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埋野外大约多久可分解? 《织金阿弓苗族丧葬习俗》,研究织金县阿弓长角发苗的第一部书籍

很多时候大家可能都不会去想这个问题,因为一问出可能会给自己带上些不必要的麻烦,但近日有网友在PTT上PO文问说“人的尸体直接埋野外土里大约多久可分解?”文内也说现代人都是先把尸体放入棺材再下葬,如果直接埋葬的话“以古时候的气候而言 尸体肉身大约多久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完毕呢?”

尸体埋野外大约多久可分解?

示意图

问题一出就引发热烈关注,很多网友认真回应说“土里氧气不足 尸身主要是靠食腐动物解决的”、“美国的尸体牧场作过实验。埋在土中的大概40天”、“考量气侯与湿度,大概也要一个月”、“肉身腐烂、骨头还是在阿”等…

但解答中可以看到,比较会联想的网友一下就觉得情况不太对,回说“你想埋谁?”、“我该不该先报警呢…”、“警察先生就是他”、“报警抓你”、“喂 警察局嘛”、“没那么快 你再躲一阵子”、“去自首吧”等留言…

尸体埋野外大约多久可分解?

示意图

好像有学到点东西,这种问题还是不要乱问比较好,不然等下警察找上门啰…

公众号ID:VIYA9519

织金县阿弓镇长角发苗,一个独特的苗族支系

长角发苗是贵州省织金县阿弓镇与六枝特区梭戛乡交界处一个独有的苗族支系,共有大小寨子十二寨,人口7000余人。1998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层生态博物馆--梭夏苗族生态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从此,这个苗族支系开始被外人所知。长角发苗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尤其以三眼箫及长角发苗女性同胞头上的发饰最具代表性。

《织金阿弓苗族丧葬习俗》,研究织金县阿弓长角发苗的第一部书籍
《织金阿弓苗族丧葬习俗》,研究织金县阿弓长角发苗的第一部书籍

如今,国内外对长角发苗的文化研究开始深入,不只停留在表象的服饰、音乐等方面,开始研究他们的灵魂深处的文化内涵。这其中最有含金量的要属《织金阿弓苗族丧葬习俗》一书。当然,枉自评价一下这本书的书名,应该叫《织金县阿弓镇长角发苗丧葬习俗》更妥当一些。

《织金阿弓苗族丧葬习俗》,研究织金县阿弓长角发苗的第一部书籍

《织金阿弓苗族丧葬习俗》后记


《织金阿弓苗族丧葬习俗》是一部重要的苗族古籍资料书,记载了织金县阿弓镇苗族(长角发苗)丧葬习俗的全部程序,重点对丧葬程序中古老的悼辞进行了翻译和整理。之前,虽然有些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者也翻译了少部分,但因为他们或是其他方言和土语区的苗族,或是其他民族的同志,对织金阿弓苗族的丧葬文化没有深刻的了解,翻译出来的汉语悼辞与原意相差甚远,不伦不类,因此可以说;这项工作是前所未有的。该书是根据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14年度贵州省民族古籍抢救保护项目”而发起的,由织金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于2014年5月启动,2015年12月完成搜集、翻译和整理,2016年1月完成初稿的编辑,全部工作由王洪兴承担。

《织金阿弓苗族丧葬习俗》的编辑成书;得到了省、市、县民族事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织金县阿弓镇化董村、官寨村、长地村以及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高兴村等苗族村寨广大苗族同胞的积极帮助,特别是得到了王云红、王正兴、王正权、熊国伍、杨文兴、熊发忠、王明兴等苗族歌师的协助和配合。他们的协助为本书的最终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资料和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方家和读者谅解,也欢迎批评指正。

王洪兴

二0一年一月

(转自《织金阿弓苗族丧葬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