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琅琊山,这里有中国四大名亭之首,陶醉在醉翁亭山水之间 琅琊榜:琅琊山到底藏在何处?誉王的行踪暗藏蛛丝马迹

作为课本中的一课,许多人对北宋大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不陌生,这是中学时期需要背诵的课文,直到现在人们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而文章的开头:“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说的便是安徽滁州的琅琊山。

大名鼎鼎的醉翁亭就位于琅琊山旁,亭子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因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成为古今中外闻名遐迩的胜地,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首,其它三亭——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的名气都远远不及它。

醉翁亭本身并不大,颇有些南方女子的小巧玲珑之感,亭子檐角飞翘,乌木色的柱子沉稳静雅,镂空雕花精致细腻,单是一个小小的亭子,就值得花费许多时间来打量和观赏。
二贤堂位于醉翁亭北面,藏在一片绿树之中。走入堂内,迎面便看到王禹偁、欧阳修的两尊立式塑像,二人长袍着身,颇有儒雅之风。顾名思义,二贤堂是人们为纪念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所建。
位居山旁,四周绿树环绕,让醉翁亭的环境极静谧。亭旁的石头上以圆底篆体刻有“醉翁亭”三字,绿色的字体和亭子中的绿色木椅,以及山中的绿意完美融合在一起。
写有“天外孑遗”的亭子存放着“凌溪石”,据说欧阳修在凌溪河边发现了这块奇异怪石,便用两辆牛车拉到醉翁亭中,供他和朋友们在此吟诗喝酒时观赏。经历了那么多年时间,这石头依然保存完好,让千年后的人们能和古人拥有同样的雅致享受。
历史上的醉翁亭太过出名,无数文人墨客曾来此“打卡”,以致如今的醉翁亭景区已经变成了以亭为主体,周边还包含着多个景点的历史遗迹。
意在亭的名字取自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一句,亭子前弯弯绕绕的细流让简单的一座古建筑顿时增加了意韵,让人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引以为曲水流觞”,“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情景。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文人,才让中国的饮酒文化真正变得优雅起来。
青山连绵,绿树环绕,几方碧水点缀其中,整个景区空气清新又静谧。树的影子在光线的照耀下闪闪飘动,如画卷般的场景映入眼帘。彼时的欧阳修或许也是因为看到了此情此景,才写成了经典大作《醉翁亭记》吧。
醉翁亭中的这株梅花是欧阳修亲手所栽,为中国四大梅寿星之一,世人又称之为“欧梅”,历代诗人多有赋咏。在众多作品中,清顺治九年(1652年)提督江南学政李嵩阳在欧梅台壁上题刻的“花中巢许”四字最为形象。“花中巢许”四个字是称赞欧梅有巢许精神,将欧梅比作花中的隐士贤人。
从高空可以看到醉翁亭的全貌,几千年的后人,也得以在历史中窥得欧阳修不平静的一生。他一生三起三落,四十岁时因庆历新政被贬滁州,自此自号醉翁。如果历史有假设,假设他若在滁州没有坚持过去,不能自我排遣,恐怕就等不到十四年后的宰相身了。
自欧阳修种下梅花,近千年已逝。如今,“花中巢许”老干虬枝、花开花落,醉翁亭古韵悠悠,情致依旧,似乎仍在等候着吟诗声再起。(欢迎您在评论区点赞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琅琊山作为地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并是不惟一的一个地方。那么,电视剧中琅琊山到底在何处?
在琅琊榜影视剧中,不曾明确指出其具体位置,是安徽滁州,还是山东沿海,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
琅琊榜电视剧开篇,誉王奉命巡视江左十四州,历时数月。

但实际誉王在这数月里都做了什么?
剧中未曾详述,但可知的是,其在大梁境内一个偏僻的驿馆见了出使北燕甫归的徐大人。

谈及北燕朝政,因六皇子之事欲改道琅琊阁求问麒麟才子为何人,也是在此时遭逢太子派人刺杀。伤势如此:
如图所见,誉王伤口不深,也未表示其疼痛难忍或者寻医问药,仅仅简单包扎了一下。
誉王在遇刺之后,选择了“明日出发,改道琅琊阁”。
我询问医生得知,即使比这再深一点的伤口,常人也会在两周内愈合。
那么誉王伤口何时愈合的呢?剧中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誉王在抵达金陵之时尚未痊愈。
可以推导出,誉王从于江左十四州(大致范围包括今皖南、苏南、上海、浙江、赣东北)内偏僻小驿馆遇刺,途访琅琊阁,再归金陵,这一段路至多用了两周。
结合琅琊山可能定位,一个是安徽滁州市,一个是山东临沂市。
江左地区到安徽滁州大约70公里到590公里不等,安徽滁州市距离南京市约70公里;江左地区按离山东临沂大约410公里到990公里,山东临沂市距离南京市约410公里。
再结合古代行进速度:行军的话,夏侯惇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被称疾行将军。大概是14里,即7公里。
行军要比单人骑马慢很多的,而且马不可能连续奔跑几个时辰的,那样马就废了,最好一人三骑互换。
古代最快的是800里加急,指的是一天跑400公里,这就是神速了,一路上每10公里换一次驿马,有时还经常跑死马。
蒙古马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三河马跑70秒可跑1千米;伊犁马载80千克物体可以7小时跑120多公里;汗血宝马日行500公里。
普通骑兵大致是每天30—40公里,而誉王一行人是骑马行进。
虽非行军,但也非单骑。大致可以按骑兵速度估量,誉王马好,算他40公里一天,那么两周大概可以行进560公里。
所以在这期间从江左到山东,再从从山东回南京是来不及的。
故而推出,剧中所述琅琊山在安徽滁州,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六一居士笔下之风光正是此处。
再有剧尾,蔺晨要带梅长苏回琅琊山。关于行程是这么描述的:
涉及了几处地理位置,可以看一下行程大概是,如我手绘:
所以如果琅琊山是在安徽,那么行程正好是一个环形;如果琅琊山是在山东,是不是要走321的顺序才更好呢?
综上所述,虽剧中文中皆未明示琅琊山地址,可推知是在滁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