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服饰是大理一道靓丽的风景 藏在大理的5道特色美食,带给你超棒的体验,没吃的都亏了
苍山,洱海,是大理的重要标识。
殊不知,白族服饰,也是大理一道靓丽的风景?!
身着白族服饰,不论走到哪里,如果不是演员,人们便会断定:
她(他)是从大理来的!

不论你来自何方,走到大理街上,或者走进商场、餐馆,面对熙攘的人群,独具民族特色的商品,诸如根雕、扎染、刺绣等,总想一宗包揽;餐桌上美味佳肴,馋涎欲滴……
只要有位身着白族服饰的女郎姗姗而来,看她头戴鱼尾帽、勒子和绣花包头,发辫盘于头顶,前有彩色头巾包裹,一侧垂下雪白的樱穗,显得飘逸潇洒。

即令是白族男士,头上扎着白布包头,两端缝有一寸长的绣花图案和排须;也有的,在竹篦扎成八角帽上加盖一块绣花八角巾,每角悬挂亮珠和绒球短吊穗。上衣为白色密排口对襟衣,外罩深色坎肩。下穿白色宽大略短的裤子,肩挎绣花挂包,显得英俊而精悍。

都会使人驻步而视,停箸凝望,赞叹不已。
是的!
那色彩明快,“风花雪月”的包头,上面蓝底白花的扎染,以及绚丽多彩的刺绣装饰……确实着人眼目。
我还记得,小时候看《五朵金花》电影,那苍山洱海的秀美景致,白子、白女的浓郁风情,由杨丽坤、莫梓江扮演的男女主人公那甜美脱俗的气质,特别是他(她)们的服饰,生动地点染出了她(他)们纯洁的心灵、和蔼可亲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简直难以置信:
这种服饰,以白、黑、红为基本色调,配搭起来,竟显得艳丽夺目而又非常协调。还有影片里的插曲……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
多少年过去了,仍旧活现在我的脑海里。
对白族服饰,尤其它的历史渊源,我所知甚少。
但我认为,服饰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的文化、民俗符号。
白族服饰,作为民族的载体,影响它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据历史学家考证:
白族先民自远古以来,就繁衍生息在苍山洱海地区,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与中原汉文化,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
早在汉代,汉王朝便设置云南县,成为云南省的起源。
公元七三九年,蒙舍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联合“河蛮”,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南诏在大量吸收汉文化的基础上,推动了南诏经济社会及文化艺术的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白族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博取各族、尤其是汉文化之长,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自唐、宋时期兴起的地方政权南诏国、大理国相继延续了五百多年。
这两个政权,虽然称“国”,其实都是臣属唐、宋等朝。是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元朝忽必烈虽然灭了大理国,但是为了保疆安民,设云南行省,颁布“戒杀”令,启用大理国段氏皇族担任大理总管,统掌地方政、军、税赋,又通过茶马古道,加强了与西藏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从而保障了地方的安宁和经济文化的进程。
朱元璋灭元后,建立大明国,占领大理。认为大理地方文化与大明一统教化相悖,曾实行过严厉的摧残政策。对一些民间文艺也推行禁令,废除大理的士官制度。实行军屯、民屯,迁徙大批中原汉人进入大理。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大量也随之流入大理。
白族人民勤劳、达观,包容性强,使大理文化艺术发展多元化。
大理白族人民本就能歌善舞。
曲艺“大本曲”,从唱词、唱腔、到表演,都趋于成熟。
在民族民俗活动中,比如绕三灵、霸王鞭、八角鼓,以及龙舞、狮舞等民间舞蹈十分盛行。滇戏、花灯戏、“吹吹腔”等演出,进一步丰富了戏剧和民族服饰,使得文化艺术内涵更加充实。
足见,千百年来,不论朝代变换、历经多少风雨,白族人民始终坚持、保留自己的习俗、民风,而又与时俱进,博取各民族,尤其是中原汉文化之长。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渐创造出了极富民族特色的辉煌文化。
白族人民的包容性和创造性,仅从白族服饰的款式、造型和色彩的多元化,便可窥见一斑。
白族服饰,作为一种传代式的具有原生态性质的群体艺术,充分表现了民族的族群特征和审美意识。
正如王文章先生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所说:
中国白族服饰是,——
“独具特色的、活态流变的文化的世代传承中,不断透露着这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
我认为:
即使现在,走出国门,将白族服饰展放在世界服饰博览会上,它也是着人眼目的一朵奇葩。
可以想象,在万千中外人士观展时,身着白族服饰的俊男靓女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会是怎样的情景!
白族服饰,是我的至爱!
早在一九九零年,我到昆明拍戏时,就曾身着白族服饰拍了一张纪念照,还被女儿带到了日本。三十年后,二零二一年,我在大理,又拍了一张身着白族服装的纪念照。
展现、传承、保护和开发白族服饰文化,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吕自敏,1945年生,北京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表演系毕业;文革后,在北京辅仁大学进修服装设计专业,从师书画名家李克喻先生。数十年来,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影视剧创作中,从事服装设计工作。曾参与拍摄: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啼笑姻缘》《白玉霜》《金头太子》《京都纪事》《单亲之家》《吴晗》《米》《林巧稚》,与台湾同仁合拍电视连续剧《风华绝代》等数十部百余集电视连续剧。
文 / 吕自敏
图 / 杨士斌、部分来源于网络
云南的美食以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美食界独树一帜,大理美食则又是云南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理是吃货们的天下和最爱,许多大理美食成了吃货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道大理美食,这些美味是大理人的最爱,真正的吃货也不会放弃滴。一起来看看吧。
1、永平腊鹅

腊鹅是云南省永平县传统的名优特产,主产于曲硐镇的回族村寨。曲硐腊鹅在当地回民人民中已经有700多年的传统历史,以味道鲜美、清香醇和而著称。是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风味特产,也是当地回族人民用来招待亲朋好友和远到贵宾的首选名菜。
2、漾濞卷粉

漾濞卷粉是大理很受欢迎的一道风味小吃,外貌和肠粉有些相似,卷粉质地细腻,口味酸辣香甜,加上核桃酱带来的醇厚感,独具风味。漾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漾濞卷粉,用优质大米做成,卷粉刷上一层厚厚的芝麻花生核桃酱,加入纯正的酸腌菜沫,再涂上点油辣椒,味道非常赞。味美可口,可当餐食。
3、南涧锅巴油粉

南涧锅巴油粉是云南省大理州的南涧特色美食。南涧锅巴油粉是当今人们追求的绿色食品,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南涧锅巴油粉是当今人们追求的绿色食品,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当地人为了进一步开发南涧锅巴油粉,曾到一些大中城市开店加工,但是,同一个厨师,同样的工序,做出来的锅巴油粉,在色香味上始终比不上南涧锅巴油粉的风味,这实在是跟水土大有关系。
4、白族木瓜鸡
木瓜鸡是洱源白族人民美食文化中一道名菜。采用的主要原料是云南本地特产的酸木瓜。酸木瓜是云南特产,在滇西南的高原地带比较盛产。大小和杧果相似,一般为青色,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变成金黄色,并散发出非常好闻的果香。酸木瓜果实成熟后,色泽金黄,气味芳香,果实营养极为丰富,可直接食用,味酸涩。食用后有舒筋活血,治腰膝酸重,脚气湿痹,以及预防“乙脑”的功用。
5、酸煮谷花鱼
春里棠梨花,夏秋谷花鱼,”每当深夏秋来到祥云县的城川、云南驿、禾甸、米甸四个坝子,又可以美滋滋地品享韵味特美的酸煮谷花鱼了,以东山彝家用土锅熬制的杨梅酱调味,并佐以本地产青椒丝,再以成段的大葱和细碎的芫荽添色,令人馋涎欲滴。因为只有在雨水富足、稻粮丰收的年头才可能有谷花鱼,因此品尝谷花鱼,其实也就是品尝丰收的喜悦。
大理古城除了美景,这样的美食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发现,以上这5道大理美食,到底值得去品尝吗?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