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十大寺庙排行榜 佛山香火最旺盛的寺庙 佛山这座寺庙,高僧肉身千年不腐,香火旺盛被誉为“宝林瑞气”
佛山最灵验的寺庙在哪里?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乃当之不愧。那么,你知道佛山有哪些寺庙吗?本文盘点了佛山十大著名寺庙,快来看看在佛山拜佛去哪里最灵吧!

佛山十大著名寺庙
1、南海观音寺
南海观音寺建于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年历史,座北向南,风景极佳,实为灵山胜地。 观音寺是属于宫殿式寺宇,安有上御道与龙雕。观音寺的中轴线上有汉白玉九龙朝阳及莲花浮雕,名为御道(过去皇帝所行的道路称为御道)。
2、大佛山观音寺
大佛山观音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毁于1940年,1998年7月经省宗教事务局批准重新修建。该寺建筑按照岭南古寺院建筑风格修建,将成为杨梅皂幕山旅游风景区又一特色景观。占地1700平方米的大佛山观音寺大雄宝殿是目前亚洲佛教圣地中占地面积最大的。
3、佛山仁寿寺
仁寿寺是佛山清代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现位于佛山禅城区祖庙路5号与佛山祖庙相隔仅数百米,是佛山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密宗纵堂大和尚在观音堂铺佛山涌边创建。历经三百五十五年,期间顺治年间的国师——玉琳通琇禅师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主持募捐并重修山门。
4、佛教宝林寺
宝林寺观音堂背山临水,湖光捐翠,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二千三百一十平方米。布局紧凑,所见雅致精美,匠心独运。殿前庭园,点缀片片紫竹,连片成林,此外,四合回廊中有"二十四孝"、"观音三十二应身"石雕图,生动传神;殿内正中纯金观音(高1.68米,重37.3公斤),法相庄严,善财、龙女随侍左右,再两傍供奉"观音十八相"。
5、佛教奎福寺
奎福古寺位于顺德区均安镇星槎村福岸龟山嘴原均良公路南侧。始建于南宋乾道(公元1165—1173)年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岁月沧桑,奎福古寺曾几度重修。清代乾隆十四(1749)曾重修, 立有碑记。
6、佛教慈航净院
“慈航净院”位于陈村镇白岗基,原址有“观音古庙”据建筑师云谓该庙结构属明代建筑物,占地不足100平方,惟四周战地数亩,树木葱茏,有亭翼然,供途人休憩歇足。后因无人管理,渐遭破坏倾颓。1990年有港澳同胞,及各方善信提议,认为“观音古庙”本属陈村镇古迹文物,破坏迨尽,殊为可惜,因倡议在原址兴建“慈航净院”经各方善信,踴跃捐输。
7、佛教金色庵
金色庵位于顺德大良街道三株松圣地。原名金色精舍,始建于明朝,先师太师炣从鼎湖山游历而来在此建舍,后曾多次改建。清代重修时,乾隆御赐《大雄宝殿》横额。解放后,释印聪师太主持寺务期间,曾多次修葺,并于 1996 年 7 月重建。扩大建筑面积, 1997 年落成。
8、佛教觉妙净院
觉妙净院始建于1852年(即咸丰二年)。原为李姓祖屋,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之民房。该院原名“胜乐庵”,到解放时听说已经历六任住持,由于60年代因残破而毁坏。后由于1986年至1990年间有港澳华侨及内地善信鼎力集资在原地重建。
9、佛教雨花寺
雨花寺始建于清初顺治年间,迄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该寺座落小沙浮岗的山麓上,那里原是许多庄地,是旧容奇名胜八景之一“流花古桥”的边缘地带。寺内占地五亩,辟有小园,地虽小而雅致,花木扶疏、清香袭人,游人至此,顿觉俗气全消,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10、佛教紫云阁
顺德紫云阁初建于唐开元年间,是顺德地区的两大佛教瑰宝之一,与顺德宝林寺齐名。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经兴衰,自明、清两代后不断扩建,形成了儒、释、道三教于一寺的格局。地方民俗“观音开库”便是此寺的一大传统庙会,同时也是珠三角地区最大的“观音开库”圣地。
位于珠三角腹地的广东佛山,是粤曲、粤剧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人文昌盛,历史底蕴深厚,境内积淀了众多代表岭南水乡文化的旅游胜景,被誉为岭南文化精髓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来到佛山,最值得一看的古迹景点,是坐落在顺德区大良街道太平山西麓的宝林寺。

宝林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代的南汉殇帝光天一年(公元942年),至今已经有近1100年的历史。寺院初名柳波庵,因庵前有条柳波涌,涌上有座柳波桥而得名。据记载,此地古时柳树成行,每到雨季,远远望去烟雨朦胧,颇有“雨中春树万人家”的意蕴,“柳波烟雨”也被评为凤城旧八景之一。

关于宝林寺,人们最为记得的大概是那句“未有顺德,先有宝林”。一千多年来,寺院历经沧桑风雨,规模和影响逐步扩大,至明景泰初年已成为地方首刹。而直到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顺德开县,也才有了“顺天之德”这一皇帝御赐县名的说法。

宝林寺历代住持中高僧辈出,宋度宗咸淳年间,江西名僧德钦和尚云游至此,见寺院背山临水,泉水清幽,于是率领众徒留居于此,购置田产,传播禅宗要旨。德钦和尚圆寂后,弟子用漆布缚其肉身,供奉于观音殿中,直到1955年破除“迷信”运动,寺院被拆,肉身被毁。
在佛山当地,自古就盛传宝林寺德钦和尚的肉身最灵验,“去求肉身”也成为民间流传至今的一句口头语。每逢佛诞、观音诞及每月初一、十五,附近信众,香客以及商贾来宝林寺朝拜者络绎不绝,人海如潮,其繁华景象在佛山首屈一指,被誉为“宝林瑞气”。
值得一提的是,宝林寺原先位于大良镇南门外的凤山南麓,1955年后被拆后改为“顺德县文化馆”和文化公园。1996年,宝林寺选址大良镇太平山西麓易地重建。新建成的寺院占地130000平方米,于明山秀水之中,取“龙跃天门,虎卧凤阁”的山势,气势恢宏,古朴庄严。
宝林寺作为顺德历史变迁的见证,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于一体,殿前庭院片片紫竹,连片成林。四合回廊中“二十四孝”、“观音三十二应身”石雕图生动传神。尤其是山门前的一对铁狮子,是1000年前建寺时的开山圣物,斑驳锈痕仿佛凝聚着岁月的沉淀,无声地诉说着寺院古老的历史。
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三尊佛像,从左至右分别为:西方阿弥陀佛、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值得一提的是,包括这三尊佛像在内的宝林寺多尊佛像均非泥塑,而是由香樟木精雕而成。步入大殿,空气中弥漫着清馨怡人的淡淡木香,使人呼吸舒畅,神清心宁。
供奉着上万尊金漆佛像的万佛殿,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光声影与建筑、佛教文化融为一体,游人置身其中,如入幻境。据说宝林寺是广东求姻缘最灵的寺庙之一,来此烧香祈福求姻缘的善男信女们每天都络绎不绝,如果你来顺德大良,一定要去宝林寺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