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有座神奇的“双胞胎楼” 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永定土楼有座神奇的“双胞胎楼”

中国人传统喜欢“好事逢双”,如果生儿育女生个“双胞胎”更是人生可遇不可求的大喜事。

在龙岩永定大山村里有一座土楼里,近年来竟然有九对双胞胎,大家称为“双胞胎楼”。

这座楼其实是永定数万座中普普通通的客家土楼之一,在陈东乡岩太村,楼名为“永居楼”。去岩太村的路况还好,距陈东乡集镇还有13公里路程,只不过一路都需要加大油门,因为去山村的路都是上坡的。

永定土楼有座神奇的“双胞胎楼”

客家小山村的村口通常称之为“水口”,穿过郁郁葱葱的水口林豁然开朗,觉得空气特别清新,一路的辛劳顿时无踪。水口树荫下叮咚的小溪,是金丰溪的水源头,从这里一路往南,奔入汀江、韩江,汇入南海。溪边五层的“镇龙塔”里供奉的是妈祖神位,妈祖姓林,当地村民皆为林姓,尊称妈祖为“姑婆”。拾阶登塔,昂首仰视,村里数千亩的梯田一丘叠着一丘,一山连着一山。或在山包顶上、或在梯田之间镶着一幢幢或方或圆的客家土楼,好一幅“山居图”,那就是岩太村了。

永定土楼有座神奇的“双胞胎楼”

山里人很热情,每每有外地人来都会当作家里的客人。阿裕叔是永居楼的楼主之一,林氏二十世“照”字辈份。他身材魁梧,肤色黝黑,从他父亲阿添公传习了地理风水知识,时常为乡村红白喜事当风水先生。他说,岩太村原有十八个姓氏,比如说“杨屋、老范、官屋等,这些小地方名就是当时姓氏家族住地。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林氏五世祖孟武良公在此开基,现全村只有林姓居民。村里地理位置高,背靠岩太大岽海拔1046米,大山正面朝南,站在山顶,目光一下越过重重叠叠的山峦,可看见古竹南华山、高头梅花石、湖坑奥杳金莲山,那种极目远眺绝不止是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大山的东边,隐隐约约露出“方印”模样的那是暗石岽,西边是永定第一名山--东华山。

走近永居楼,大楼背靠大岽,楼场座北朝南略有偏东。楼大门以古朴的青光大理石为门框,镌刻着楹联,上联“永乐春䑓开化育”,下联“居安福宇颂昇平”,横联“日化天光”。“春䑓(台)”典出《老子·道经》,“化育”出自《礼记·中庸》,”光天化日”出自尚书·益稷》。站在这海拔800多米的大楼前,放眼望去,思绪回到林氏先祖开基时,祖辈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此安居乐业、天地化育、代代兴隆、乐享太平,这也许就是这幅对联的涵义吧!

跟着阿裕叔走入“双胞胎楼”,他一肚子的故事会如数家珍地跟你说。他说,永居楼是典型的方型土楼,总建筑占地约2500平方米,楼中厅供奉观音菩萨,共有36开间,南、东、西面为三层,北面为四层。通常第一层为厨房,第二层为谷仓库和老人房,第三、四层是住房。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最多住有130多人。问起“双胞胎”,他说以前一年里月月都有婆娘坐月子,永居楼楼场好,特别会生双胞胎。南面有阿翠、阿玉二女双胞胎,有阿思、阿成二男双胞胎;西面有阿大、阿小二女双胞胎,北面有一户两对四兄弟双胞胎……阿裕叔边掰着手指边数,哦,外侄也生了双胞胎。他知道的双胞胎就有10对。我心里想着,十对双胞胎20人,占全楼人数的15.4%,远远超过1%的自然双胞胎比率的十几倍,不禁感叹是什么神秘力量造就那么高的双胞胎出生率?

咚咚咚……走在杉木板的楼梯、走廊,可以一层绕着一层通到各个房间。两个房间用一米厚的土墙隔开为一单元,单元内房间也用杉木板间隔。走廊的外沿还放着尿桶,想象男人们在小便时,那鸟瞰全楼的“便姿”,再配上嘀嘀嘟响的“尿鸣”,那气势、那韵味,城里人是体会不到的!

“双胞胎楼”或许年长了,目前楼内住的人已不多。各家各户都愿意转让给旅游民宿开发,也许用不了多久,怀念乡愁的你,带着朋友来这“双胞胎楼”呼吸高山空气,可以品尝当地的农家菜,甚至体验一下“双胞胎楼”客房,说不定有神奇的惊喜为你发生哦!

综合编辑:文旅龙岩

来源:美篇@如见、e龙岩


来源:龙岩市人民政府网

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以其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于世。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春节,胡锦涛视察永定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2010年4月,永定土楼荣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基尼斯纪录,2011年8月荣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中文名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荣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价格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90元,高北土楼王景区50元、初溪古村落70元、土楼沟景区50元、中川古村落30元

著名景点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高北土楼王景区

建议游玩时长1天—2天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简介

景观

特色

荣誉

简介

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

  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距永定县城45公里。从永定县城沿县道可达。属于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1991年3月,村内的振成楼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洪坑村被列为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2002年2月,洪坑土楼群作为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高北土楼王景区

  高北土楼王景区分布于永定县东南的高头乡高北村,景区有“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和历史悠久的五云楼、世泽楼以及有“博士楼”之称的侨福楼等土楼。

  其中,位于高北土楼群核心位置的承启楼,环数最多、规模最大,鼎盛时期居住800余人,被誉为“土楼王”,是最早引起建筑专家关注的客家土楼。它在1981年被收入《中华名胜词典》,同年还被列入《世界建筑史》,在广州、深圳的“锦绣中华”、台湾“桃园小人国”还展出其模型。1983年永定县人民政府授予该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土楼民居邮票采用的就是承启楼的图案。承启楼又名“天助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2年),而后依次建造第二、三、四环,在清康熙48年落成,因夯筑外墙时风调雨顺天公作美,先祖说天助我也,故又名“天助楼”。承启楼以建造历史最长、建造规模最大、住人最多、最长久、土楼文化内涵最丰富成为土楼之王。2001被批准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景观

福建土楼·永定景区

  永定"三群两楼",具体指: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振福楼、衍香楼。

  初溪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区下洋镇初溪村,由集庆楼、余庆楼、绳庆楼、华庆楼、庚庆楼、锡庆楼、福庆楼、共庆楼、藩庆楼、善庆楼、隆庆楼、鸿庆楼等组成,如图案般舒展有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一九九九年二月,这里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永定客家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报地之一。

  洪坑土楼群

  位于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北土楼群

  高北土楼群分布于永定区东南的高头乡11个自然村内。由承启楼、世泽楼、侨福楼、五云楼、北辰楼、庆裕楼、华裕楼、福兴楼、裕昌楼等组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高北村的"承启楼"。承启楼为一座圆形土楼,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全楼由四座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外环为主楼,高四层,直径73米。紧邻承启楼的是方型的"世泽楼",两楼相距不过十多米之遥,楼顶屋檐方圆结合,形成一线天式的景观极具观赏性。离承启楼百米之多的是古老的"五云楼",五云楼是一座方型土楼,该楼距今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是高北土楼群最古老的土楼。明嘉靖年间始建的"五云楼",因楼内人口过于密集,于明崇祯年间开始建承启楼。十八年后承启楼建设完工。上世纪五十年代建"世泽楼",后于六十年代又建"侨福楼"等一批土楼。从而形成了今天的高北土楼群。

  振福楼

  振福楼位于湖坑镇下南溪,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凤起丹山秀,蛟腾碧水环"。这幅门联相当准确地描述了振福楼和周围环境和谐构成的一幅山乡风景图。振福楼的大门面对着哗哗而来的南溪。溪面宽阔平缓,河里大石横卧。两岸河堤高筑,厚实坚固。桥下不远处,深潭碧水,古榕葱茏,如伞如盖。如果站在大门对岸的村道上回望振福楼,可见振福楼的屋面正好位于峡谷两侧的山峦之间,楼不高不矮,不显不隐,正好起到两山之间"过渡"的作用。可以说,以振福楼为中心形成的秀美而幽静的山水田园环境,是天地人溶成一体的杰作。

  8集电视连续剧《土楼人家》的片头,就选取了这片风景为主体画面。 振福楼也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圆楼,它按八卦布局设计,楼内用了许多石料和砖料,雕刻精细,也是一座外土内洋、中西合壁的土楼,被称为振成楼的"姐妹楼"。 振福楼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有3个厅堂,96个房间。中厅高二丈、宽二丈二,两边是花岗岩石柱,上刻"振兴有庆瞻轮奂,福履同绥颂炽昌"的对联。楼外的右边是昔日的制烟工场、工人住房等;左边已坍塌的建筑原先是一座西洋式学堂和游艺场所,"文革"期间被毁。 振福楼建于1913年。建楼者苏振泰,贫苦出身。读过几年私塾,先学刨烟,后学卖烟,在广东、上海等地经营烟丝生意发财,选择了这片风水宝地,用几万大洋建起了振福楼。 苏振泰的子孙很多,在海外的后裔就有上百人,不少是专家、学者。

  衍香楼

  衍香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新南村,建于1880年,创建人是苏谷春。苏谷青春少年时期家境清贫,中年后在家乡以及上海等地经营条丝烟生意,生意兴隆,发家致富,于是建了这座楼。 衍香楼主体直径40米,底墙厚1.5米,顶墙厚0.7米,墙高14.5米,有1个大门,2口水井,3个厅堂,4副楼梯,每层34间,4层共136间。底层楼梯旁分布有4个卫生间,厅边6个洗浴间。一层为各家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大门钉有钢板,门内的顶端设有灭火的水喉水箱,过去曾有匪贼行劫,想纵火烧门,均不能得逞。

  主楼也按八卦构建,其特色是:楼的内厅仿府第式建筑,有后堂、中堂、前堂,厅左右侧有厢房。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等雕刻精巧,墙壁上书画精美,龙飞凤舞。整体布局协调、统一、美观而实用。楼前,小溪、流水、风景别致。楼的地势环境,左有"文星独秀,马鞍相随",右有"鹦哥呈祥,架上金盆",前为"笔架玉案",后为"凤凰展翅",风景极好,令人赏心悦目。最为奇特的是楼后有三棵二百余年的古松树。曾于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于夏秋之交的傍晚,徐徐冒起烟雾,直上云霄,有上千人次看到了这一奇异景观。1993年5月7日傍晚又出现同样奇观。对这个奇异景象,尚未有人加以科学的解释。

  衍香楼楼名的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楼外大门上书"大夫第",两旁对联是:"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横披是"诗礼传家",苏谷春后裔十三个孙辈中有五个秀才、一个举人供职于福州等地而得誉称。至今有五六百人,其中400余人侨居东南亚等地。现居住在衍香楼里的有16户,近百人,其中教师25人,大中专生32人。历代以诗书传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2009年)二月国家文物委员会郑孝燮副主任考察此楼后题诗为"远山近水土圆楼,隔壁残垣且伴留,耕读传家犹传世,诗情画境何悠悠"。

特色

  永定土楼从古代至解放前,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土楼用土石夯筑,不用钢筋水泥,但牢固如石。土楼的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户,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用于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层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土楼除防范外.还有防火、防震、防兽和通风采光等作用。而且冬暖夏凉,是一种独特的建筑。

荣誉

  2008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4月,永定土楼荣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基尼斯纪录。

  福建土楼永定景区荣膺2012中国旅游总评榜"年度最受欢迎景区"称号,成为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

  2011年8月荣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