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深秋的落叶,去四明山来场自驾游 孤悬敌后的浙东革命斗争史诗——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作者:旅途星菌
说走就走
看多了江南水乡的古镇,总想见些不一样的。网上查找攻略,余姚的四明山成了首选,有曲折但不算难走的发卡弯、挺拔笔直微微泛红的水杉、层峦叠嶂的山峰、质朴的古村落......



上海过去200多公里,3小时左右的路程,不算远,干脆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山里躲个清闲。
看攻略说深秋的四明山很热门,我们选了工作日避开出行高峰期,简单做了攻略,订了住处,第二天出发。
出门时候已经9点多了,到四明湖差不多12点,到时候如果饿的话,附近找个农家乐,不饿就先去四明湖看水杉(导航到“四明湖水杉”)。
四明湖的水杉红了
别看是工作日,赏水杉入口处的免费车位已经停满了(附近停车的地儿挺多的,有的可能收费)。停车处到水杉林还有段距离,步行大概5、6分钟,路边有卖特产的:盐焗土豆、土鸡蛋、自酿米酒、梁弄糕等。
快到水杉林的时候,远远看到水杉被护栏围起来了,心想:完了,踩坑了。既然来了不能就这么走了啊,跟着人群往里走,开了一个小门,听旁边的人聊天得知,四明湖的水位上涨,为了安全起见围起来了。
11月底的水杉已经开始泛红,赤橙黄绿的颜色在阳光的斜射下很有层次感,成片的水杉与蓝天白云、微风荡漾的四明湖融成一幅动态的画卷。
一颗颗水杉矗立在水中,像一座座宝塔,高耸入云,偶有飞鸟掠过,像是也在欣赏水杉的美。
远处有湖、山、水、村庄、炊烟,形成一幅天然美景。
除了有水杉,四明湖也是饮用水水源重要保护地,我看到当地居民都在旁边的小水道里洗菜、刷碗。去游玩的话不要乱扔垃圾,美好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保护。
快到水杉林有一段路不好走,有水坑、淤泥,为了安全不要靠近水,土地被水渗透了,有的踩起来软绵绵的。
水杉林旁边有个简易的公厕,有总比没有强。
从水杉林出来有些饿了,开车出来路边有个很醒目的“凤嫂农家乐”,门口车子挺多的,网上看下了评价还不错,就这家了。进去后人确实多,但是我们点菜不给点,一直说让等,人多能理解,让拿壶茶水,也是一直没给,等了有20分钟,我们才追着老板点上菜,点了推荐较高的菜:白斩鸡、五香牛肉、椒盐溪坑鱼,前两个菜上挺快,但都是凉的,白斩鸡不嫩,牛肉齁咸,我们都吃完了,小黄鱼也没上,鹏哥一个不爱吃米饭的人,愣是干米饭干饱的。
站在饭店门口拍的。
吃完饭开始往山上走,没多远有个“正蒙街”,看上去像是个小吃街,转过弯路两边也有很多饭店,我们还说随便哪一家应该都能吃的热热乎乎的吧。我们以为山区饭店可能不多,要不然也不至于苦哈哈的等那么久,我们去的那天是周三哦,不是周末。
从水杉林到四明山观景台28分钟,车位是有,但是位置在一个大弯处,路上有车的话会一直打喇叭,而且正好是个下坡,大车怕刹不住车大老远就按喇叭,给我造成一种心里的紧张感,我们去的时候有车位,人也不算少,下午1、2点正是阳光刺眼的时候,拍不到什么好景,我们就没过多停留,直接赶往下一站。
当时考虑鹏哥自己开车,而且之前没和鹏哥一起开过山路,怕他累,就没安排大景点(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丹山赤水风景区),我俩也都是懒人,平时上班缺乏锻炼,不太能爬山,果断放弃,看地图这两个景区还挺大的,每个地方应该都能玩上大半天。
继续往前开,我们选择入住的酒店在大路边上,很醒目,办完入住时间还早,那就附近再转转吧。
李家坑的江南四合院
酒店离我想去的李家坑村很近,李家坑距丹山赤水风景区仅一公里,途中经过丹山赤水景区的指示牌,一路都是小路,我倒是觉得小路的景色比大路上的好太多了,外侧的竹子和内侧上山的其他植物在最高处“碰头儿”,像是一把天然遮阳伞,开车途中也不会无聊。
景区入口是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有很多停车位,可能是我们到的有些晚了,也可能是工作日的原因,车位很空,人很少。
这里有公交车。
站牌后边有水,碧绿碧绿的,不知道是不是水库流下来的,穿过“四明廊桥”,到村庄了,一座座用块石垒成墙基的四合院遍布村落,屋与屋之间是高耸的马头墙。本来想顺着台阶往里走,看看里边什么样,有个奶奶从身后擦身而过,估计是要回家,怕惊扰了他们的生活,便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沿着溪坑走走也好,路边晒着红薯粉,桶里泡着红薯,摆着其他要卖的土特产,三三两两的爷爷奶奶,要么在聊天,要么倚石而坐发着呆。
溪坑有一节没水,石头露在外边,鹏哥喊着让下去玩,还说就是要玩这种不一样的,男人致死是少年,一边嘲笑他幼稚,一边跳下去和他一起玩。看起来像是为了防洪修建的,因为上游的水没有没(mò)过拦水坝,所以下游没什么水。
别说,被鹏哥叫下来之后,发现这里挺漂亮的,一边是村落,一边是高山,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碧水潺潺,像画一样美的不真实。
就这样发了会儿呆,又看到了日照金山的美景,夕阳的光打在山顶的植物上,显得植物更加金黄,天然的滤镜才是最美的。
在停车场拿出无人机,想要用上帝的视角欣赏下这个古村落。村落不大,但是房子紧紧挨着,看起来很像四合院,回来一查,还真是。这些四合院建于清朝中晚期及民国,我一直认为四合院是北京的代表,最起码是北方才有的建筑,没成想江南竟也有。
哦,对了李家坑村还是个长寿村呢,2015年李家坑被评为宁波市首批长寿村。村党支部书记认为,李家坑风光旖旎,高山巍峨,古树参天,溪水清澈,空气清新,是长寿的基本保证。同时,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加上健康绿色的饮食,以及平和安闲的性情,造就了这里老人的长寿。
这里很安静,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快节奏生活,很适合放松调节。
村庄被山环绕着,16点的天看起来像是快要黑了。担心天黑山路不好走,我们决定不再逗留。
来的路上看到有个地方景色不错,回来时候定位显示榧(fěi)树潭水库,可以在路宽车少的地方靠边停,拍拍照。
在酒店追日落
在李家坑时候天都快黑了,出来的路上越跑天越亮,太阳越高,看样子到酒店还能追日落呢。
酒店有个小平台,顺着台阶上去,视野完全不受遮挡,我去的晚了,有几个大爷已经架好了设备,等待着日落。
我们就继续往上走,位置虽然高了点,但是有很多树枝挡视线。拍不到夕阳可以拍余晖啊,就像照片里没有夕阳,却到处都是夕阳的影子。
一直拍到太阳完全下山,直接去餐厅吃饭。点了四个菜,其中有一个中午没吃到的椒盐小溪鱼,其他的是臭豆腐、香酥小牛肉、豆腐羹、两瓶饮料,分量很足,味道也不错,鹏哥吃着还不忘吐槽中午的饭,说要是中午的饭是这样,自己下午会更开心。
吃完饭回房间开始整理今天一天的素材,虽然去的地方不多,照片、视频是真不少,整理完早早休息,第二天早上可以去白鹿狮峰观景台看日出,或是云海。
这里晚上可以看到好多星星,最开始只能看到一两颗很亮的,盯着天空看一会儿就会发现有好多星星,可惜我们没拍。
白鹿狮峰观景台
第二天凌晨3点多俩人醒了睡不着,熬着说等会儿了去看日出,可以通过【清纯鹿亭】在线摄像头看白鹿狮峰观景台的实时情况。
最后因为什么没去看日出忘了,反正俩人就是熬,一直熬到7点多,去酒店餐厅吃完早餐,才出发。
期间一直看观景台上的摄像头,里边没一个人,前一天看7点左右就已经有5、6个人了,今天都快9点了还没人,鹏哥说看到了一只狗,我怀疑他在逗我。
开车18分钟就到了,观景台在白鹿村的狮峰特高处,海拔500多米,虽然是在村子里,但指示牌很清楚,把车子放停车场,开始沿着小路走,没几分钟就到了。还真看到了一只小黑狗,不怕人,也不追人,对怕狗的人造不成威胁。
观景台上还有个登高观景台,登上观景台远远望去,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绵延不绝。
我们到之后,陆陆续续来了几波人,还有带着宠物来的,超可爱。
透明的玻璃栈道凸出去,要想过去拍照,对恐高的人还是有点儿挑战的。第一次我是扶着栏杆一步步挪的,后面走了几次就没那么怕了。
又是一个大晴天,阳光很刺眼,没有云海。冷空气活动频繁,雨雪天气之后,才会出现大面积的好云海,尤其是壮观的云海日出。我们去的那几天都是大晴天,所以想要看云海,就要看好天气预报。
下来后随手拍了一张照片觉得还不错,又是不一样的景,出去玩,旅游打卡,除了打卡景点,拍和别人一样好看的照片,也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不一样的美。
其实从白鹿狮峰观景台往山里走,不到20分钟就能到鹿亭中村,有山有水的古村,因为下午回上海还有事,没去成,还是有些遗憾的。
拔草四明山观景台
导航上看起来蛮恐怖的,其实走起来也也不觉得山路有多恐怖,速度慢点,注意安全就行。
我们走的是回头路,当然又路过四明山观景台了,这次车少人少,那就再上去看看,正好阳光不刺眼,拿出无人机,看能不能拍出来180度的发卡弯。
不知道是我们起飞的地方问题,还是个人的技术问题,拍不出盘山公路的大片感,这里好像有飞机飞过,我们设置了限高120米,也有可能是这个原因。不过还是能看出来大弯的。看起来很陡,但是坐车里没有太大的感觉。鹏哥说是他车技好,哈哈哈,暂且相信他,毕竟我不会开。
白水冲瀑布
接着往下山的方向走,路上的风景也不错,是那种让人一看就能心情愉悦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昨天来时候经过一个地方,看到旁边有停车场,挺了几辆车,手机上看了下是一个景点,由于已经开过了,不好调头,就想着第二天回程时候再来看吧。
停车场的路是石子路,景区门口放着告示牌,景区尚未建成,建议穿平底鞋,石子路不好走,从景区门口到瀑布还有一段台阶需要爬。
白水冲瀑布还有个传说故事呢。
刚进入景区没走多远就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声势浩大。继续往里走先看到一个小瀑布,明显的声不对景啊,那么大的声音不像是这个小瀑布发出来,一抬头看到上面还有个大瀑布。走近发现瀑布落差50多米,难怪声音大呢。没进这个景区之前我以为是像有的打卡地,说是瀑布,但是是个很小的流水,还分季节,去的不是时候都没有水,所以没抱什么希望,结果进来一看,比想象中要好很多。
景区里很多竹子,拍出来也很好看,给人一种很凉快的感觉,夏天来还可以玩水呢。瀑布旁边还有石台阶往里延伸,难道也是徒步路线?我们没继续前行,开始了真正的返程。
结束行程
不知道是要回去了兴致不高还是怎么回事,竟然有些晕车,鹏哥停在了一个公路服务站,喝了点水,吃了个橘子,缓一缓。来时候没敢停,以为这是给公交停的,后来发现有其他私家车停,才知道可以停。要是遇到想拍的景,可以在这种地方停车。
超轻松的两天自驾游结束了,没有劳累,只有开心,终于不用面对钢筋水泥了,来天然氧吧转转,何其美。
这里有很多条徒步路线,羊额古道、栖霞坑古道,景区内也有徒步路线,喜欢徒步运动的朋友可以来这里,这里四周都是山,都说有山的地方少不了水,个人觉得好多小众的美景只有徒步才能看到,开车虽然方便些,但是也会错过很多美景,当然,如果你既喜欢自驾又喜欢徒步,四明山简直太适合了。
关于路线
第一天:上午9点上海出发
上海→四明湖水杉→四明山观景台→李家坑村(如果不嫌累,可以继续往前上去茅镬(huò)村玩)
第二天:下午15点到上海
白鹿狮峰观景台→(鹿亭中村也不错,我们没去,直接往回走了)→四明山观景台→白水冲瀑布→上海
我们的行程安排很轻松,每个景点都是各种拍,一直拍到不想拍,玩到不想玩,才去下一站,这次有鹿亭中村、茅镬村两个地方没去,希望夏天的时候再来四明山自驾,去弥补下遗憾。
原本想着住山上,现在天冷了,应该没蚊子了,但是看了一圈,没找到合适的,最后我们决定不去四明山森林公园和丹山赤水,就没必要非住山上,在距离白鹿狮峰观景台不远的主路附近找了个酒店。
四明山的民宿、酒店挺多的,根据自己的行程选择住哪儿。如果第二天有山上的行程,不要选在山下,上下山省出来的时间还可以多玩会儿。
关于费用
油费:420元
过路费:246元(往返)
餐费:288元
住宿费:371元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陈峰

四明山位于浙江省东部的宁绍地区,平均海拔700米左右,主峰金钟山海拔1018米。因其大俞山峰顶有个“四窗岩”,日月星光可透过四个石窗洞照射进去,故称“四明山”。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8.5米,用花岗石垒砌,气势雄伟,碑正面为郭沫若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碑背后刻有浙江余姚市委市政府敬题的“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浙东地区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烈士永垂不朽”。碑基四周有两层平台,广场面积3600平方米。陵园从山脚停车场到纪念碑,共有七层319级台阶。进入陵园正大门,两侧有大方柱两根,柱上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对联。从下往上第三层台阶前,立有红色旗状石碑,上刻毛泽东语录:“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再往上经过四层台阶,就进入了纪念碑广场。
创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1年4月前后,侵华日军发动宁绍战役,国民党守军节节败退,绍兴、镇海、宁波、余姚等地相继沦陷。
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共中央调整新四军在华中作战的战略部署。1941年2月1日,党中央和毛泽东鉴于浙东沦陷在即,对新四军作了新的部署:关于浙东方面,即沪杭甬三角地区,我们力量素来薄弱,总指挥部应增辟这一战略基地,经过上海党在该区域创立游击根据地(以松江等处原有少数武装作基础),中原局应注意指导上海党。4月30日,毛泽东、朱德在给刘少奇、陈毅等同志的电报中,明确指示要开辟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有单独成立战略单位之必要。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指派谭启龙领导路南特委和浦东工委,并由浦东转浙东主持工作。
浙东抗日根据地由三方面力量合力创建:
一是浙东地方党组织领导的爱国力量。在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的同时,地方党组织在定海、镇海、慈溪、余姚、绍兴建立多支抗日武装。各支地方党领导的武装为浙东根据地的开辟作了必要的准备。
二是党领导的浦东武装力量。从1941年5月开始,中共领导的浦东部队900余人分多批南渡杭州湾抵达“三北”(指余姚、慈溪、镇海北部地区),成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建制的基础。
三是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派来的指战员。1942年6月,谭启龙同100多名指战员到达“三北”。到1944年4月为止,派来浙东的党、军、政、财、文、卫、军工等干部300多人。
1942年7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成立由谭启龙任书记的浙东区党委,指挥浙江敌后的武装。当年8月在慈北鸣鹤场成立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何克希为司令、谭启龙为政委,统一领导浙东抗日部队,采用分散机动战术,经过大小29次战斗,击退了日伪军向浙东区的多次进攻。1943年4月23日,经过16小时攻坚战斗,拔除了梁弄镇狮子山伪军据点,梁弄获得解放。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先后进驻梁弄和横坎头村,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从此,梁弄成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浙东延安”。
根据地建立4年间,浙东部队以四明山为依托,以梁弄为指挥中心,与日、伪、顽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部队从900余人发展壮大到15000余人,经历大小战斗643次,攻克县城2座,攻克敌伪据点110多个,解放同胞400万人,为抗日战争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成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
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姊妹
皖南事变后,蒋介石置新四军于死地之心一直未死。眼看着中共领导的浙东部队不断发展壮大,蒋介石于1943年连续电令部署要求限期消灭浙东我军和浙东抗日根据地。10月,国民党在天台设立前进指挥部,调集2万余兵力,勾结日、伪疯狂向根据地进攻。
针对敌人的进攻,中共领导的浙东部队开展了英勇还击,坚守浙东阵地。同时针对国民党的阴谋,1943年12月,经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批准,浙东部队在梁弄公开树起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4年1月15日,在四明山茭湖村成立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最高行政机关——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颁布《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施政纲领(草案)》,标志着浙东抗日根据地开始各方面有计划地建设,根据地发展到4个行政区、16个县级政权。1945年1月,召开浙东临时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正式选举产生浙东行政委员会,成立浙东行政公署,任命四明、三北、金萧、淞沪四个地区的行政首长和各县县长,在根据地先后建立起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本该共享胜利的喜悦,但国民党反动派急于攫取胜利果实,不仅加紧派兵进驻浙东地区,还在敌人尚未缴下武器之时就叫嚣要对浙东游击纵队“肃奸”“剿匪”。为避免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正面冲突、阻止内战,党中央与新四军军部毅然决定作最大的忍耐与让步,命令浙东新四军与抗日民主政府于1945年9月底全部退出浙东,只留极少数骨干坚持斗争。
1945年10月1日,中共浙东区委机关报《新浙东报》刊登了《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姊妹书》后,率队北撤。新四军北撤后,留下坚持在四明山区党的武装不到100人。在华中局指示下,浙东工委和四明山工委领导四明山地区革命武装和群众与敌人开展了100余次大小战斗,逐步恢复了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浙东第二游击纵队。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发展成为“南方七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蒋介石老巢坚持斗争,成为蒋介石心头的一把利剑,牵制了部分国民党军队力量,为全国的解放战争胜利立下功劳。
浙东地区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新四军浙东纵队在梁弄的革命经历,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迹,至今还完整保留着根据地党、政、军、经、文、卫等各类元素,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系统保留各类遗址遗迹的抗日根据地,其主体包括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浙东鲁迅学院旧址、浙东韬奋书店旧址、新浙东报社旧址、浙东银行旧址、谭启龙旧居、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旧址等多处遗迹。更重要的是,它留下了四明山革命精神和奋斗传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建设美好家园。
在四明山地区,建成了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和军史馆,成为党史教育和廉政教育基地。在梁弄成立浙江四明山干部学院并挂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四明山分院牌子,成为干部培养培训的摇篮。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浙江省余姚市还将把梁弄镇中心小学更名为浙江省四明山红军小学,以此推动四明山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