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始祖山路段路陷需绕路,景美,开车上山被暂停,郑州郊游早知 具茨山3000幅岩画,来历成未解之谜,或许与炎黄子孙的祖先有关

前往始祖山路段路陷需绕路,景美,开车上山被暂停,郑州郊游早知

周末无事到决定到始祖山转转

前往始祖山路段路陷需绕路,景美,开车上山被暂停,郑州郊游早知

天不错,瓦蓝瓦蓝~

前往始祖山路段路陷需绕路,景美,开车上山被暂停,郑州郊游早知

只是走到大学路人和寨附近,说是大学南路前方路段路陷正在维修,只好从人和寨村里绕路过去

人和寨村子不大,不过村子里房子似乎规划过,很古朴特色风格,只是人似乎很少

经过一片麦田,麦子已经发芽~

到达辛店已经将近中午,在路边小店吃了饭~

没啥吃的,点了面和凉菜,面基本都是8元,价格不贵,味道一般,凉菜看着很一般,点了一份10元

到达始祖山,没门票,先前去的时候交10元车费就可以,这次路线却被阻挡,说是山上修缮,不能开车上山,但说坐游览车上山,不知有什么猫腻~

山下有很多停车地方,10元车费,很多人招揽停车,选择了一个上山的位置停车~

上山口~

有很多台阶,有些害怕台阶,本来想着开车路线没台阶才来的,汗~

景色还是不错,很幽静~

偶尔还有美美得红叶~

看这个东东是什么?还有多少人认得~

山上看下来,很舒心的感觉~

生活仿佛如一潭死水,变化的惟有臭味,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无奈、无知、日益消耗的经历,但总有想改变,那踏入的每一步都是经过长夜的辗转反侧,但只要开始,一切美好都跟随而来。

具茨山3000幅岩画,来历成未解之谜,或许与炎黄子孙的祖先有关

古文化的魅力,在于他背后的故事,更在于他赋予的价值和成千上万工艺者的流血牺牲。所以它才会一直散发着魅力。

具茨山3000幅岩画,来历成未解之谜,或许与炎黄子孙的祖先有关

中原古文化传播介绍的具茨山岩画,那是怎样的自然环境,又是怎样的政治环境,才有了这些伟大的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产生肯定赋予了一些人的想法,与为了这些想法而前赴后继的努力。

具茨山岩画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与许昌市交界处的具茨山,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与禹州市四县级交接处,具茨山岩画在新密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新密市南部的苟堂镇最南端范堂沟村和槐树岭村的石牛山和大鸿山上。东西长4公里,南北约600米,分布范围较广泛。存量达3000 多处,郑州市界内新郑发现200余处,新密30余处。

具茨山3000幅岩画,来历成未解之谜,或许与炎黄子孙的祖先有关

岩画应该是人类艺术情感的第一次表述,大约是在上古时期,那是人类以自然产物为基础,在石头上刻画自己对未来的想象与展望,或许是岩画最早的开始,后面经过人类思想的觉悟,又出现了陶器艺术、玉器艺术、绘画艺术等等,但不可否认,岩画是人类艺术想象与实践的开端。

中国的岩画有着独特的生活烙印,从早期展示农耕、游牧、狩猎到后来宗教色彩的形成,展示了中国农耕、游牧,神话色彩的综合性生活方式。

具茨山岩画分布在400—600平方公里的具茨山上,深藏着3000多幅岩画,记载着史前文明的历史,经过研究发展具茨山岩画距今大约4000年,也就是炎黄子孙的皇帝活动的地方,从此具茨山及其岩画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点。

具茨山岩画分布广,仿佛像是记录人生活的巨大画像,更是古人思想的天然载体,岩画多呈沟槽、凹穴、网格状,圆点凹穴是研磨法制成,沟槽和网格状可能是用坚硬的打击石器或金属工具制成。另外,在石牛山和大鸿山顶均有古寨存在,寨周围及寨内为岩画分布集中区域。在调查中新发现了两处全新世中期褐红色古土壤叠压岩画的地层,推测此两处岩画形成时代约当全新世中期。这为解决具茨山岩刻的时代难题提供了地层学依据。

具茨山发现的岩刻、岩画数以千计,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是国内外罕见的,对研究文字的起源、华夏文化渊源有其极重要的意义。具茨山岩画的发现填补了以往我国中原地区岩画考古发现的空白,丰富了中原地区古文化的内涵,为研究包括传说的黄帝文化在内的中原上古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价值。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标准的定式,其一要有城市,因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其二要有文字,没有文字只能说是野蛮的状态,而岩画却与文字的起源息息相关,所以具茨山岩画的发现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重大的关系。

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原创不易,如有转载,请联系告知。

传承中原文明,书写中原故事,中原古文化传播关注河南古文化,编写整理河南各市、县、村古文化历史,如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