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首富胡雪岩唯一软肋:贪恋女色,共有妻妾13人,学皇上翻牌子 胡雪岩留下奇怪遗言,不让子孙从政从商,更不让与李姓通婚

(本文系蓝橙原创,请勿私自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胡雪岩,晚清第一富豪,辉煌时,家产堪比半个国库,这样一个人,用了30年才积累起的财富,却用了3天就被逼到绝境,破产身亡。

他是一个在历史中悲剧性的人物,穷苦人家出身,发迹于官场,也跨败于官场,但胡雪岩留给后世,依然有不尽的佳话。

”经商要学胡雪岩”,一个世纪以来,他的生意经,都是现代企业家必读之物,胡雪岩善于谋略,巧于笼络人心,精于做人之道,有着无数的优点。

晚清首富胡雪岩唯一软肋:贪恋女色,共有妻妾13人,学皇上翻牌子

但他也有自己的软肋,那就是贪恋女色。

在胡雪岩鼎盛时期,官居二品,财色双收,最多时妻妾共有13人,被称为“杭州十三钗”

今天我们不讲他的生意经和发家史,就来讲一讲胡雪岩的情感史。

不为官名,只愿风流

胡雪岩好色,经常开玩笑说:一不做官,二不图名,但只为利,娶妻纳妻,风流一世,此生足矣!

胡雪岩的原配,结于19岁,女孩叫兰姑。

这兰姑,是胡雪岩老家邻村的姑娘,是胡母为他寻的一门亲事。那时,他还是杂粮行里跑腿的小学徒。

因为对钱庄感兴趣,杂粮店的老板介绍他去了杭州一家钱庄当学徒。结婚后,胡雪岩就带着母亲和妻子去了杭州,在这个钱庄,胡雪岩正式走上了发家之路。

胡雪岩最初获得成功,是私自用500两银子投资于王有龄,即套用钱庄的“倒账”钱款,赌徒般的押对了人,而后由于王有龄步步高升,胡雪岩也时来运转,咸鱼翻身,玩转官场、商场,财富滚雪球一般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很多女人,有的是在生意场中认识的女性,有的长期跟他熟识,当然,也有一见钟情的美女。

晚清首富胡雪岩唯一软肋:贪恋女色,共有妻妾13人,学皇上翻牌子

最开始,因为怕原配和老母不愿意,他每到一个地方拓展业务,就会在当地置办一间房子,收一个女人。

其中早期的就是在上海认识的一个美貌姑娘阳琪,这女孩本来是一家绣行的老板,当时胡雪岩要进军绣行,就和阳琪一来二去地看对眼了,由于阳琪在经营绣行上颇有本事,胡雪岩干脆就和她结为了夫妻,让她在上海帮忙打理绣行。

表面上以夫人相称,实际为小妾,但由于这女子本来就不和正房婆婆生活在一起,所以待遇自然比小妾高太多。

像这样在各地置办房产安置小妾的,还有好几个,这些女人很长时间里都被安置在各地,胡雪岩每到一处,都有一间温柔乡,可谓享受至极。

后宫佳丽,各有用途。

被胡雪岩收入胡府的姨太太,共有12人,但胡雪岩这一生,拥有过的女人绝对不止12个,那什么样的女人能被他收进府呢?

晚清首富胡雪岩唯一软肋:贪恋女色,共有妻妾13人,学皇上翻牌子

总的来说,这些小妾共分三种:

第一种,原配夫人,这就不用说了,就是上面提到的兰姑,明媒正娶的糟糠之妻。在胡雪岩没发家时,一直帮他照顾母亲,操持家务,后来由于身体不好,慢慢被胡雪岩束之高阁了。

第二种,助手型夫人。

这种女人很好理解,就是在事业上能对他有一臂之力的,胡雪岩很聪明,他知道有些女人做起生意来,完全不亚于男人,因此直接收进房,为自己所用,这比雇佣一个伙计可要靠谱多了。

就比如刚刚讲过的阳琪,既为小妾,又是事业助手和恩人。

除了阳琪,还有罗四。这罗四,在胡雪岩早期就与她相识,极有胆识,出身药材世家。在胡雪岩想要涉入药行时,将罗四娶回了家。罗四比阳琪还要能干,嫁给胡雪岩后,成为胡雪岩的左膀右臂,家里也慢慢成为“正宫娘娘”,事业上帮他打理了很多产业,是一名十分优秀经理人。除此之外,她还十分了解胡雪岩的爱好,经常鼓励他去纳妾,有好几方小妾,其中都是罗四帮忙收进来的。而陪伴到胡雪岩生命尽头的,也是罗四,胡雪岩破产去世后,罗四也悲愤自尽。

此外,还有一个叫香雪的小妾,管理账目也是一把好手,这香雪本是一个下属的小妾,后来被胡雪岩发现这下属在管理分店时,暗中做手脚,干脆给这小妾服了正,不仅纳了香雪,还让她顶了之前这个职务,成为了一名女掌柜。

第三种:花瓶型。这种小妾的,就纯是供胡雪岩养眼和消遣用的,个个美貌无比。

这些小妾,不一定都是没出阁的姑娘,好几个都是寡妇,或者做过别人家的小妾,被他收了过来,对于女子的身份,他并不那么在意,只要自己喜欢或者对自己有用,他都会想办法娶回家。

享乐之余,危机四伏

胡雪岩最辉煌时,曾被慈禧赐穿黄马褂,一时风光无量。由于太太们分散各地,罗四太太和胡母商量,胡雪岩来回奔波会累坏身子,不如将在各处藏着的小妾都集中在一起。

胡雪岩一听自然是喜笑颜开,马上着手。老宅子不够用了,就建新宅。这新胡府,占地10亩,相当豪气,规模比王爷府都大。

以中轴线为界,东边是内宅,建了13座楼,每个太太一栋,各自相安无事。每晚,他也会学着皇上那样,翻牌子决定去哪个太太处过夜。

胡雪岩爱下棋,有一次,他别出心裁下“人棋”,他和大太太坐在二楼戏台子上,让小妾和婢女穿上红蓝背心,上面写着棋子名称,胡雪岩和大太太对弈,口述棋步,妾婢们就依据指令挪到各自的位置。胡雪岩心情大好时,经常一家人“下棋”取乐,事后对她们奖赏。

除了家里的,外面也没有耽误寻花问柳。

有一次在福州,胡雪岩经过一家衣铺,一名少女倚门而立,身材苗条,十分清秀,引得胡雪岩直勾勾盯着看,那个少女见有人看她,忙转身进屋,关上了门。

胡雪岩恼恨在心,第二天,对少女父亲说,要买她女儿做妾,对方一开始不答应,胡雪岩不断抬高价码,最后以7000两银子成交,胡雪岩又买了个宅子,选了个良辰吉日,大宴宾客,把这女子给娶了。

洞房后,胡雪岩让女仆拿了蜡烛照着,他将这女子反复审视,满意地笑着说,前日你不让我看,今日偏这样看你,然后离开洞房,第二天回杭州去了。

之后,他派人告诉那女子说,房中一切归你所有,你带着这些东西回家,另外嫁人去吧。

而像风流韵事,还有不少。

胡雪岩在生意上,很懂得审时度势,也时常感到如履薄冰,但富贵以后,他的享乐主义,贪图美色,最终成为了敌人攻击他的把柄和罪证。

当然,胡雪岩的失败,和当时混乱的封建时局密不可分,但再优秀的人,也有弱点,胡雪岩的豪宅和这13个夫人,就是清末达官显贵嫉妒和攻击的目标,而这,正好成为了异己铲除胡雪岩的一个突破口。

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之时,胡雪岩把家里的太太们都叫到了一起,因为怕连累她们,最终,他选择了遣散,拿出最后的家底,给每个人500两银子,算是终老的本钱。

但很多小妾也十分有情义,表示愿意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帮助胡雪岩渡过难关,只是胡雪岩知道,一切都没有用了。

大太太因为自己存放在别人家的私房钱被卷跑了,救家无望,一气之下率先自杀了,罗四太太明确表示不会走,会一直陪着胡雪岩。而胡雪岩,最终也没有被抓进监狱,因为官兵在捉拿他之前,他就去世了,之后,罗四也追随他而去。

一代传奇巨贾,就此落幕。

愚人千虑必有得,得志者千虑必有一失。胡雪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精心筹划、投入全部心血的商业帝国在几天之间土崩瓦解。更让人费解的是他临终时留下遗言,禁止后人从商从政,而且不允许与李姓通婚。为什么他会留下这么奇怪的遗言呢?

胡雪岩留下奇怪遗言,不让子孙从政从商,更不让与李姓通婚

从一个小伙计到商场大鳄,从地位低下的商人变成朝廷的命官。胡雪岩自有一套处世哲学,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他都坦坦荡荡,自认为已经做到极限。一、用情交友,以义感人。

别人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胡雪岩曾戏言自己无论是在家都还是出门,都是靠朋友相助,才能有平时的顺风顺水。然而没有投入,怎么有产出?只有自己先付出真情,才能让别人感动,进而帮助自己。胡雪岩早年时候,无意中认识一个潦倒的书生,这个人名字叫做王有龄。王有龄父亲做过官,但去世的比较早,王有龄又不善经营俗事,以至家境衰败。王有龄平时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总有大志未酬的感觉,普通人对他都敬而远之,而胡雪岩却偏偏愿意接近他,两人逐渐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胡雪岩留下奇怪遗言,不让子孙从政从商,更不让与李姓通婚

通过了解胡雪岩知道王有龄的父亲其实为儿子铺过路,就是为他捐官,花钱买个当官的名额。然而根据清朝的制度,最初捐官只是候补,要想真正有实权,必须还出一笔钱,而且这笔钱不是小数目,最少500两。在富贵人家里500两不过是几场酒席的钱,而对于普通的人家来说,500两足够三口之家过六七年的日子。此时别说王有龄拿不出来,就是刚刚经商的胡雪岩拿出来也不容易。然而胡雪岩竟然七拼八凑,拿出500两给了王有龄。这让王有龄非常的感动,毕竟两人只是相识不久,虽不算萍水相逢,但也不过是泛泛之交。而胡雪岩认真的说,我把你当成朋友,觉得你一定能行。胡雪岩并没有走眼,王有龄的确是一个人才,他日后高官得做,胡雪岩的生意也随之水涨船高。二、结交贵人,价值交换

胡雪岩留下奇怪遗言,不让子孙从政从商,更不让与李姓通婚

做生意讲究人脉,如果能有贵人相助,那是最好不过。胡雪岩后来又结识了大名鼎鼎的左宗棠。和当初落魄的王有龄不同,左宗棠是朝廷重臣,手握大权,想靠着单纯的情义来让他对自己高看一眼是不可能的。但胡雪岩自有一套办法,那就是价值交换。毕竟贵人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帮助你。只有展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才能赢得贵人的青睐,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

此时左宗棠正面临一个愁事,他在前往新疆平定动乱的时候,朝廷没有给足够的军饷。胡雪岩于是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左宗棠刚刚平定太平天国动乱,归顺过来的太平军人心惶惶,胡雪岩利用这个心理让左宗棠朝这些人要一笔钱,以此赎罪。每个人交的钱并不多,但身份就可以洗白,何乐而不为呢?左宗棠的军饷一下子凑齐了。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胡雪岩给自己出这么一个好主意,那购买军火的美差自然交在胡雪岩的手里。不仅如此,左宗棠还上报朝廷,为胡雪岩请下一顶红帽子,让胡雪岩地位大大提高了。三、为富要仁,乐而善施

虽然每个人都想挣钱,但不义之财不可取。这是胡雪岩的原则。一次一个布商找到胡雪岩。这个人也曾是商场精英,因为决策失败而导致手中没有周转资金,请求胡雪岩收购自己的全部家产。为了尽快脱手这个人咬着牙说原本价值5000两的家产只要卖2000两就好。胡雪岩当时没有答应他,派人仔细打听的情况,发现这个人所言不虚,于是按照原价5000两进行收购。放着触手可得的3000两银子不要,胡雪岩自有自己的原则。不趁人而危,能帮一把帮一把。这个商人十分感动,以后成了多次与胡雪岩合作,同样不求大利。此外胡雪岩也多做善事,他认为做善事是一举两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可以为自己扬名,何乐而不为呢?让别人得到好处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生意之路行方便。

平心而论,胡雪岩已经在为人处世上做到尽善尽美,然而商场风云诡异,变幻莫测,胡雪岩失败虽然让人意外,仔细琢磨,也在情理之中。

一、过于依靠官场。虽然胡雪岩能够做大多半是靠王左二人,但政坛风雨远比生意场要来得更猛烈。左宗棠成了李鸿章的眼中钉,而处处帮助左宗棠的胡雪岩,虽然成了李鸿章的肉中刺。清政府软弱无能,拆东墙补西墙,顾得了边塞就顾不上海岸线。当主张以海防为主的李鸿章想扳倒守疆大吏左宗棠时,势必要从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下手。

胡雪岩毕竟有自己的局限性,他掌握不了政局上的你死我活,也左右不了上层人士的意愿。他只不过是一个商人,在中国被视为最底层的那种。他有那么多财富,又不知收敛,所盖的别墅比皇家园林还漂亮几分,自然让有心人不满。李鸿章之所以让胡雪岩垮台,背后也可能有慈禧等当权者的推手。一介商人是无法也无力进行反抗的。二、没有放眼世界。胡雪岩曾经做的一次大生意就是生丝,他通过垄断的方式对抗洋人商贩,以此获得巨大利润。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在他雄心勃勃试图以此再为手段时,却失了手。因为一方面因为欧洲和印度的生丝大丰收,让生丝价格不在只靠中国你胡雪岩一人。胡雪岩信心满满,以为可以切断外国人原料供应,但却适得其反。而蒸汽机等新兴发明也让这样的生意随时可能翻盘。

三、摊子铺的太大。身后有余忘缩手,胡雪岩的经商范围太多太广,从生丝到军火,从药店到钱庄,每个都是挣钱的买卖,每个都不想放弃。人的精力是有效的,当时没有高科技的监督机制,难免有照顾不周到地方。他信任的掌柜也有私心,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抽调公家资金填补自己小生意。等胡雪岩发现为时已晚。而且他把所有钱都投入到生意之中,现金自然是不会有多少。

所以李鸿章一出手就掐住了胡雪岩的命脉,他利用自己手中权利,将上海的官道银子对胡雪岩关闭,这就让胡雪岩没钱没地方去借。然后又放出风声,说胡雪岩与洋人交恶,即将破产,怂恿人们赶紧前去胡雪岩钱庄去兑现银子,不然晚了就没了。

做钱庄最怕的就是这种挤兑风潮,因为他们是边放贷边回本边支出,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现金。更何况胡雪岩大都把现金投入到与洋人的对抗中呢?即使胡雪岩多次求助左宗棠,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毕竟左宗棠手中的银子都是官银,轻易不敢挪用,不说数量还极为有限。就这样胡雪岩苦心经营一辈子的事业瞬间就付之东流。我们可以想象胡雪岩是对李鸿章如何恨之入骨,所以他才让子孙后代永远不和李姓通婚。至于后人不从商,也许是胡雪岩自认为自己已经努力如斯,却还是落得如此下场,他不能想象后人会更聪明更睿智,会比自己做的更好。而不从政原因更为明显,官场之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想独善其身很难,善良正直的人只能吃亏,为了爬上去而陷害别人,胡雪岩自己不这样做,他自然也不会希望子孙这样做。

时势造英雄,时势毁英雄。成功的道路充满荆棘,为商必读《胡雪岩》。即使胡雪岩失败了,但他从商原则和做人精神,直到今天依然是商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