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号江门矩阵2022年6月影响力榜单出炉 开平碉楼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7月12日,南方号·江门矩阵2022年6月影响力榜单出炉。南方号“江门文旅”再夺榜首,实现五连冠。
6月,南方号“江门工会”“平安江门”表现亮眼,前者冲入榜单前三,后者重回榜单前五。南方号“恩平广播电视台”“五邑人社”继续稳定发挥,分列榜单第二和第四位。

南方号·江门矩阵2022年6月影响力排行榜(前20)。
热文榜和影响力排行榜同步出炉。本月热文榜开平矩阵各南方号发挥稳定,尤其是南方号“开平金鸡”“开平沙塘”“赤坎古镇”表现突出,包揽“前十”。
同时,从本期入围南方号总榜席位数来看,6月江门矩阵表现不错,共有包括“江门税务”“江门市场监管”等在内的22个南方号进入总榜前500,较5月席位数增加1位。
【撰文】钟惠琳 戴惠甜
【制图】区瑞香
【作者】 钟惠琳
侨都会

江门开平碉楼
碉楼矗立在开平的乡野上。
十六世纪中叶,有一群劫匪在此盘踞,生了许多事端,当地人纷纷筑楼自卫。
连年移居到此的外省客家人,经常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械斗,他们率族人,雇亡命徒,买洋炮、洋枪,筑高墙,建炮台,对放巨炮,碉楼打了一身窟窿,依然不倒。
倒下了的,后来也依然被建起来,直到现在,它还笔笔直直地站着。
01 中国第一侨乡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与五邑侨乡的其他四邑新会、鹤山、台山、恩平紧紧相连。开平多丘陵地貌,南、北、西三部多低山丘陵,潭江从开平的中部穿过,和其它支流连接交织。
五邑濒临南海,境内河网交织。唐朝的时候,广州是朝廷的重要港口城市,设有“蕃坊”“市舶司”等部门机构。
唐开元23年(公元735年),新会划归为广州管辖,成为广州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不少五邑人沿着这条通道,去往东南亚从事贸易活动,并且在那定居下来。

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 图源中国侨网
明清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五邑人移居海外。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海外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因为清初的“迁界”、“禁海”政策的影响,导致大量的五邑人被迫离开家乡谋生。
鸦片战争后,美国、加拿大的金矿发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随后美国铁路的修建,吸引越来越多的五邑人前往。于是北美洲代替东南亚成为五邑人的主要迁入地。
据2018年数据统计,江门市的常住人口为450多万,而江门籍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已近400万人口。因此有“海内海外两个开平”的说法。

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馆内还原“历史场景” | 图源中国侨网
在国外逐渐安定之后,五邑人将挣的钱汇回家乡。据宣统元年(1909年)《开平乡土志·实业》记载,“以北美一洲而论,每年汇归本国者实一千万美金有奇,可当我二千万有余。而本邑实占八分之一。”
手里有了钱,生活水平提高了,碉楼也越建越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各种外来建筑样式逐渐出现在不同的碉楼上,主人家按照自己的审美装饰房子。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拱券、拜占庭的穹隆等等都神奇地出现在开平的乡野之中。
充满西方建筑风格的开平碉楼 | 图/图虫·创意
02 凝固历史的碉楼
2010年末,《让子弹飞》上映。碉楼、旧镇、城墙,构成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其中的取景地之一就是开平。
铭石楼,《让子弹飞》中黄四郎的家 | 图源《远方的家》
根据2004年开平碉楼普查的数据来看,开平现存的碉楼还有1833座。每座碉楼,带着各个时期的深深烙印。
据《开平县志》记载,广东南部的民族多迁自南雄珠玑古巷。衣冠南渡,北宋为避金人之寇徙居南雄,后来广州士族多发源于此。开平居民部分由珠玑巷辗转迁入,还有部分由福建、浙江、江西先旧民族迁入,尤其是北宋度宗年间播迁最多。
历史上的五次大迁移
开平山岭纵横,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的交界处。到明朝的时候,成为“四不管”地区,农民起义、匪寇劫舍是家常便饭。当地的居民为了自保修建了许多堡寨和碉楼,因为是仿制当时的军事望楼所建,因此在当时被称作“望楼”。
到万历年间,朝廷终于设屯驻兵镇压,共设18屯,其中仓步村设立在开平屯。意为开屯驻兵以保一方太平。
开平县大沙镇大塘村迎龙楼,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比较典型的“望楼”| 图源中国江门网
碉楼不仅有防御功能,还可以防洪。赤坎镇三门里村,地势较低,常遭水患。据《开平县志》记载,“光绪甲申,大潦(指发大水),村人登楼(指赤坎镇三门里村的迎龙楼),全活。”
赤坎镇三门里村“迎龙楼”,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开平现存最早的碉楼
到清末至抗战爆发前,这一段期间是开平碉楼兴建数量最多的时期,就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因为大量的五邑人出洋,经过几十载的奋斗,让碉楼的建造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这一时期,动荡的国内局势,繁重的苛捐杂税,极为严重的匪患,涌入的外来资金,混乱的社会治安,导致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因此碉楼的建造主要还是以防御功能为主。
特别是到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开平碉楼的建造达到顶峰。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逐渐复苏,华侨的收入也得到改善,支持碉楼建设的钱也更宽裕。
江门市开平自力村碉楼 | 图/图虫·创意
于是这一时期的碉楼建造无论是在使用材料还是建筑样式,较之前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钢筋混凝土的材料结构使碉楼更加坚固,楼层数也逐级增高,加之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碉楼主人按照自己的审美喜好来确定建筑样式。因此这一时间的碉楼建筑最为丰富。
到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海外交通封锁,侨汇中断,碉楼建设进入低迷期。碉楼遭到日军丧心病狂的轰炸,这一时期,为了不让日军占据利用碉楼,政府下令给碉楼漆上保护色,并且号召居民驻守碉楼,以防日军进犯。
03 开平碉楼与侨民
矗立在乡野的碉楼,从一段蛮荒与战乱的时代里走来。
它的建设发展史与五邑侨民的历史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当年五邑华侨的艰苦奋斗,或许就不会有如此规模的碉楼。
开平碉楼 | 图/图虫·创意
明清时期,他们在东南亚从事外贸活动,逐渐在海外立足;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前往澳洲、美国、加拿大等地当华工,修建美国中央铁路,参加美国西部开发,从事餐饮、洗衣、零售等职业,支持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到如今,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形成“海内海外两个开平”的局面。
时岁变迁,碉楼上凝固的历史,是在无数平常日子里人们对现世安稳的珍重,一如开平当年“开屯驻兵以保一方太平”的祈愿。
参考文献:
(1)余棨谋,吴鼎新,黄汉光,张启煌.开平县志(余志).民国二十二刻本.民声印书局
(2)梅伟强.张国维 主编.五邑华侨华人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3)杜凡丁.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撰文:六月
声明:本文由来源微信公众号游必知,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