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古迹之北京万佛堂孔水洞 义县老建筑丨义县万佛堂,现存16窟430余尊造像,开凿于北魏时期

最近天气都是很晴好,听说房山河北镇有万佛堂孔水洞,还有华塔。心中总是想探寻古迹去。驱车从房山城关走房东路,头一次开车走山路,不敢开的很快。有地方坡路很大很长,还有山边拐弯处弯路很死。导航导到半壁店村我就车放的村边,徒步往南走,这路坡度更大,我那车有点够呛。

寻觅古迹之北京万佛堂孔水洞

  • 徒步走能更好欣赏景色,路旁有的树叶黄了,很是怡人,令人回忆无数个从前的秋天

寻觅古迹之北京万佛堂孔水洞柿子树的掉落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黄色柿子挂在枝头,也是一道风景。

走了很久,终于到了地点,万佛堂孔水洞。现在看到的上面龙泉宝殿是明代的无梁建筑。下面是孔水洞入口,原有两扇大门,早以不见。洞内有三大洞厅,尤以第三大洞厅最为壮观,厅前有一排石钟乳低俯水面,厅后遍布洁白晶莹的石花。寻觅古迹之北京万佛堂孔水洞

这是孔水旁的元代古塔,雕刻很精美,小窗子,小门让人感觉就是真的似的。

义县万佛堂,位于义县城西9公里大凌河北岸的福山上,是我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被国家评为2A级景区。

万佛堂分东、西两区,共存16窟430余尊造像。西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由平东将军营州(今朝阳)刺史元景为皇帝祈福开凿。东区于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由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等74人开凿的私窟。

石窟佛像大者丈余、小者不过盈寸,整个造像群布局严谨,内容丰富,镌刻精巧,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窟顶莲花宝盖、飞天藻井更显北魏时期的时刻技艺。摩崖“元景造像碑”字迹遒劲挺秀,笔力极工,被清末梁启超评为“天骨开张、光芒闪溢”,康有为则称其为“元魏诸碑之极品”,《韩贞造像题记》则是研究我国北方民族史、边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义县老建筑丨义县万佛堂,现存16窟430余尊造像,开凿于北魏时期


义县老建筑丨义县万佛堂,现存16窟430余尊造像,开凿于北魏时期


义县老建筑丨义县万佛堂,现存16窟430余尊造像,开凿于北魏时期












日伪时期的义县万佛堂








2012年,蜂鸟网网友“zhaohao2010”拍摄的义县万佛堂


————

「更多老照片、老建筑,尽在右上角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