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新疆 | 吐鲁番胜金口石窟 千佛崖下有个神秘的所在 几十年来不得而入

胜金口石窟位于吐鲁番市胜金乡木头沟南口东岸。胜金口石窟寺包括南寺、北寺、烽燧及8处寺院遗址。石窟和佛寺约建于唐西州时期(640~791年),并沿用至高昌回鹘后期(13世纪末)。2006年,胜金口石窟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胜金口石窟全景
石窟寺主要为南北两组,俗称南寺、北寺。南寺依崖构筑,窟室分上下两层:下层窟室以土坯砌筑;上层洞窟的前室土坯砌筑,后壁依崖凿窟。北寺外观是一座城堡式建筑物,共有6座窟室,其中5座依崖凿造,1座土坯砌筑,3座洞窟中保留数量较多的壁画。壁画内容以佛教为主,也有摩尼教题材。

胜金口佛寺遗址
佛寺遗址群位于石窟寺南侧的河谷东岸台地上,其中第7号、第9号佛寺保存相对较好,其余仅存少量遗迹。
胜金口石窟壁画
胜金口石窟是唐西州时期胜金口河谷一带佛寺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窟寺外观与洞窟布局基本完整,佛寺遗址虽残损严重,但总体规模、平面布局尚存,是研究唐州至高昌回鹘时期寺院平面布局与规制的重要资料,同时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社会、文化、宗教与建筑艺术和西北地区历史上的宗教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胜金口石窟壁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新疆是个好地方,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文化产业信息平台联系邮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井陉有个千佛洞,说来奇怪,几十年来竟然没有看到。
几十年前公路边上有个大门,上写千佛洞,于是驻车走入,不料满眼荒芜,不见一个洞也不见一条路,更没指示牌,连个能问的人都看不到。几次去过都是如此。心中一笑:骗人的。



后来公路边上又戳起了一个指示牌:千佛洞。但是那个大门却关了起来,这一关竟然多少年没有看到开过。于是千佛洞成了我心中的一个迷。网络发达后查了一下,当地的确有个千佛洞,但是没有什么像样的图片。更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年初和井陉的摄友一起参加活动,说起这个事儿得知,井陉的确有个千佛洞,而且年代久远,只是一般人很难看到,各种缘由一眼难尽,于是相约一起去一次,本来说好近日成行,不料一拖过了小半年。真乃好事多磨!
千佛洞在千佛山顶的千佛崖下,几次没能看到就是没有找到上山的路,而最便捷的上山路就在那个大门之内。朋友联系了这个洞窟的管理者,而这个管理者据说也不是村里的人。千佛洞平日里闭门锁关,所以一般来说根本不可能找到,即使找到也不可能进去。
上山的路有两条:
南边是一条可以开车上去的路,但是对车和人的技术有一定的要求。路,是开矿遗留的路。路面石砾尖利,如果轮胎老旧,很可能被扎破。路面很窄,虽说这条路很偏僻,但是弯多陡峭,一旦遇到对向来车就是很大的麻烦。由于这条路曾经在雨季施工,所以路面有很深的车辙,即使越野车也要小心驾驶。
北边是一条登山的路,靠近上面还有一个小小的北天门牌楼,只是年久失修,已近坍塌。这条路拔地而起、甚是陡峭,而且路面的石头多少都有些摇晃,踩上去颇有些危险。
井陉千佛崖石窟位于井陉县南障城镇七狮村,是一处佛道并存的石窟造像。千佛洞内四壁开凿有大佛三尊,小佛龛数千。其中有明代嘉靖时期的题记多则,北宋元祐三年题记一则。
据记载千佛洞开凿於北齐河清四年(565年),算来大约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明嘉靖年间,临城县石匠武得朝、武得用重建。就石壁分层分排雕刻千尊佛像,为省级保护文物。岩外有近千年的古松。碑刻五块,均是重修千佛洞碑记。只是字迹模糊,难以辨认,更是读不成句了。
千佛洞不是景区,并不售票,平时也不开门。由于朋友打了招呼,所以给留了门。推门进去洞内佛香缭绕、红烛长明、佛像盛装、地面洁净,看的出来常年以来,有善男信女在此诚心供奉。不图金钱、只问修行,这是许多旅游胜地的庙宇做不到的。
按照朋友的朋友的嘱咐,进门合上了电闸,洞内除了射进的阳光,又多了些许微光。地面基本平整,约有几十平米。里面还有一个大洞,几乎是登着晃动的青石垂直上去的,在手电的照射下看不清里面有什么景物。此时脚下仅有立足之地,几乎挪动不得,下去的路极为险恶,稍不留神即可摔伤,免了。
洞外的千佛崖边有个很小的卧佛小庙,上面飘舞着五彩的经幡。千佛洞口有一棵1500年的铁树,或许是当年开凿洞窟的僧人所种。
看的出来,千佛洞无论是洞外的交通还是洞内的环境,都不适合开发旅游。也不建议自驾前往。我想还是让它归于佛门净地,静静的隐藏在太行山中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