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芙蓉镇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盛夏,读古诗词,邂逅深秋芙蓉花
芙蓉镇原名王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永顺县,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土家族聚居小镇。千年瀑布穿镇而过,吊脚楼群挂在悬崖,因而有了“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之称。1986年,导演谢晋在此拍摄电影《芙蓉镇》,小镇从此声名大噪,并更名芙蓉镇。这座小镇,有着水墨丹青般的自然奇观、幽远神秘的土家文明,还承载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张吉怀高铁的芙蓉镇站即设在这里。

芙蓉镇
一幅丹青,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穿过土王桥,走到五里石板街尽头,远眺奔腾不息的大瀑布,品味历史厚重的土王行宫,欣赏高挂悬崖之上的土家吊脚木楼。在这里,一步就能迈进水墨丹青般的美境。
大型实景行浸式民俗演艺《花开芙蓉·毕兹卡的狂欢》每日上演。《王者乾坤》大气的鼓舞、盾牌舞,《歃血结盟》神秘的毛古斯、欢快的摆手舞,《情满酉水》凄美的哭嫁、雄浑的酉水号子等土家民俗,在这场持续一整天的演出中被一一呈现,一梦千年。
冬日里,来碗热乎乎的米豆腐,这人间烟火足以让你停下匆匆的步伐。电影《芙蓉镇》让润滑鲜嫩、酸辣可口的米豆腐出了名,也让它成了芙蓉镇美食的标志。
米豆腐由大米淘洗浸泡后磨成米浆,再加碱熬制冷却而成。吃的时候“可盐可甜”,本地人一般加各种小咸泡菜、小米椒、蒜泥、葱花、香菜末和各种酱汁等,入口即化。
2021年10月,芙蓉镇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芙蓉魅力更甚,科技灯光夜景为古镇装点新彩,民俗文创衍生产品丰富了游客体验。
张吉怀高铁开通后,芙蓉镇成为全国距离高铁站最近的景区。景区开设有高铁站免费接驳专车,车程仅5分钟。今后,游客将更便捷地走进来,更舒心地留下来。
一个传说,沉淀千百年的土司密码
永顺古称溪州,历代溪州土司建治所于此,800余年土司自治制度平稳沿袭,土家文化在相对封闭状态中静静地传承,鲜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形成了独特的民情风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土家族打溜子、摆手舞、毛古斯舞、织锦技艺、哭嫁歌、吊脚楼、土家年等相继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司城遗址
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地——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以东灵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土司时期西南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彭氏土司鼎盛时期辖三州六峒五十八旗,使老司城遗址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王城。老司城所在的位置,周围群峰如同万匹骏马朝它奔驰,其景观之震撼,被人们形象地命名为“万马归朝”。
乘着高铁来此,可于司河泛舟,体会“山涧萦行流碧翠,仙踪隐隐浮云间”的意境;在周家湾摆手堂和土家儿女共度节庆,同跳摆手舞;前往老司城博物馆,回顾昔日土司王城的辉煌;夜宿土司大营度假区,体验帐篷、房车等特色民宿,和七彩滑道、高空单车、悬崖秋千等游乐项目。
今天的老司城,古老的建筑已然斑驳,却留下了许多不老的传说。
《老司城的来历》《万马归朝》《溪州铜柱的传说》《祖师殿传说》等,记载了老司城修建、重建、迁徙的历史过程;《土司王的传说》《彭翼南抗倭》与《土家年传说》则讲述土司率领土家苗族人民英勇抗敌、保家卫国的故事。
这些传说记载了土家族人民的历史进程和光荣的抗倭战绩,填补了我国土家族历史的空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为老司城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强有力的口述文献的佐证。
历史的脚步来到20世纪,位于永顺塔卧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江南岸最大的红色区域。如今在纪念馆里、在当地人的口中,都能回顾那些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
一次野行,寻觅山水间的不二法门
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是永顺动人心魄的自然风光。
“十里绝壁,十里瀑泉,十里画卷,十里洞天”,来到“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方能领会大自然的奇险和迷人如何共存。
猛洞河两岸多为原始次生林,郁郁葱葱,水流湍急,碧绿清亮。漂流全程17公里,其中有急流险滩108处,大小瀑布20处,有惊无险,让人回味无穷。
毗邻猛洞河的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则是以原始次森林、峡谷、峰林地貌景观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区内林海浩渺,树木葱郁,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负氧离子浓度高,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可以感受到别样的“醉氧”之旅。
小溪人沿河修建吊脚楼,将屋子隐藏在葱茏的树木和大山的云雾之中,令这里的原始纯朴气息更加浓烈。

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
“东看蓬莱岛,南游不二门。”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是自然匠心和人文瑰宝交融的地理标点。
在不二门,“八阵图”不是图,而是近200亩天然次生林组成的景观,种类繁多的参天古木、千姿百态的自然石林和古老的商周洞穴遗址在这里共存,形成无比奇妙的自然迷宫;洗心泉、观音岩、大雄宝殿意境悠然,摩崖石刻传承着文人雅客们的胸中豪情;“湘西第一泉”不二门温泉就隐匿于林间,在渐冷的天气,人们可以在蒸腾的水汽中放松身心。
九月,菊有英,芙蓉冷。
芙蓉花盛开在露冷霜寒的深秋时节,异彩纷呈,经霜愈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曾经这样描绘芙蓉花:“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
风露清愁,红楼夜宴,黛玉抽到了芙蓉花签,姐妹们说,除了黛玉无人能胜此花。
《群芳谱》里这样称赞芙蓉花:“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难怪,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把芙蓉花赋予给黛玉这样美好的人。
盛夏时节,和我一起读古诗词,去邂逅那盛开在冷露清秋时节的芙蓉花。

01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唐.柳宗元《芙蓉亭》
感悟:深秋的龙兴寺,诗人倚着新亭里朱红的栏杆,欣赏亭子周围鲜艳的芙蓉花。
早晨的清风把芙蓉花馥郁的芬芳吹得很远,夜晚寒冷的露水沾湿了它鲜艳的色彩。
露冷霜寒的清秋时节,芙蓉花依旧潇洒地绽放,形态各异,百媚千娇。
造物主真是巧夺天工,创造出芙蓉花这样美丽的景物。
从早到晚,诗人留连在芙蓉亭中,久久不愿离去。
在这个深秋的月夜,诗人安静地听着山寺断断续续的钟声……

柳宗元初贬永州的时候在龙兴寺住过一段时日,和僧人重巽交往颇深,曾经写了一组诗赠与重巽,这首《芙蓉亭》便是组诗之一。
千姿百态的芙蓉花缀满枝头,令人赏心悦目,给诗人忧郁的心头注入了一道明媚的阳光。
世人曾赞誉柳宗元这首《芙蓉亭》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因为在此诗中,诗人巧妙地风景诗、咏物诗、山水诗熔为一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寓意深远。

02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宋代: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感悟: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芙蓉花和金菊争芳斗艳,平分秋色。
金风送爽,天高云淡,远处的乡村,层林尽染,如在画中。
秋水无波,清澈明净;天高气爽,万里无云。
天辽地阔,前路茫茫,不知要如何把握。
登高远眺,鸿雁来宾。每逢佳节倍思亲,忧思不断,思念无限。
03
溪边野芙蓉,花木相媚好。
半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宋.欧阳修《芙蓉花二首》
感悟:小溪边的芙蓉花开的正好,池中的荷花已经开过了,只有木芙蓉和那傲霜的菊花一同在秋风中傲然绽放。
拒霜一树碧丛丛,两色花开迥不同。
疑是酒边西子在,半醒半醉立西风。——宋.顾逢《二色芙蓉花》
感悟:一丛丛绿油油的芙蓉花,开着红白两种不同颜色的花朵。
粉白娇羞,摇曳在秋风中,娇憨慵懒的样子像极了宿醉未醒的美女西施。
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
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欲妆慵。——宋.王安石《木芙蓉》
感悟:池岸上种植了许多娇艳欲滴的木芙蓉,一夜清露浸染,花朵胭脂般的颜色略显淡泊。
临水照花,娇羞慵懒,芙蓉花似不胜酒力的美人揽镜梳妆。
汪曾祺说,芙蓉花有一特别之处,红白相间,初开白色,渐渐一边变红,终致整个的花都是桃红的。
据《长物志》里记载,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
芙蓉照水,美人梳妆,美不胜收。
五代诗人谭用之雨中游香江,两岸上芙蓉花开得正好,繁花似锦,璀璨如云。
于是,诗人作了一首七律《秋宿湘江遇雨》,因为诗中的这句“秋风万里芙蓉国”,湖南大地则得了一个诗意的美称——芙蓉国。
汪曾祺说,楠溪江边的村落,村外、路边的茶亭檐下,到处可以看见芙蓉。
本是寻常的茶亭,因为有了芙蓉花的存在,自然就增添了别样的情致。
茶韵悠悠,花香四溢,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喝茶,赏花,聊天亦或发呆,悠闲又惬意。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原来,人们喜欢芙蓉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在美,还因为它所独具的内在美……
本文刘玲子candy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