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美好假期从游玩滦州古城开启! “览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回顾历史上的“滦州八景”


清明 | 美好假期从游玩滦州古城开启!

清明到,雀儿躁,

踏青节里春光俏。

柳叶长,杏花闹,

确是绿叶晴天到。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如约而至,

趁着清明假期,约上好友一起来滦州古城游玩吧!

清明 | 美好假期从游玩滦州古城开启!

清明 | 美好假期从游玩滦州古城开启!

迎着微风,滦州古城迎来了踏青游玩的第一波小高潮,吸引各地游客奔赴打卡。古城内滦州地秧歌、威风锣鼓、民俗腰鼓、再现杨三姐等好戏不断,为广大游客献上了一场活色生香的清明趣味文化盛宴,让我们回顾一下昨日的精彩瞬间。


滦州地秧歌

滦州被誉为“中国地秧歌之乡”,滦州地秧歌较之于冀东其他地区的秧歌,活泼欢快,火爆健美,诙谐幽默,富有激情和美感,地方风格和民间色彩浓郁,特色更加鲜明,更具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时间:4月3-5日 19:00-21:00

地点:滦州古城迎宾广场



威风锣鼓

锣鼓喧天、唢呐齐鸣,声声锣鼓,响彻古城。古城内威风锣鼓表演气壮山河,尽情释放“滦泽千里,城迎天下”的好客热情,喜迎四海宾朋。深深的感染了现场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时间:4月3-5日 14:00-16:00

地点:滦州古城迎宾广场

民俗腰鼓

民俗腰鼓是汉族传统棰击膜鸣乐器之一,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历史悠久,发音脆亮,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

时间:4月3-5日 14:00-16:00

地点:滦州古城缅玉街


再现杨三姐

这一桩轰动朝野的命案故事,多次被搬上荧屏拍成电影、电视剧。滦州古城以此历史为背景,改编为情景剧:《再现杨三姐》演出。

触碰滦州、体验风土人情,观情景剧演出,感受民国少女杨三姐不惧权霸,为姐伸冤的告状史。

时间:4月3-5日 15:30-16:10

地点:滦州皮影博物馆演艺厅

订票热线:0315-7386204

滦州古城烧烤美食街是一条沿河街聚集了非常多的小吃;各式各样的小摊、各色各样的话语,隐藏在小镇里的夜市,大多都满溢着当地“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最是生活本色。来古城小吃街是必打卡地点之一。

居一家温暖的酒店,这里将会是你最好的选择,经济实惠,设施齐全,服务周到。

滦州古镇酒店是景区内唯一一个跨河景观酒店。新中式古典装修风格,青砖灰瓦、楼檐彩绘。内设独立小院房、临河景观大床房、豪华标准间等房型,设有高端会客厅、商务会议室、跨河茶座等休闲功能区。是您旅游度假、商务洽谈的理想酒店。总有一处能安放你兴奋不已的心。

清明小长假

来滦州古城

赏花、踏青、春游

莫负四月好春光

-END-

“ 览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 回顾历史上的 “滦州八景”

滦州县古称滦州,地处京畿,紧邻滦河,是通往东北三省的交通要道,是一个经历了千年文化滋养的历史名城,同时也是契丹、鲜卑、女真、蒙古、满、汉多民族聚集地。滦州古城的城门高高耸立,城门上刻着乾隆皇帝墨宝——滦州。清代三位帝王曾七次巡视滦州,唯独下过江南的乾隆皇帝给滦州题了字写过诗:“览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帝王对滦州有如此欣赏,不难想象曾经的滦州风景如何优美了。

滦州历史上曾有"滦州八景之说"。滦州曾有的八景为;岩山虎踞、滦水龙翔、偏凉虚阁、横井浮烟、围山泉瀑、天渠应侯、金泉渠月、龙溪地桥。或是因人为破坏或是受损于自然灾害,滦州八景已然残缺难全。

经笔者查找资料,现整理如下。

1、岩山虎踞。位于滦州城南1.5公里,岩石裸露形如卧虎,气势可观。辽世宗耶律沅(947-951)时期,于山顶建塔,塔基以绵石砌成,上为青砖结构。塔高20米,分13层,三角形,面南背北。正面有石刻楷书"文峰塔"。左面刻"冲霄汉",右刻"凌云梯"。塔各节角挂铜铃。康熙六年九月,13岁的康熙亲政,首次东巡,曾来岩山上(见光绪志《巡幸志》)清嘉庆十六年(1811)。百多年来,文人雅士,往来过客仰其名登山观瞻者颇多,其中有诗写道:"河势龙翔来塞北,峰形虎踞控辽东"。民国期间,滦县县长贺朝元在峰顶倚塔赋诗;“山峰虎踞不知年, 选胜登临涉岭颠。万里山河归眼底, 昂头直欲上青天”。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塔被毁,现只存一节塔基。2009年重建,今已重新屹立在岩山上。

“览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回顾历史上的“滦州八景”

岩山虎踞

2、滦水龙翔。即滦河大桥。北武山和榆山之间的一段滦河。前人描述;两岸山形对峙,滦河水倒流 峡蜿蜒南流,曲折萦纡,矫若翔龙。若河水涨发,倏忽之间,变态万状,亦一奇观也。"一湾绿水浮红日,两岸青山走白沙";"桃花浪暖三春雨,月涌中流夜吐珠"这些名句并非过誉。如今来到滦水龙翔,但见山势环绕,水平如镜,梯田葱绿,车流如织,早已是另一番滋味。

“览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回顾历史上的“滦州八景”

滦水龙翔

3、偏凉虚阁。位于城北3公里横山东麓偏凉汀。因其左倚峭壁,右俯滦河,远远望去云雾缭绕,若有若无,故称"虚阁"。此阁为宫廷式建筑,内分正殿、配殿、更衣殿。室内雕龙凿凤,金碧辉煌,有"小金銮"之称。外有宫墙环绕。周围是清去亭、益香池、浮霞小楼和御碑亭,成众星捧月势。御碑亭藏有乾隆皇帝亲书御碑一块。据县志记载,这里是辽金时代帝王行宫,初建于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公元983年),明代天顺四(1406年)、成华二十三年(1487年)、万历十七年(1589年)、万历三十七年(1809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曾多次重修。乾隆十九年东巡驻跸,再筑行宫,更加壮丽。清未民初历经兵焚,偏凉虚阁遭到严惩破坏,"文化大革命"中,殿宇被毁,诗碑砸碎,荡然一片废墟,如今只有青山不改,碧水长流。

“览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回顾历史上的“滦州八景”

偏凉虚阁

滦州有名才子葛桂关于此景的“回文诗”流传很广,这首诗如从末字回文倒读,亦成佳句,不妨一试。“忘情共赏爱凉汀,境胜酣游醉复醒。簧弄鸟声清吐谷,网惊鱼闪翠摇萍。光生晓日迎高献,浪滚香花落残汀。长塞北通江水绿,晚阳斜掩半山青”

4、横井浮烟。位于城北3公里横山大觉寺前。距偏凉虚阁一公里,此地原有天然石泉,深数丈。后人砌石为井,护以石栏。两峰夹峙,井居其间。每当凌晨,井上水气直上,形如烟雾飘渺,映衬着松涛山势,烘托着佛寺晨钟,别有一番肃穆清幽之气,是为一景,名曰横井浮云。横山"东西耸列如屏"东有偏凉汀,西有抱花崖,南坡岗谷之间,拾级而上,越过石井,山怀之间有一所寺院,明代称开觉寺,后称大觉寺,俗称横山寺,时间年代不详,咸丰九年曾毁于大火,光绪四年重修。经过"文革"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逐渐被毁,如今仅存基址,尤其是那敞口大井,依然让人回味"横井浮烟"的风韵。

横井浮烟

5、围山泉瀑。位于杨柳庄北部,梯子岭以北,罗家岭以南,此地诸峰高耸,午始见日,万山杂沓,环绕如围,当地人称围山,旧时围山有瀑泉四五处,远看如素练挂青峰。据县志记载;罗家岭之泉水,自西北绕而汇之,上为大龙潭,下为小龙潭,回河南流,气势雄伟前人有诗"悬崖峭壁泻流泉,百尺云峰挂水帘,飞湍击石石欲立,乾坤万古显奇观"。1969年至1972年,在小龙潭下游修建了小龙潭水库,此后降雨逐年减少, 小龙潭水量锐减,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断流的,因下游河道拥塞严重,围山泉瀑已无往日辉煌,不过在雨季来临时,依稀还能见到往日的雄风,作为滦州八景中唯一留存下的一景,应该倍加珍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夏季大雨后去欣赏一下。位置就在迁曹公路63公里标志处。

6、天渠应候。与围山泉瀑一脉相承,围山泉水泻于泉子峪,因底部凹凸不平,形成众多水槽。渠水入槽,槽满自溢。据记载。其中南北各有一条大槽,每天上午南槽溢水北槽稳,下午北槽溢水南槽稳,应时而变,古来不爽。所谓天渠应侯,意思是"天然形成的河渠顺应时序而变化,前人留诗赞叹;南北异流分子午 古今地转几沧桑。

天渠应候

7、金泉渠月。位于城西1公里。明代建金泉亭。后因水患淤塞而改为演武亭,是士兵操练的地方,弘治元年(1488),知州潘龄主持重新开挖引水,种莲植柳。演武亭仍叫回金泉亭。六月莲开,一支独大,而且结出一对莲蓬,一时传为奇闻,以为祥瑞之兆。适逢京官张德来滦州,就做主改名瑞莲亭,后又在亭西建别故亭,后改为雪鸿亭。这是一组人造的景观,因为近在城外。池水亭台,垂柳对莲,夜月映照,游人共赏。曾是滦州人流连忘返的所在。所谓"倒影亭台人共赏,华月当空故友情"便指于此。城东滦堤垂柳,城西金泉映月,城南岩山虎踞,城北横井浮烟。使得古滦州城如在画中。可惜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此处早在民国初年就改为农田。

金泉渠月

8、龙溪地桥。位于城西南4公里,俗称八里桥。龙溪原为沂河上源,又名沟酿河,发源于城西南五子山,向东南流至八里桥村时,溪水忽然潜伏入地,二里之外复出地面。在东南流至独家应入老龙湾。现在从李兴庄乡老陈营村入柏各庄灌渠。据县志记载;"龙溪源出而伏,伏而复出,昔人投糠验之,果为一水,故名地桥。因其奇妙神异,故叫做龙溪,此正是;"自是天工真巧匠,普渡慈航亿万春"。半个世纪以来沧桑变化,如今龙溪地桥早已无存。

龙溪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