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各地市面积知多少?首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发布 千年古铜都,魅力新铜陵——“了不起的城市铜陵”燃情启幕,带你领略城市独特魅力

新华网合肥10月31日电(刘思琪)10月30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安徽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发布会,会上介绍了本次普查的主要数据和相关情况。数据显示,安徽省总面积为14.01万平方千米,其中六安市面积最大。

以2015年6月30日为标准时点,安徽省总面积为14.01万平方千米,六安市面积最大,为1.8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3.13%;铜陵市面积最小,为0.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79%。2015年底安徽行政区划调整后,六安市面积仍是最大,为1.5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1.03%;淮北市面积最小,为0.2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96%。

据悉,安徽省普查工作开始于2013年8月,28家测绘资质单位、1600余人参加了普查工作。此次普查对象为安徽省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采用0.5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收集整合多行业专题数据,以我国资源三号高分辨率测绘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全面查清了安徽省地形地貌、地表覆盖、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

普查结果显示,安徽省种植土地总面积为6.51万平方千米,林草覆盖面积为5.23万平方千米。本次普查根据地形地貌和水系格局,将安徽省划分为五大地貌单元,其中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本次普查还查清了安徽省水域覆盖的构成及空间分布。

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世蕴介绍,地理国情普查主要侧重于从自然属性进行调查,对地面的覆盖状况进行如实反映。除了《安徽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外,本次普查还形成了四类成果,分别是数据成果、数据库成果、基本统计成果和报告及图件类成果。今后政府将深入挖掘普查成果的应用价值,全面共享普查成果。

每个城市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都有触动心弦的时刻,都有独特的了不起。

当第一炉铜水出炉,翻滚沸腾;第一块铜锭落地,音韵铿锵,铜陵这座城市早已在千年前,便奠下厚实的基调。

3000多年来,铜陵,倾听着绵绵万里长江浪涛的颂吟,见证着炉火照天地的劳动艰辛,经历着思想解放大讨论的洗礼,响彻着不断创新发展的激荡之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李白对她情有独钟,吴承恩举笔挥墨,朱光潜言美赋文……

千年古铜都,魅力新铜陵——“了不起的城市铜陵”燃情启幕,带你领略城市独特魅力

为打好铜陵城市品牌,集中展示铜陵市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由中共铜陵市委宣传部、今日头条安徽区域联合策划推出“千年古铜都,魅力新铜陵”——了不起的城市·铜陵宣传推广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聚焦、展示铜陵城市名片,带你开启一段极具特色的铜都之旅!

12月18日,今日头条将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和实力,以全量级的头条阅读大数据为基础,从生态、产业、旅游、美食、名人等细分领域对铜陵的魅力特点进行挖掘解读,呈现出这座城市独有的风采个性。

12月19—21日,“千年古铜都,魅力新铜陵”——了不起的城市·铜陵自媒体大V行,来自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省地近20名作家、新媒体主编、网络大V等各界精英组成的强大团队走进铜陵,探寻当地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铜陵魅力!

千年古铜都,魅力新铜陵——“了不起的城市铜陵”燃情启幕,带你领略城市独特魅力

今天,我们将从改革之城、文明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四大篇章,对铜陵的魅力特点进行挖掘解读,全面展现铜陵这座城市的“了不起”!

千年古铜都,魅力新铜陵——“了不起的城市铜陵”燃情启幕,带你领略城市独特魅力

改革之城——永不停步的前行成就辉煌篇章

27年前,一篇《醒来,铜陵!》的4000余字长文,一石激起千层浪,深深融入铜陵的发展脉络,赋予这座皖江小城以鲜明气质,增添了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1998年5月,《起来,铜陵!》发表,面对新世纪的召唤,铜陵再次发出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的时代强音。2008年5月,《崛起,铜陵!》重磅推出,直陈铜陵存在“四大病症”,一场新的改革攻坚战在铜陵全面打响。

从“醒来”到“起来”,再到“崛起”,铜陵始终勇于清理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不断破除阻碍改革深化的观念桎梏,改革创新氛围更加浓厚、更有活力。

40年来,铜陵改革开放硕果累累,先后蝉联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成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等30多项各类试点示范城市,以82.78的幸福指数位居全国幸福指数第三位城市,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为全国第26位的全国最安全城市。

文明之城——文明情怀改变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一座城市,高楼是骨架,环境是容颜,文明则是灵魂。走在铜陵街头,总会在不经意间邂逅文明:郁郁葱葱的树木与干净整洁的道路相簇相拥,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序行进,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心旷神怡。

自踏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征程以来,特别是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之后,润物细无声的文明情怀越来越深层次地改变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文明铜陵建设悄然提升着这座城市的品质,德善之馨正涵养着铜陵这片热土,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风貌。

生态之城——生态山水铜都现精致大气模样

铜陵,襟山带水。山水,是千古人文诗意的咏唱;然而,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铜陵也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近年来,铜陵紧紧围绕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绿化提升促进生态古铜都城市创建,在节能抓节能减排同时,重点抓生态环境的修复,不断推动城市绿化发展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山水铜都”。

鹊江花月、银屏水阔、金滩夕照、古渡春秋……景点星罗棋布在滨江公园各处,更有码头书屋坐落在此。钢结构玻璃幕墙的书屋“悬浮”在旧码头上,众多图书、如饥似渴的读者,让这里成为一处枕着江潮坐拥书的怡然胜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一直致力于保护“微笑天使”, 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在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和科普宣教方面做出成绩突出,被评选为“中华江豚保护地”。

目前,“铜陵模式”绿色发展模式正迸发强劲活力,创碧水蓝天生态城!

幸福之城——用实力跻身全国幸福城市排行第三名

从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到现代化的有色金属生产和加工城市;从改革开放初的单一资源型城市,到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优秀市;从以生产为主的工矿城市,到宜居宜业的全国文明城市,铜陵正在全力打造幸福美丽新城市。铜陵,一座江南小城,却用实力跻身幸福城市排行榜第三名。

在追梦幸福的征途上,铜陵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绿色生态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引擎,坚持以共建共享为目的,顺应人民生活新期待,从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目前,铜陵各项经济数据指标亮眼,人均收入全省领先,在经济生活、公用设施、社会事业、人居环境等方面皆有突出表现。

实实在在的举措,增进的不仅是广大群众“热乎乎”的获得感,更彰显了一座城市的人性化和魅力。未来的铜陵,仍将坚持民生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为全市人民共享“幸福之城”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传递出别样的城市韵味与城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