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之旅 | 愚公移山 叠翠流金,层林尽染,游济源王屋山王母洞,登天坛峰

成语故事之旅 | 愚公移山

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呢?每天一站,即刻出发!

前方到站:愚公移山

典故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传说,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一万仞,原来是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而非今天的位置。

山北有位愚公,年近九十。他苦于大山堵在南北的通路上,出入都要绕着山走,于是召集全家商量说:“我打算,大家一起,用毕生精力把山挖平,使道路直通豫州的南边,到达汉水的南边,怎么样?”全家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一个小小的土丘也挖不动了,何况太行山、王屋山呢?而且挖出来的土块石头又放在哪里呢?”大家纷纷说:“倒到渤海的海边,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就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敲石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的海边。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腹子,刚到换牙齿的年龄,蹦蹦跳跳地也跑来帮忙。寒来暑往,一年到头,才能往返一趟。

河边的智叟嘲笑着说:“你也太不明智了!以你快要死的年纪,剩下的一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株草都动不了,又能对土块和石头怎样呢?”愚公长叹道:“你的思想太顽固,顽固得无法说通,连寡妇和小孩都不如。即使我死了,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要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话回答。

山神听说了,怕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去禀告了天帝。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这两座山,一座放到了朔州的东面,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之南、汉水之阴再没有山丘阻塞了。

释义

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成语故事之旅 | 愚公移山成语故事之旅 | 愚公移山

发稿:阿柴

审稿:胡捷

王屋山位于河南济源市境内,是我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洞天’。举世闻名【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就发生于此,主峰天坛峰,海拔1715米,因轩辕皇帝在此设坛祭天而得名。王母洞位于玉簪峰,传说王母娘娘修道于此,每到今秋十月,万山遍层林尽染,红黄绿相间。

自驾带家人从洛阳出发,上二广高速到济源境内转长济高速邵原方向到王屋站下高速,沿省道312济源市区方向,到桥头,转县道林山村方向,也就是通王屋山滑雪场这条路,从林山村有条长14公里的盘山路可开车到玉簪峰下的王母洞。这里有栈道,秋季的王母洞景色宜人,叠翠流金,层林尽染,一路沿游客栈道,登山步道,拔高登顶天坛峰,这里也就是王屋山景区的核心区,为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米,为济源第四高峰,从王母洞到天坛峰,一路树高林密,有些路段还很原始,上下山共用了四个多小时。秋季的大山中,叠翠流金,景色宜人,是最美的季节。

叠翠流金,层林尽染,游济源王屋山王母洞,登天坛峰

玉簪峰下王母洞。

叠翠流金,层林尽染,游济源王屋山王母洞,登天坛峰

叠翠流金,层林尽染,游济源王屋山王母洞,登天坛峰

游客栈道

王屋山景区核心区域天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