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的记忆,怀念打小生活过的地方,胡同大杂院的尘封往事 国内旅游:宁波“民国大杂院”——穿越时光的市井生活
老北京人的记忆,怀念打小生活过的地方,胡同大杂院的尘封往事!

提起老北京胡同大杂院,相信所有老北京人都深有感触,过去在院儿里最起码得有一个水龙头,这水龙头在院子的正中间,跟水龙头配套的还有一水泥砌的池子,这池子里边有一下水口儿,用过的脏水就直接倒进下水道了

在这水池子附近还得有一口井,它是一个院儿的自来水总阀门儿,外带着这么一块水表,在宣武区白广路附近的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应该还都记得,尤其是白广路东段靠广渠门那边儿,您开车路过,满马路都是井盖儿,甭管您有多好的车技都绕不过去

白广路上的井盖儿之所以这么多,老北京宣武人都门清儿,因为这一片儿过去并不是马路,全都是居民区,北京人生活的地儿,全都是胡同大杂院,一直到90年代末,慢慢拆迁才把这片儿改成了马路,房子拆了,院子也没了,但井他没法拆啊,所以这片儿井特多
凡是地上有井盖儿的地儿,过去都是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每个大杂院都有属于自个儿的故事,现如今甭管您住在哪儿,只要是平房,家家户户也都有水龙头,或者是把自来水儿引到屋里,用水走自个儿的水表
但过去老北京可不一样,每个大杂院都是一个水龙头,而且它是共用的,不能不讲规矩,吃先占鲜儿,用水得先来后到,谁赶上谁先用,最尴尬的就是早清儿起来,全院的男女老少都扎堆儿,大伙儿凑一块刷牙洗脸,这可不是为了凑热闹,因为大伙儿都着急,不是上学就是赶着上班儿
谁也不想让着谁,所以只能守规矩排队,轮着来,轮到谁了也不能跟这一直墨迹,撒开了可劲使,因为后面还有人等着呢,您得麻利儿点,痛痛快快地才行,把脸盆儿,刷牙缸接满了水赶紧躲开,让后面的邻居过来,得找一不碍事儿的地儿再刷牙洗脸归置自个儿
北京人小时候每天早上满胡同能看见这景儿,甭管男女老少,多大岁数,脖子上都挂着毛巾,满嘴的牙膏沫子甭提多逗了,即便您在屋里吃早点都能闻着外边的牙膏味儿,现在想起来绝对算得上是老北京胡同当年的一景儿
大杂院共用的水管子最忌讳的就是赶上周末,因为一到周末家家户户就都开始洗衣服了,八十年代那会儿听老北京人说,一个大杂院,七八户人家,这就意味着院里有七八台洗衣机,电门每家都有,但水龙头就这么一个
洗衣服您也得轮流排队,其次就是饭点,老家儿都会淘米洗菜,街坊四邻只能互相包含,不过因为抢水龙头闹矛盾的也不在少数,现在不少小年轻儿都纳闷儿,一个院儿那么多北京人,全都用一个水龙头,那水钱怎么算呢?
其实用现在话儿说就是‘AA制’每个院跟水龙头配套都得有一井,井里边有自来水儿管线,或者是总阀门儿,重点是得有一块水表,每个月的水费都是按水表上的走的字儿,算人头儿大伙儿均摊,多一点少一点大伙儿都不计较,差不多就得
现如今都是亲自上门儿查水表,要不直接就是让您办水卡,但过去在胡同大杂院里都是北京人轮流当班儿,您管一个星期,我管一个星期,还得把每家该交多少钱提前算出来,然后挨家挨户上门儿费钱
过去在胡同里都是轮流当班儿,天凉以后,除了按点儿关阀门儿,防冻这事儿也得轮流着来,过去冬天晚上八点之前,演完新闻联播之后,大伙儿都吃完晚饭后,院儿里的大哥就得吆喝一声,这时候您要夜里还用水,就得找一家伙什儿或者提溜儿一水桶出来,自个儿麻利儿接点水
要是没人言语的话,院儿里的大哥就把阀门儿关了,甭管有什么事儿您也得等第二天再说了,过去都是准点关水闸,一点都不含糊,除此之外咱这水管子还得缠上点其他东西,目的就是让它保温,因为保不齐什么时候管子里剩点水在里面就冻住了
第二天早晨水龙头里面全是冰碴儿直接就堵了,院里的人还得烧水,拿开水浇水管子,一边浇一边还要拿一木棍儿敲,甭看这事儿看起来简单,实则也是一技术活儿,不是谁都能干,因为您敲轻了不管用,敲重了还容易把它敲裂了,那就更麻烦了
前前后后且得折腾一会儿呢,直到听到水声儿这才算完,大杂院的自来水除了每个月看水表交水费,冬天关水闸防冻,每到过年之前,还有一个用处,老北京人都会把它当储藏室,里面搁点新鲜蔬菜,90年代那会儿,北京人过年都会存点黄瓜,西红柿这类的吃食
细菜都矫情,不是怕干就是怕冻,所以咱买回来必须得把菜放到自来水儿的水井里面,温度比外边高,多少还有点潮乎气儿,说白了就是跟菜窖一个道理,能延长蔬菜的保质期,吃的时候还特别鲜亮儿,跟放在冰箱里的效果完全不同
总而言之,提起北京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大杂院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曾经的一些人,一事儿,总能勾起我们美好的回忆,因为它承载了太多北京人的独家记忆了!
国内旅游:宁波“民国大杂院”——穿越时光的市井生活
民国时期是中国风起云涌,诡谲多变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政权几经易手,地方势力也是明争暗斗,此起彼伏。在这个时代,鱼龙混杂,三教九流。这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走向权力分裂的时代,是人民政权建立的前奏,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奇妙时代。我们且不聊政治的问题,就光是当时独特的时代环境和历史环境,为中国思想、文化、建筑和艺术都留下了异彩纷呈的成果。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宁波市的民国大杂院再现了当时浙东人民生活、劳动的场景,完好地保存着当时非常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各种物品,在民国风的建筑中还原当时最自然最真实的生活场景。民国大杂院隔溪相望的是民国风云人物的府邸——蒋氏故里,这是民国故事的最重要的汇集处,是无数波云诡谲的策源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宁波民国大杂院,感受那个时代的独有风情。

民国大杂院位于宁波市下辖的县级市——奉化市的溪口镇,这里是国家级的重点风景名胜区,景色旖旎,山光水色之间为你展现出民国风情的主题公园。民国大杂院所在的地方有一条蜿蜒的小溪,这条流淌着的清溪将民国大杂院与蒋氏故居分隔开来,将民国最典型的民间世俗风情与风云历史人物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游客置身民国时代的景观,能够大饱眼福。我早就听说过民国大杂院的大名,这次正好去民国大杂院游览,也算是得偿所愿了。去往民国大杂院的交通非常便利,我选择自驾前往那里,既方便也比较好把握时间,游览的体验也会比较充裕。
车子缓缓停在了民国大杂院的门口,这是一处非常常见的江南小楼的正门,起初看上去还以为是遗留下来的老宅子。但青白色的墙体和斑驳的木门告诉我们,这可是一个别有洞天的地方和充满着历史厚重感的地方。推开这扇门,我便走进了民国那个时代,首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南昌起义时候的各位英勇将军,他们的身穿着将军服,古铜色的塑像增加了整个雕塑的气势和威严。就是这些英勇的历史人物,在南昌这个地方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里蕴含着了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非同一般。走过红色文化雕塑,就是展现民国市井风情的小巷了。这个小巷完全还原了民国时期市民生活的原貌,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民国江南小楼活灵活现地展示在眼前。这些小楼是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典型建筑,白色的墙体凸显出当时典雅清丽的审美特点,房屋的房檐是比较平整的梯形青黑色瓦片,只在靠近四个屋檐的角的时候才向上翘起来,这样便于排水,看起来也非常美观。屋檐下是棕红色的房梁,房梁采用四方云纹的装饰风格,在梁柱下撑着几个相同色系的廊柱,看起来非常大气典雅。就是这些还原了当时建筑的小楼,内部展览的展品也是非常具有价值和文化品位的。

首先要去参观的就是民国1912的展览馆。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公元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在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先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走进这个展馆,扑面而来的就是浓厚的历史氛围,为我展现出当时的历史原貌。一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拓印本在展柜上被精心地摆放着,这是整个民国的心血和孙中山先生对于国家的殷切希望。孙中山先生的塑像也是不可缺少展品了,先生身穿中山服,笔直地站在那里,他紧锁的眉头和深邃的延伸透露出他对民国的热切期盼,以及为当时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寻找一条出路的深谋远虑。先生为民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们永远缅怀的伟大爱国者。另外,展馆内的民国旗子、货币、中山服和各种书籍,为我们完整的还原了当时那个时代的面貌。

走出民国1912的展览馆,我进入了一个叫做传统街坊的展馆,相随与厚重的历史,这样贴近市井生活的展馆才更加符合现代游客的品味。因为历史理解起来需要非常深厚的历史学识积累和文化素养,需要有人文素质极高的人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才能激发出游览历史人文景观的热情,所以游览一些轻松愉快的市井生活更加符合一般人的品味。这家传统街坊的展馆,里面摆放着许多当时的小商贩所用的东西,比如我们在影视剧里常见的民国卖烟的小童经常抱着一个长方形的烟匣子,里面摆放着花花绿绿的各式卷烟。这里的展馆就有一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烟匣子其实暗藏玄机,匣子的盖子由两条松紧带相连,内部还有许多小暗兜方便放钱,外部还绘制着非常好看的花纹。另外,里面还展览着非常有名的糖人手艺,一位民间糖人手艺人现场为大家展示当时制作糖人的过程。通过把熬成焦糖色的白糖倒在板子上,灵活的手画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和小动物,一个栩栩如生的糖人便做好了。料想这些精巧的糖人,也是那个时代的孩子的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了吧。
在民俗展览馆中流连许久,不舍得出来,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在那个时代也有自己的表现方式,站在这里仿佛能和那个时代的人亲密接触,一起体验当时的市井生活,感受时光的奇妙与乐趣。走出展览馆,大杂院的街上还有当时非常高级的电车,这些车必须行驶在黑色的轨道上,所以街上的黑色电车道成为了最富代表性的民国特征。道路的两旁还放着许多黄包车和小轿车,这是当时最显著的贫富差距,也是民国的街上最活色生香的表现。在这个民国大杂院中,不论是平民还是官吏,他们的生活都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时光带给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韵味,是时代带给我们的奇妙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