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行”九、游北京报国寺 报国名寺知多少


“中华行”九、游北京报国寺

九、游北京报国寺

邢少山

北京的报国寺,查到在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大街上,从它的地理位置来看,它处在东起城东南角楼、西至祟文门的明城墙地域中心地带。“报国寺,谁报国,谁修寺?”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决心去报国寺游览。

我来到广安门大街,一路寻觅,不久发现街边那大大的牌坊在老槐树的树丫中遁现出来。看那老槐是那样高大、虬劲、古朴,它俨然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听人说,附近还有一条街叫槐柏街,人们说,这里适合生长这种高大古老的柏树、槐树。穿过几棵老树,屋顶,走过去,看到屋顶上“报国寺”的几个大字。走进门去,闻不到一丝香火气息,听不到悠扬的钟罄声,更没有看到穿袈裟的和尚,门庭里却立着一块“何时开市闭市”的牌子。走到里面看,啊,它原来变成了一个古玩、钱币、书画市场,与我来报国寺的初衷不相符了。怎么办,既然来了,也只得去里面看看。

我走进寺里,顺着道向左拐,见许多瓷器古玩,另外还有瓷片。“瓷片”,买这些东西干啥?”这对于我们这些不懂行的人来说觉得好生奇怪,想不到摊主见我好奇,便拉生意似的说:“瓷片包含着艺术和历史,这是活的教科书。”“教科书”,我更不解。“先生,您不是学考古的吧!”“不是,不是,”我赶紧说。我见旁边的几个年轻人比我看得专注,他们挑三拣四,有人说他们是北大考古专业的学生,经常来。我的挡次比他们不知差哪里去了,我赶紧退了出来。

我再向前行,前面摆着许多连环画,有《水浒》、《三国》、《白蛇传》、《刘胡兰》、《地道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这倒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因为我们小时候看过这些连环画,至今多年不见。我看到一摞《水浒》的连环画,足足有二十几本,随手拿起一本,翻翻,上面有鲁智深与林冲的故事。林教头妻子到东狱庙烧香,被高俅的儿子高衙内撞见,欲意调戏,林冲匆匆赶到,欲将动手,见是高俅的儿子,便软下手来。后来高俅父子与其爪牙陆谦、富安,用计骗林冲带刀进入白虎堂。他们诬指林冲行刺,将他发配沧州;还让解差在路上杀害林冲,幸亏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在野猪林救林冲脱险......这些情节,至今我还记得。看着,看着,小人书勾起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先生,要么?”我大概看得太久了,主人问。“啊,啊,”我含糊其辞地走了。离开时,我还瞥着那些书不放。啊,小人书人铸就我化不开难舍的情结!

报国寺,一进一进又几进,有好几进,皆是缕花窗牖,朱红扇门,琉璃瓦顶,楼宇辉煌,如今都一一作了“青铜器馆”、“红木馆”、“书报馆”、“朴克牌馆”等等。在第四进的后朵殿边,我发现有几个伟大领袖像章摊位。见到那红发发的像章,又勾起了对文化大革命的回忆。那时这种像章铺天盖地,到处都有,人们以获得一枚精制的伟人像章为荣。有人为表示对领袖的忠心,把像章别在奶头上(男生)。我和摊主谈起往事,他却说:“实际上,这像章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发明,第一枚像章是1937年东北抗日联军颁发的银质领袖奖章,是1942年在延安制作的。”啊,天哪,他纠正了我一个心存几十年的错误。他见我有兴趣,还说:“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文物保护法》,将这些像章定为收藏现代文物,同志,挑几枚吧。”“我看看,再看看.....”说着,我不好意思地走了。

“中华行”九、游北京报国寺

报国寺,还有钱币、铜镜、小铜件等等。我看铜器里还有铜镜、铜鎏金佛像、古代兵器、车马器、小件青铜礼器等等,琳琅满目。据说,1997年举办过全国第一届钱币博览会,吸引了众多的收藏爱好者。现在这里成了全国钱币、铜器的集散地,也成为了北京名符其实的古玩集散地。对这些锈迹斑斑的东西我更看不懂了。北京的冬天,虽然是晴天,但依然寒意不减。而当我要离开报国寺时,我心头的疙瘩仍未解开,“报国寺,谁报国,谁修寺?”我赶紧去看墙上的介绍:辽金时期,忽必烈统一中原后,为彰显开国元勋,依旧寺新建庙称报国寺。啊,报国寺,原来如此。这与上海、苏州的报国寺不同,上海的报国寺是纪念关公的,苏州是座“报国禅院”。闹中取静,静中取禅。“哪为什么报国寺变成文化市呢?”我继读探源。接着往下看,说明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国舅在此出家,皇帝遵母后之命建新庙,更名大慈仁寺。清康熙文武兼治,推行满汉一视,开科举揽人才。当时报国寺是京城最大的花市,加之景观奇特,课堂引了无数风流人物留连驻足,形成报国寺特殊的文化积淀,开始向文化转向。啊,原来有这么个过程。现在听人说,报国寺与隆福寺一样,威震四方,也有潘家园的风范。夕阳的余辉,在古木参天漏缝之下更显得斑驳、金黄,映射在那些或真或假的老物件上,发出亦幽亦暗的光泽,使人感到神秘,令淘宝者心然怦动。我在人头攒动,异常热闹的报国寺内转您,感到这块“寸土寸金”、占地数十亩、被称为 “一切皆可收藏”,现在向社会开放。啊,北京的报国寺,现在变成古旧与文化市场,也值得,也为尚不可。游北京报国寺没受到更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看到这里东西,来一趟也不冤枉!

全国有许多寺庙,其中名报国寺的不知其数。现简介四川峨嵋山、四川乐至、福建金尧、江苏苏州、北京、上海等地的报国寺。

四川峨嵋山报国寺。坐落在峨嵋山市南面的峨嵋山麓,离城约7公里,为峨嵋山八大寺院之一。公元1615年始建,取名“会宗尝",意为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寺里供奉“三教”在峨嵋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道家创始的化身广成子、儒教的楚狂。相传,峨嵋山是普贤在中国显灵说法的道场。峨嵋山报国寺在四百年间另经风雨:明末被毁,直至清顺治年间(1644一1661),由竹僧闻达重修。公元1703年(:清康熙年间),清圣祖爱新觉玄烨根据佛经中的“报国主恩"的意思,御赐“报国寺”名,并御赐匾额一方。公元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毁于一场大火.公元1857年和1866年先后两次重修.解放后,寺庙经多次维修,于1986年又重修了山门。

报国名寺知多少

四川乐至报国寺。坐落在四川乐至县的金龟山上,远远望去,就如一只金龟驮着一块佛家圣土。传说报国寺中有一巨棺,棺内葬的是一位皇姑,所以称为“皇姑墓”。报田国寺也是“报皇恩、报国土恩”而得名。报国寺四面青山坏抱,槛外一泓碧潭,林木葱郁,景色宜人,千年古树,嶙峋怪石,唐季残碑,摩崖造像,蔚为奇观。结合史料推测,乐至报国寺可能始建于隋朝开皇二年(582年),至至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一千多年的岁月中,该寺同经兴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寺庙劫后重光。报国名寺知多少

福建金饶山报国寺。坐落在福建省建宁县金饶山之上,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一方古寺。始建于梁龙德年间(921年),它的建寺历史比驰名的峨嵋山报国寺、北京国寺还早。千年的历史如白驹过隙,报国寺也是历经风霜。寺内许多文物损严重。1990年,按寺庙原来的建筑规模依址重建了寺庙。寺中现有佛象35尊,最大的一尊释迦牟尼像高达6米,还有四大天王、护法大王、十八罗汉、文殊、普贤、伽叶、弥勒、地藏、观音等十三尊,塑造精致,栩栩如生,各显风姿,给人以浓重的佛教圣地的氛围。

报国名寺知多少

江苏苏北报国寺。坐落在古城苏州人民路(旧名马龙街)穿心街三号。北邻著名的怡园,东有双塔,南有沧浪亭,处于闹市僻静处,颇有闹中取静,静中取禅的意境。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间,原在文庙西,名"报国禅院"。元代至元二十二年由湖道肃政廉访使捐赠重建,普照任住持,一时禅风甚盛。明初禅院录开元寺,景泰天顺年间僧志学请于朝廷改院为寺,遂成丛林。成化年间住侍成钊大扩规模,殿宇、客寮、斋堂、库房等计有数百间,占地四十七亩,成为巨刹。内现设有苏州佛教博物馆、苏州弘化社、苏州佛博弘化艺术院、苏州弘化社义诊所等佛教文化、慈善机构。

北京报国寺。位于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路北。占地17000平方米。始建于辽,明初塌毁。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 报国寺有七进院落,七层殿堂,堂后为36级高的毗卢阁。阁下有瓷观音像高尺余,宝冠绿帔,手捧一梵字轮,系神宗时景德镇瓷窑所贡献,为旧京八宝之一,谓之窑变观音,梁间曾悬《胜果妙因图》1轴。寺内还有嘉庆六年(1801)《五彩天尊仙女》1轴。现寺中仍保存成化二年(1466)御制碑,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当年登上毗卢阁,可览京城风景,此寺规模宏大,为南城最大庙宇。思想家顾炎武在京时,曾住寺院西院,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改建西院为顾亭林祠。

上海报国寺。报国寺是上海玉佛寺下院,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村碧波荡漾的淀山湖畔。

报国寺原址关王庙,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因祀关羽,故名“关王庙”。关王庙后有一株古银杏,树围达6米,高达36.5米,东西冠径达标7米,树龄已有1050多年,约为五代时所植,它是上海地区最古、最大的一株千年古银杏,也是关王庙盛衰历史的“见证人”,更是淀山湖上漫长岁月里往来船只的天然航标。1985年以来,关王庙重新整修,保持了明代古建筑风貌,并成为佛教徒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香火日益旺盛。1989年当时的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将关王庙加以修缮扩建,并改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取佛教徒齐心报效祖国之意,定为“报国寺”,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名。1990年新加坡佛教信徒赠予报国寺释加如来和观世音菩萨两尊玉雕像,玉质细腻,色泽晶莹。登上报国寺观音殿殿阁,凭栏远眺,万里碧空和波光粼粼的淀山湖点缀得更加生动、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