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这些展览正在展出(4月12日-4月17日) 国家宝藏首都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配图源自正在国博展出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摄影 | 余冠辰)
水稻、陶器、村落……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承载了这些关于中国人的早期记忆
此展览将于4月17日撤展
欢迎您提前预约
感受中国人的文明曙光
中国国家博物馆
【正在展出】
临时展览

识别二维码,了解展览详情>>
- 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
展期:2022年1月20日开展,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3、北4展厅
- 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
展期:2022年1月19日开展,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1展厅
- 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
展期:2021年12月31日起展出,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南2展厅
-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展期:2021年12月28日起展出,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11展厅
(2022年)
- 江天万里——长江文化展
展期:2021年12月23日起正式对公众展出,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南3、南4展厅
-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展期:2021年11月21日—2022年4月17日
地点:国家博物馆 南1展厅
- 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
展期:2021年9月28日开展,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9展厅
- 协同创新 自立自强——“两弹一星”精神展
展期:2021年9月2日开展,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南6、南7展厅
- 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展期:2021年8月10日开展,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10展厅
- 精神史诗 时代光芒——美术作品展
展期:长期展出
地点:国家博物馆 西大厅
- 百年巨变——雕塑作品展
展期:2021年6月10日起对公众展出,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南、北三层平台
- 祈福迎祥——民间年画展
展期:2021/2/10开展,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0层公共空间
- 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
展期: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16展厅
专题展览

识别二维码,了解展览详情>>
- 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
展期: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一号中央大厅
- 科技的力量
展期:长期展出
地点:国家博物馆 二号中央大厅
- 新中国首座大型低速回流风洞
展期:2021/5/14正式对公众展出,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三层平台公共空间东区
- 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
展期: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 南14展厅
-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展期:长期展出
地点:北18展厅
- 中国古代钱币展
展期:长期展出
地点:国家博物馆 南11展厅
- 中国古代书画
展期:长期展出
地点:国家博物馆 南12展厅
- 中国古代佛造像
展期:长期展出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19展厅
-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
展期:长期展出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17展厅
-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
展期:长期展出
地点:国家博物馆 南13展厅
基本陈列
识别二维码,了解展览详情>>
- 古代中国
展期:长期展出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20—北25展厅、南15—南20展厅
- 复兴之路
展期:长期展出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5—北7、北12—北15展厅
- 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
展期:长期展出
地点:国家博物馆 南5、南10展厅
【国博巡展】
- 根系中华——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常设教育展
展期:展出中
地点: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
- 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
展期:2021/12/30 - 2022/5/18
地点:湖南省博物馆 特展一厅
国博展讯·下载方法:识别上方二维码,登录国博官网下载
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原馆址是“北京孔庙”。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

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该壶共两尊,鸾凤(雌雄)各一尊。一为凤,现存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一为鸾,就藏于首都博物馆。凤首扁壶采用多种制作工艺,壶流采用模制成型,壶柄以手捏塑成型,壶体为雕镶成型法,最后琢成整体。是一件具有很高历史、艺术价值的珍品。

班簋。此物为1972年北京市文管处从通县一处即将熔炉的废铜堆中抢出的,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一件蜚声中外的器物。班簋的原主人是西周时期的毛伯班,故称“班簋”,曾为乾隆皇帝的爱物,一直被珍藏在清宫内,此簋有4个兽首环耳,以内卷象鼻为足将簋身悬起,造型奇特罕见。

白玉子刚款杯。青玉质,局部有暗绺及糖色。盖面弧凸,圆纽上饰涡纹和绞丝纹。盖缘有三只圆雕卧兽,盖面用隐起和阴刻线碾琢出带有青铜器纹饰风格的三组牛首纹。
伯矩鬲。西周,青铜器,1974年北京琉璃河251号墓出土,鬲原来是煮粥的器具。后来因为烟熏火燎影响了它的美观,逐渐变为盛粥的器具。之后又变为祭祀的礼器。牛是当时规格最高的祭品。所以常见牛头的纹饰。伯矩鬲上下铸造大大小小的7个牛头,伯矩鬲盖内及颈部内铭文相同。造型精美绝伦,艺术水平高超,形象地反映了商周时期的铸造技术。
乾隆御制碑。首都博物馆前广场的东北角,矗立着一块高6.7米、汉白玉石材的巨大石碑。这就是目前京城最大的石刻文物,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乾隆御制碑。刻有精美卷草花纹,碑四面刻有乾隆正楷满汉文手书《皇都篇》《帝都篇》,生动具体地表达了乾隆皇帝“在德不在险”和“居安思危”的治国思想,是研究和展示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文献。
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此尊观音菩萨像姿势自然优美,呈观水中月姿势,故称水月观音。水月观音的形象是最早唐代画家周昉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观自在菩萨创造的造型,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天球瓶。此瓶直颈,圆腹,敦厚有力,为典型的天球瓶造型。白釉底色纯净洁白,玉质感强。青花发色纯正,铜红色也标准,这两种色彩烧造条件不一,却能同时烧出如此纯正的色泽来,实属不易。此瓶口沿横书青花楷款“大清雍正年制”,字体娟秀有力。
北宋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北京顺义辽代净光舍利塔基出土。高27厘米,口径3.3厘米,定窑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一起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定窑以生产白瓷为主,由于胎质坚细洁白,胎壁轻薄,北宋时期一度被选为宫廷用瓷。该诵经壶以翻卷的经卷为壶流,经卷中心为壶嘴,童子身体中空为壶腹,头部有孔以注水,整体构思非常巧妙。
缂丝十二章龙袍。龙袍是皇帝吉服的代表。但当时因为认为其价值不高,没有拿走,所以台湾故宫里都没有一件。现存下来的只有清朝的龙袍。黄色三枚团龙江绸里,直身长袍式,明黄色丝线缂织“卐”字纹地,三色捻金线缂织龙、蝙蝠、云纹、十二章、海水江牙、立水八宝等纹饰。据说乾隆真穿过这件龙袍,但只是一回。
翡翠扳指,米密云县清乾隆皇子墓出土的文物,扳指由古代的鞢演变而来,到清代已演化为纯粹的装饰品。此扳指通体光素,琢磨细腻,绿色鲜亮浓艳,显得极为高贵精美。这是当年戴在李莲英大拇指上的,在李莲英墓出土,颜色翠绿,透明度极佳,李莲英墓的文物均为奇珍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