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 争创一流——北流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按图索荔 甜美有趣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千里之外,北流沸腾了——该市成为我区首个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的县级市。

作为当前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诸多指标,是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的最高荣誉。该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市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创建、融入创建,谱写了全民动员、全面参与、全力创建的壮丽诗篇,把文明城市创建同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群众新关切新期盼,众志成城、群策群力,矢志不渝、砥砺前行,让城市真正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矢志不渝 争创一流——北流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自开展创城工作以来,北流市建成区建成各类公园30余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2平方米,位居全区前列。 (北流市委宣传部供图)

矢志不渝 争创一流——北流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宜居北流,活力之城。刘 军/摄

“奖牌倾注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是156万北流人勇争一流的又一生动诠释。”玉林市委常委、北流市委书记赵志刚说。

如今的北流,昏暗的小巷明亮了,坑洼的路段改造了,拥堵的街道通畅了,人们的行为愈加文明了……这是城市“颜值”与“品质”的美丽蝶变,更是上下同心、携手创建的丰硕成果。

争创一流 摘得广西首块县级市“金字招牌”

11月19日,冬日暖阳里,国家4A级景区——北流市会仙河公园迎来一波波市民游客。“推开窗就看到绿,走出门就是公园。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北流。”市民罗东珍骄傲地说。

有数据为证:自开展创城工作以来,北流市建成各类公园共30余个,绿化覆盖率39.14%,绿地率35.0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2平方米,位居全区前列。

北流市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素有“粤桂通衢”之称。近年来,北流发展令人瞩目:财政收入连续5年位居广西各县第一,连续4年获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市),连续7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敢做善成的北流,有种争一流创一流的朝气、锐气。

这种精神贯穿创城工作始终。自2018年获提名资格以来,该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践行“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理念,由书记、市长亲自主抓,举全市之力参与创建。

打硬仗,北流底气足。该市于2013年、2017年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北流市市长华海德说:“凝心可聚力,心齐可移山。党员干部要冲在前、干在先,敢担当、善作为,以硬作风打赢创城这场硬仗。”

北流也是这么做的。该市划出15个网格,30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各领其“格”,3万余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全力攻坚。

城区生活小区、背街小巷是创城中的硬骨头。城管、住建、交警等部门组成党员攻坚队。3年来,宣传发动2.5万名群众参与,共清理生活小区106个,其中老旧小区、集体宿舍24个,清理乱堆放垃圾、杂物4500处9018立方米,拆除乱搭乱盖1780处;同时,清理背街小巷523条。

坚守初心 下足“绣花功”提升幸福指数

啃下“硬骨头”,用足“绣花功”。

年近七十的居民李文威有个新习惯:闲了就去金背巷逛逛。小巷老房子墙上,新刻了北流人熟知的“北流八景”等艺术作品。

金背巷背靠繁华的陵宁路商业街,因为脏乱差,以前“人人绕着走”。今年8月,北流市启动背街小巷试点改造,数十名书画家主动请战,创作具有北流乡土特色的画作千余件。昔日人迹罕至的小巷,成了市民休闲打卡网红地。

“创建就是为了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这是我们始终一以贯之的初心。”北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小凤说。

创城始终惠民。今年,因疫情影响,“地摊经济”活跃起来。该市在城区重要节点区域设置了22个临时摊点经营区域,约画线2.5万米,可容纳1.25万个临时摊位,并落实城管队员错时上班制度。“城市因创城更有温度。”市民纷纷说。

创城始终为民。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品质提升,目前北流城区人口超4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达33.4万辆,电动车超23万辆。该市加大执法管理力度的同时,科学施划了2.15万个停车位,其中1.99万个为非机动车、摩托车停车位。“创城让交通更畅通更便利了。”市民李洪健说,“我家在城南永顺区,上班在圭江东岸,以前上班要20多分钟,现在只要10分钟。”

同频共振 文明之花遍开圭江两岸

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城市之美,取决于文明的温度、道德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

今年9月13日,四川省宜宾市涂开银兄弟在北流市拥抱相认一幕,感动无数川桂两地网友。20多年前,涂开银外出打工,与家人失联,辗转流浪到北流。9月10日,面带饥色的涂开银被创城志愿者北流市新松小学校长覃光林喊住:“需要帮忙吗?”

涂开银未上过学,又不懂说普通话。根据他的讲述及口音,覃光林在手机地图上耐心比对,最终确定其可能是四川宜宾市南溪区人。随后,一场川桂连线的网上寻亲活动展开,涂开银哥哥看到信息后,连夜赶赴北流,兄弟二人相拥而泣。

“北流人是好样的!”四川网友纷纷点赞。

文明基因,已渗入市民血液,融入城市血脉。

北流是广西首个、全国第二个“中国乡贤文化之乡”。近年来,北流乡贤为奖教助学捐资超过3亿元,支持新建中小学校20多所,改扩建学校100多所。道德模范、广西北流市老田瓷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田振华,发起成立北流市见义勇为慈善基金会和北流市扶贫基金会,筹集资金将近亿元。

文明之花,已遍开圭江两岸,滋养千年铜州。

目前,北流市已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理论宣讲、北流好人、文学艺术等25支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该市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的志愿服务队782支,服务项目6760个,注册志愿者21万人,打造了“社区经典诵读”“一元午餐”等志愿服务品牌。北流义工协会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文明城市创建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赵志刚说,该市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坚持全民参与,挺起城市文明的脊梁,让北流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

按图索荔 甜美有趣

东莞荔枝陆续成熟。

按图索荔 甜美有趣

糯米糍、桂味即将大量上市。

按图索荔 甜美有趣

2022年东莞荔枝种植面积约16万亩。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幸端、谢英君、马骏、葛宇飞 通讯员谢淑韵、叶惠涛、黄启穆、刘祥辉、叶彩萍、王颖慧

甜酸可口的妃子笑、肉厚甘饴的糯米糍、脆甜核小的桂味、新晋佳荔仙进奉、特色品种观音绿……东莞荔枝陆续进入赏味期,又到了采摘荔枝的季节,你准备好了吗?

今年,东莞提前为消费者准备好了“荔枝采摘地图”,喊你来摘荔枝了!据了解,东莞推出4条荔枝主题精品线路和51个莞荔休闲采摘点,市民可以跟随着这份新鲜出炉的“荔枝采摘地图”,采摘新鲜的荔枝,在品尝东莞荔枝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东莞的荔枝产业和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

推出4条荔枝主题精品线路和51个“莞荔”休闲采摘点

记者昨天了解到,为推动东莞市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东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相关镇街和市荔枝协会,以荔为媒,深入挖掘荔枝文化、都市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推出4条荔枝主题精品线路和51个“莞荔”休闲采摘点,并优选16个采摘点作为特别推荐,供市民优先选择体验。

其中,4条荔枝主题精品线路主要位于常平、厚街、大岭山、塘厦、企石等镇街。遴选的51个采摘点则涵盖寮步、大岭山、虎门、厚街、常平、大朗、黄江、横沥、企石、谢岗、塘厦等11个荔枝主产镇,面积近6000亩,品种包括糯米糍、桂味、仙进奉、观音绿、妃子笑、冰荔、岭丰糯、唐夏红等优质莞荔品种。

据介绍,2022年东莞荔枝种植面积约16万亩。主要分布在大朗、大岭山、谢岗、黄江、厚街、塘厦、虎门、清溪、樟木头、横沥、茶山等镇。荔枝品种以糯米糍和桂味为主,约11万亩;观音绿、冰荔、岭丰糯、唐夏红、莞香荔等特色品种约2万亩。

目前,妃子笑已成熟上市,糯米糍、桂味等也将于6月中下旬陆续大量上市。为了促进消费,6月10日~25日,东莞还推出“乐购莞荔”专项促消费活动,分4期发放消费券。活动期间,消费者领取消费券后,在相应莞荔销售平台购买东莞荔枝可享受“满100元减30元”的优惠。

推动荔枝产业与文旅项目结合

进入6月,妃子笑成熟上市。谢岗镇南面村荔枝种植户黄淑清家的2万斤妃子笑,早早地就被消费者预订了。据了解,今年“谢岗荔枝”预计总产量将达1260吨,采摘期主要集中在6月9日~24日,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提前预订了“谢岗荔枝”。

6月下旬,大岭山本土荔枝的当家品种——桂味、糯米糍也将批量上市,采摘期将持续至7月。在大岭山无届农场的荔枝园里,漫山遍野的荔枝林郁郁葱葱,一串串个大饱满的荔枝已经挂满了树梢,青绿色的果皮微微泛红,长势喜人。

据大岭山荔乡荔枝专业合作社社员、无届农场负责人张志勇介绍,时下正是桂味、糯米糍的壮果期,目前挂果率在六成左右,预计今年果园的荔枝产量约达10万斤。但按照荔枝挂果年份看,今年是荔枝的“中小年”,无论是果树营养供给相对不足,还是受天气等外部因素影响,造成荔枝落果、裂果较多,总体产量有所下降,预计桂味、糯米糍集中上市时价格要高于去年同期。

在大朗,荔枝也陆续进入了成熟的季节,果农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一箱箱荔枝通过电商平台走出大朗、走向全国。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东莞荔枝,大朗、谢岗等镇街近期纷纷启动“荔枝节”,在推销当地荔枝的同时,也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荔枝,了解当地荔枝产业。

多个镇街将荔枝产业与当地文旅项目结合,推出农业旅游观光路线,助力乡村振兴。如以“观音绿”荔枝闻名的樟木头镇将于6月25日~7月1日举办2022年荔枝旅游文化节。2021年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上,“观音绿”荔枝包揽金、银奖,售价一度突破百元一斤。樟木头通过“观音绿”的品牌效应,持续推动荔枝产业与文旅娱乐的有机结合。

做强优质特色品种 提升“莞荔”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东莞市把发展荔枝产业列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任务抓紧抓实,相继出台《东莞市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系列配套支持文件。

2021年,东莞荔枝实现两连增,全市荔枝种植面积15.6万亩,总产量2.4万吨,同比增产38%,创近十年历史新高;总产值3.65亿元,同比增加66%。2022年,东莞市市镇两级财政和社会经营主体计划投入1亿元打好荔枝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将优中选优打造“莞荔”著名产区,扶持建设1个荔枝高质量发展示范区、5个万亩省级荔枝专业镇、10个千亩省级荔枝专业村、50个荔枝示范园,做强冰荔、观音绿、岭丰糯、糯米糍、桂味等优质特色品种,提升“莞荔”市场竞争力。

打造荔枝产业,以荔枝为媒,发展旅游观光业,助力乡村振兴,是当下东莞多个镇街活动的一大特色。在大朗,荔枝产业链也在持续延伸和创新。据大朗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朗正和惠州企业合作开发荔枝酒、荔枝醋,以提升产业附加值,保障果农增产增收。

在樟木头镇,为了让美味留存更长久,樟木头积极推动“观音绿”荔枝深加工产业,推出果干、果饼、果醋、果酒等副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由当地金河社区连同壹浩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观音绿”荔枝月饼,在果馅中加入榄仁、核桃等坚果,中和甜度之余增加香脆口感,令人“吃过返寻味”。

谢岗镇委书记叶可阳也表示,接下来,谢岗将进一步依托“谢岗荔枝”,发展特色农业,提高荔枝生产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并引导荔枝生产与食品加工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开发荔枝高附加值产品,包括荔枝蜜、荔枝酒、荔枝干果等,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谢岗也将壮大品牌效应,以荔枝为媒,融入谢岗文化元素,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让大家在体验采摘的过程中亲自享受“谢岗荔枝”的甜美,感受谢岗历史文化的魅力。

2022年“莞荔”主题旅游推荐线路

1.常平

线路推介:东莞市区→朗洲村荔枝采摘点→横江厦村荔枝采摘点、李任之故居→丽城观光旅游景区→桥梓村县委旧址及村史馆

线路特色:该线路是集红色教育与休闲采摘相结合的精品路线。朗洲村是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荔枝种植专业村,周边景点有旗岭森林公园、爱情斑马线等。

2.厚街

线路推介:东莞市区→大迳汪潭党史公园→荔枝采摘点→大岭山森林公园湾区自然学校→大湾区横岗湖研学教育实践营地

线路特色:该线路的主题是“红色革命路,绿色大迳行”,把红色人文景观与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游客在观光的同时,可体验湾区自然学校的科普课程及促成革命历史的普及和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3.塘厦

线路推介:东莞市区→东莞市塘厦远昌果场→新蚝农庄午餐→大屏嶂森林公园

线路特色:该线路主打荔枝林特色,区别于一般的荔枝种植园区,主要依托大屏嶂森林公园的优势,打造荔枝林下旅游的特色名片。

4.企石

线路推介:东莞市区→江边古村落→东清湖市级湿地公园→恒业庄园采摘点→我的农场

线路特色:该线路主要体验依山傍水的企石生态资源,依托一湖两河三岸四脉的区域优势,在采摘荔枝的同时领略企石镇古村、湿地公园的休闲元素。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