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唯一诸葛亮与刘备的合祀祠庙,成都武侯祠游览攻略 千年古镇,浓情乡愁


国内唯一诸葛亮与刘备的合祀祠庙,成都武侯祠游览攻略


成都武侯祠这个景点很多人都是抱着走马观花的心态去的,我也是如此。

但当我深入游览后,觉得这是一次徜徉在三国历史文化中的绝佳体验,是历史与现代的交错碰撞。

如果以前只能在影视剧中看主角穿越时空,那成都武侯祠就是让我的身心都迷失在了历史文化中。

景区介绍

成都武侯祠,又名汉昭烈庙,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 AAAA 级景区。

以下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以及锦里百度百科


概括一下就是,刘备不仅活着的时候和诸葛亮一起搞事业,死后俩人也凑一块让人供奉。

后人将供奉他俩的这个祠堂做成了一个三国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左右两块地搞了联合营销,左边是号称三国商业街的锦里,右边是搞民俗活动的文化体验区。

所以想要了解三国文化、体验三国文化、感受三国文化,成都武侯祠,是你必去之地。

景区基本信息

景区位置

成都武侯祠景区蜗居于成都市中心西南角,毗邻成都体育学院,对望西南民族大学。

距离宽窄巷子和天府广场不到 2km,可以说是坐拥市中心西边黄金地段。


国内唯一诸葛亮与刘备的合祀祠庙,成都武侯祠游览攻略


交通

乘地铁

景区在市中心,交通方便,靠近地铁 3 号线,高升桥站

地铁 D 口出来,往东大约 800m 即到景区正门口。

乘公交

也可以选择“成都景区直通车”的大巴前往,任何景点都能找到,非常方便。

更方便的办法:在直通车公众号上购买武侯祠景区门票,直接包送达(单程免费)。


国内唯一诸葛亮与刘备的合祀祠庙,成都武侯祠游览攻略


直通车门票购买页面


骑车

由于成都市区不大,骑车出行也是不错的选择。

成都最繁华的一环路大概就是一个 3km 半径的圆,并且成都所有道路都有自行车道,共享单车随处可见。一环路内,一般骑车 10~20 分钟就能达到。

打车

成都出租车不贵,起步价 8 元,就是武侯祠附近道路拥挤,容易堵车,停车也不便,所以并不建议。

开放时间

武侯祠不仅白天适宜观赏,晚上也别有风味,所以开放时间在夏季略有延长。

游览时间

收费部分面积不大,但院落较多,所以需耗些时间。此处游览时间不包含文化体验区和锦里,仅限于收费区域。

正常游览:3 小时左右

对历史文化不感兴趣的:1.5~2 小时

景区内可供休息的长椅较多,即使是体力不济者也不用担心。

购票

支付方式

购票只有两种方式:

  • 现场购票——只收现金,不可手机支付
  • 网络平台——景区直通车、各种旅游app等

另外这边也可以买杜甫草堂的门票,买门票,赠送去草堂的车票。草堂车票 50 元/人。

售票点

不是只有大门口那个人超多的地方卖票,武侯祠的三个出口旁都有售票点,人少不排队。

如果你是从武侯祠停车场方向过来,你就从停车场旁边那哥们买票进入即可。

票价

  • 全价:50 元/人
  • 半价:25 元/人
  • 年票:100 元/人/年
  • 其他优惠政策请详询成都武侯祠官网/公众号

我个人感觉单单两三个小时无法看透武侯祠,我自己总共去了两次,所以对历史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建议买张 100 元不限次数的年票。

里面还经常会安排一些展览,个人认为比较划算。

游览准备

为了更好的游览,你还需要做一些准备

关注成都武侯祠公众号

关注武侯祠公众号主要有两个作用,获取语音讲解,以及查看展览信息。

语音讲解

不用花钱请导游,有手机就能徜徉在历史的海洋里,只要关注武侯祠公众号,进入语音讲解模块即可收听。

景区内还有无线网,所以不用担心流量问题。

语音讲解声情并茂,以声音传达出了三国英雄的盖世豪情和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思,走在路上就好听起来了,这样到了武侯祠,置身于三国历史建筑中,才能更加感同身受。



关注公众号后,在右下角找“文创及服务”—“语音导览”

展览信息获取

武侯祠除了是三国文化历史博物馆,还是一个活跃的展览机构,经常会举办一些展览,事先查看展览信息,能让你更充分的利用门票金额。

我去时是一个叫“咫尺之镜”的馆藏扇面展览,布置精美,体验挺不错的。

行李寄存

在武侯祠正门外的游客中心有行李寄存处,有大、中、小号箱子之分。

我用的是小号箱,能放一个鼓鼓囊囊的双肩包,两小时 5 元,超过好像是 2 元/小时(超额费用记不清了)。

驱蚊止痒

武侯祠四面环水,所以蚊子非常多。

我四月中旬去的,温度在 20° 朝下,但是也挡住蚊子对我的喜爱,回来满手都是包。╮(╯▽╰)╭

行程安排

我第一次去武侯祠是做了一个双目的的计划,早上武侯祠,下午熊猫基地,晚上回来逛锦里。

当时看来还不错,不过还能再优化一下。

根据我上一篇文章的熊猫基地攻略,看熊猫最佳时间是早上,所以如果我下次再去,会把熊猫基地排在早上。逛完熊猫基地后,直接乘车回到武侯祠开始文化之旅,逛到六点关门,正好到隔壁锦里小吃街解决晚饭。

重点游览

按照进门之后的顺序,主要观赏五个部分。

门口的唐碑、明碑,二门后面的文臣武将廊,武侯祠,惠陵,以及三国文化陈列室。

当时(到2019/5/9)还有一个临展——咫尺之镜扇面展



此地图可在成都武侯祠官网查看

唐碑

进了“汉昭烈庙”大门,左右两边是“明碑”和“唐碑”,以右手边“唐碑”最厉害,因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蔡公绰的书法,被成为三绝碑。

不过我看不出来到底哪里厉害,就是碑特别高大,有一个好像有 3m 高,上面的字比较好看。时代变迁,斗转星移,这些碑文竟然还清晰可辨,佩服。

并且发现古人写字也并不都是像毛笔字贴一样,有张牙舞爪占满整个格子的,也有谨小慎微间距极大的。

这不就是现在说的公众号文章排版吗?

文臣武将廊

这里就是蜀国各位厉害的、威名的、壮烈的文臣武将的雕塑,共有47尊,是清康熙至道光年间的泥彩绘像。

你可以一边观赏塑像,一边听语音讲解里面的介绍。文臣廊是庞统为首,武将廊是赵云为首。



黄忠的脸超白的

而二门的左右两边是岳飞手书的《出师表》石刻,字迹相当刚劲有力。




汉昭烈庙

供奉的是刘备一家,中间是刘备,刘备左边是孙子,而右边是空的。

估计是刘禅将江山拱手相让,为后世所不容。

武侯祠

从汉昭烈庙的刘备像后面出来,就是供奉诸葛亮的武侯祠了。

祠堂里是诸葛亮和他两个为国捐躯儿子的塑像,怎么说呢,只能用可惜二字了。

惠陵

我去的时候三义庙似乎在维修,所以就直接左转去惠陵,看刘备墓了。

是一个圆形的,垒得快一人高的小山丘。

之后沿着路会经过著名的“红墙夹道”,就是下图的样子。



图片来自成都武侯祠公众号文章


三国文化陈列室

这里陈列了一些国内出土的,涉及到三国文化的历史文物。

陈列室分左右两边,一边陈列了三国时期文物,如打仗的兵器,陪葬的陶俑,彩绘,农耕生活等。

另外一边介绍了三国时期,尤其是蜀国的地理历史遗迹,如赵子龙的墓,孟获城等。还有国内其他地方的武侯祠。

咫尺之境展览



意料之外的小展览,以外的好看。

将扇面文化和诗山水、飞禽走兽联系了起来。

一首首诗词,一幅幅水墨画,再假上展柜中精美的扇面,让人仿佛置身古代,微风拂来,听到花开的声音。

最后

虽然武侯祠不大,但是通过里面的历史遗迹,语音讲解,让我也好似亲身经历了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时期,有为英雄们的感慨,亦有闺阁之中的无奈。

回身而望,是将近三百年的时空穿越,是金戈铁马的厮杀声,是大乔小乔的空闺怨。

他们渐渐的去了,淡了,但在这里,他们的故事还在一遍遍被后人传颂着。

【你可能还想看】

到成都怎能不看圆滚滚,成都熊猫基地游览攻略(速速收藏)

千年古镇,浓情乡愁

在余光中的诗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而对于洛带大多数客家人来说,乡愁便是那蕴含在生活点滴中的客家风情。


千年古镇,浓情乡愁

漫漫迁徙路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驿区龙泉山山麓,宛若隐藏在世间的“桃花源”。凝固的建筑,鲜活的历史,洛带承载着无数客家人的乡愁记忆。

作为“西部客家第一镇”,哪怕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洛带仍清晰记录了客家人迁徙来川的艰辛历程。

千年古镇,浓情乡愁

明末清初,四川因战乱、瘟疫及天灾境内人口锐减,耕地荒芜。为了解决四川劳动力和生产粮食问题,清王朝采取了“移民垦荒”的措施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在内的湖、广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历经五次大迁徙,客家人跋山涉水来到四川,定居洛带。勤劳、诚朴的他们在这片旷无人烟、陌生的土地上垦荒务农,世代创业。

无论到哪里他们都没有忘却故乡,洛带古镇至今都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乡貌、乡情、乡风。

道不尽的乡愁

客家人的乡愁散落在洛带每个角落,无一不在向世人述说着他们对远方家乡无尽的思念。

会馆群是洛带最具代表的建筑。洛带四大会馆典藏着客家的韵味,生动地记录了客家人的迁徙往事。客家人的乡愁还藏在微小的细节里。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都是坐北朝南而建,面对着迁徙者们南方的故乡。

后来他乡即吾乡。土楼本是闽南的“专利”,客家人不远千里跋涉至此选址筑楼、聚族而居。一座圆土楼还原了家的样貌,挡住了风雨寒霜,生活重新归于平静,恢复家原本的烟火气息。

客家人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和文化,因此博客楼成为洛带一处重要的客家文化地标建筑。

迁徙意味着背井离乡。随着“湖广填川”的迁移浪潮,客家的习俗也沿袭到四川,如今的古镇仍保留着客家传统的风俗礼仪。

洛带一年一度的“水龙节”、“火龙节”更是几百年来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

在外的游子只能通过故乡的食物回忆故乡的滋味。

客家人那忘不掉的家乡味、散不了的乡愁逐渐与洛带融合,伤心凉粉、油烫鹅、九大碗、天鹅蛋……舌尖上的洛带,味蕾上的乡愁。

伤心凉粉作为洛带的头牌特产,有一种说法是客家人在做凉粉时因为思乡而泪流满面,故名伤心凉粉。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其配料太过辛辣,吃一口就会被辣得眼泪汪汪。不管是出于那种说法,这一碗凉粉蕴含了客家人独特的思乡情绪。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客家人的乡愁,或许就是这般模样


来源:洛带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