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陆地面积13%!我国沙漠集中分布4省区有的成景区,你去过几个?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我国防沙治沙实现历史性转变
人们关于沙漠概念,更多来源于影视剧中看到的情景,放眼望去地面满眼都是黄沙,几乎寸草生,一年几乎下不了几场雨,空气稀薄风沙大,这里的水如油般珍贵,哪怕一点绿草,都是生命奇迹。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我国,其实沙漠面积占到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至于人们为啥很少感觉到周边沙漠的存在,是因为这些沙漠几乎全集中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这里约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80%,以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这些省区为最多。

人们对于沙漠认知少,还有一个最为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沙漠面积广大,人迹罕至,一般人无法抵达,只是近年随着旅游开发,人们才有机会走进沙漠,对沙漠有了更多认识。

中国沙漠总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连同50多万平方千米的戈壁在内总面积为128万平方千米,这里要特别感谢沙漠骆驼和越野车的发明,让我们得已走近沙漠亲近沙漠,看到了冷酷无情沙漠背后温情的一面。
在我国,有八大沙漠,按面积分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下面带大家看看这八大沙漠都在哪,你去过几处。
除非你是沙漠科考专家,感觉去过一半的,就不简单了。
一、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为33.76万平方千米,排名我国第一大沙漠之首,也是我国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分布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中,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宽400多公里,相当于3个江苏省面积。这里年均降水量只有25~50毫米,植物稀少,人迹罕至,属于生命禁区。
近100多年以来,中国和外国等多支探险越野队都想横穿这片沙漠,但大多数以失败告终,炎热、干旱,使得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了另一个名字,“死亡之海”。
不过,近年当地政府在沙漠周边发展旅游业,有些极限越野爱好者加入其中,让更多普通人能够感受中国第一沙漠之容颜,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曾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沙漠之一。
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为4.88万平方千米,位于新疆准格尔盆地中,所属城市为新疆昌吉州。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漠里生长着梭梭,红柳和胡杨,沙漠下蕴含丰富石油资源。可能这里开发的旅游面积少,这个沙漠在我国似乎不怎么知名。
三、巴丹吉林沙漠
这是游客们熟知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总面积4.7万平方千米,几乎全是流动沙丘,最高近500米,是我国最高大的流动沙丘。这里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湖泊竟然多达100多个,因此,吸引大量游客前往。
巴丹吉林沙漠中,高耸入云的沙山,绿草点缀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当地阿拉善人在此建起了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景区,2009年8月,巴丹吉林沙漠地质公园晋级为全球第一个沙漠世界地质公园,这里近年来成为沙漠探险、旅游、摄影理想之地。
四、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面积为4.27万平方千米,横跨内蒙古、甘肃、宁夏三省区,行政区划主要属阿拉善左旗,西部和东南边缘分别属于甘肃武威民勤、武威和宁夏的中卫市,南北长240公里,东西宽180公里,总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
笔者曾经乘坐当地越野车进入过腾格里沙漠腹地,感受到了牛奶般沙漠的丝滑与沙丘沙山的雄浑与壮美。
五、柴达木盆地沙漠
柴达木盆地沙漠,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腹地,海拔在2500-3000米间,面积3.49万平方千米,是中国乃至世界海拔最高的沙漠。
六、库木塔格沙漠
库木塔格沙漠位于甘肃省西部和新疆东南部交界处,沙漠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为中国第八大沙漠。
七、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长400公里,宽50公里,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千米,位于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部分地区。过去的库布齐沙漠散居着几万农牧民,过着最原始的生活,如今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著名的响沙湾沙漠景区就位于库布其沙漠最东端。
八、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所属城市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南北最长170公里,东西宽110公里,沙漠面积约1.15万平方千米,海拔1028-1054米之间。
据所地在乌海相关人士介绍,过去的乌兰布和沙漠由于自然气候变暖和人为破坏双重原因,沙漠东进南移的扩展速度非常惊人,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们日常生活,后来,当地人开始了大规模治沙,采取建防风固沙林带种树种草等措施,才有效控制了沙漠南移。
千百年来,居住在沙漠边缘的人们饱受沙漠风沙与干旱之苦,生活十分贫困,如今,当地人意识到治沙造林的重要性,沙漠迁徙得到有效控制,生活得到极大改善,许多地方以此建起旅游景区。
中国这八大沙漠,你去过几个?最想去哪?荒芜深处是绝美风景,此生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今天(6月17日)
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今年我国主题为
“携手防治荒漠化 共建命运共同体”
我国防沙治沙成效如何?
一起来看!
看对比!卫星遥感影像图片
带您找不同
在国家林草局的
全国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大屏幕上
这两张卫星遥感影像图片
分别是在2010年和2021年拍摄的
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科尔沁沙地

国家林草局荒漠化监测中心
荒漠化监测处处长孙涛介绍
“从2010年的遥感影像可以看出,
这一片还是完全被流动沙地覆盖;
到2021年的时候,
这片沙地已经被植被覆盖了。”
发生巨大变化的
不仅是科尔沁沙地

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
和库布齐沙漠周边等重点治理区
也已经由昔日的不毛之地
变为塞上绿洲
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从规划引领、
工程治理、责任考核等方面
采取各种切实举措
推动防沙治沙取得成效
科学防沙治沙成效显著
一组数据带您了解
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
副司长屠志方介绍
“我国先后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
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等
重点工程和项目,
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对沙化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治理。”

十年间
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
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
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
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
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作出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已构建了以宏观监测为主
年度趋势监测、定位监测、
专题监测等为辅的
“1+N”荒漠化沙化调查监测体系
实现了“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
及时全面掌握最新荒漠化沙化状况
为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
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如今,各地正在积极利用沙区光热、
物种、土地等资源充足优势
适度发展中药材、经济林果、
沙漠旅游等产业
推动沙区群众
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
据统计,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
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
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
约1500万人实现稳定脱贫
重点地区林果收入
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如期完成
“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
得到治理”的目标任务
防沙治沙取得显著成效
实现了由“沙进人退”
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来源:《朝闻天下》
来源: 央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