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镇与老县城传 华阳老街,真绝“色”
华阳,一个很中国化的地名,古时泛指华山之南,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那就是说四川云贵都算是了,太大了,所以各地就都有了叫华阳的县市,或者乡镇。真正的华山之阳刚好是商洛,商洛就开始酝酿了,准备改名华阳市。华阳在字面上还有另一层意思,华通花,华山古名就是花山,花意指雌性生殖器,属阴。古中华生殖崇拜也是非常盛行的,万事都就分了阴阳,华阳也就意指阴阳。。。。。。



行进在去华阳镇的路上
洋县华阳镇,地处秦岭南麓,尚还未出得山去,此地也叫华阳,实也算是名至实归了。华阳镇群山环抱,地势平缓,气候温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生存环境不错但又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俨然一处世外桃源。华阳镇有一独特物件--“阴阳石”。阳石极似阳具,阴石又如阴户,分处小河东西两岸山坡下,相距约200米,相传过去每日早晚都有仙气相通,一股白色雾气飘于河面,将二石相连,乡民常见,早已习以为常了。
阴阳石隔河相望
阴石
阳石
阳石
阴石
出得山谷,眼见华阳在望,路边水塘落下了一只大鸟,哈哈,朱鹮,今天大家就是来看它的,它就来迎接大家了。
华阳镇的农产品绝对是有机食品,几十年了都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了
朱鹮捉泥鳅
水田中的朱鹮
说此物件独特,不仅仅是因为它有这么个样子,还因为它影响了这一方的风水,对它的不敬都会引来祸端,曾经就有阴石南四里外的周村女人,在山坡上砍柴,看这阴石里还能避阴雨,将砍好的柴火堆在了阴石的缝隙之中,想等柴火干后再背回家,结果此后全村女人都不能撒尿了,慌乱的村民都不知为了什么,找来风水先生算后,风水先生领大家一路寻来,才发现阴石被堵,赶快取走柴火,一切又都回到了平静。
飞鼠
华阳老街
一切安排停当,在主人家院子点起了篝火,听老先生讲起了华阳镇的传奇。
华阳镇环境不错,但因在大山之中,狼虫虎豹出没,过去并无人居住。后来山里南北走动的人多了,狼虫虎豹越来越少,而这里也是傥雒古道的一部分,漂泊到此的人就有留在此地,经商开店,开荒种植了。后来来了两姓余的四川人,两兄弟本就有些钱财,看此处很有发展前景,就留在了此处,招募流民,开荒种地,置办产业。这里本是块风水宝地,要发展当然要利用好这里的风水,于是这姓余的财主就请来了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是眉县人,云游到此,也觉得此地非同一般,帮着主人对宅院和田产进行了规划,主人对这个风水先生很是欣赏,也很恭敬,就问先生,你给我规划的是不是最好的,先生看主人诚恳,也就没有相瞒,说了干我们这一行的做事都会留些分寸,只会用出六七分力,用全力了会降了自己的功力,于己不利。姓余的财东听后赶紧对先生说,您一定要全力帮我,你帮了我,我也会好好待你,您年事已高,又无后人,今后你也不要走了,我今后给您送终,给您披麻戴孝,您就是俺们自家人了。风水先生看主人这么诚恳听后也就心动了,尽全力帮主人又做了最好的规划,将宅院就建在了阳石北边的山坡下,正对着对面的阴石,此地可以说是滋阴壮阳,利子利孙。
我们住在了红25军司令部河边桥头的第一家人家中,老主人也算是本地一有文化,有见识之人,负责管理司令部的对外开放。老人见我们到来也是非常高兴,给我们点起了篝火,准备了小菜(5个菜,各两份),讲了一夜的故事,最后收费30元。值。
老人的小孙孙
住老人家免了5元门票
后来,余家势力发展迅猛,很快称霸一方,主人也信守承诺对这个风水先生就跟对自己父母一样孝敬。风水先生也可能真的是功力用尽,得了青光眼,很快就瞎掉了,不过有主人的照料,倒也过的滋润。可是后来主人因病死掉了,家里儿子又不管事,媳妇拿了大权,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看着这个瞎子吃闲饭就不顺眼,想出了个馊主意,给套上磨子推磨子,让老先生日复一日的围着磨子转圈,风水先生也是悔之晚矣。
地灵人杰华阳镇,成为世界唯一仅存的朱鹮栖息地
朱鹮
朱鹮住在大树上
朱鹮的家
华阳古镇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个狠心婆娘的坏事很快就传出了山,被老先生的徒弟得知了,这个徒弟到处寻访了多年,终于在华阳镇打听到了,就找上了余家的门。徒弟上门并没有声张,只是找到女主人说了很多好话,好好的恭维了女主人,还帮她出了很多好主意,得到了主人的信赖,就让他在家住了下来。这个徒弟利用晚上找到了师父,师父一听是徒弟找来了,悲喜交加,给徒弟说你一定要帮我出了这口恶气,徒弟说我该怎么帮你呢?这个风水先生就说了,你只要破了她的风水,她就一定完蛋了。那怎么破她的风水呢?第一,让她敲断阳石。第二在其宅院坡上种植竹子。第三,将她的院墙粉刷成白色。徒弟就问了,这是为什么呢?师父说,这阳石是本地风水的根基,谁动谁就会倒霉,主人姓余,余鱼同音,竹子就是鱼竿,院子上边插满鱼竿,鱼好得了吗?院墙刷白,鱼见了白肚皮也就该完蛋了。徒弟说,这好办,师父您就在这里继续受几天委屈吧,等我办完了再带您离开。这个徒弟也是走遍大江南北,见多识广,女主人看他本事很大,就一心想叫徒弟帮她谋划谋划,还给徒弟许愿,你给我出主意,我给你很多钱。这个徒弟就说了,你现在家里金银不缺,就要往更高处看,现在开始学着文雅些,将来家里一定能出大官。你看你一出门,门前就横着一个石球,人过来过去都要下马下轿的绕行,就很不雅观,早就该把那个怪怪的石球敲掉了。可怜那横空伸出4米的阳石就这样被敲断了。这个徒弟又出主意,文人都说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您也在院子后边种上竹子吧!主人一听在理,赶快种吧,还给了徒弟很多的银两做奖赏。徒弟又说了,你看那大户人家都是将院墙粉好,刷上白浆,多么漂亮美观,又花钱不多,女主人听后当然照办。办完这一切后,徒弟就告辞了,过了几天又悄悄潜回来将师父也接了出去,翻秦岭回老家眉县去了,据说老师傅回到家中,眼睛很快又好了。
石塔河战役旧址 徐海东和程子华在此战斗过
熊猫湖美景,水色堪比九寨啦
熊猫湖的水坝
这女主人一向势力眼,做事无情无义,家中原有一个马倌,人称半斤面,半斤面在家很能吃苦受累,为主人卖命的干活。可是有一天半斤面得了天花,女主人生怕被病人传染连累,不但不给治疗,反而在半斤面昏睡之时命人将他投入了一口废井。也是这半斤面命大,投入废井不但没死,清醒过来病竟然好了,哀号声中被人救出来,就进了深山,再没有人见过。
洋县至华阳的路上,有个村落附近竟然出现了百多棵几百年的银杏树,村子的房屋可能都已老旧倒掉更新,这百年名木就可鉴证此处当年的繁华
茅坪镇新华村
百年银杏村
过了两年,这山里就闹开了土匪,国家也是到处战乱,土匪越闹越凶,并没有人能顾上来治理。有一天夜里,土匪就闯进了余姓财东的宅院,将女主人绑了就走,对其他人并没有伤害。及至山中,女主人开口了,说各位大爷,您就放了我吧,我回去可以给你们很多钱,我一个女流之辈,伤我也算不得本事。其中一个非常丑陋的土匪头子说,你睁眼看看还认得我不,女主人说我怎么能认识你呢,咱们就没见过呀?土匪头子暴怒,说我就是你家当年的马倌半斤面,一听此言,这女人也就不说话了,知道了今天难逃此劫。
第二天夜晚,村里人都听到了有女人在外边哀嚎的声音,但因头一天土匪来过,都没人敢出门看看,等到天亮,才发现这家女主人浑身赤裸死在阳石之下,s r被割塞入两腿之间。。。。。。
sr峰
女财东被杀,余家败落了留下空宅一座,1935年工农红军红25军冲破围剿,来到华阳镇,在当地进行整编,开展革命斗争,军部司令部就设在了这座余家大院。
红25军军部设在余家大院
余家大院南边路旁的阳石
原来这半斤面进山后遇见了土匪,因其得病毁了容貌,异常丑陋,性格又多残暴,很快就混成了当地的土匪头子,领一帮弟兄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专与地方豪绅和政府为敌,对贫苦农民倒是时有帮助。1925年,佛坪厅新旧县官接任的当晚,半斤面就曾领人杀入县城,将两位县长全部劫走,并在路上杀死。半斤面杀人如麻,但当地人还相当庇护,因为他从来不惹老百姓。直至1958年,新中国政府为了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将半斤面镇压了,判了死刑。
我们住在了号称离钟楼最远的西安人——王三圈家,他们就是佛爷坪冷清后还继续留下的,山不转水转,现在他们也成了西安人,经常还有城里人来看望。。。
王三圈民宿
王三圈家
后来继任的县长死活不在县城驻扎了,整日背着大印流走办公,走到袁家村这一带,就呆在一个寺院里办公,一直没走,袁家村就成了现在的佛坪县城了。
新县城(袁家村)与深山中的老县城
佛坪县
佛坪老县城
佛坪老县城
县长被杀,佛爷佛坪老县城坪废了,老县城荒了,就连古栈道都改了路径,路过老县城的人越来越少,繁华不在了。但这山里的城堡哟,我看它真成了个奇迹,又如马丘比丘城一样的高山文明奇迹。
道光年代的官文碑刻,1825年在佛爷坪设立了佛坪县,1925年因匪荒废,这一百年都只在两侧屹立的太白鳌山二山的一闭眼一睁眼之间。
远望鳌山
核桃坪的散养猪

东到华阳西跨塘,华阳桥是多少松江人记忆中“十里长街”的起点,彼时的华阳老街有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着鳞次栉比的房屋,有着绵延的水道,有着“层层叠叠”的石桥,华阳遗韵,无人能道真绝色。
随着杨园(杨宅)即将正式开放、庆阳书屋规划,华阳老街正悄然蜕变。此时,一副《风华小镇》的丝网版画画作,勾勒出当年几分颜色,一段浓墨重彩的新画卷被拉开……

风华小镇,回到“老”华阳

小心展开一米多长的画卷,钱斌有些不好意思,“这是我第一次公开介绍这张作品——《风华小镇》。”
“左上角是高铁,穿过小镇。左上角的桥是大通桥,在画里我把它从南门村‘移’过来了。中间与下方右侧桥相连的,是我们现在所在的版画基地,还有这里是将来庆阳书屋的位置。”钱斌表示,这幅作品是他记忆里的老街,也进行了艺术加工,融入了现在的变化和对未来明清风貌的华阳老街的期待,“这是水塔,70年代华阳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华阳老街是东西向,我把它蜿蜒过来,远看,其实组成了一个‘华’字。”
画中实景
与印象中的丝网版画的浓烈色块的作品不同,这幅作品显得十分精细,以黑、白、蓝、绿为主打色。繁华的水道,拥挤的人流,有着水乡的秀气,又不乏繁华的场面。线条简练,细节繁琐,颇有几分《清明上河图》的风貌。
车墩镇文体所负责人陆群颇为怀念,“这幅作品把华阳的14个景点都囊括进去了。我们叫它《风华小镇》,风是风雅,华即繁华。”
几经变迁,老宅展新貌
源于车墩的松江农民丝网版画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松江的文化骄傲。筹划了两年的丝网版画基地日前已开放试运行,可通过电话和官方微信预约,预计今年10月正式开放。这期间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客人,仅是7月就有6个团体预约参观,近百名市民。
“这里叫杨园,是一幢老宅子。经历了繁华、没落与重建。很多建筑物料都是百年的传承。”自去年9月搬过来,陆群和基地负责人张玉良以及同事们花了大量精力对这里进行构思打磨。以丝网版画为中心,这里有传承,也在不断创新。美术馆和版画基地就是两种体验。美术馆注重作品展出,以不同创作风格的成熟作品带给市民美的享受,这里不少画作都获得过全国赛事的金奖银奖。而基地展出了不少周边,推出了30多款实用物品。
版画基地
美术馆
宅子整体青瓦白砖,一木一瓦都倾注心血。“这是老师们自己的收藏”“这是我们从村里淘来的碎片,清朝的。”陆群如数家珍,充满爱惜。
鱼翔浅底苔覆台,百花园里看花来。除了丝网版画的展出,这里的百花园雏形已现,不少都是工作人员亲手种下,一直照料发芽花开。一只黄白相间的小狗,唤作“煤球”,是院子里的“安保人员”,还有一间“值班室”,平添几分生趣。后还将有怡荷园待修整,值得期待。
“这一年我们一直在打基础。硬件跟上,软件也要跟上,特别需要一些懂管理的年轻人。”基地负责人张玉良老师表示,文化传承绵延不绝,除了有感情,还要有管理,有了规划,还要有热情。
热烈单纯,丝网版画“星”火相传
基地的二楼是丝网版画的工作室。这里只有笔尖轻触纸面的细微声。一幅幅丝网版画作品在这里诞生,自如而天真,淳朴又热烈。
作为松江丝网版画的起源地,车墩镇的一批批创作者付出了极大的心力。看似星星之火却有燎原之势,薪火相传。
“一定要培育梯级队伍,要有年轻人的队伍,要创新,人新、作品新、形式新。”张玉良感慨不已,对未来充满期待。
面向公众开放,进学校、进社区,画上村民墙、开发周边、上网课直播课程,车墩有一群深深热爱它的人着力推广,松江相关部门和车墩镇也给予着关注与支持,无数人期待着它。
华阳
唯老街华阳独曼妙
江南古镇何其多,
如今的杨园摇身一变,半是车墩版画基地,半是美术馆。同时相关部门也赋予它新的身份与职责,将其打造成为车墩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面向更多受众,走近居民。
“下半年我们会把更多精力投注在庆阳书屋上,预计年底能正式开放。”陆群表示,地藏古寺、版画基地、庆阳书屋等分别代表着宗教文化、民间文化、书香文化,将串联起车墩华阳老街的文旅新路线,成为还原华阳文化的新起点。从西往东,以文化、旅游为亮点,一副浓墨重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字、摄影、编辑:王姝姝
资料:车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