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龙城”的山西太原,一水库形似巨龙,地理上真的有龙脉吗 “红色+绿色”绘就新画卷:龙口市七甲镇常伦庄村传承红色基因 助推乡村振兴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到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一首脍炙人口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唱出了山西的美韵。“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雄藩巨镇,非贤莫居”,于谦,李白等古代文人墨客也在古诗词中邂逅最美太原。
缘起.晋阳.龙脉
太原古称“晋阳”,三面环山一水中分,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19位皇帝都是有晋阳始起的,是凝王者聚集的“龙脉”之地,故太原又被称作为“龙城”。自古以来“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

公元968年,宋太祖赵匡胤带兵征讨北汉都城晋阳,但两次亲征均以失败告终。11年后,也就是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举全国之力御驾亲征晋阳。不料晋阳人悍勇无双,以一城之力抵御宋国,坚守城池不让半步,令宋军久攻不下、损兵折将举步维艰。后来赵光义亲自率兵经过4次血战,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胆战心惊、走投无路,最终打开城门降了宋军。然而,此时军降民不降,“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血性的晋阳百姓,站在屋顶拿瓦片当武器,砸向宋军坚决不降!晋阳人的誓死抵抗行为令赵光义大为恼火,而更让他感到恐惧和后怕的是晋阳屡出帝王的“龙脉”之地。

风水,自古都有人信之,宋朝风水家认为太原东北处的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城则为蟠龙之身,故常有“潜龙”的出现。
攻下晋阳后,宋太宗赵光义担心会再跳出什么潜龙天子夺走赵氏江山,遂下令火烧晋阳城。次年公元980年又下令决汾河、晋水倒灌晋阳城为废墟。但这看起来似乎并不解恨,宋太宗为了彻底解决他的心头大患,稳固赵家天下,决定切断“龙脉”。于是征调数万人削平晋阳城东北面的系舟山山头,意作“拔龙角”。后又把晋阳城街道十字路改为丁字路,意为“钉龙脉”。如此一来,似乎他赵家江山就可以千秋万代。然而,“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赵光义不但毁了晋阳城,也毁了一个军事重镇。在此后的多年里,大宋王朝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袭击和骚扰,辽、金也是年年攘边,最终至蒙元入关,宋朝灭亡。赵氏王朝为他们的恶行付出了代价,而他们对晋阳城的诅咒却延续了千年,自此以后,太原再没有出现过一位帝王。
咳咳,跑偏了....看风景看风景。
汾河二库,如龙越野、似凤翱翔,形似“龙脉”
在太原市西北郊区的悬泉寺附近的汾河大峡谷里,有一座大型水库,依托黄土高原的峡谷沟壑独特地理位置形成高峡平湖,河道蜿蜒迂回犹如蛟龙摆尾,静卧于高山峡谷之间。水库依山环抱、风景宜人,是太原人民休闲旅游娱乐的首选之地,它就是素有北方小三峡之称的汾河二库。
汾河二库,位于汾河干流上游下段,距离太原市30公里,是一座以防洪、泄洪为主并有发电、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汾河二库1996年开工建设,2007年竣工验收正式交付使用,平湖高峡、湖光山色,相映成景。如今,汾河二库依托现代水利工程、千年古寺、柳林河和一线天等旅游资源,已经成为一处别具特色的水利风景区。
卫星地图视角
从卫星云图上放大俯瞰, 汾河二库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横亘于峡谷之间,栩栩如生,让人不由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不禁让人联想起太原“龙城”由来,不愧为历史上诞生过那么多雄才大略的帝王。“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也怪不得唐玄宗李隆基曾经赋诗赞美晋阳城(太原)是一个龙飞凤翔的城市。
无人机视角 汾河二库全景
从太原出发到汾河二库,30公里的距离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这也成了太原市民休闲出玩的最佳胜地。
悬泉寺,位于太原著名学府中北大学、二龙山西北汾河二库景区内。地处柳林河汇入汾河的河北岸,湖光山色、风光旖旎。悬泉寺就建在汾河边上的绝壁之上,坐北朝南,悬空于山崖之间,距于汾水30米之上凹处。集“古、秀、悬、奇、险、野”与一体,背山朝水,风光绝好。
悬泉寺分上中下三层,山门第一景为悬泉滴水,进入山门,便是立着长短不一的小木棍的“平安壕”。过平安壕东行,依次有伽蓝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堂、经阁楼、七佛洞等人文景观。
悬泉寺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在唐、宋、元、明、清各代规模不同,兴衰不一”。另载:“宋咸平三年(1000)这里已成为旅游胜地,后晋王朱木冈据为“晋王府柴炭之地”,明英宗八年(1433)又成为“晋藩国主香火院”,明成化三年(1467)迫于民声返院还寺,归还民众。
站在悬泉寺二层栈道龙王洞山顶,汾河二库全景尽收眼底,湖光山色,碧水悠悠,简直是美极了!古人有诗为证:“秀峰环绕,汾水引流,深谷林立,岩崖选修,恍如云梦,不啻瀛州。”看来在一千多年以前,悬泉寺已经是一处观光胜地了。
逸泉地带烧烤区,是最具人间烟火味的地方,这里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来汾河二库如果不亲自来吃顿烧烤,不撸几串滋滋冒油的羊肉串和孜然辣椒飘香的味道,绝对是一场不完美的旅程。
周末、假期,带上家人或者约上三五好友,汾河湾,小溪旁,支起烧烤箱,蔬菜、水果、鸡翅、啤酒各种串串香,想想都觉得美。到了夏季,这里更是避暑纳凉和孩子们的乐园,浅浅的汾河湾水清澈见底,脚下的小石子光滑圆润,玩水、抓鱼、摸虾,小小脚丫踏起欢快的水花,让大人小孩的脸上也都乐起了花。
竹筏漂流
儿童乐园
撸完串串后,如果你觉得玩得还不尽兴,那么游船码头的快艇与飞跃汾河绝对能让你激情飞扬、神清气爽。泛舟其上,在快艇的马达声压着层起的浪花间,置身汾河二库水波间,湖面曲折迂回,山势险峻、两岸青山倒映其间,伸手可触如临仙境。
观龙阁、汾河二库的观景台有许多处,游船码头对岸的观龙阁是绝佳的位置。观龙阁位于尖草坪区马头水乡马吉掌村,自驾可抵达,是最为快捷省力的途径。登高望远,一览汾河二库风景,浩浩汾河水沿天际而两山出,摧山有形、蜿蜒百里,胜似飞龙在天、凤翱九霄。
双龟出海、汾河二库第二个观景台无疑就是角子崖的双龟出海了。双龟出海观景台位于角子崖的龙城秘境,这里是一处未开发的区域,自驾前往角子崖的道路不太好走,山路蜿蜒曲折,全程几乎是单行道,错车困难,而且还需要一段徒步路程方可到达。
导航:古交市河口镇角子崖,到达龙城秘境核心区后最好徒步前行,因为道路极其难行。角子崖村许多房屋几乎已经废弃,村子里只剩下零星的几户人家在生活,大多已搬走。相传这是千年古村“陈氏祖庭”古村地之一,古村石窑、石壁,古韵悠然。
角子崖土路
角子崖最壮观的就是神龟入海、鳄鱼湾、海豚湾等,如果空气质量好,还能看到远处的海螺岛和汾河二库的幸福塔(观龙阁)。
汾河,这条承载着太原人的母亲河,如今经过数年的维护已是生态文明的大美之河,首善之河。太原汾河二库依托附近的千年古寺、柳林河和一线天等自然景观,形成了集现代水利灌溉、防洪、发电养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水利风景区。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7月1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军华 摄影报道)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著名战斗英雄任常伦的故乡,村庄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常伦庄;
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村里的任常伦事迹展览馆,铭记着革命先烈不畏牺牲、英勇战斗的故事;
这是一个华丽的蜕变,干净整洁的村庄,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乡村田园,吸引大批游客瞻仰游览。
近年来,龙口市七甲镇常伦庄村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探索红色乡村旅游,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精心勾勒出一幅红色美丽乡村新画卷。
NO.01
红色地名铭记英烈忠魂
“任常伦,他是黄县(今龙口市)孙胡庄的人,19岁参加了八路军,打仗像猛虎冲锋在头阵,完成任务坚决又认真……”根据英雄事迹创作的歌曲《战斗英雄任常伦》,常伦庄的村民从小就会唱。
孙胡庄就是现在的常伦庄。任常伦1921年出生在孙胡庄一个贫苦家庭,1940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猛,参军四年累计参加战斗120多场,九次负伤,缴获的武器足够装备一个排。1944年8月,任常伦出席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荣获“一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大会刚结束,任常伦听到日军“扫荡”的消息,日夜兼程七百里赶回胶东,奔赴海阳长沙堡前线。战斗打响后,任常伦带领战士们抢占制高点,打退日军两次冲锋,还带领战士夺取被日军占领的小高地,连续打退日军五次疯狂的反扑。在手榴弹、子弹都用完后,任常伦端起刺刀带头冲向日军,刺死5个日军。傍晚,日军再次反扑,任常伦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3岁。为纪念任常伦,时任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命名他所在的连为“任常伦连”。1945年2月,黄县抗日政府将英雄的家乡孙胡庄更名为“常伦庄”。从此,烈士英名永驻村庄,红色基因融入这个小村庄的血脉。
NO.02
薪火相传赓续红色基因
走进常伦庄,随处可见“常伦”身影,村口英雄战斗生涯雕像英姿卓然,村内英雄战斗场景壁画栩栩如生,红色文化一条街的建成,更使战斗英雄的形象从平面走向了立体。如今的常伦庄,已经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任常伦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丧父、10岁丧母,17岁就成为村里第一批抗日自卫团团员,入伍4年多,先后参加战斗120余次……”在常伦庄村的任常伦事迹展览馆内,80多岁的村民王宝德正在为前来参观的同学们讲解任常伦的英雄故事。在王宝德生动的讲解下,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那段艰苦抗战的岁月。

自2016年4月任常伦事迹展览馆开馆以来,年逾八旬的常伦庄村农民王宝德就分文不取守护着展览馆,身兼馆长、讲解员、保洁员数职。作为任常伦的老邻居,他怀着对任常伦特殊真挚的情感,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走上义务讲解员岗位,甘当革命精神的传播者,几年如一日地为展览馆的参观者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着任常伦的英雄事迹,至今已开展义务讲解志愿服务活动7500多小时。截至目前,任常伦事迹展览馆客流量达数十万人次。
一声声真情讲解,一件件珍贵实物,让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透过历史烟云,历久弥新。常伦庄,让所有参观者在红色之旅中受到教育和洗礼。
NO.03
党建引领奏响致富序曲
常伦庄位于龙口市主要水源地的王屋水库西岸,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和与众不同的红色基因,为村庄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潮中,常伦庄村基础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乐享幸福生活。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常伦庄条件得天独厚。这里水质甘洌、空气清新、光照充足,独特的土质、气候特别适合小米生长。为增加村民收入,常伦庄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绿兴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建成小米生产车间,引进先进设备,打造自己的小米品牌。目前已有150余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小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00余亩,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实现村民与村集体双增收。“‘常伦庄’小米因绿色无污染,在十里八乡非常出名,小米年产量2万多斤,每斤能卖到16元,非常抢手。” 常伦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忠金介绍。
村党支部还将部分土地流转,种植葡萄、大姜等,并发展苹果、樱桃以及草莓等经济作物,全方位利用好这片优质土地,竭尽所能为村民扩大增收渠道,村里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任常伦是常伦庄独有的红色文化符号,红色品牌声名远播,为常伦庄发展带来“新流量”,常伦庄谋划着更大的发展蓝图。“我们利用村里闲置的房屋,打造特色民宿,进而发展乡村旅游,让人们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同时,感受原生态的田园生活。” 王忠金憧憬着未来。
常伦庄已逐渐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绿色”乡村振兴之路。
责任编辑:纪春艳
审校:柳林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