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明的圆通寺,有一些认知误区,几乎所有的书都写错了 实拍:崇慈法师荣膺太子佛道场第一代方丈

关于昆明的圆通寺,有一些认知误区,几乎所有的书都写错了

▲圆通胜境坊(1920s)〔图片来源于网路,作者不详〕

在正文之前,首先向读者道歉。早前几年,读书不够仔细——懒于检索原文,笔者因此受到一些误导复以讹传讹。

本篇虽是介绍昆明圆通寺,主要是更正过去的错误,以期有所补救并得到读者谅解。

关于昆明的圆通寺,有一些认知误区,几乎所有的书都写错了

▲圆通寺(1920s)〔图片来源于网路。笔者自行标注〕


关于昆明的圆通寺,有一些认知误区,几乎所有的书都写错了

▲圆通寺山门(1920s)〔图片来源于网路,作者不详〕

昆明诸多名胜,圆通寺为其中之一。据元朝《创修圆通寺碑》,圆通寺创始于南诏(738-902年),时名“补陀罗寺”即观音寺。

更确切的,是清朝倪蜕《滇云历年传》提到的“段氏政德年碑”,表明政德年间(1062-1073年)补陀罗寺(或圆通寺)已经存在。

而今,每遇活动,都有市民前往参拜,平日里还有游客来此游赏。

▲圆通胜境坊〔摄影:蛮书〕

按道理大家对圆通寺这座千年名刹是熟悉的,实际却未必。且不说许多导游的胡乱讲解,学者也煞有介事的“这是禅宗思想在佛教建筑上的折光”(《云南寺庙建筑艺术赏析》)“还在大雄宝殿之前开挖巨池……构成水榭式大殿与池院结合的独特风格”(《云南地区宗教寺庙建筑特征研究》)。

初读《敦煌建筑研究》,昆明圆通寺“庭院内满是水面,中有一岛,岛上建有八角大亭,岛前后有路通向三门和大殿……”,便在“这种水池平台源于佛经”的基础上更多联想,笔者先前的错误即是受此类观点的影响。

▲普光明殿,20世纪多数时间为圆通山公园大门。殿北山洞即潮音洞。〔摄影:蛮书〕

以圆通寺现状来说,天王殿后面是宏阔的方池,池中间一座重檐八角大亭,池的北面则是重檐正殿。

对敦煌石室稍熟悉,很容易就认为圆通寺模拟了净土变壁画中的寺院,将“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的极乐国土搬到了现世。

无怪乎许多人啧啧称奇。

当然,指其“禅宗思想”略嫌离谱,即便圆通寺布局出于故意,那也是“净土思想”。

▲八角亭,近代为弥勒阁,当代为观音阁〔摄影:蛮书〕

圆通寺的水池庭院并不出于佛教。

1923年,旧昆明市政公所建圆通公园;1936年,两次修整公园,水池、八角大亭前后的石桥正是这一年(1936)公园整治的结果。

▲日本.平等院〔摄影:渔夫〕

简言之,这时期的圆通寺主要为公园设施,水池庭院是从营造水景的角度出发、为游客观赏而添置的,只不过恰好与日本国平等院凤凰堂等明确模拟“净土”的意趣相符。

一切不求甚解——南诏时期净土寺院遗迹,失去了立论的依据。

▲甘肃安西榆林窟25#,观无量寿经变〔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诏大理圀时期的圆通寺布局怎样,从已知文献、文物难得究竟,仅能从几十年前的零星报道中,大概知道寺院附近,在其东、北方向发现过一片墓地(火葬罐)。

元朝以后的圆通寺,脉络相对清晰。圆通寺数个世纪的演变发展,关系到另一个经常被误读的“倒坡寺”。

先给结论,如果以现存的佛殿标高低于山门标高,圆通寺肯定不是“国内唯一”。更著名的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也是所谓的“倒坡寺”。

笔者每见“唯一”、“独有”等字眼,总会特别警惕。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观音殿〔摄影:蛮书〕

清末民初之圆通寺布局与现代较为接近,又有历史照片,因此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印象。

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石构三洞门(题额“人天福地”),约当今山门位置。下坡甬路尽头为“圆通胜境”枋,今存。胜境坊后为天王殿(五间),今已重建修改为弥勒殿(三间)。

天王殿后为弥勒阁,即今八角大亭。再后为圆通殿,今已重修。殿后紧贴悬崖为观音阁,即今铜佛殿之后崖壁下空地。观音阁之后,东折向上至崖顶为接引殿。

民国初年,感化院、幼孩工厂分设于圆通寺东、西,天王殿则辟为十二小学教室;当时即圆通寺设为圆通公园,公园入口即现在普光明殿,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仍然如此。

清初,圆通寺之布局可由胡国柱《重修圆通寺记》和清末圆通寺得出大概。

康熙七年、八年(1668-1669)扩建重修后的圆通寺,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三洞门(山门),圆通胜境坊,天王殿,弥勒阁,大雄殿,观音阁,接引殿。

寺之西部,为养云院,松鹤堂,玄天阁(建筑群)。寺之东部为东禅院。天王殿址为扩建之前的三门殿。

吴三桂对圆通寺布局最大的改变,便是将原来东西街(圆通街)通往圆通寺的道路两侧民宅购入,土地捐入圆通寺改为参道,又将山门南移至圆通街。

可以发现扩建之前的圆通寺,整组建筑群仍是由山门至接引殿逐层递进升高。

值得注意的,尽管现存八角大亭并非清初原物,那时期的弥勒之阁已经是八角楼形式,供奉丈六弥勒金身,并供登临礼佛观瞻。

清朝时期的圆通寺布局厘清后,便可参照地形、现状从金石文献大致复原出明朝圆通寺之面貌。

明朝,圆通寺中轴线之殿阁依次为山门殿(今弥勒殿位置),天王殿、药师殿、大雄殿(今圆通殿位置)、观音阁(今铜佛殿后、悬崖下)、藏经阁(今接引殿)。

再由明成化十一年(1475)《重修圆通寺碑》、元延祐七年(1320)《创修圆通寺碑》,元朝时期圆通寺布局已能得出粗略印象,中轴线之殿阁由北向南分别为,观音阁(今接引殿),藏经阁(今铜佛殿后、悬崖下),释迦殿(今圆通殿),三门殿。

元朝以前的补陀罗寺(圆通寺)布局,只有元延祐碑中的一句“即岩而寺”,难以推断。

由元而明而清至近代,供奉观世音菩萨的殿阁都处在较高位置,寺名“圆通”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

因材料很少,各时期的殿阁形制、东西院布局,不作臆测。但有两点,笔者认为仍有必要予以纠正。

▲由圆通殿内看弥勒殿及韦陀像(1920s)〔图片来源于网路,作者不详〕

一者,清初至近代,八角亭内的供奉对象都是弥勒,在古代更适合的称呼是“弥勒之阁”。在一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照片上,也能看到韦陀像置之于八角亭北墙。

八角楼或八角亭形式,首创于清初吴三桂据滇之时;正殿之前为亭阁的式样,很像朝鲜半岛太白山中的正阳寺,两者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却是不能想当然轻易下结论的。

另外,浙江普陀山中的普济寺,在正山门之前海印池中也是一座八角大亭;作为观世音菩萨道场,普济寺之正殿也题名“圆通宝殿”。同样的,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将舟山普济寺与昆明圆通寺联系在一起。

▲圆通殿(1920s)〔图片来源于网路,作者不详〕

二者,近年出版的《云南古建筑地图》一书云,“圆通宝殿是中心正殿,面水池而设,面阔七间……屡经重修,但仍保留了元代大木架构的特征”。这一说法不够审慎。

元朝李源道写于1320年(延祐七年)的碑记上,很明确的说“创观音大士殿三楹……岩之南建殿三楹,以庋藏经……又南为殿三楹”,三楹即三间,与现状明七暗五根本对不上。圆通殿所谓的“元朝风格”,是不需要专门知识就能予以否定的。

关于圆通寺,值得深究的方面还有不少。

譬如吴三桂作为圆通寺大檀越,有什么样的理由将弥勒之阁建为平面八角形式?

期待着读者与我们积极互动,留言或私信参与讨论。

▲八角亭(1920s)〔图片来源于网路,作者不详〕

▲由圆通山东望(1920s)〔图片来源于网路,作者不详〕

▲由观音阁俯瞰(1920s)〔图片来源于网路,作者不详〕

▲八角亭及圆通殿前香炉(1890s)〔图片来源于网路,作者不详〕

▲由山门看圆通胜境坊(1920s)〔图片来源于网路,作者不详〕

▲圆通殿〔图片来源于网路,作者不详〕

▲八角亭脊刹〔摄影:蛮书〕

▲圆通胜境坊石刻〔摄影:蛮书〕

▲圆通胜境坊石刻〔摄影:蛮书〕

▲圆通殿盘龙柱〔摄影:蛮书〕

▲圆通殿〔摄影:蛮书〕

▲八角亭〔摄影:蛮书〕

▲八角亭〔摄影:蛮书〕

▲西廊〔摄影:蛮书〕

2017年10月7日,贵州惠水九龙山寺举行崇慈法师升座法会,崇慈法师正式成为九龙山寺中兴第一代方丈。

实拍:崇慈法师荣膺太子佛道场第一代方丈

方丈升座法会是汉传佛教寺院中最为隆重的庆典活动。方丈升座也称为晋院,但晋院专指新住持入主某寺。

实拍:崇慈法师荣膺太子佛道场第一代方丈

依传统仪轨,寺院两序大众会到山门口夹道等候,为首者会代表寺院迎请升座法师。

实拍:崇慈法师荣膺太子佛道场第一代方丈

随后,仪仗迎请升座法师入寺,升座法师应依次在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地依次说法。

随后,仪仗迎请升座法师入寺,升座法师应依次在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地依次说法。

崇慈法师在天王殿说法。

依照佛教传统仪轨,升座法师最后一个说法地点是法堂。

依照佛教传统仪轨,升座法师最后一个说法地点是法堂。

依照佛教传统仪轨,升座法师最后一个说法地点是法堂。

崇慈法师在大雄宝殿说法。

据了解,崇慈法师法师1987年在四川新都宝光寺出家;1991年自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毕业;1996年应贵州赤水市相关领导及佛门四众弟子邀请,任赤水圆通寺住持;2004年应省、县相关领导联系邀请,着手惠水九龙山寺恢复工作。

崇慈法师在大雄宝殿说法。

随后,崇慈法师登法座,作狮子吼,升座法会至此达到高潮。这标志着崇慈大和尚开启了弘法利生事业的新篇章。

随后,崇慈法师登法座,作狮子吼,升座法会至此达到高潮。这标志着崇慈大和尚开启了弘法利生事业的新篇章。

九龙山寺坐落于贵阳市西南50多公里处的惠水九龙山,始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开山祖师古源禅师遍游名山大川而至贵州定番(今惠水)的九炉山,见此山格局神奇冥合佛经记载的

升座法会圆满后,“崇慈大和尚荣膺贵州惠水九龙山寺中兴第一代方丈”庆典大会隆重举行。

登法王座,作狮子吼,标志着崇慈法师正式成为贵州惠水九龙山寺方丈。图为九龙山寺前来见证这一时刻的四众弟子。

崇慈大和尚最后致答谢词表示:一定会在国法的范围内做好自己的信仰事业,在佛法的指导下修行好自己的身心灵魂。

至此,崇慈法师荣膺贵州惠水九龙山寺方丈庆典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