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剧即将播出,却因为没有流量明星,注定得不到关注 以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评李佩甫新著《河洛图》

大家好,我是分析君。今天我们介绍这部电视剧叫做《河洛康家》

一部好剧即将播出,却因为没有流量明星,注定得不到关注

该剧由老戏骨陶红、魏子、胡海峰、施京明等主演,讲述了晚清同治年间,康家主人周若兰以河洛镇康家店起家,几经曲折,终于使康家店成为河洛一带赫赫有名的行旅客栈。及至幼子康悔文长大成人,其秉承“留余”古训,由农而商,以商养农,商农一体,最终形成了“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的盛世伟业。当是此际,外族入侵,国运颓败,中华大地风雨如晦,黄河泛滥,致使中原赤地千里,康家为解黎民倒悬之苦,不惜倾家荡产,散财百万,疏浚河运,救助灾民。为了给中华民族寻找出路,康家后人更是毅然远赴重洋,为多难中华寻找济世良方……

一部好剧即将播出,却因为没有流量明星,注定得不到关注

这部剧曾经在地方台播过口碑很不错,而就在这个月17该剧又登录了湖南卫视。展现了豫西河洛镇,黄河与洛河汇流处。河洛康家。以“仁”为本,秉承“留余”理念,创造了连富十二代、持续四百年而不衰的财富神话。《河洛康家》这个故事就是康家自清末至民初约四十年间的一个断面,充分展示了河洛文化的元素。

一部好剧即将播出,却因为没有流量明星,注定得不到关注

康家三代人破产读书,供出了两个进士。“一门两进士”使康家声名远播。河洛镇上的周家家财万贯,是靠当地特产霜糖发家的,远销京城等地。周家仰慕读书人,把女儿周若兰嫁给了康家二儿子新科进士康咏凡。周若兰嫁到康家后,身为河务侍郎的大哥康国栋在治河现场,心系河堤及下游成千上万民众安危,为解决河工口粮,截下了运往京城的二十船漕米,得罪了户部官员。在黄河上游洪水到来的危难之际,康国栋身先士卒,带领河兵以身填河堵口,被黄河水冲走。康国栋死后,河务官员宋海平受户部官员的操纵,却在给朝廷的奏折上写了“以身投河”。康咏凡屡屡为哥鸣冤,最终绝望头触龙柱而亡。康家一门两进士,顷刻间沦为一门两丧。

悲痛欲绝的周若兰怀抱襁褓中的儿子“悔文”回到河洛。周若兰回到康家之后,康秀才当着众人,把所有的账目、田契、钥匙……一一放在了儿媳妇的面前,周若兰开始管家。周若兰为了重镇家业在洛河边“河洛仓”对面开起了“康家饭庄”,并向娘家讨要了家传的“豆腐宴”。其中的一道“霜糖豆腐”最为出色。自此,生意兴隆。在这里她还救了戏班里奄奄一息的小丫头“一品红”,两人结为金兰。河洛仓绰号“颜神算”的仓爷是河洛仓的仓书,也是多年前康家被逐逆子的后裔,隐姓埋名。多次在康家危难时伸出援手……嗜赌成性的泡爷原是康国栋的手下,洛河和黄河上数一数二的船老大,后成为康家船队的总舵。


电视剧河洛康家剧照

断指乔是一位侠骨柔肠的绿林好汉,上辈与康家有仇,却对周若兰滋生了爱慕之情……悔文在黄河上救下了一个和自己同龄的女孩朱念念,后成为悔文的妻子。悔文长大后,谨遵爷爷教诲,摒弃仕途,开始了从商的道路。仓爷因揭露仓署官员盗卖皇粮内幕,被人陷害,悔文背着仓爷来开封告状,在河南巡抚衙门被打入大牢,悔文托人找到已成为名角的“一品红”解围。朱念念女扮男装来开封探监,并四处周旋。巡抚徐大人与康悔文的伯父交好,又惧怕户部的势力,左右为难,在决定查抄河洛仓之前派人送信给河洛仓侍郎,暗示仓署调仓。查抄现场,“一品红”及时赶到,在她的名威之下,前来查抄的巡抚衙门官员,才未敢懈怠,最终被调粮仓真相大白。

盗卖皇粮一案震惊朝野,康悔文因参与侦破皇粮一案,其伯父和父亲的冤情也由此得以昭雪。朝廷自然不愿认错,只是在工部的奏书上批了康国栋、康咏凡“其情可宥”,免去罪责,重新给了谥号:忠襄。仓爷心灰意冷,辞去了仓署的职务,一心扶持康家和悔文。康家自开康家饭庄始,逐渐振兴。并大规模扩张,以土地为基础,以航运为手段,进行以盐、粮、棉以及军需物资为主的贸易活动,建立了从陕西泾阳到山东临沂庞大的贸易体系。

康悔文在一次运粮过程中,遇到了带兵剿匪败逃的秋镇海,把所运粮食全部送给了给养匮乏的清兵,使之转危为安,后秋镇海成为河南总兵,二人成为莫逆之交。秋镇海知恩图报,后在康家多次遇到危难时施以援手。后成为河务侍郎的宋海平,痴迷戏曲,深谙从舞台表演到戏词的个中三昧,与“一品红”互为仰慕,结为夫妻。因为该康国栋“以身填河”为“以身投河”的事因,怕事情败露,多次设计置康家于死地,而“一品红”则多次挺身相救,以报答周若兰当年救命之恩。后来在康家不知情的情况下,宋海平被忍无可忍的康家护院杀死。

康悔文的儿子康有恒长大后,留洋日本,并在日本管理康家生意,期间与同盟会过往甚密,受新思想熏染,热情激进。掌管父亲传下来的家业后,多次说服奶奶和父亲,几乎将家产全部捐给了同盟会,资助民主革命。康家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可以本剧看点很多,但是因为没有流量明星,所以很难引起关注。

以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评李佩甫新著《河洛图》

《河洛图》,李佩甫著,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多年来,作家李佩甫只书写故乡中原大地,海内外读者得以通过他的佳作把目光再次投向崛起中的中部神州。《河洛图》正是书写中原大地的一部力作,在40余万字的丰沛体量里,作家笔触回到300余年前,通过河洛康家百年财富神话的兴衰起伏,在众多人物塑造中徐徐铺展出一卷浩瀚的人性史诗。

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展现

李佩甫在作品中融入了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典籍、算盘、测字、石窟佛像、中医药方、豫剧、易学风水等,不仅大大丰富了文本的厚重性,而且丝毫不因它们的加入而影响小说的流畅度与故事性张力。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元素的支撑才让小说得以顺利展开,它们是《河洛图》丰富完满不可或缺的要素。

《河洛图》中,河洛康氏饱读诗书以求取仕途。老爷子康秀才精心培养子弟,“一门两进士”。然而,“两进士”不幸双双罹难,康秀才为此念叨出“书把人读了”的悔恨之语,还给曾孙起名“悔文”。但当丧子丧孙的悲痛逐渐淡去后,他仍坚持耐心培养曾孙康悔文、玄孙康有恒,使之逐渐成为康家复兴的栋梁,只是康家自此不再求取功名仕途,而是转向了经商发家。但书仍是要读的,这就使得诗书典籍成了康家子弟绕不开的功课。据简略统计,书中关于典籍依次呈现的有《诗经》《世说新语》《三字经》《西厢记》《庄子》《妙法莲华经》等;被引用诗句的诗人有曹操、杜甫、李白、张继、白居易、李商隐等。

中原大地是受儒家文化影响最为深重的地区,以诗书传家的康家,即使已杜绝了以科举求仕途的念想,也必须以读书丰富见识。由此,康秀才培育子孙时开始跳出书本活学活用,他让八岁的悔文去街上把“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买回来。于是,康悔文拿着两串钱直接去街上开始了“社会实践课”,悔文想破头也不知如何能买来这五个字,直到他发现桥下一群因洪水逃难来此的插着草标的孩子,其中一个女孩嘴里嚼着草秆不停地说饿。这瞬间激发了康悔文的恻隐之心,他把钱撒向了这些可怜人。这番举动让康悔文在河洛镇被视为傻孩子,甚至遭到母亲周亭兰的一顿打。但康秀才深表赞许,因五字中正是“仁”字当先。此事对悔文的为人处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他日后一次次在行走四方、开拓商业中无往而不利。

黄河文化滋养下的中原文明

李佩甫熟稔中原文明的来龙去脉,他说:“历朝历代,中原都遭遇过各种劫难。经历过漫长的时间以后,世世代代的老百姓就养成了一种骨头被打断,但又能粘起来的生命状态。它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百折不挠、生生不息。”

以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评李佩甫新著《河洛图》

李佩甫

中原文明在《河洛图》中的几点体现,主要体现为婚丧嫁娶、祭河神、美食文化与豫剧等方面。

试以书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霜糖豆腐”为例。康家复兴的第一步就是建立集饭店与旅店为一体的康家店,而该店得以迅速闻名遐迩,正是因为这道其他饭店没有的河洛名菜。

这道由女主人公周亭兰学自其爷爷周广田的招牌菜,使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许多客商就是冲着霜糖豆腐才来住店的。小说给出了大家品尝后的反映:“这道霜糖豆腐初看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就是一盘奶嫩水白的豆腐,上边是一些网状紫红泛蓝的细沫沫。可吃到嘴里就不一样了,它刚入口是绵的、嫩的、甜的,入口即化;但顷刻味就变了,那是麻的、辣的,直蹿鼻,忽一下七窍生烟,只觉麻辣顶喉,一肚子的火苗乱窜;到了这时,你只要慢慢吸上一口气,立时就会觉得口、眼、鼻一片冰凉,壶玉满怀,全身通泰,打上一个大大的喷嚏,好舒服!”

霜糖豆腐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是无以替代的——它不仅成为康家的镇店之宝,还吸引了书中很重要的几个角色人物。比如仓爷颜守志,他到死都念念不忘吃一口霜糖豆腐,包括他的宠物鼠“白公公”也喜欢。再比如悍匪断指乔,不仅和周亭兰有非常深的爱恨纠葛,也对霜糖豆腐颇为钟爱。可以说,霜糖豆腐这则美食已不仅仅是一盘菜了,它在小说中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征意味,既是指代女主人公周亭兰外甜内刚的性格与行事特点,如同河南作家赵瑜所说:“这做霜糖豆腐的人是一个有规矩有诚意的人。是的,一个食物只是一种口味,而一个人才是一种规矩的开始。”正因如此,才让断指乔、仓爷颜守志、马从龙等一众和她有交往的人,对其又敬又爱,直至日后甘愿为她奔走呼号乃至献出生命而无悔。

在临死前,断指乔与颜守志念念不忘的正是这口霜糖豆腐,也是对周亭兰高风亮节的仁义之爱的留恋。因为在他们这些汉子看来,世间真正尊重自己懂自己的正是这个叫周亭兰的女人,这是摆脱了男女肉体之爱的更高尚意义的灵魂尊敬,甚至不一定非得是爱情。也正是这种情投意合,断指乔与仓爷颜守志等人,才会或暗或明地多次帮助康家走出困境。从更宽阔的角度观照的话,霜糖豆腐作为康家起家的招牌菜也是指代周家的生意命运——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因而这盘菜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其强烈象征意味和小说中众多人物命运紧紧相扣,是康氏家族命运的真实参照。

财富神话的经营之道

据历史记载,河洛康家发迹于明朝末年,直到清朝末期才逐渐销声匿迹,前后兴旺发达近400余年。《河洛图》虽仅讲述了康家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但也足以反映这一大家族在打造自身财富神话中体现出的一系列经营之道:第一、经营品牌,完善服务;第二、首开资本经理人制度;第三、善于留余,惠人利己;第四、深谋远虑,及时存粮;第五、洛作智水。这些经营之道体现了非常值得借鉴的人文思想,可以说,做生意永远是先做好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然后才能谈到财富的获得。

以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评李佩甫新著《河洛图》

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留余”的经营理念是康家生意做大做强的王牌,在其开拓生意版图中,多次运用这个理念,可谓屡试不爽。

“留余”理念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即给人情面就是给自己情面,凡事留有余地、不可做绝。如前所述,康悔文幼时通过以撒钱救济受灾群众的方式完成作业,这令康秀才非常满意。康悔文婚后第三天,康秀才又正式告知他留余的理念。在康秀才看来,财富少了,会困顿;多了,会腐烂。会挣钱的人,要先学会撒钱。康秀才说:“我是在家里遭了大难,痛定思痛之后,才明白了这两个字的深意。‘留余’二字,出自宋朝进士王博大。此人字幼学,号留耕道人。幼学先生的《四留铭》曰,‘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大凡世间,立志不难,穷其志也不难,难在‘留余’。东林学士高攀龙也是在痛定思痛之后叹道,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撒钱之道,就是‘留余’。”对于经商之家来说,把这个“留余”思想贯彻到位后,方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乃至万众归心。康家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在日后一次次重要事件中,正是这一理念的运用,让康家做大做强起来。

康悔文第一次独自带队出门来到山东兰水城买卖粮食,掌舵的泡爷是水上蛟龙、陆地赌徒。泡爷在崔福赌场输到出老千被人打折腿,绑到树上示众。康悔文为了营救泡爷,不得已投入崔福设下的圈套,但好在康悔文有已对他产生好感的崔红暗中帮忙,加上师傅马从龙的及时露面武艺超群镇住了场子,最终斗胜了崔福。按赌约,崔福要搭上整个赌场,但康悔文谨遵不得涉赌的祖规,此次涉赌完全是为救人的迫不得已。他此时的行事风格便体现了“留余”理念:拿出十两银子让崔福在附近租个门面,这样再来时便有了落脚之处。而赌场仍由崔福崔红兄妹打理。如此,既顾及了崔家兄妹的颜面,又把山东一带的生意版图确定下来,并直接培养了代理人。

康悔文在江宁府拿下玉生意也是“留余”理念的成功应用。本来经过一系列风波,康悔文与晚香已情投意合,支付一定赎金后就可带走晚香。但云南来的岩先生带着一块尚未开窗的玉石,和妓院老鸨联手做局,让康悔文参与赌局。

这块玉石以20万两银子押在江宁府著名的珠宝店“玉麒麟”,若康悔文赢,“玉麒麟”的连老板出重金买下,并且让他带走晚香;若输,康悔文拿出20万两银子,但仍可带走晚香。康悔文为了晚香再次破了赌戒,好在最终他再次获胜。初步估算,这块罕见的大翡翠价值200万两银子。

此刻,“留余”的经营理念再次浮现,他是这样做的:“就拿这块玉料价做本,见者有份。岩兄占一股,连老板的加工占上一股,开一家正宗的玉器行……”康悔文的大气瞬间征服在场所有人,乃至轰动整个江宁府。人们惊叹于这个来自中原河洛的青年商人出手大方、经营格局如此开阔。虽然小说塑造康悔文形象时的一系列好运气存在着理想主义成分,按当前影视文化的术语谓“主角光环”的加持照耀,但必须清楚的是,正是因为康悔文凡事礼让三分、给别人财路就是给自己财路的大气理念,才让他一次次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正所谓自助者天助也。

还需点出的是,在李佩甫看来,“留余”的思想理念不仅指对人与事,它具有更加深广的含义,即“以不尽之巧以还造化”。此话是李佩甫在康百万山庄采风时所见。何谓造化?李佩甫说:“就是大地、天空、阳光、流水,是大自然。”可以看出,李佩甫的这种生态自然观的“留余”,无疑是极其契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也就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提倡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等等。古代便有反对“竭泽而渔”等大声疾呼的理念,可以说,这些理念是非常好的生态主义思想,是利国利民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