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贡嘎穿越—更大的世界,还有更好的我们 南迦巴瓦峰和贡嘎山,到底谁才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

萌生去贡嘎的想法纯属偶然,自2018年国庆节因大雪下日乌且下撤后,作为一个活动组织者,一路历经辛酸,其中的压力只有自己能体会,留下一路的遗憾与无奈,挥别贡嘎…不经意中,总有同行的队员感慨如果有机会想完整地再走一遍贡嘎,而我却一直无所用心,因7月雨季未打算安排出行计划,于是仓促决定6月25日出发贡嘎,最终只有2人说走就走,出行前讨论和商量好了各自携带的一些装备及补给,对于线路的规划和应急准备等等……

贡嘎山顶峰海拔7556米,是大雪山、横断山脉和四川省的最高峰,也是喜马拉雅山以东地球的最高点,贡嘎顶峰高出东坡海螺沟的磨西镇(1500m)近6100米,如果以东坡没入大渡河大岗山电站水面(1100m)计,则高出大渡河面6500米,而中间仅有27公里的水平距离,由于造山运动,如今贡嘎山每年仍在以厘米级的速度升高。

传统的贡嘎大环线徒步线路,大致以两岔河为分叉点,形成盘盘山-玉龙西沟线和日乌且-莫溪沟线两个走向,再通过玉龙西垭口、子梅垭口等连接最终在子梅村汇合,沿着田湾河一直到草科出山,其中以日乌且-莫溪沟线的行人最多。

贡嘎山域的徒步轨迹和主要山峰

6月贡嘎穿越—更大的世界,还有更好的我们

D1.成都-康定-老榆林-格西草原(营地海拔:3400M)

6月25日8264同天出发的河南、浙江两驴友又捡了名从两岔河下撤的湖南驴友,简单沟通后在康定汇合,等待宜宾队友威放。

康定新城

6月贡嘎穿越—更大的世界,还有更好的我们

5位驴友拼中转车到达徒步起点,因担心天气多变,未来得及与队友整理物资,威放直接将自己的背包与我稍重的背包互换,匆匆前往格西草原扎营,下撤的湖南驴友紧随其后……一路各种鲜花盛开,五颜六色,让人忍不住驻足流连,营地一片花海…与队友搭建好了帐篷,打水小分队出发后,便迫不及待拿出单反,趴在花海中尽情地按下快门,想起快到营地时也有几种平常颜色少见的野花,实在不想错过,又返程去寻觅,微风轻拂着花瓣,山间飘逸的云层,拍个小小的延时记录,留下这属于我们的静谧时光……

那些花儿

6月贡嘎穿越—更大的世界,还有更好的我们

欣赏完美景返回营地,水也烧开了,煮好晚餐,品尝了威放带来的宜宾特产鹅肉干,整理好帐内物资后,听着音乐,刚钻进睡觉准备美美睡上一觉,突然听到一阵异响,原来隔壁帐篷的河南女驴友喵,高反吐的到处都是,情急之下呼唤我们前去帮忙,检查后发现随身衣物、睡袋内外以及泡沫垫被吐的无法使用,纸巾在第一晚已用完,备用头灯电池电量极低,想不到长线准备如此不充分,简单清理后补充了开水及葡萄糖……高反的驴友今夜只有将就睡了,明天是否继续或下撤,营地计划安排都是个未知数,不管怎样,身体健康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D2.格西草原--红石滩-两岔河-下日乌且-上日乌且(营地海拔4350M)

带着对未来几天行程及美景的期待,以及对昨晚高反驴友的担忧,大家并未能早早地入睡…早晨5点多天才刚亮,大家都出来查看天气,整理装备,而我睡到快了快八点,在帐蓬里听着驴友们商量接下来的行程安排,直到队友煮好开水及早餐…喵一直和同行和队友尕撒犹豫不决,身体状况经过一夜休整后并未得到缓解,而同行的浙江队友尕撒不甘放弃,攻略行程做得不够充分,并且是第一次走重线长线,而我也表明了我们的态度,一直以来我们组队的基本要求是走过三天以上高原重装徒步线路,至于装备、体能、团队意识等就更不用说了……经过反复商量和考虑后,向前尝试了300米后,我和队友边走边等,一直不见人影,以为他们三人都决定陪同下撤,喵决定从格西草原独自下撤,将同行的尕撒交给了在两岔河下撤的湖南驴友瞿,而瞿只是想有个伴,对于自己或驴友是否有能力走完这条长线及应对突发状况并不在意,于是这场原本只有我和队友2人的穿越活动,变成了4人结伴同行。

红石滩

队友威放胡南驴友尕撒

隐海子峰

榆林河

湖南驴友瞿

一路的美景和好天气,沿着榆林河休闲的拍照、休息,在两岔河时下起了小雨,爬坡时回望两岔河牧场,惊喜地发现过桥处有一名穿桔色雨衣的驴友,原来是一队轻装的拉萨探线商业队,到达下日乌且营地时马队跟了上来,他们今天从电站出发至下日乌且。

小贡嘎山

两岔河 以后不用再过河了

下日乌且营地

看着熟悉的营地,好想就在这里扎营休息,但是队友威放说今天比较比较休闲,最好到上日乌且营地,否则天气变化,我们的体能和速度不能正常到达上日乌且垭口,后面的计划都会被打乱,躺在草原上休息15分钟后出发。

上日乌且方向

去年国庆堵车的独木桥,现已加固,也可以不过桥,沿河靠右走较平缓

回望下日乌且,商业队已扎营

经过一片沙地后,快到上日乌且营地

以为下营地到上营地只有1个多小时的时间,经过一段河床过桥向左是一段上坡山路,停停走走的我们总共走了2个多小时,我和尕撒到达上营地时,从下营地飘过来的云雾很快笼罩了过来,刚拍了张嘉子峰与日乌且山峰的照片,一片山雾,什么都看不到了……

到达营地后看见队友的背包,呼唤他们从藏民的帐蓬出来,主要担心晚上下雨,我们所有人带的帐蓬都是重达6斤,如果第二天天气不好,帐蓬潮湿会增加负重,于是每人20元住在老板扎西的白色帐蓬里,果然又是一夜风雨,电闪雷鸣的天气让我们在后半夜基本都没有安稳地入睡,除了我大家照常早上刚天亮便出帐蓬了,扎西又来催促了,让我们尽量早点出发,因为昨晚烤火烧水时,两名驴友胃口不好,让扎西煮了一顿晚餐,每人30元,我随口问了下到达上日乌且垭口一般需要多久时间,扎西说根据天气、体能大约需要3-5小时,尕撒担心不能适应高反,提出马驮包至垭口,收费150元一个背包,但需2个背包扎西才能跑一趟,我便与尕撒一起轻装驮包至垭口。扎西平时几个月才下山一趟,平时和海聊盒子和外界联系!尕撒和瞿都将自己较重的部分营地餐丢弃,我也将自己带的面膜、暖宝宝、膏药贴丢弃减轻负重,并将一次性雨衣送给尕撒。

D3.上日乌且垭口-莫溪沟尾下营地(营地海拔3900M)

早晨的上日乌且营地

早晨8点终于从海拔4300米的营地磨磨蹭蹭地轻装出发了,这个选择对我们来说是明智的,即使是轻装我们都走得有点头疼没力气,快看到勒多曼因雪山冰川时,扎西骑马追上来,问我是否需要骑马到垭口,我犹豫了一下,想要再适应一下,扎西就往前走了,哪想到尕撒在前面骑上马走了,更轻松了,我只能慢慢地远远地跟在大家后面。

到达勒多曼因冰川海子观景点时,只看到2个背包,这么好的天气,冰川海子就在你面清晰地完整地呈现,我赶紧拿出单反简单地拍照记录,休息了一下,等待去海子边的队友返回,又一路晃晃悠悠朝垭口方向前进,像戴了一顶白色帽子的贡嘎主峰忽隐忽现……

勒多曼因冰川海子

路上遍地的野葱和还未盛开的雪莲花,终于快到垭口了,远远地就看到轻装骑马的尕撒站在垭口等待我们,爬上垭口后,拍了几张照片,感叹这雨后的好天气……

左起小贡嘎(5928M)、嘉子峰(6540M)、日乌且峰(6376M)

上日乌且垭口

下垭口时坡度稍等,右膝不适,懒惰的我差点拿出护膝……

如果说川西美景是“心在天堂、身在地狱”,那么接下来这段马道,路况平缓,简直是这两天以来最好走的一段,勒多曼因雪山的背面,冰雪消融化成一道瀑布奔涌而下与悠长的莫溪沟海子汇合……

在一路的花海中停停走走

坐在风景里,久久不舍离去,更好的风景还在前面

勒多曼因冰川海子背面

路边好几片野花在蓝天下盛开,阳光微风让我们一度悠闲地坐在花丛中拍照小憩,到达一路牧场营地时,天气突变,眼看就要下雨了,我让威放左切下去查看木屋情况,一边追上走在前面马道休息的两名驴友,并让他们赶紧下到牧场牛棚躲雨,还没跑下去,雨就越来越大了,威放轻装查看了牛棚情况后,返回背包,刚遇上我们迫不及待地往牛棚跑,牛棚已废弃,环境杂乱……雨一时半会不知道好久会停,尕撒和瞿商量如何在这里入住,即不想收搭帐蓬又犹豫雨停后是否继续走到莫溪沟海子营地,在轨迹中查看前方约3公里处有牛棚可以入住,正好雨停了,便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准备继续出发,而我讨厌向来讨厌这种反反复复犹豫不定的行程,如果不是在这里刚好叫他们躲雨,大家刚刚应该都穿着雨衣冒雨前行,在路上的这种天气很正常,可是尕撒说自己从不带雨衣,觉得一件薄鸟衣出门可以抵挡一切,瞿的雪套也未带,全程只穿了一件常规款单层冲锋衣和速干衣…阵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威放拿出被雨淋湿的防晒衣晾晒,我坐在草地里晒着太阳、听着音乐,两名手机没什么电不熟悉轨迹和营地的驴友背着背包等得很不耐烦,威放招呼我可以走了,去莫溪沟前面的牛棚营地,我却本能地摇头拒绝,照今天如此轻松的行程,这样的徒步速度和休息频率,何时才能走到目的地?每天收拾完了都快晚上8点左右了,今天完全可以早早地休息一下了。出发前我临时简单了解了下他们的状况、准备情况以及徒步经验,他们觉得我太多虑,只是为了路上互相有个照应,能一起走则一起走,我并没有认同他们拼队,即使喵下撤,他们也表示自己完全熟悉路线,并且能带一个从未走过重装长线的驴友……也许是因为今天下垭口后一直持续休息,他们想走就走,完全不用打声招呼,我们即使晚十多分钟出发也依然能正常追上他们,没有计划性没有安全、团队意识,缺乏基本装备却毫不在意,风景虽美,只能自顾不暇…

队友向他们表示我不想走他也不能丢下我一个人在这里,这里本来也是个计划营地,但是前方轨迹标注的木屋营地的能让他们避免下雨收搭帐蓬带来的种种不便,于是两名驴友便直接离开了,威放安抚了一下我的情绪,让我自己在后面慢慢地跟上…于是我一个人从冬季牧场走到了莫溪沟尾的木屋边,他们却准备再往前面的莫溪沟牧场出发,因为水源太远,我又无奈地往前走,到了莫溪沟尾的一处草场营地终于能扎营休息了……

莫溪沟海子

D4.莫溪沟尾牧场-3号桥营地(海拔3600M)

凌晨1点醒来后,又是一夜的风雨,这一次不论如何都要照常出发,只是时间会晚一点……早晨大约7点,雨过天晴,没法再赖在帐蓬里了,煮好开水及早餐时,他们两人也许是感觉到我昨天不想再一路同行的意思,但又无法确认轨迹线路,依然想一路结伴互相照应,和我们一样慢悠悠地晒干了帐蓬,而队友威放捡了个气罐,一直烧水喝,一直到10点,再也等不住的两人决定先行离开,而我们快速收拾好之后很快便赶在了他们身后……

莫溪沟尾营地木屋的拉萨探线商业队要吃了午饭才出发,他们已经从这里直接下到宽阔的河床一直向前走,并沿轨迹右切,下山后本可向左方绿色蓬布木屋直接寻找过河点或木桥……而我和队友沿河床直接向前和他们汇合,刚走出不到10米,我们的轨迹都提示已偏离约100米,队友想直接返回重新按照轨迹寻找过河点,而我虽说从昨天下午一直心狠地想要各走各路,却担心前方已停下等待手机没电没法导航的驴友,天真地跟队友说即使错了,我们可以继续向前走寻找河点到左岸,不可能丢下他们……陪同他们向右上切后,发现对岸的河水由于两夜的暴雨已变得更加浑浊湍急,有的地方河道过宽,于是又下山沿河床返回寻找过河点,并且一边期待商业探线队的马匹能够顺带驮我们过河……

此处需过河走左边,不用从轨迹沿河道右切上下山,没路了

午饭后出发的商业队马队前来探线,和我们一样从山坡右切向上,但没有朝等在河道中央打算蹭马过河的我过来,上面已没有马道可以行走,于是大家跟随商业队马帮返回至营地起点,原来那里刚下河床左边就是过桥点,并且有经幡,只是我和队友着急追赶他们,没有顾及一开始轨迹提示的偏离。又辛苦地背包返回原来的过桥点,几道河床湍急的水流早已淹没了原本的两座木桥,考虑安全第一,大家都在不断地犹豫……湍急的河水驮包的马儿是不能通过的,我们白做梦等待马儿能驮我们过河了。大家今天原本的目标是贡嘎寺,几经寻找安全的过河点又返回,时间已经过了半天,要么下撤,要么在这里再被困一天等待河水退潮,商业队一名帅锅自称找到了过河点,我们便一起往前走了约300米,看着更宽阔的河流,所有人心里都禁不住地打颤,瞿直言还不如我们自己在前方找到的几个过河点安全……帅锅换好衣物,拉着缰绳和一名马夫先行通过第一段湍急浑浊的河流,我们在岸上看着心都揪得紧紧的,又有人陆续过河,我们队伍里只有一人有溯溪鞋,徒步鞋如果湿了将会直接影响到后面2-3天的徒步行程,于是我们轮换着穿上商业队和驴友的鞋子,或者穿着袜子过河,最先通过的帅锅让我们4人一起拉手通过并且前来接应,我走在中间,脚下一会儿是河沙一会儿是大小高低不平的石块,在湍急的河流中一直让队友慢一点,踩稳了再走,真的感觉站不稳会随波逐流……通过第一段河流后,光脚踩过第一段河床,向第二个木桥走去,没有水的河床更加硌的脚底疼,一直走得小心翼翼,安全通过剩下的河道后,拉萨的队伍向我们投来了欣慰的目光,如果不是大家在一起,都不会有太多的勇气这样去冒险而且顺利通过了,大家换好鞋和衣物,突然觉得有点冷,赶紧换上了冲锋衣,和马帮一起向前继续徒步……

湍急而又浑浊的河水

走了十多分钟后,由于我们一直未吃路餐,体力长时间地消耗,小坡4000多米的海拔让我们稍感吃力,到牛棚附近的坡地风又大,趁他们停停走走的工夫,轻装的商业队已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走了一段下坡路,经过一个牧场,后面的小伙伴停下来吃东西,商业队一直在前方来来回回的找路,停留了很久的时间,等我们经过一个牧场爬上去后,拦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从左侧山谷奔涌而下照样湍急的河流,原本木桥的位置已被河水淹没,到处都是起伏不平的大石头,商业队及马匹已找到过河点安全通过……我们上来得太晚,都不清楚他们从哪个位置过去的,于是大家仔细观察、跃跃欲试找到木桥附近的过河点,换好衣物、鞋子,带上登山杖,小心翼翼地通过后,只剩下犹豫不决的我还在河边数度徘徊,冰冷的河水我让三次走下去又返回,实在是太冷了,于是队友再次过河先将我的背包背过河,又返回来接我,谁知走在木桥上时,由于湿滑,一个不小心摔倒在木桥的缝隙中,小腿当时就红肿流血了,看到这里,我心里觉得很过意不去,我的胆小和犹豫,给队友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如果不是因为来接我,也不至于摔伤,这时候再也顾不上什么河水冰凉、湍急、浑浊了,满心愧疚地在队友的帮助下赶紧过河,瞿过桥时也前来帮忙……

过河后松口气,前面又是一片坡地,走了不到2公里,没想到拉萨的队伍已在牧场牛棚就地扎营,路过时营地升起了袅袅炊烟,真幸福,而我觉得今天的行程确实太少,赶紧追上前队商量,他们早已决定,因为担心后面的过桥点像今天一样水流湍急,想走过轨迹标注的三号桥再找地方扎营,距离约3公里。于是我们在拉萨队伍的呼喊声中继续一路向前,经过一片树林马道,轨迹提示又有一处过桥点,等我们赶到后,横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条拦路而过湍急的河流,河道并不宽,木桥都不知道哪儿去了,上下观察了几处过河点后,又一次脱鞋在队友的帮助下快速通过,反正我除了怕冰,一个人肯定是不敢过河的,虽然都叫我小胖,但是一不小心还是会有被水流冲走的危险……

桥都被水冲垮了

有河流小桥的地方都有上下坡,过河紧绷的神绷让我们的体力消耗,短暂休息整理好衣物装备后又继续爬坡前行,运气比较好,后面只是过木桥,不用再趟水了,大约6:30分走到一处轨迹标注的营地,我们并未选择在此扎营,前方约1公里处有小桥和牧场营地,等我们赶过去时发现都是坡度较大的上下坡营地,于是我们继续往前赶,走了近30分钟,有一片坡地营地,有明显路迹,查看后上方有较平整的牧场有露营的痕迹,还有一些垃圾丢弃,只是轨迹未标注,旁边就是我们今天的目标地3号桥,看看前方基本1小时范围内都是在原始树林里,扎营点和水源都会是问题,于是我们选择了这处好地方扎营休息,只是辛苦了队友去河边打水,回来都累的休息喘气才能继续往上走,而我一脸坏笑地待在帐蓬里,索性决定第二天脸都不洗了,晚上和队友再一次沟通了我们接下来的行程打算,整理了一下剩余食材等物资,另两名驴友已呼呼睡去……

D4:3号桥牧场-贡嘎寺-子梅村-巴旺海-烂碉房-草科乡

因为昨天实在出发得太晚,导致未完成原定到达贡嘎寺的目标,虽然因种种原因也凑巧不可能完成,早上9点地就催促队友收拾出发,轨迹距离约6公里到达贡嘎寺分岔路,沿着唯一的一条马道,又经过了几处小小的过河点,打开轨迹提示和照片,我真的是绝望的,我们来一趟不容易,别人非雨季过河,小桥或过河点都能正常通过,有些河流因为季节干涸没有标注,而我们经历了两个晚上的大雨,就像赶在了雨季,几处过河点暴涨湍急,如果不是昨天和一路想分队走的驴友一起互相鼓励帮助,我都不知道我会怎么拖累队友安全通过那些让我回想起来心有余悸的河流,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仿佛大家之间默契地形成了一点原本像散沙一样的团队意识,欢声笑语一直在山谷河流中回荡。

不知不觉便走到了一处有连续上坡的地方,能远远地看到子梅村的藏民家了。

负重行走带来的压力让我们多次持续休整,好不容易爬到山顶便是一处平坦的大路,离贡嘎寺只有1.5公里了,心里有点小兴奋,贡嘎寺近在眼前了,我虽然背负最轻,但速度也最慢,于是跟队友打过招呼后朝前走,这一段路全是下坡,很快走到铁房子旁放好背包拍了几张照片,没几分钟他们都下来了……

贡嘎寺方向

放包休息时商量,威放与瞿轻装去贡嘎寺,往返3公里,哪知到了贡嘎寺,铁将军把门,无人应答,只有怅然若失地返回与我们汇合,下子梅村5公里全是下坡,路上偶遇骑摩托车返回贡嘎寺的喇嘛与我们打招呼,这么陡的坡,有的地方一堆乱石,这样的勇气和技术让我们惊叹!由于基本是下坡路,我们不敢直接冲下去,减慢了速度,以免膝盖受伤。

这一路队友威放都将不可降解的垃圾和以前驴友丢弃的明显的垃圾收走,直到下子梅村才扔进固定的垃圾投放点,“袋”走垃圾,留下美丽,为他和固执的环保意识和无私付出点赞!

过桥左转哦,快进村了

大约下午2点左右,终于到了下子梅村村口,打听了一下村长贡布家的位置,就在前面路口拐弯处不到1公里,转身一看,他们都不想再继续走了,由于负重问题丢弃了原本就准备不够充足的部分营地餐和气罐,难免肌肠辘辘,这时贡嘎山客栈的中一走了出来,于是就地决定在他家先吃顿饭,收费每人20元。今天一天的天气都是阴沉的,他们对泉华滩景点兴趣不大,子梅垭口的天气看来不能抱什么期望了,于是我提出可以早点吃了饭,包个中转车到达巴王海附近,再徒步约5公里就可以到达烂碉房,转车至草科,这就意味着我们今晚就能回到有信号的地方并且能洗澡了,徒步几天,大家身上的汗水都变得臭不可闻。于是我们催促中一快点烧菜,一会儿坐他的中转车至巴王海,威放为节约时间主动跑去当主厨“大显身手”,吃饱喝足,4点多钟补充水源和电源后坐车至巴王海,由于去年泥石流塌方,下子梅村至巴王海徒步起点车辆不能直达,有5公里需要我们自己徒步至巴王海,原本只需徒步约5公里到达烂碉房的路,我们需要多走一半,预计2个多小时。

空灵飘逸的巴王海坐落于贡嘎群山之中,位于海拔3000-3200米左右,群山环绕,弯弯曲曲的河,像一条碧色巨龙盘绕在山谷。在冰川融化的时,部分干涸的河床、枯木也成了一道风景!来到巴王海附近,道路两旁大片的野草莓终于被他们发现了,于是我们停下来将这天然美味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尕撒不愿意吃,说草莓长得越大的地方全是牛粪。

巴王海

到达巴王海的起点后,有一段小坡,前面又有一条河流拦住了我们的去路,翟又万分担心地说怎么办,这么大的水又得过河,看他一脸的担忧,心里偷笑,其实木桥就在左侧。

从金银山顶(6410M)的巴望冰川发源的大河

过桥后通往烂碉房的道路一马平川,我们的旅行快结束了,两位驴友担心天黑都走不出去,一溜烟地跑了,而我和队友威放由于担心膝盖受伤,缓慢自在地边走边聊,属于我们的户外时光一点点在消逝,行程快要结束了…

晚上8点15分到达烂碉房后包车300元送到草科住宿,每人10元过桥费。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草科,几个吃货又要吃这里闻名的草科鸡,各自向家人朋友报了平安后,腐败吃喝,早点洗洗睡。

第二天可在草科转乘巴士到石棉,再返回成都。

后记:这一次说走就走的贡嘎徒步穿越,我们忽略了雨季过河的风险性,比我想象中的简单轻松,因为队友背负了大部分装备和所有食材等,也离不开另两名驴友一路的陪伴与无私帮助!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天空不一定是晴朗的,微笑挥别那些匆匆地相遇和离别,曾经年少轻狂不知愁的青春,终将一去不复返!

山高水长,就此别过!

更大的世界,还有更好的我们!!

( 本文作者 : 颓废地沉默 )

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念青唐古拉山脉与横断山脉的交汇处,是西藏林芝市最高峰,海拔7782米,是排名中国第15位、世界第28位的高峰。南迦巴瓦峰呈巨大的三角形山体,山顶终年冰川覆盖,白雪皑皑,云雾缭绕,真面目不轻易显露,因此它还有另一个名字——羞女峰。

南迦巴瓦峰和贡嘎山,到底谁才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

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是藏语音译,意思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法是“直刺天空的长矛”,第二种说法是“如火一般燃烧的雷电”,还有一种说法为“天上掉下来的石头”等。南迦巴瓦峰位于一个马蹄形的大峡湾内,雅鲁藏布江在山脚下拐了一个大弯,由东折向南,这里也是林芝、米林、墨脱和波密四县交界之处。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就隔着雅鲁藏布江与南迦巴瓦峰对峙相望。

南迦巴瓦峰和贡嘎山,到底谁才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

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一座高峰,再往东就是横断山脉了,也就是说,绵延逶迤2500多公里的喜马拉雅山,从西北方而来,到此就结束了。喜马拉雅山脉是一个西北——东南——东北向的、略显弧形的巨大山系,稳居全球八大名山之首,全世界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喜马拉雅山就占据了10座,另外4座在喀喇昆仑山中。喜马拉雅山的“弧”,如弓状,中段向南凸出,进入尼泊尔境内。它的最尾端,矗立着一座高高的雪峰,这就是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和贡嘎山,到底谁才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首?

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的天体主要由片麻岩构成,有西北、东北、正南三条山脊,南山脊2公里处,是海拔7043米的乃彭峰,它与主峰之间的山口,叫南坳。东北山脊蜿蜒30多公里,脊线上有6座6000米以上的山头,起伏跌宕,直抵雅鲁藏布江边。西北山脊矗立着两座雪峰,海拔分别为7146米、6936米。南迦巴瓦的三面都被冰雪切割成陡岩峭壁,以西坡为最,角度几乎垂直,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留下的沟槽,山脚下的峡谷中蕴藏着巨大的冰川。

航拍南迦巴瓦

南迦巴瓦不同于其他雪山的地方在于,它最靠东,处在热带与寒带之间,是一座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不可多得的自然博物馆。这儿也是整个喜马拉雅山脉水热组合条件最优越的地方,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涌来,遇到南迦巴瓦和冈日嘎布拉山的阻挡,变成雨水洒落,为南迦巴瓦南坡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墨脱境内的巴昔卡,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高达4428毫米,最高曾达7591毫米,是中国大陆上降雨最多的地方,号称“中国雨都”,比东南沿海地区的降雨还要多。而巴昔卡距离南迦巴瓦峰顶不到200公里,海拔落差竟高达7000多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让南迦巴瓦成为中国唯一的拥有最完整的“垂直植被带谱”的山地。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南迦巴瓦独特的生态系统,这里繁衍着丰富的植被种类和多种动植物体系,全世界多国的生物学家,都赞叹南迦巴瓦是“植被类型最大的天然博物馆”、“山地生物资源的基因库”。这里保留下来许多古代植物,如树蕨、双扇蕨、穗花杉、水青树、罗汉松等,都是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珍稀物种。

雅鲁藏布江风光

南迦巴瓦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它雪线以下的低海拔河谷地区,属于山地热带雨林带,气候温暖,雨水丰沛,海拔500米以下是常绿雨林,遍布着娑罗双、龙脑香等热带植物,500米以上,则由阿丁枫、紫薇果、千果榄仁构成半常绿雨林。在温暖潮湿的雨林中,附生植物、藤蔓缠绕,省藤、鱼尾蔡、倪藤、桄榔等多种热带植物到处都是,很像云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南迦巴瓦的半山腰处,这里海拔1100米~2400米,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由青冈、薄片稠、刺栲等壳斗科植物构成,在阔叶林中还掺杂着香樟、木荷、木莲、楠木、含笑木等珍贵树种。再往上,海拔2400米~2800米的过渡地带,是暖温带针叶林区,主要由云南铁杉构成,这种高大乔木高达80米,树干直径2~3米,铁杉属于硬木,材质优良,木质坚硬。铁杉林中还生长着野杜鹃,开春时节,野杜鹃开花一团一团的,漫山遍野,缀满枝头,风景别是一番韵味。再往上,海拔2800~4000米,为寒带针叶林带,生长着墨脱冷杉、苍山冷杉,林中地面上密布着厚厚的苔藓,乔木状的杜鹃星星点点地点缀其中,是一种别处难得一见的另类的情趣。在海拔4000米之上,则是寒带灌木丛草甸带,主要是各种耐寒的高原草甸、野杜鹃,颜色各异的野花,像银莲花、点地梅、委陵菜、毛茛、驴蹄草等,这些五颜六色的花争奇斗艳,将山坡披上了红、绿、粉、黄各种色彩,像儿童手中的水彩笔一样,鲜艳夺目。在南迦巴瓦的4000米至4700米,是一个过渡地带,地表上生长着苔藓植被。而4700米以上,就是永久冰雪带了,这里白雪皑皑,冰川林立,间或裸露出的山体,也是突兀的嶙峋怪石。而南迦巴瓦的北坡,由于地表海拔高,降水稀少,是干旱的山地垂直带谱,植物简单稀疏,比南坡要简单冷清许多。

南迦巴瓦山脚下的自然风光

1982年,国家登山队及西藏登山队联合攀登南迦巴瓦峰,中科院则组织了大规模的科考队伍考察南迦巴瓦,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数十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相继对南迦巴瓦进行科研考察,获得了大批珍贵的标本和第一手详实的资料,还拍摄了几部科教影片和电视录像。南迦巴瓦的动物种类繁多,鼠兔、犀鸟、锦蛇、眼镜王蛇等。科学家还在南迦巴瓦采集了5万种动植物标本,其中在大型真菌、昆虫、锈菌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珍惜的成果。这些物种,有的是西藏地区首次发现,有的是国内首次发现,有的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光是昆虫,该地区就发现了100多个新种,一种寄生在蔷薇科植物上的锈菌,经鉴定为全世界首次发现的新菌种。

南迦巴瓦风景

南迦巴瓦长期以来就是一座处女峰,由于板块运动剧烈,又处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气候多雨,雾气蒙蒙,峭壁陡直,地震、雪崩频繁,攀登难度很大。还有,南迦巴瓦高度落差太大,峰顶到雅鲁藏布江的水平直线距离,在10公里以内,相对高度达5000米。就是说,在10公里之内,就要爬升垂直5000米的高坡,坡度之陡,甚至超过贡嘎山。尤其是东南坡,更加夸张,高度差竟然达到了7000米以上,绝对是极难攀登的雪山之一。所以长期以来未被人类征服。西藏登山队早在1960年就前往南迦巴瓦峰侦察,直到32年后的1992年10月30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经过49天的艰苦攀登,才成功登顶南迦巴瓦峰。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登顶。当然,南迦巴瓦还有许多神秘的传说,鉴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介绍了。

雅鲁藏布江在此处急转弯

2005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中国最美山峰”活动中,南迦巴瓦峰拔得头筹,名列第一。2020年4月,南迦巴瓦峰成功入选“2020世界避暑名山榜”。

南迦巴瓦峰

贡嘎山位于川西大雪山之中,海拔7556米,是大雪山的主峰,横断山脉最高峰,也是中国西南第一峰,位列中国雪山高峰第16位、世界高峰第41位。贡嘎山号称“蜀山之王”,周围高峰林立,群峰环绕,海拔超过6000米的高峰多达28座,5000米以上45座。大雪山由北向南依次为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贡嘎山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它既有高山之阳刚,也有江南水乡般的温柔,海螺沟、木格错、五须海、南坡等众多景区,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贡嘎山为川西藏传佛教神山,是佛教徒们的信仰归宿。

大雪山主峰——贡嘎山

贡嘎山被众多雪峰拱卫,群峰簇拥,雪峰相连,冰川林立,这里也是海洋性冰川最早的发育地区之一,拥有现代化冰川71条,冰层厚达200~300米,唯美壮观,美轮美奂。其中的燕子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是国家级地质公园。贡嘎山还有中国最大的冰瀑布,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仅逊色于加拿大的冰川公园。要知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端,本就是靠近北极寒冷地区。而贡嘎山的纬度远低于加拿大,它是全世界最靠东的雪山。贡嘎山的海螺沟冰川,是同纬度海拔最低的冰川,其最低点仅为2850米,末端深入原始森林6公里,冰川与森林共存,是世界一大奇观。冰川运动所造成的冰弧、冰塔、冰桥、冰蘑菇、冰城门等各种奇异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远眺“蜀山之王”贡嘎山

贡嘎山的垂直植被分布明显,从上往下依次为永久冰雪带、寒冷带、寒带、亚寒带、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贡嘎山多层次的立体植物分布带,也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在海拔5000米以上,是终年积雪带,白雪皑皑,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芒。而低海拔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植被完整,郁郁葱葱,各种珍稀的动植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据考证,贡嘎山拥有植物4880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408种,野生动物400多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28种,堪称是一座野生动植物的大观园。

贡嘎山

贡嘎山还拥有高原湖泊13个,有的在冰川脚下,有的在原始森林中,湖泊保持着秀丽的原始状态,湖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纯净得令人看一眼就赏心悦目。贡嘎山还拥有几十处温泉,自然水温在40℃~80℃之间。景区内还有跑马山、贡嘎寺、塔公寺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景点。

蜀山之王——贡嘎山

贡嘎山景色迷人,风景如画,但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为啥?请看它的攀登死亡率——65%,远高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贡嘎山的高度虽然排名中国第16位,远逊色于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境内的诸多雪山,但它的攀登难度却是第二大的!仅次于梅里雪山、雅拉雪山,但后者是因为宗教问题而被禁止攀登。贡嘎山是国家第一批对国内外开放的大雪山,但是攀登难度高居榜首,遇难率大于珠峰的14%和K2峰的27%,前来攀登贡嘎山的人不少,但登顶成功的寥寥无几。有趣的是,贡嘎山在1930年被美国旅行家洛克发现时,测得其海拔高度为9500米,至此洛克宣布,贡嘎山为世界第一高峰。回到美国的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上发表了他的游记文章,后来被证明是一场乌龙。

贡嘎山的冰瀑布

那么,问题来了,贡嘎山与南迦巴瓦峰相比,到底谁才是中国最美的高山呢?这个问题权威机构已经给出了答案: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出的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南迦巴瓦排名第一,贡嘎山排名第二!实际上,这个排名是有争议的,也有不同的版本,就像中国的大学排行榜一样,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排名,也有不同的理由。但不管怎么排,南迦和贡嘎都会位于前列,它们都要比珠峰和乔戈里峰靠前,原因就在于它们虽然海拔不是最高,但拥有比最高峰还要难的攀登难度,以及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茂密的原始森林,完整的植被,还有怡人的旅游资源。

高耸入云的贡嘎山

客观地看,如果从景色和旅游方面比,贡嘎胜于南迦,南迦胜在科研方面发现的诸多珍稀物种,有的还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就海拔高度看,二者不分伯仲,都是7000米级的雪峰,南迦仅比贡嘎高了226米。就攀登难度而言,二者也不相上下,都是非常难攀登的技术性雪峰,至今登顶的人都非常少,几乎是屈指可数。再看攀登死亡率,贡嘎高,南迦由于偏远,前去攀登的人很少。

贡嘎山风光

所以综合来比,这两座山实在是难分伯仲,就像北大清和华一样,你能说谁第一吗?当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算盘,一个标准,一个哈利波特,他可以说清华第一,也可以说北大第一。这个都无可厚非。不过,两校还是有区别的,北大出才子,清华出高官!北大侧重于人文,清华侧重于理工;在国内,清华名气>北大,在国外,北大名气>清华。北大人潇洒不羁,天马行空,具有想象力,更满怀家国情怀,所以“五四运动”创建了党。而清华人注重实际,埋头苦干,踏实务实,更喜欢科研。北大与清华,就是一对中国高校的双子星。而南迦和贡嘎,也是中国最美雪山中的一对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