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鬼节”,老人说:中元节“四不准做”,了解这些没麻烦 “七月半,鬼乱窜”,老祖宗留下的3大民俗禁忌,过中元节要牢记

摘要:今天中元节,农村老人说鬼节“四不准做”,是哪四不准呢?

很巧,今天公历8月15日,刚好是农历七月十五。在不少地区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被称为“中元节”、“鬼节”、“七月半”等,它是一年之中几个祭祀祖先的重要习俗之一。

七月十五“鬼节”,老人说:中元节“四不准做”,了解这些没麻烦

村里老人们认为,在“七月半”当天地府大门就会打开,先人会来到人间寻求与家人、晚辈的团聚。而为了给他们指明方向,在世的家人或后背就要提前买来草纸,印好冥币、写好福子,七月半的傍晚到先人的坟前或路边烧纸。如果是过了七月半才烧纸,那么先人是收不到的。

后人七月半为亡人烧纸,主要还是为了请求先人的庇佑,以消灾添福;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先人在下面因缺钱用而找活着之人的麻烦。

当然,虽然“中元节”“鬼节”、“七月半”都是鬼神之说,但很多人遇到这些还是会有些发怵,因此大家都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态度,在每一年这个时候即便再忙,都会恭恭敬敬地以表心意。

七月十五“鬼节”,老人说:中元节“四不准做”,了解这些没麻烦

七月半当天,各地有一些特别的讲究,而老辈人将其中一些不能做的,总结为禁忌以告诫后人。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吃饭不能做的事

农村过去吃饭有很多讲究,比如长辈没入座、没动筷子,当晚辈的是不能先入座、先动筷子的;夹菜只能夹自己旁边的;不能将筷子竖直插在饭碗里,尤其在“七月半”当天,这样容易招来先人的“光顾”。

二、不能乱说的话

七月半这一天要特别忌口,言行举止格外注意,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忌说“鬼”字有关的话,同时也最好不要直呼他人姓名,因为老人说,gui是有记忆的,容易被它缠上。

七月十五“鬼节”,老人说:中元节“四不准做”,了解这些没麻烦

三、天黑不能做的事

老辈人说“七月半的夜晚,阴气格外沉重”。天黑以后不要将没有干的衣物晾在屋外,容易被外面游走的东西拿去穿。同时,也不要走夜路,容易被人跟着。因此,七月半这一天当天黑以后,村里人几乎家家都紧闭门窗,而且早早的就睡了。

四、白天不能做的事

虽然快到处暑了,最近气温还是有些高,但再怎么热也不要在七月半这天下河洗澡,尤其是有过溺水而亡的河流、水库、池塘,原因大家都是知道的。另外,看到路上有人掉钱,最好不要捡,这些钱可能是为买通牛头马面而被人故意丢下的。

​各位朋友,你家乡七月半还有哪些禁忌呢?图片源自网络。

农历的七月十四、七月十五是古时候传统的祭祖节,民间俗称“七月半”、“祭祖节”,按例要祀祖,并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天的收成。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而这一天在道教文化中称之为“中元节”,有“中”就必然有“上下”,如大家比较熟知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道教文化中是“上元节”,还有一个不太熟悉的十月十五“下元节”,这“三元节”在整个道教体系中都是很重要的节日。更巧的是,七月半这天也同样是佛教比较隆重的盂兰盆节,不同的文化、思想在这一天相互交融影响,其历史渊源组成相当的复杂,把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逐渐演变成了民俗丰富、规矩禁忌繁多的“鬼节”,但世俗文化中,过“七月半”的核心依然是敬祖尽孝,这点并没有改变。

“七月半,鬼乱窜”,老祖宗留下的3大民俗禁忌,过中元节要牢记

中元节的民俗活动主要有这3样:

祭祖:民俗中有这么一个说法,祖先们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自己的子孙,所以在七月半这天都要把祖先的牌位请出来,恭敬的放在供桌上,点燃供香,晨、午、昏提供三次茶饭。

烧纸:民间的民俗迷信的说法,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所以这天要提前折一些“元宝”,上坟是要烧纸钱给先祖的。

祭祀土地:在过去的农耕社会,祭祀过先祖后,要将贡品撒到田地里一部分来祭祀土地,期盼秋收获得大丰收。

“七月半,鬼乱窜”,老祖宗留下的3大民俗禁忌,过中元节要牢记

中元节也被称之为“鬼节”,老话说“七月半,鬼乱窜”,老祖宗也留下了3大禁忌,过中元节要记牢。

1、不要独自“夜游”,古人认为这天“阴气”很重,孤魂野鬼四处乱窜,“八字弱”的人更是不要夜间出行自找麻烦。

2、不要挂风铃。风铃按照民间传统的说法,会招来鬼魂,尤其在七月半这天更甚。

3、不要吃贡品。中元节祭祖时间比较长,民俗中老祖宗全天都会回来吃饭、看望子孙,所以当天的贡品是不能“偷吃”的,否则会招来惩罚。

“七月半,鬼乱窜”,老祖宗留下的3大民俗禁忌,过中元节要牢记

七月半吃鸭子

七月半还有个很奇特的风俗:吃鸭子,因为白色的鸭子在水中游,如一盏明灯,取其“河灯普渡”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谐音的,说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总之这天吃鸭肉的地方非常多,秋季饮食鸭肉也是上好的滋补品,温润不燥热,营养丰富齐全,分享一道滋补水鸭汤的做法。

【滋补水鸭汤】

食材:水鸭半只、姜20克、当归8克、黄芪4克、白芷4克、党参5克、百合10克;黄酒、盐、味精适量。

1、鸭肉切大块后用水浸泡10分钟,冲洗干净,冷水入锅放入姜片、少量料酒煮开2分钟,捞出鸭肉备用。

2、准备生姜20克切片,5克左右的当归、黄芪、白芷、党参,10克的百合,用水冲洗一下备用。

3、锅中少量油,将焯过水的鸭肉倒入锅中翻炒出油脂,鸭肉捞出备用,多余的油不要。

4、所有食材放入砂锅中,加入少许盐调味,倒入淹没食材的开水,大火煮开后,小火慢炖。

5、炖大约1个小时后,加入少许盐和味精调味,再次煮开1分钟后即可。

——老井说——

中元节是个古老的节日,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虽然现在被很多人称之为“鬼节”,但这个节日主要的民俗目的还是“敬祖尽孝”,那些民俗和禁忌大多是封建迷信也不必过于当真,但对先祖和逝者的敬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求是真实的,这些民俗活动中保留着中华文明自己的瑰宝,是值得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