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反猛如虎?遵循这几条,高原旅行不再怕 又到了西藏旅游季,去之前先了解一下高原反应
第一次去西藏的时候行进得比较快,30多个小时就从敦煌到了拉萨,途中在格尔木吃手扒羊肉,然后继续行车,晚上12点左右到了沱沱河,沱沱河海拔是4700米左右,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这么高的地方。不下车还好,一下车再爬两回楼梯就能明显地感觉到头痛头晕了。睡了不到6个小时,醒来镜子里的我面色苍白,嘴唇发紫,明显缺氧的症状。头一天晚上吃的羊肉没有消化,大多吐了出来。没有吃药,没有喝葡萄糖,抱着个氧气袋也不怎么吸,就干挺着,因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适应过来。翻唐古拉山的时候遇到降雪,路边停靠着长龙似的卡车,司机们不敢动,在路旁找石头或者是沙土垫到车轮下,防止溜坡和增加摩擦。我们的车子比较小,当时眼前都是白色的雪,遗憾的是忘记了带墨镜,就只能眯着眼,慢吞吞地移动着。到了山口又是堵车,山口海拔5000多米,高反的我浑浑噩噩地睡了醒,醒了睡,2个多小时候才得以放行,在此期间喝了2小瓶葡萄糖,因为感觉自己在这么高的地方是斗不过自然的。不知道是不是经过了唐古拉山口的锤炼,接下来我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无比良好,午饭吃得都香了,偶尔还能吃点小零食。就这样顺顺利利地在晚上9点钟左右的时候到了拉萨,路过灯火通明的布达拉宫,我的灵魂好像跟不上身体,竟然没有什么感言想要发表。



第二次去西藏是走川藏南线,行程安排得很轻松,和朋友一起出行。我这个朋友也是大大咧咧的性格,说不怕高反不怕去高原,于是我就带着她出发了。没想到第一天刚到雅江住,就有了反应,据她形容就是头痛,走路有些飘飘然,雅江的海拔才2500米左右啊,不过当时的高反症状身体还是可以承受与调节的。第二天去稻城,带着她去医院吸了氧,她发文:“高原会告诉你什么是天高地厚”,据她说是因为在山口拍照的时候被冷风吹了一下,吹完就感觉自己状态不对了。第三天去亚丁,当天走了短线去珍珠海,没有高反,挺好。第四天去走长线去看五色海和牛奶海,上山过程顺利,谈笑风生,下山高反,到了游客中心已经没有力气,坐在凳子上缓了半个小时,回到酒店开始吸瓶装氧气,应该是当时下山太着急了,一路小跑。而我,一路上适应得很好,虽然距离第一次进藏过了两年,但是有着之前的经验在,所以这次的旅行很舒适,每天吃的好,睡的好,还能好好照顾这位高反的朋友。接下来的几天,她已经开始适应,不再吸氧,高反的症状,那些头疼、头晕、恶心的症状开始有了缓解,胃口也逐步好了起来,变得和我一样吃嘛嘛香。
说这两件事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你有一个好的心态,听从过来人的建议,那么高反也没有那么可怕。去高原旅行要注意什么呢?
1、运动不要太激烈,不要着急,就慢慢来,不要大跑大跳的
2、晚上睡觉的时候窗口留个小缝隙,这样空气得以流通
3、就是人们常说的上高原不要立马洗澡,当然很多人把不洗澡的这件事传得神乎其神的,其实不让你洗澡第一个是怕洗完澡冻着了容易感冒,第二点就是浴室里热气蒸腾,空气流通不好,含氧量降低,容易引起高反或者是加重高反的症状
4、吃饭的时候不要吃得饱饱的,7、8分饱这样子就可以,吃得太饱消化器官会比较有负担
5、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感觉高反的症状自己可以适应就慢慢适应,感觉不太好就别不好意思,该去医院吸氧就去医院,该吃药就吃药
6、如果你去西藏就是普通的旅游,不爬山不徒步的,那么不用特意提前在家里锻炼身体,平时该干嘛干嘛,注意别感冒
7、路上水果和蔬菜要供应得上,多喝水
8、不要喝酒不要喝酒不要喝酒,刚上高原不要喝酒,适应了可以小酌怡情
9、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大家如果有什么想补充的可以留言哦。北京玛吉阿米藏地旅行,专注于小众旅行线路,更多藏区旅行小众线路、无人区穿越、藏区旅行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川藏线 (就川藏线 这三个字,加黄V认证,与本订阅号头像相同),我们一起出发,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中国西部之美。
又到了西藏旅行季,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去西藏旅行的憧憬和梦想,但面对虽然美丽但未知的高原,很多人对高原反应又充满了敬畏!陈医生去过西藏,从过了康定一直到拉萨,直到下降到格尔木的十天左右的时间里,陈医生一直都有高原反应。而且在陈医生援疆期间,刚到援疆地的时候,也出现过高原反应,可谓是经历过切身感受的我,最有资格现身说法,告诉你如何处置高原反应。

一、多高会有高原反应?
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但并不是海拔超过3000才有高原反应。随着海拔的升高,我们吸入的氧分压也在明显的下降。当海拔在2400-2700时,动脉氧饱和度就开始了轻度降低。对于一些敏感的人,就可以产生一些轻微的反应。当海拔在3500-4000米时,动脉血的氧饱和度就降低到正常人的90%以下,而到5000米时,动脉氧饱和度就降低到75%以下。但具体多高会发生高原反应,真的是和个体差异有关的。对于能够耐受低氧的个体,其高原反应发生的海拔就会越高。

二、高原反应有哪些表现?
很多人没有经历过高原反应,很有疑惑的想知道高原反应会有哪些表现呢?一般情况下,对于不能耐受的海拔,进入后6-24小时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应。主要的表现可以有很多,常见的主要有胸闷、气短、额部疼痛、头痛、头晕、厌食、恶心、呕吐等不同的反应。而很多时候,高原反应的相关症状,和饮酒过量后的反应极其相似,表现为头痛、恶心、干呕等。严重的高原反应的患者,会发展为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患者就需要及时治疗了。

三、如何处置高原反应?
发生高原反应应该怎么办呢?这恐怕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主要有四点,
一是休息,一旦发生高原反应,应尽快进行卧床休息及补充液体,避免反应进一步恶化。
二是氧疗,经鼻导管或面罩进行吸氧,几乎所有的病例都会出现症状缓解。
三是药物治疗,头痛者可口服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对症处理;恶心呕吐者可肌注丙氯拉嗪,严重者可口服地塞米松治疗;或者联合使用地塞米松及乙酰唑胺。
四是对于症状不缓解或者恶化的患者,应该尽快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哪怕高度下降很少,症状也会减轻。
四、如何预防高原反应?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口服xxx管用吗?口服xxx管用吗?网上的攻略多的很。但陈医生就信教科书,书上写的才是陈大夫相信的,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吧!
第一在进入高原前,应该进行高原环境、生活常识、高原反应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
第二对于有器质性疾病的人群,还是建议尽量不去高原地区;
第三在去高原地区前,可进行适应性锻炼,或者进行海拔较高但不太高的地区进行适应性居住,待血红蛋白升高后在进行高原旅行;
第四进入高原建议阶梯型升高,不建议直接短时间内到达很高的海拔地区;如果不能阶梯上升,可于进入高原前进行预防性服药。
第五进入高原后,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活动,待适应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抽烟酗酒,减少镇静催眠药物的服用,并且一定保证身体摄入足够多的液体和能量。
高原反应因人而异,但相信你在读完这篇文章后,会有一个简单的认知。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敬请咨询陈医生吧!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