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100个周末13:火炉山森林公园里的秋日写真 少女的眼眸
我是在小红书上知道这个地方的。在第十一次爬完白云山后,我终于暂时对它失去了兴致,想再探索广州的其他山头,看到小红书的推荐后,发现正好这座山离我住的地方不是很远,很适合周末的半天游。
于是,在一个天晴不错的周日下午,我便和陈先生一起换上登山装备,来探索这个位于天河区的小众森林公园。
火炉山森林公园,顾名思义,既有山又有公园,来之前我也通过小红书了解到有一个门的山脚下有一大片草地,周末会有很多家长过来溜娃。但当我跟着手机导航从龙洞地铁站出来后,却没有看到攻略上本该有的草坪。

疑惑之余,手机导航带我走进了龙洞林场的门口,进去后走了几分钟果然看到了“火炉山”几个大字,一时便放下心来,以为这里可能是火炉山的另一个入口,便顺着石阶往上走。
这个路线比较偏僻,阶梯路很窄,道路两侧有荒草,攀登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个别石阶已经松动。山脚下可见一个荒凉的篮球场和几处低矮的房屋,郊区的秋日午后,身处于这种无人的环境中,我竟然有些害怕,走了五六分钟后,终于看到对面有人从山上走下来,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往上走。
来之前也了解过,和已经是5A级景区的白云山相比,火炉山的开发程度比较低,更加原始和天然,而又因为我们走的是一条人比较少的上山路线,看到的景色又比想象中更加天然。沿途除了脚上踩的石板路,几乎看不到任何人工的痕迹,沿途没有洗手间和小卖部,道路两侧的树木,也都是肆意生长的。

而因为道路比较弯曲的缘故,人的视野范围也被大大限制了,目之所及只有初冬森林里光秃秃的树干。又因为此条路线人比较少,走大半天也很难见到其他登山者,又会有一种“天地万物只剩自己”的错觉。

但好处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很适合思考。没有了沿途风景的诱惑,也没有别人的打扰,可以安陷入一种安静的、相对深刻的思考中。
于我而言,眼前的秋色让我想起了故乡的秋天。故乡四季分明,每年一到九月份,花草树木就迅速凋零,以最快的速度呈现出秋日的萧瑟之感。广州的秋季比较短,来之前没想到能在这个郊区的山野里邂逅久违的秋意,感觉很是惊喜。
我也是后来听别人说才知道,我们从龙洞林场上山的这条路其实是条野路,所以整个登山过程特别漫长,弯弯曲曲的石阶路似乎看不到尽头,路上也几乎没有见到太多人,只有在可以乘凉的亭子里,才能看到同样走了这条野路的登山者在此休息。
整条路的景色都比较萧条,唯一感到有些现代加工痕迹的地方是在进山不久的一处凉亭里,此处有一个地标性的石头,写着“协同林”几个大字。旁边就是一个岔路口,汽车可以开进来。再往上走,景色就别无二致了。
这种沉默的攀登之路终于在一个半小时后看到曙光。路标显示往上的不远处就是我们要去的目的地“猪头石”了,便一鼓作气攀登了几十个台阶,终于登顶。
不出所料,猪头石处的游客很多,这是小红书上很多博主推荐的热门打卡点之一。所谓猪头石,就是几块形状特别大的石头,名字的由来好像还有一个传说,因为石头实在太多太大,当天还有一些游客自带了野餐垫在石头的平台上喝茶,颇有一种古人秋游的闲适感。
我们登顶猪头石时已经接近下午六点,为了赶在天黑之前下山便没有再去更高的景点“白架顶”,沿着来时相反的路线下山,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山脚。
在山脚下果然见到了在攻略里看到的草坪,草坪很大,很多人在这里野餐、运动、放风筝。这里是火炉山的北门,北门的开发程度比较高,如果从北门上山,应该很快就能登顶,但这条路上的景色,则显得太过规矩和平常。
相比之前,我还有点庆幸我们上山的时候,误打误撞选择了一条孤寂的、漫长的道路,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下山之后天色渐黑,从出发到结束,不过三小时的时间,却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心境。回过头来客观评价这次爬山之旅,我依然觉得很值,并且会真心推荐。
它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的登山需求,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可以和我们一样选择难度稍高的野路,而有老人和小孩同行,或者腿脚不是很方便的,则完全可以选择从北门上山,既能在草坪公园里野餐,又能享受秋日登山的乐趣。
如果有时间,不妨趁着广州这大好秋色,多出来走走,邂逅大自然的美好,治愈生活中的琐碎日常。
<END>
少女的眼眸
水歌快语
2分钟前
想去途步六片山,已说过几次有近二年时间了,虽然去的路程不算很远,但一直以来未能成行。六片山,在广州,以前其实不见其名,广州的名山,从靠近市中心位置来讲,无外乎越秀山、白云山、火炉山、帽峰山,且越秀山、白云山,因是龙脉所在,自古至今,有不少的古建筑古墓在此,因此大受关注而闻名,是广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往此一游,也是为了沾沾龙脉之气。而六片山,为何现时成为年轻人的打卡点网红点,应该是借助于自媒体,借助于年轻人的想象,借助于日益膨胀喧嚣压抑的生存环境而难得于在大都市里有那么一片的宁静的环境以及清澈至碧绿的水的灵气给年轻人一种心灵的洗涤与释放,是诗人们给予它的美称:“广州的蓝眼睛”,“六片山天池”,“广州最后的一滴眼泪”,“广州的秘处绝境”等,使其火红起来。
昨天因见阳光灿烂,便约好驴友今天去爬六片山,没想今早起来,见下雨了,驴友们有提出改期的,怕下雨路滑,但最后还是统一意见,既然约好还是去看看,且出发时间早,如果确实雨大路不好走,就返回也没问题。
走高速不塞车,约用时1小时,九点左右便到永兴村六片山上山路口,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来,不知道车能开到什么位置,于是在一道铁门前见有位置便停好车,此时仍下着小雨,大家决定照计划上山,我穿上防风衣(也可防微雨)带上雨伞及登山杖,有驴友,习惯了不怕雨淋(冬天也是)穿着短袖淋着雨上山,美女与我一样装备,我们顺着水泥路上山,步行往上走500米,见到有村民穿着泳裤赤着上身,从铁丝围栏上爬翻过来,原来是刚在水库游完水,我走过去靠近铁丝围栏,往里面看,水很清,碧绿碧绿的,里面还有人在游,自己一下也有下去游一游的冲动,想着一定舒畅淋漓,爽!主动与刚游完水的村民搭讪,顺便问问上山怎走,村民说,他们常年都来这游水(见他们身体壮壮的,羡慕!),村民说,沿着右边水泥小道往上走就是,提醒下雨路滑要小心。原来,这个所谓的水库,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开发大建设时,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环保意识,山体被用来取石做建筑材料的采石场,后来禁止废弃之后囤积雨水变成了水库。当时采石开挖面积来看非常巨大,东西长350米,南北宽也有150米,至于有多深还真没人能说清楚,有人说十多米,也有人说几十多米上百米,而我们能看见的仅是一池碧水,深不见底。我们沿着小水泥路往上走,一路小心翼翼,生怕滑倒。大约半小时后,便到了半山腰,已是泥沙石路,但见云雾升腾,环绕半山腰,给人一种如入仙境的感觉,盘绕在半山上的泥沙路清晰可见,其实,山,不算大,顶多,也只能算丘陵。路上偶见之前上山的人所标的路标,我们按路标所示,不久便到山顶打卡点,站在山顶的石头往下望,碧绿的水,就如一颗璀璨的翡翠,镶嵌在山体的底部。我一下兴奋,如此美境,双盘打坐,静心吸气,感受此刻那份清爽与绿色生命之源气,难怪大家把它称之谓广州的蓝眼睛,六片山天池。但我游完,它更像“少女的眼眸”!
下山我们虽然也是小碎步行走,但其中两位仍是滑倒了一次,包括我在内,好在没损伤。虽是下雨天,但今天的雨中途步六片山,还是很开心的。
2021年10月30日水哥快语首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