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教训:当年让两个岛给朝鲜,鸭绿江的出海口都快没有了 长白山天池水怪可能存在吗?如果只是传说,为何有这么多目击者?
东北地区有四大主要的河流,分别是黑龙江、辽河、图们江和鸭绿江。由于俄国的入侵,中国已经失去了黑龙江和图们江的入海口,而完全位于中国内部的辽河又因为水量太小而无法通航。目前,东北地区仅有能够出海的河流只有鸭绿江。然而,现在鸭绿江也快成为朝鲜的内河了。

在历史上,朝鲜和中国的边疆一直在鸭绿江之南。唐朝时期,新罗和唐朝以大同江为界;辽金时期,朝鲜的疆域到达鸭绿江南岸,但是只有一角濒临鸭绿江。总体而言,辽金时期的边界是“千里长城”。到了元朝末年和明朝初期,高丽王朝不断向北扩张,最终以鸭绿江和大同江作为中朝的边界。

从明朝开始,中朝边界就一直保持稳定,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如果翻开详细的鸭绿江出海口地图来看,就会发现鸭绿江出海口已经基本成为了朝鲜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迷惑,我们去寻找一些资料。
中国和朝鲜的边界问题大体上是没有问题的,主要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但是图们江上游支流较多,水很浅,源头不清,难以确认具体的边界线。于是康熙皇帝于1712年派遣大臣勘察边界线,在长白山天池以南10多里处树立了界碑,天池也就完全被划入了中国这一边。

然而,朝鲜一直认为长白山是朝鲜的“北岳”,要求重新划定边界。清朝后期,开始重新和朝鲜进行边界划分。中国认为图们江的源头应该是江源南部的红丹水,而朝鲜认为应该是北部的红土山水。在谈判中,清朝又做出了一些让步,提出以中部的石乙水作为两国的边界线。但是朝鲜也不满意,使得图们江上游的边界谈判就此结束。日本占据朝鲜后的1909年,中国和日本进行了谈判,中韩边界确认在石乙水。
二战结束后,朝鲜取得了独立,于是不承认日本签订的边境协议。朝鲜当时甚至认为吉林的延边应该划入朝鲜,但是遭到了中国的反对。新中国建立后,朝鲜提出了重新划定边界。于是在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在长白山一带进行了大量测绘,准备了大量的资料。
1962年,中朝最终重新划分了边界。中国为了稳定周边局势,保障国内经济发展,于是同意朝鲜的要求,以红土山水作为两国的边界,从此朝鲜的边界线北移到了长白山天池。这是中国对朝鲜做出一次重大让步,朝鲜获得图们江上游大约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朝之间的边界边谈涉及的另外一大问题就是鸭绿江的通航和岛屿问题。在这次划分中,中国得到了187个岛屿,朝鲜获得了264个岛屿。1963年后,中朝两国开始对鸭绿江中的岛屿进行了全面勘察,以确立归属。鸭绿江出海口的薪岛和绸缎岛是鸭绿江上最大的两个岛,这次就划给了朝鲜。然而,这个确实是后患无穷的。
1945年的鸭绿江出海口
之后的几十年,绸缎岛和薪岛不断长大,最终使得鸭绿江西航道不断被挤压,走向了消失。如今两个岛屿基本连接在了一起,并且和中国大陆连成一片。这也就是说,朝鲜的土地已经地跨鸭绿江两岸了。更可怕的是,这块地区还在不断的增长。朝鲜什么都不用做,每年光是靠着鸭绿江带来的泥沙就能增加不少的国土面积出来,而鸭绿江上带来的泥沙有一半是中国的,用中国的泥增加了朝鲜的国土,中国损失的确太大了。如今的中国虽然还有鸭绿江的通行权,但是一旦朝鲜在鸭绿江上建设一座大桥,那么鸭绿江就会变成第二个图们江。
这说明在领土问题上,坚持一寸不让是很有道理的。一旦让出了一点,那么损失的就可能不是那一点了,可能是10倍,甚至100倍,1000倍。中国的这个教训,我们应该永远记住。

长白山总是给人一种神秘和神圣的感觉,它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比如很火的《盗墓笔记》就把长白山描述的十分神秘,很有带入感,感觉一切都是真实的。
小说很可能会引用古代的野史给自己的人物添油加醋,基本很多都是假的,不过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长白山确实是一座休眠火山。
长白山的形成就是因为火山活动,而且它的历史十分久远。火山的喷发很容易在火山口形成一个凹坑,因为随着岩浆的喷出,火山口会内陷,长白山的天池就是这么来的。
当谈到天池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到“天池水怪”。从古至今,天池水怪都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很多人认为这是招揽游客的噱头,但当你发现很多教授、名人都声称自己曾见过水怪时,你可能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关于长白山天池水怪的由来
由于长白山是一座活火山,所以它经常被“掏空”,天池的深度十分惊人,据信它的平均深度在204米左右,最深的地方达到375米。
我们知道200以下就被称为深海了,因为这个深度阳光已经基本无法穿透了,可以说天池的深度确实有点惊人,最重要的是它的面积还挺大,达到9.82平方公里。
拥有这样的深度和面积,让它拥有一个“水怪”好像也在情理之中,比较出名的尼斯湖水怪所在的尼斯湖也是一个平均深度超过200米的水体。

图注:尼斯湖水怪模糊照片
天池水怪和尼斯湖水怪一样,都是自古以来就有相关的传说。据信,在长白山附近的村庄都流传着水怪的传说。
我记得央视节目《走进科学》中一期关于天池水怪的节目里,有一个长白山附近的老人讲述了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传说中的天池水怪。
他的描述,无外乎就是这个水怪很大,然后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一点是这个水怪被铁链锁在天池底下,同时他也表示自己亲眼看到过水怪。
图注:网传的天池水怪
在20世纪末,以及刚刚进入21世纪的那些年里,天池水怪经常被刊登在新闻头版,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登报的水怪目击事件是1980年10月9号的《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
然后之后的几年里,每年都有这样类似的报道,而目击者不乏教授、名人、研究人员,相信他们不会瞎编,也没有理由拿这个骗人,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些视频资料。
最近的一次水怪目击事件发生在2013年11月24日,这次就有点厉害了,近100名游客看到两只1.5-2米的水怪在水中嬉戏。
图注:《走进科学》中的—天池水怪
这些目击事件吸引了许多电视台前去报道,其中就包括央视10套的《走进科学》。
当然,大家最终都有自己的结果,情况也基本差不多——天池存在大型水怪的可能性很小,但也给出了一些其他一些猜测。
图注:翻车鱼
天池水怪会是什么?
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个猜测是翻车鱼,我不知道这是哪个节目或者个人这么瞎说的,我看到关于它的解释是,天池可能有通往日本海的地下通道。
其实,关于这个通道是确实有类似的记载,因为自古天池就有“龙潭”、“海眼”之说,海眼的意思就是它与大海相通,而龙潭就是说有龙出没。
大概意思就是,龙会通过这个通道来到天池,换成现代的理解就是海洋生物会从海洋游到天池。
那么这个“龙”有没有可能是翻车鱼呢?翻车鱼的体型是够了,但简单分析下就知道不太现实。
图注:谷歌地球中的天池截图
翻车鱼是热带的暖水鱼,在温带也是会出现,但比较少,而天池的水温最高只有在11摄氏度左右,有半年多的时间是冰冻3米厚的状态,它适应不了这样的环境。
其实长白山离海确实不算太远,距离最近的日本海,直线距离差不多只有140多公里,但关于这个打通海洋的通道现在是没有发现的。
然而,它确实通过两条江(鸭绿江和图门江)把水注入海洋,但是这两条江都是蜿蜒曲折后入海的,海洋生物想通过河来到天池有点难,特别是大型生物。
即便真的有海洋动物可以通过河流或者通道进入天池,但是它们来干嘛呢?
长白山天池是一个非常贫瘠的湖,因为是在高山上,温度比较低,很少有蜉蝣生物能够适应的,所以以前这里是没有鱼的,现在湖里唯一的鱼类是人为投放的。
这么贫瘠的地方,“水怪”来干嘛,大自然可是十分高效的,野生的动物可不像人可以花很多时间在天池游玩。
就天池的贫瘠和低温而言,可以排除任何大型动物在这里扮演水怪的角色,因为养不活。
所以有些人认为“水怪”是山里动物来此洗澡的,比如熊这样体型较大的动物。
这种是有可能的,也确实有人看到熊在湖里玩耍,只是由于水温较低,熊不会游到湖中间。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水獭,我个人感觉这个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只是它的体型怎么也没法和水怪相提并论。
最后:水怪可能只是误解
关于天池水怪的描述并没有像尼斯湖水怪那样形态十分统一——像个长颈乌龟一样,天池水怪的外形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有说像水牛,也有说它头很长,也有说它爱翻身而且腹部是白色的……
或许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长白山的天气情况并不好,雾气比较重,很少能够清清楚楚看到湖面的,在模糊的环境下很容易产生错觉。
而且水怪是深入人心的,所以湖面稍微有点动静就联想到水怪,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现在的天池有一半是在朝鲜境内,一半是我们中国的,我记得还有一个节目组拍摄到一艘朝鲜的作业船,当时就很多人认为是水怪,而且它和很多人描述的水怪形象还很像。
或许拍到水怪都是真的,只是它们都是我们熟悉的东西,或者生活在长白山地区的动物而已,然后下了水就被当成了水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