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被篡改!乾隆嫡妻孝贤纯皇后死亡真相浮出水面,有新说法 宣德帝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为啥会成为明朝第一废后

【红学砖家出品,必属精品★★★★★这是260年来真正的红学。足以让你领略这260年来红学巅峰的奇光,不枉此生读红楼梦一场。】

正史被篡改!乾隆嫡妻孝贤纯皇后死亡真相浮出水面,有新说法

史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皇后随乾隆东巡。一路上,谒孔庙,登泰山。三月初八日,踏上了回京之路。三月十一日,沿运河从水路回京,当晚亥时,富察皇后却突然暴逝于山东德州的船上,年仅37岁。乾隆深为哀恸,为其亲定谥号“孝贤”,作《述悲赋》悼之。

此突发事件震动朝野,惹发人们议论纷纷。按当时的官方说法,孝贤皇后是病死的。笔者认为,从史料上看,孝贤纯皇后一路上好好的,还到处游玩,怎么就突然暴死了呢?

正史被篡改!乾隆嫡妻孝贤纯皇后死亡真相浮出水面,有新说法

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因为事后乾隆曾称孝贤纯皇后之死,为“今至德州水程,忽遭变故”。由此可见,“变故”二字已泄露天机,孝贤纯皇后并非是病死的,而是另有它因。

那么,孝贤纯皇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实际上,答案早就写在《红楼梦》上了。

这是因为经笔者研究发现,她的人物原型其实就是《红楼梦》里、那个人人皆知的——林黛玉!

正史被篡改!乾隆嫡妻孝贤纯皇后死亡真相浮出水面,有新说法

提起《红楼梦》,这里就不得不顺便说一下新红学。

至胡适创立新红学起到今天。《红楼梦》就一直被“曹学家”们歪解了近百年。这是因为《红楼梦》其实讲述的是大清宫闱秘史,像清宫四大疑案:孝庄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乾隆身世等,在《红楼梦》里全部都有记载。上面根本就没有一丁点所谓的江宁曹家事!

比如说,书上的大观园,其实就是大清皇家的御园圆明园。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江宁随园。

书中指出大观园直径3.5里,它相当于一座小城镇的规模。贾政等一行人在里面走了半天,也不过游了十之五六。足见其园之大,天下罕见。岂是随园这些私家园林可比拟的?

脂砚斋更是指出大观园:“羊肠鸟道不止几百十条”,还可乘舟泛湖。不仅有戏班子,甚至还有寺庙道观。而只有在皇家的园林里,才会有寺庙道观!

所以《红楼梦》并非曹家史,而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大清宫闱秘史,里面写着一些绝密级别的秘史,足以令清史黯然失色。自然也包含了孝贤纯皇后的真正死因。脂砚斋才会说:“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真相。不过它是用密码写成的,普通人是看不懂的。

现在笔者继续分析孝贤纯皇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知道林黛玉有个外号叫:“潇湘妃”。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潇湘妃”是怎么来的?

这事其实和舜的妻子娥皇女英有关。娥皇女英她因哭夫,在湘江投河自尽,死后成了湘江之神,人们叫她们“潇湘妃”或“湘妃”。在书中,林黛玉被比作潇湘妃,史湘云被比作是湘妃。暗示林黛玉和史湘云这两人最后的结局,将像湘江二妃般跳江自尽。所以“潇湘妃”的结局不好。

所以,孝贤纯皇后的真正死因是在山东德州投河自尽了!而不是病死的!

这是因为事后,乾隆在写给孝贤纯皇后的悼词《敩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中,就有这么一句:“湘江愧交甫,曾逢帝子车”。这就是林黛玉在《红楼梦》里为什么是潇湘妃的真正原因!

原来,孝贤纯皇后在绝望之中跳江自尽了。她淹没在滚滚的江流里,成了“一代倾城逐浪花”,令人一声叹息。

当然,口说无凭。这里还有史料为证!因为有人冒死如下记载了这么一段:

“高宗孝贤皇后,傅文忠公恒之妹也。相传傅恒夫人与高宗通,后屡反目,高宗积不能平。南巡还,至直隶境,同宿御舟中,偶论及旧事,后诮让备至,高宗大怒,逼之坠水。还京后,以病殂告,终觉疚心,谥后号孝贤。”

可见,孝贤纯皇后忽遭“变故”是有隐情的,她是被酒醉的乾隆推入河里溺亡的!

就在笔者指出孝贤纯皇后的死亡真相后。有高人指出:

“傅家是傅恒的后代。同时傅家人不看《红楼梦》是祖训!因为乾隆抢了傅恒老婆是事实,对于提起德州傅宝荣不平静,有种恨。再加之富察不是跳江的,而是被乾隆推入江中,所以傅恒便慢慢操纵让大清亡国!所以说傅家后来成了近代现代的鬼谷子,你招他了,或被他盯上了铁定是跑不掉,挣不脱的。”

笔者本希望这位高人再多讲几句,进一步了解详情,然而这位高人却消失了,实为憾事!

不过,在笔者发完这些的文章后,大清正史已不可避免地需要重新改写了!

更多大清宫闱秘史的解密,详见《赖晓伟:红楼梦和清宫四大疑案》

如果胡善祥长得像邓家佳,我想朱瞻基也就不会废她了吧。

胡善祥和孙氏一同被封给当时的皇太孙朱瞻基,胡善祥为妃,孙氏为嫔。

历史上孙氏大约不叫孙若微,这名字是小说家言,但是孙氏应该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在《明史》中,居然记载了她的美貌,四个字:

幼有美貌。


宣德帝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为啥会成为明朝第一废后


小时候就长得很好看,长大了应该更好看了。

正经史书中夸一个女人美,那么这个女人是真的美,倾国倾城的美。不然史官们也不会在她们身上浪费笔墨,即使只有四个字。

朱瞻基很喜欢孙氏,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嘴里说喜欢贤惠的女人,喜欢有文化的女人,喜欢道德高尚的女人,其实他们最喜欢的还是漂亮的女人。

朱瞻基有多喜欢孙氏呢?

他初即位时,封胡善祥为皇后,孙氏为贵妃,按照大明的规矩,皇后有金宝金册,皇后以下有册无宝。

宝和册是啥呢?

宝就类似于印章,册类似于证书,皇后有印章有上岗证书,嫔妃们只有上岗证书,没有印章。

但是朱瞻基太爱孙氏了,破例给她金宝金册,这待遇和皇后一样了。


宣德帝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为啥会成为明朝第一废后


朱瞻基宠幸孙氏,对胡善祥这位皇后就有点冷落。

当了皇帝那年朱瞻基26岁,他30岁时还没有儿子,宫里宫外都盯着皇帝那些妃子的肚子,谁能第一个生下皇子,在皇室的地位就会飙升。

《明史》记载,孙氏知道一个宫女有了皇帝的种,她就假装怀孕,十月临盆她把小宫女的孩子抱了来,当成自己所生,这个孩子是个男孩朱瞻基给自己第一个儿子起名:朱祁镇。

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

宣德帝朱瞻基,本来就喜欢孙氏,孙氏又给他生了儿子,朱瞻基对她就更宠爱有加了,但是孙氏这时候已经是贵妃了,在后宫地位已经到头了,除非封她为皇后。

孙氏也早就瞄准了胡善祥的皇后宝座,大约没少给宣德皇帝吹枕头风。

宣德帝也有心换皇后,但是胡善祥这个皇后一点错误都没犯过,朝里朝外胡皇后的风评很好,宣德帝无故废后总有点说不过去。

而且胡善祥这个皇后时自己爷爷永乐帝朱棣指婚给自己的,如果他下旨罢免,难免会背上不孝的名声。

皇帝还是要脸的。

这时候宣德帝进行了一波很神奇的操作,他不罢免皇后,而是让胡善祥自己上书辞职。

帝令后上表辞位。

一个令字说明了一切。胡善祥是不想辞职的,但是面对皇帝的威压,又能怎样,如果不辞职皇帝有的是办法罢免他。

让胡善祥自己说,这个皇后我不干了,谁爱干谁干。这手段,高啊。

胡善祥不爱干皇后,谁爱干呢?当然是孙氏了。


宣德帝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为啥会成为明朝第一废后


不过孙氏还是要循例假惺惺的推辞了一下:

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

也只是客气了一下她就心安理得的上任了,孙氏一个永城县主簿的女儿,依靠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数年间完成了人生跃迁,当上大明王朝的皇后,但是她的人生居然还有上升的空间,她后来又当了太后。

辞职的皇后胡善祥被封为静慈仙师,居住在长安宫。

宣德废后的时候,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曾想劝阻,但是朱瞻基已经下定决心,谁劝也没用。

虽然几年后,提到废后这事儿时,宣德曾经叹息一声说:那时候我年纪还小啊。

但是这话未必是后悔,甚至宣德未必说过这话,很可能是后世写史书的人替他说的替他后悔的,废后那一年朱瞻基三十了,还小?

他是个能把自己亲叔叔清蒸的狠人,让自己自己喜欢的女人当皇后,这种事他后悔个球啊。

只不过无错而废后,大约他也觉得自己做的有点过分,毕竟胡善祥也和自己同床共枕了很多年。

宣德他妈张太后,就是《大明风华》中吴越饰演的那个角色,虽然对儿子废后没有说什么,但是胡善祥被废后她经常找她谈心,有时家里举办家宴让胡善祥坐到孙皇后的上首,她还拿她当儿媳妇对待。



对这事儿,孙皇后很不爽。

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孙后常怏怏。

因为有张太后罩着,胡善祥在后宫的日子不算太难过,只是没了男人的滋润而已。

不过那个叫朱瞻基的男人,六年后也将驾鹤西去,她和孙氏都成了寡妇,唯一不同的是孙氏的儿子成了皇帝,就是著名的明英宗。

而她,注定一无所有。

明英宗正统七年,张太后去世。

胡善祥的靠山也没了。

孙皇后这时候已经是太后了,吊孝时她安排胡善祥和宣德别的嫔妃一起站在一排,这就是打压了。

在皇宫这个最讲究排位的地方,一个人站的位置是c位还是一个不起眼的边边角角,真实反映她在宫中的地位如何。

皇宫是个势力的地方,你站在那儿,大家一目了然,今后怎么待你,大家心中有数。

当年郭圣通的皇后位被废时,阴丽华见了郭圣通都是以姐妹之礼相待,绝对没有你被废了,就低我一头的高傲。+

所以郭圣通皇后被废,但是没人敢小瞧她,包括后来大汉的继承者汉明帝刘庄。

被排在和普通嫔妃一样的位置,胡善祥心里苦啊。

张太后的葬礼上,胡善祥哭的惊天动地。

她知道自己的苦日子大约才刚刚开始吧。

张太后去世当年,胡善祥也就忧郁成疾去世了。

孙太后对自己这位当年的竞争对手下手挺狠:用嫔御礼葬金山。



嫔对于胡善祥这个没有犯错被迫辞职的皇后来说,简直就是侮辱了,嫔是刚刚够格是皇帝的女人,再往下面的姬就是皇帝女人的候选人,没有品级。

胡善祥无故被废,天下人一直很同情她。

直到孙太后去世,英宗的皇后钱皇后和胡善祥关系一直很好,她建议英宗给胡善祥恢复身份:

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因劝复其位号。

明英宗征询众大臣的意见,大臣们和皇后的意见一致,英宗下旨恢复了胡善祥的皇后的身份,不过陪着宣德依然是他喜欢的孙皇后。

七年闰七月,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

对于胡善祥,这大约是最好的安排吧。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