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文明|有世界最早的文字、学校、史诗、图书馆、法典等 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两河流域文明|有世界最早的文字、学校、史诗、图书馆、法典等


两河流域文明|有世界最早的文字、学校、史诗、图书馆、法典等


两河流域文明|有世界最早的文字、学校、史诗、图书馆、法典等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

两河指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有世界最早的文字、学校、史诗、图书馆、法典、数学、天文、地理、建筑等。






有包括约公元前3200年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


公元前2100年开办的尼普尔书吏学校;


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


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有前言、后记、及282条文的《汉谟拉比法典》;


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兽身带翼的神兽守卫亚述君王的宫殿;


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代数的运算;


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


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


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缺少天然屏障,几千年来多个民族在此经历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


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


历经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


后来建立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


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






地理位置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个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所以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其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


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已有较发达文化,曾出现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


此后又经过波斯、马其顿、罗马与奥斯曼等帝国的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主要部分成为独立的伊拉克。





主要特征

两河的低地泛滥平原是处于干燥环境下的水分充足的冲积地,水源主要来自土耳其东部的积雪,泛滥程度、大小决定于积雪融化的快慢。


从水源头到三角洲距离很短,泛滥较尼罗河更猛烈。


两河的沉积物为淡褐色,来自附近土质差别不大的地区。


两河地区一直有土壤盐碱化的问题,灌溉系统一旦中断,大片平原迅速成为贫瘠的盐碱地。


宽阔而倾斜的河岸没有因河水的浸泡而靠近河床,盆地里因而沉积了大量的盐分。


自古“治水”就是两河地区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断有弃耕土地。


古代文明中心不断北移,从苏美尔到阿卡德再到亚述,很可能和土地弃耕有关。






早期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主要包括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赫梯等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靠近水源,灌溉便利,水运发达。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


苏美尔早王朝时期;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


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众多城邦。


公元前2900年开始,苏美尔城邦进入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


比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


这些城市因水权、贸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进贡等事务进行了几乎一千年的、为时不断的互相争战。






考古

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拉格什强大起来,


乌尔南什王时,拉格什在苏美尔中称霸,


到了安那叶姆王和恩铁美那王时,苏美尔颇有统一的趋势。


国王卢加尔安达因治国不善,引起了暴动,自己登上了王位,试图维护平民的利益。


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征服拉格什,杀死乌鲁卡基那,并血屠全城。


这期间的拉格什称为拉格什第一王朝。


温马的祭司国王卢加尔扎克西消灭拉格什的王朝,占领乌鲁克,


闪族的阿卡德国王萨尔贡打败了卢加尔扎克西,苏美尔人城邦的历史也就就此结束了。


苏美尔人开创的文明仍然继续着。


苏美尔人却逐渐被遗忘,古希腊的文献中从来没有提到过苏美尔人。






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十九世纪中,亚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792,巴比伦汉穆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


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


所颁《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的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


汉谟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


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亚述时期

早亚述时期(约前2500年——前1500年)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开始了早亚述时期(约公元前二十五世纪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


阿淑尔城邦的居民最初为印欧语系的胡里特人,后来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等进入此地,他们逐渐与原有居民融合,形成亚述人。


语言为阿卡德语之亚述方言,文字为楔形文字。


当阿卡德王国与乌尔第三王朝强盛时,亚述受它统治。


公元前2006年获得独立。


约公元前17世纪初,沙姆希·阿达德一世占领由阿卡德北部至地中海的广大区域,自称“天下之王”。


沙姆希·阿达德一世死后,亚述衰落,亚述先后沦为古巴比伦王国和米坦尼王国之藩属。


直至公元前15世纪末叶,才又强大起来,进入中亚述时期。





阿卡德时期

阿卡德人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并非苏美尔人。


大概于公元前2500前后进入两河流域。


阿卡德人进入两河流域时,苏美尔城邦文明已经进入尾声,


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几乎统一苏美尔地区。


阿卡德王萨尔贡打败了他,真正统一了苏美尔地区,


苏美尔城邦时代宣告结束,苏美尔-阿卡德(Sumer-Akkad)时代开始。


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371—2191年)的创立者是萨尔贡一世(约公元前2371—公元前2316年)。


萨尔贡先后出征34次,昔日的苏美尔城市几乎尽遭摧毁,苏美尔旧贵族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萨尔贡自称“天下四方之王”。


萨尔贡虽然征服了广大地区,但他直接统治的地方大概只限于两河流域南部。


纳拉姆·辛(约公元前2291—2255年)统治时期,阿卡德王国的势力再度扩张。


纳拉姆·辛死后,阿卡德王国逐渐衰落。


其继位者沙尔·卡利·沙里(约公元前2254—2230年)死于宫廷政变。


约公元前2191年,来自东北面山区游牧的库提人入侵南部两河流域,灭亡了阿卡德王国,建立库提姆(Gutium)政权。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之苏美尔-阿卡德时代结束。





文艺复兴

阿卡德被蛮族库提人(Gutium)所消灭。


拉格什又走向一种半独立状态,从而开始了拉格什第二王朝。


拉格什第二王朝的强大是从乌尔巴巴统治时开始的。


到了古地亚(Gudea)为王时,看起来拉格什是继阿卡德王国后又一个能统治几乎全部苏美尔地区的政权。


古地亚更是个神权统治者,在苏美尔各地兴建神庙,同时他本人似乎是故意要向后人展示自己的面容,苏美尔到处都留下了他虔诚的姿势的雕像。


库提人似乎仍然是野蛮的外来统治者,直到乌鲁克的乌图赫加尔打败并驱逐了库提人,恢复了苏美尔人的统治,


此后拉格什就不再重要,最终沦为废墟。




乌尔帝国

蛮族库提人摧毁了阿卡德王国,但库提人的统治并不稳固,


楔形文字使得各苏美尔城邦得以短暂复兴。


乌鲁克城邦的国王乌图赫加尔(Utu-hengal)是赶走库提人的英雄。


乌尔纳姆在乌尔建都,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乌尔纳姆开始自称“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


乌尔第三王朝虽然是苏美尔人的王朝,是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乌尔第三王朝末期,王权衰落,各地割据,再加之外来的阿摩利人不断入侵。


最后埃兰人的入侵给乌尔第三王朝以最致命的打击。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苏美尔民族也逐渐从历史上消失,


虽然在以后的巴比伦和亚述时期,苏美尔国家的历史被当成神话般的传说。












两河是指西亚地区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在西亚山区,流向东南方,注入波斯湾。古希腊把两河地区称作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名称沿用到今天。两河经常泛滥,它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适宜发展农业。

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

公元前3000年前后,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地区,出现了苏美尔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苏美尔的主要经济是以人工灌溉为基础的农业。

一、两河流域文明统称为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城在美索不达米亚中部,是两河相距最近的地方,它建立在公元前三千年代。巴比伦城位在交通要道上,是商业中心,后来发展成巴比伦王国的国都。公元前1792年到前1750年,巴比伦王国征服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包括南部苏美尔人建立的国家。以后,苏美尔人也称做巴比伦人。

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

亚述城在底格里斯河上游,亚述王国形成在公元前三千年代末期。亚述的山岳地带有铁、铜、铅、银等丰富矿藏。亚述人擅长制造各种金属武器,它的军队装备优良,在古代东方世界是有名的。公元前八世纪,亚述王国崛起。它征服巴比伦、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甚至侵占了埃及。亚述的国境从底格里斯河扩展到撒哈拉大沙漠,从亚美尼亚山扩展到波斯湾。在公元前七世纪的亚述王宫废墟中曾经发现有图书馆,里面藏有宗教铭文、文学作品和科学原著。亚述人把古代东方许多民族的科学文化成就汇集在这里。

公元前612年,亚述王国被两河流域南部的迦勒底人打垮,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新巴比伦(迦勒底)王国。巴比伦城成为繁荣的贸易中心。各国商人汇集在这里,它的人口达到十万。巴比伦城的建筑十分宏伟,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前484-前425)描述它有一百座城门,城门的门框和横梁都是铸铜造的。近代考古发现,巴比伦城的城墙大约长十三公里,每隔四十四米有一座防御塔楼,全城有三百多座,城门高达十二米。城墙和塔楼上有琉璃砖镶嵌的浮雕五百七十五座。

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

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建有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这座花园传说是当时巴比伦国王给他习惯过山林生活的妻子修造的。空中花园布置在人工堆起的小山顶上,分好多层,顶上还有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各层种植树木和花卉,远看好像就在空中。公元前538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人征服。两河地区的苏美尔、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等古代文化和文明,有时候也被人们统称做古代巴比伦文明。

二、古巴比伦冶铁术和铁器文明

最早的铁器是用天然陨铁制成的。公元前2000年前后在西亚一些富有铁矿的地区,人们发现有些砌炉灶的石头经过木炭长期焙烧,可以炼出铁来,经过多次实验改进,发明了炼铁的方法。公元前十二世纪,铁在腓尼基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已经普遍使用。铁矿比铜矿丰富、普遍得多,铁器比铜器便宜得多。公元前九世纪,亚述已经把铁和铜同样地使用了。在公元前八世纪的亚述宫殿中,曾经发现藏有大量铁器(锤、锹、犁、链子、钩子等)的仓库。铁器逐渐取代了铜器。丰富的铁矿和又早又广泛地使用铁器,是亚述王国在公元前八世纪堀起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两河流域和埃及的显著区别別之一。

冶铁术很快从西亚传播到地中海沿岸的国家。铁是人类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广泛使用铁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从青铜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并且给希腊文化高潮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基础。

三、古巴比伦数学的文明

古巴比伦的数学和天文学成就同埃及比起来,也是有特色的。在数学方面,古巴比伦除采用十进位计算法外,公元前2100年左右,还发明了六十进位计算法,两种进位制结合使用。直到现在,在计算时间和角度等方面还采用这种六十进位法。古代巴比伦已经掌握算术四则题、分数、二次方程和某些三次方程的演算,制定了倒数表、平方表、平方根表、立方表等。

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他们还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已经知道两条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的定理,能够测量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等。他们的几何学同他们的算术一样,具有明显的代数性质。从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掌握几条代数学法则。

四、古巴比伦天文学文明

在天文学方面,埃及只留下了很少的观测记录。巴比伦超过了埃及。在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就注意到金星运动的周期性。公元前七世纪起,他们对行星、恒星、彗星、流星、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现象做了系统的记录,积累了大量天文知识。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人已经能够预告日食、月食。他们测定出太阴月的精确数值同现代天文学测定的数据只有三分之一秒的误差。他们根据月亮盈亏制定了太阴历,每月四周;每周七天,用五大行星和太阳、月亮的名字命名。一周七天的制度沿用到今天。

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是个箱子,大地是它的底板。底板中央有冰雪覆盖的高山,幼发拉底河就发源在这里。大地四周有水,水外有天山支撑天穹。当时也有些古巴比伦人已经认识到大地是个球体。

五、腓尼基文明也属古巴比伦文明

腓尼基在地中海东岸,依傍黎巴嫩山,相当于现在叙利亚的沿海地带。腓尼基没有可以大规模从事畜牧和农业的平原,它的山坡和某些海湾地方适合栽种橄榄树和葡萄,一些村落靠捕鱼谋生。在公元前二十世纪前后,腓尼基出现了一些以沿海商业城市为中心的国家。大部分腓尼基城市被迫向亚述纳贡。

腓尼基城市繁盛时期是公元前十世己到公元前八世纪。腓尼基经济的显著特点是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它主要出口鱼类、葡萄酒、橄榄油、银器、木材和染料等。腓尼基出产的紫红色染料远近闻名,这种染料是用附近海里一种软体动物制成的。对外贸易促进了航海的发展。腓尼基人被公认是古代最好的造船工匠,他们还善于航海。他们在地中海岛屿和沿岸建立码头,供船只装卸货物。这些码头逐渐变成为商业殖民地。早在公元前十六世纪,腓尼基就在塞浦路斯岛、小亚细亚南岸、爱琴海等地区殖民。腓尼基的殖民地在西班牙东南海岸特别多,最大的是在非洲北部的迦太基。迦太基后来成为独立国家。

腓尼基人创造了古代最杰出的航海业绩。公元前六世纪的《韩诺周航记》描述了当时的航海规模。韩诺的船队有五十支桨的大船六十艘,绕行非洲一周。

​腓尼基人制定了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也要归功于商业和航海。商业发展要求有简便的文字,使人们能够迅速书写商业文件。航海活动使腓尼基人可以吸取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字的优点。由于腓尼基的大部分城市,在公元前二十世纪前后,需要向亚述纳贡(前文所述),而亚述文明又属于古巴比伦文明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将腓尼基文明也视为古巴比伦文明。

参考资料:

1、《世界文明史》

2、《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

3、《世界文明之旅》

4、《地图的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