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休闲避暑又将多一个好去处--通天河景区 上马 | 通天河的前世今生
通天河景区位于武穴市余川镇王冲村大峡谷,是2015年武穴市斥巨资围绕西游文化打造的重点旅游景点。

湖北通天河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龚广学
因为前段时间水情影响,当时水已经淹很深了,我们的扶手都给冲掉了,整体损失有500万,真是特别让人心痛。

在全市防汛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后,通天河景区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对受灾点清淤清杂,同时对新建景区项目有序推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湖北通天河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龚广学
投资100万元,我们迅速组织了5 个专班50多人,2台挖机,1台铲车开展救灾工作,同时,我们的仙人桥等项目也在逐步建设当中,对后面正式开园营业没有影响。
截止目前,通天河景区部分受灾严重景点已经全面完成修复,剩余十几处景点正在抢修中。船型岛,摸鱼池,天河人家接待餐厅等新建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中。
(武穴市融媒体中心)
胶州湾北岸有个叫上马的小镇,
是我的家乡。
小镇东、南两面临海,
北依桃源河,西靠段河滩,
小镇如一个“沙洲”,
沙洲中间地带有一条通天河,
老辈人说:通天河“人定胜天”,
把控“中原”,造福一方。
年少时的记忆里,通天河在家(辛屯村)的东面,隔着不足半里地,南北走向,村东南起,穿过胶马路,一路北上。
那时的眼里,河既宽又深,到了夏天,河水常是满的,一场大雨过后,河水总往外溢,用当地话说,河水“伸着舌头”,河边连着水沟一样的满,临近农田仿佛都被水浸透一般,水汪汪的,一片连着一片。河边上农田的名字多与河、水关联,河水湾、东湾上、涝洼地、河东沿………
长大后才明白,家东面的通天河只是河的一段,不是“一”字形,完整的河是“人”字形,过去眼里那段河仅是“人”字“撇”的下半部分。全部的通天河要长的多、宏大的多,厚重的多。现在想,那时的自己如“瞎子摸象”。


通天河贯穿了小镇中部大部分区域,足有5公里长。
通天河分东和南两个起点(发源),在小镇中部郭家庄东南汇合后,行往北偏西方向,过海东村西丘家屯东中间,穿春阳路通天河大桥,进入滩涂段河道,最终汇入桃源河(古时候是海沟,两侧连着海滩)。
东段起于小荒村(长安社区)火车道东约二里地处,一路向西,过火车道至小荒村北,穿泉大路,走李仙庄村南,至郭家庄东南并入北行河道。
南段起于辛屯东南,北偏东走向,穿过胶马路至葛家屯东,行至郭家庄东南并入北行河道。
上述的“东起点”与“南起点”,
即通天河发源地,
让我和很多人有了同样的疑问。
为什么是“人”字形状?
通天河是人工河吗?
小镇的村庄大都分布在“沙洲”周边(共25个村庄,沿海13个,沿桃源河7个),中间只坐落5个村庄,虽然村庄少,但很多良田都集中在中部。
老辈人说,解放前、后很多年,雨、雪、冰雹等灾害多,旱涝不均,气候异常,到了夏季,大雨过后,小镇中部常常是一片汪洋,道路、水沟、农田、禾苗连成一片无法辨别。
从空间上看,“人”字形的通天河,一撇一捺把中部大片耕地连在一起,虽然中部地带地势并不低,却没有排涝渠道,自然形成了相对洼地。这个洼地的南边缘,是“人”字撇的末端——辛屯东南;洼地的东边缘,是“人”字捺的末端”——小荒村东。
为排涝抗旱,解决粮食生产和百姓吃饭问题,一九五八年冬,马哥庄人民公社(后改为上马镇)决定开挖修建通天河,目标是涝能排水于桃源河,旱能将通天河储水(主要是河道里开挖的水库)灌溉农田,后经六七十年代不断加宽加深,人工河——通天河最终完成。
当年这个规划既是人为也是顺应自然。有趣的是:通天河恰好把不靠海和不沿河的5个村庄贯连在一起。
至此,人字形、人工河的疑问有了答案。
老辈人讲,当年,工程之大可谓空前,全镇劳力可谓倾巢,时间之长可谓罕见;那时候没有机械,全靠肩扛人抬,工具只是铁锹、铁锤,扁担,大框;春夏秋季忙生产,冬季集中男女劳力开挖河道;数九寒天,薄衣单鞋,没有任何安全防护,甚至吃住在工地,在河道里干的热火朝天。
那是一个人人迸发出“战天斗地,斗志昂扬”的年代;一个“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年代;一个全国各行各业“大跃进”的年代。
关于“通天河”的命名,有人曾猜想,名字是根据河道向东与向南的走向命名的。或是河道朝向大海,海是连着天的缘故命名的。又或是“打通天与地”的意思。
现在想,通天河的命名还应该与那个“人定胜天”的年代有关。
通天河悠悠六十载,有过豪迈激荡,有过踌躇满志,有过暗淡无光。
如今,通天河又一次焕发青春,名字也再次响起来,这要得益于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的万亩国家级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项目。
2018年,袁隆平院士团队在小镇北部盐碱地上,成片种植海水稻大获成功。2019年城阳区把抢占智慧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列为全区“五大高地”攻势之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荒滩变粮仓,在荒废的盐碱地上实现“中国芯、中国技、中国粮、中国梦”,海水稻国际产业化的推广正在为我国以及全球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通天河综合整治项目工程完工后,滩涂段河道整体融入盐碱地稻作基地,整治提升后的通天河与正在治理中的桃源河及五千亩稻田浑然一体,华为九天智慧农业全球联合创新中心梦幻般矗立河旁,河水田园,景色宜人。

夏季来此,水、田、人、禾如一幅幅变换的天然画卷,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金秋再来,河水荡漾,稻浪滚滚,稻花飘香,这不仅是美了,更是震撼之后的踏实与安详。
通天河,
一条年龄可以与人比高低的小河,
五十年代诞生,
今朝又年轻,
感恩人间,感恩时代。
【作者简介】
闻道,男,青岛城阳人。青岛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上马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