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为豪华的宅院,占地6万多平30座院落,14年建成耗资140万两 这里是沈阳~民国大院

要说到民国时期山西最为“牛”的人物那么肯定当属阎锡山,他的“牛”并不仅仅在于军事方面,还有着其居住的“豪宅”,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被誉为“陕西王”宅院更是号称当时第一豪宅。那么到底有多豪呢?占地面积61834平方米,近30座院落,八百余间房屋。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层,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体设计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14年耗资140万两白银。(图片来自东方IC)

民国最为豪华的宅院,占地6万多平30座院落,14年建成耗资140万两

阎锡山故居始建于1913年前后,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二老太爷府、穿心院、东花园、西花园以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30多座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27座院落,700余间房屋),总占地面积3.3万余平方米。(图片来自东方IC)

民国最为豪华的宅院,占地6万多平30座院落,14年建成耗资140万两

东花园的建筑,全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飞檐走善,雕梁画栋,“五脊六善排山瓦,挑檐插飞挂铁马,立栏卧栏露明柱,鼓墩岩石接出厦”,十分讲究。各个建筑物上,都装饰着各种木石雕刻,栏杆柱底石上雕刻着狮子毛猴,立栏臣卧栏上彩画着各种传说故事,诸如“桃园三结义”、“吕洞宾出世”等。东花园一进三院,雄伟的大门为石牌楼式门楼,两旁有砖砌的八字照壁,门头上悬挂着刻有“文沦草庐”四个大金字的牌匾。(图片来自东方IC)

民国最为豪华的宅院,占地6万多平30座院落,14年建成耗资140万两

一进大门,一座小巧景致的假山,半挡着人们的视线,使人不能一眼望穿。转过假山是第一院,院子颇宽阔,地面全由鹅卵石和青砖砌成几何图案。对面是高大的二层楼,南北两面是出厦大瓦房。穿过过道是二院,二院的正厅为三间大房。(图片来自东方IC)

屋内陈设着桌椅,供阎氏家族议事及宴会使用。南北均有出檐抱厦通往后院。三院的宫殿式大楼高而且大,站在三楼顶端,可远眺全村。在东花园的对面,是西花园。比起东花园,西花园的规模要小得多,破坏也较严重。所谓二老太爷府,即是阎锡山的二叔爷阎书典居住的府第。这里亦是个大四合院,出厦明柱,雕刻及绘画很精致。(图片来自东方IC)

在东花园以南紧贴二老太爷府,有一座精巧的前后两院相通相连的瓦房建筑,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都督府。都督府后院的东北角,还有一处小院,院中耸立着阎府第二个高层建筑——得一楼。此楼前可通都督府,后部以地道与东花园二院相连。地道出口上蝙蝠翻飞,祥云朵朵,簇拥着“行得通”三个大字,均为石雕。此外,在二老太爷府的正南,还有一处院落。即上将军府,这是一座四合大院。在东花园的正北隔一条道,便是颇有名气的子明慈幼院。(图片来自东方IC)

在三吉院的偏东南方向,现在耸立着一座三层大楼,底层是十分宽敞的三眼窑洞和一条通楼上的石通道,上面两层由青砖砌成。楼顶方砖平铺,可供游人登高眺望,近山远水,一览无余。但从这座楼的用材、风格来看却有点不伦不类。经考证,这座楼的楼顶过去跟周围的建筑物一样,也是插飞挑檐、通瓦板结构,人是上不到楼顶的。当年阎锡山也曾在上面住过。(图片来自东方IC)

其实纵观阎锡山旧居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谲奇的近代建筑群,它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其中尢以一组组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而使中外游人流连忘返。遍布各主要建筑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将这座旧居罩上了一块神奇诡秘的面纱。(图片来自东方IC)

1988年秋,山西省有关部门在这里筹建民俗博物馆,陆续建起了民间刺绣、剪纸、雕刻、编结、竞技、绘画、纺织、造纸、饮食、服饰、民居、信仰以及元宵民俗一条街等90余个展室,总面积1980平方米,这些展室的陈列,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清末民初独特丰厚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图片来自东方IC)

另外,这里还特邀享誉天下的天津“泥人张”雕塑研究所的工艺师们精心雕刻了朱德、冯玉祥、阎锡山、邵力子、阎慧卿(五姑娘)等一批历史名人的蜡像,形象地再现了当年在这座楼高院深、洞奇径幽的古宅里所发生的一幕幕历史话剧。(图片来自东方IC)

去阎锡山故居除了看景,还能从大院中的整个建筑布局中窥探到阎锡山生活时的状态。隐秘小别院的设计,既方便了阎锡山的出行,又给阎锡山的日常办公生活提供了一个相对僻静隐秘的地方。如此,才能从生活细节中感受到阎锡山能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一个人的饮食起居、生活方式和思想都是有一定关系的。(图片来自东方IC)

民国大院,是最近一两年才在沈阳出现的词汇。她是一个文化产业园,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127号,原沈阳钟厂旧址。资料称:民国大院一期占地1万平方米,利用原地清末、民国、建国、后期等不同时代的建筑,设立钟表主题酒吧、影院等演艺场所,并引入餐饮、商品、文化等老字号品牌。据说该园将成为沈阳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专业文化产业园。原计划2018年开业,但因一度受资金困扰,尚未竣工。

这里是沈阳~民国大院
这里是沈阳~民国大院
这里是沈阳~民国大院

沈阳钟厂原名奉天钟厂,始建于1922年,1926年迁至此址,张作霖主政东北时期扩建奉天钟厂,1928年后,张学良将其改称为辽宁钟厂。1931年被日本关东军占领,改名满洲钟厂,1946年恢复辽宁钟厂名称,1948年改称沈阳钟厂。该厂产品曾十分畅销,成为沈阳知名品牌和中国四大钟厂之一。在此址的九十余年中,该厂有关车间和办公生活用房曾分别在1931年、1937年、1949年等时间里做过多次修建和扩建,在小南的五爱市场一带,还设有专门的钟壳厂,为这里配套生产。

图片由本人原创,部分文字选自互联网有关资料等,請批評指正。使用圖文者須經作者本人同意,並在文首顯要處注明“本文圖片和部分文字由瀋陽市文物保護協會志愿者、沈阳街拍群自由摄影人张黎明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