫山泉有点甜,而未加工过的钱江源头的水应该更香甜,据说附近的村民都取用这里的水作饮用,还出了不少寿星!

↓↓↓↓

住 · 开化


心渡民宿 || 私藏一处园林

旅游达人 @ 风子红 / 摄

金星村就在马金溪旁边,就地理位置而言是非常好的,而心渡民宿就在溪边不远处。走进心渡民宿,就能看到院子里的小池塘和假山,像是走进了一片小园林。除了可以住宿的客房外,这里还有茶室和书画室。

民宿是独栋式的三层楼,二楼和三楼是客房。每个房间都有各自的特色,透过飘窗还能直接看到外面的马金溪水。

地址:衢州市开化县金星村

二食一宿 || 住进一间石头屋

二食一宿,顾名思义,这里除了住还有美食。整个民宿是由传统石头房子改建而成,新和旧,夯土和石头,保留、改造、新建,混合共存。

旅游达人 @ 风子红 / 摄

民宿面朝马金溪一线辽阔湖景。300平米的花园茶咖内石头的清洌与花草的鲜活,和正对庭院的一面碧绿湖水和谐共存。民宿拥有开放式生态厨房,住店客人享有一正一早及所有简餐水果点心茶水小食,提供宝宝食品及宠物食品,可以说是非常贴心了。

地址:衢州市开化县金星村深渡57号

汉唐香府 || 穿越汉唐的中式情调

汉唐香府,虽是一间民宿,更像是一个传统文化体验馆。刚一进门便被眼前这个临溪茶室所吸引。府上陈设的香筒、香炉、香插等,无不透着主人的品味和手艺人的妙手匠心。笔墨纸砚,各类古典文具摆列整齐,营造出浓郁的汉家风采。

民宿位于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这个村因为春日满屏的油菜花海,而上榜为小伙伴们心目中“最想春日踏青目的地”。在一天的游赏之后,伴着虫鸣蛙声入睡,远离城市的霓虹和喧嚣。

地址:衢州市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

食 · 开化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辣食的人,来开化准没错了,这里的每一道菜品都带有一点点的火辣辣,腌制菜品的味道也极为可口~

△ 开化汽糕

△ 开化青蛳

△ 开化清水鱼

后记:很多目的地是去了后才发现,原来这里还可以这么玩,开化就是其中之一。在开化的三天两晚,不算短也不算长,但却让我对这个地方刮目相看。如果你有机会来衢州旅行,不妨也来开化走一走,说不定就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呢!

本文来源:阿久的旅记


本文图片及文字由阿久原创出品,部分图片来自达人风子红&阿陆,严禁转载

2018-04-09 07:24 | 人民日报

开化龙门村的农家乐这么火

走进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一间间民宿里透出饭香,老板娘热情地吆喝着;村民骑着电瓶车,载着瓜果蔬菜等食材在山道上奔走……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显得热闹非凡。

谁能想到,早些年龙门村守着青山没钱赚。因交通不便,茶叶和山果只能带来零星收入。全村1006人,有400余人在外打工,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如今,村集体年收入超过60万元。变化从何而来?

有山水有文化,人气旺起来

发展脱贫产业,得先练“内功”。前几年,村里开展垃圾分类、农趣庭院等建设,村庄面貌一新。环境好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山水再好,没有文化融入,乡村休闲游就没有灵魂。”村支书汪德刚说,山水好的村很多,凭什么游客一定要到这儿来?得发掘地方文化,让山水因文化而灵动起来。

龙门村在危旧房改造中,保持了原有的徽派建筑风格,恢复了“溪环玉带”“龙潭虚泽”等龙门古八景。全村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后,一个完整的明清徽派建筑风格的村落出现了。

15年前,20岁的村民余昌山离开家乡,到台州打工,从一名杂工做到了酒店厨师长。前几年,他毅然返乡创业,租下亲戚的房子办农家乐。仅仅2016年下半年,就赚了几十万元。

客栈火了,人气旺了。如今,龙门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人次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4115元增长到2017年的1.9万元。

走进龙门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民宿外一面面整齐划一的“龙门客栈”招牌。

农家乐发展伊始,村里统一思路:靠单打独斗的“土路子”行不通。村集体成立九溪龙门旅游开发公司,统一管理、宣传、服务、分配客源,避免了无序竞争。

为提高村民的管理水平,县农办邀请旅行社老总讲课,从房间改造到内部装饰,从菜品设置到客房打扫……详细为农民传授“实战”经验。

全村富了,才是真的富。龙门村实行“1+X”的结对模式,让农家乐经营者结对蔬菜提供户、农副产品提供户,生意好的能结对5户以上。

村民余广群是龙门村第一个农家乐创办人。他和邻居余云英结成对子,聘请余云英做厨师。现在,余云英自己也办起了农家乐,又结对了好几家农户。

村干部带头干,全村拧成一股绳

发展乡村旅游,少不了村干部的带头。前期,龙门村专门聘请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对全村进行规划设计。“看村干部把村里角角落落都跑遍了。当初还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村民们笑言。

为了劝说村民们办农家乐,村干部费了不少心思。5年前的那次村民大会,大家记忆犹新。

村干部起初信心满满:县里有扶持政策,大家早点办农家乐,早赚钱。村办公大楼却突然安静了。村民们的眼光投向当时的村主任余广群。余广群说:“我盖房子还欠着23万元呢。”

“吃螃蟹”没人带头可不行。看着大伙儿期盼的眼神,余广群带头开农家乐,龙门村第一批共9户农民跟着报了名。

村两委干部实行值班班长制,村两委干部分成7个班,每班1个班长和4个组员,处理每日村内事务。

党员也动了起来。龙门村党支部实行“党员邻里阵地”,为全村的37名党员和8名入党积极分子划分责任区,每位责任人不但要主动做好自家的卫生保洁,还要负责联系邻里周边农户的邻里和谐、环境卫生等工作。

截至目前,龙门村53家民宿经营户与村内的179家农户全部结对,农户为民宿经营户提供高山蔬菜、土鸡、清水鱼、笋干、野蜂蜜等40余种农副产品,还能到农家乐打工,赚双份钱。

龙门村村民很自豪:“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已成为现实了。现在,他们有了新目标:未来五年内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