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比岳麓山更有野趣的山,慕名前往,游玩后却感觉被忽悠了 福州地名~鼓楼区乌山路、乌山、乌塔

  长沙的公园众多,有些更是在网上被极力推荐,甚至被炒作成网红景点,比如说曾经的湘江女神公园、松雅湖公园等等,有的确实实至名归,很美,但是有的却让人感觉失望,但是要说最名不副实,最坑,最让人失望的公园,非乌山森林公园莫属。

长沙比岳麓山更有野趣的山,慕名前往,游玩后却感觉被忽悠了

  乌山森林公园,位于望城,网上的介绍是真的很美,比如说享有“洞庭南岸第一山”之美誉,有人说这里一方山、一池水、一座林皆可成景,而且更是还有所谓的乌山八景,有人说这里比岳麓山多了几分野趣,比黑麋峰多了几分闲适,所以我特意邀请了朋友,我们驱车从市区前往,然而到了之后,却感觉大失所望。

长沙比岳麓山更有野趣的山,慕名前往,游玩后却感觉被忽悠了

  首先目前进入乌山的路已经在两侧都封堵了,禁止车辆入内,贴出的公告说是地质灾害,禁止车辆入内行驶,所以如果想要进去游玩,只能步行前往,沿着这条公路穿过整座乌山的山腰。

长沙比岳麓山更有野趣的山,慕名前往,游玩后却感觉被忽悠了

  所以如果想驱车去乌山的朋友,不建议大家前往了,后来我在地图上看到有一个乌山林场场部旧址,就想着前往那里,毕竟乌山森林公园其实就是原来的乌山林场上成立的,不过友情提醒下大家,新手司机不建议单独开车前往,因为一路都是比较狭窄并且弯道比较多的道路,而且高德导航还不能一次性导航到位,比较麻烦。

  当然去之前,我们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毕竟这里毕竟是一个旧址,而且距离乌山山坡公路不远,我们可以从那里爬山去欣赏乌山。

  然而等我们到了所谓的场部旧址以后,才发现,我们太天真了,这里除了那个大铁门和门柱还保留着,并且旁边挂了一个乌山林场场部旧址的木牌以外,其他的都已经消失了,如今的房子据当地居民所讲,也是后来才修建的,和林场场部没有一点关系,所以这里没有任何游玩打卡的价值。

  不过在询问当地的一个阿姨后,我们沿着一条小路开始穿山越岭爬行,里面全是竹林和茶树,整体感觉就是像我们农村里的山丘一样,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直到我们到了山顶,也没发现有所谓的比岳麓山多出的那份野趣,或许是我们没能欣赏出来吧。

  因为天气炎热,所以最终我们也就只是在那一段爬行了,并没有绕着整个乌山爬行,所以完全没能欣赏到大家说的弯道,也没能找到网上所说的地方,更没有欣赏到乌山的美景。当然我也劝大家暂时不要前往,还是等待这里的路开放之后,再开车前往,慢慢寻找,否则像我们这样徒步爬山,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最终也会像我们一样,感觉被骗了。

鼓楼漫时光,


鼓楼的浪漫可以漫步在乌山路或‬道‬山路。


看那绿意盎然。


蓦然的回首,千年前的‬乌‬石塔似乎还在等候有缘人。


福州地名~鼓楼区乌山路、乌山、乌塔


塔后是青山,


青山依旧在‬,只是故人改。


乌塔不寂寞,白塔已陪伴千年。


相看两不厌。


你看,或者不看,


我就在那,不来不去。


看那城墙起,看那城墙拆,


福州城发展分为(冶城,罗城,夹城。)


罗城时,乌塔,白塔未建,乌山于山在城外


夹城时,白塔,乌塔已建,乌山于山在城内。


福州地名~鼓楼区乌山路、乌山、乌塔


两塔看尽世间沧桑,


嗅尽人间烟火,一朝繁华一朝衰落。


山脚下的三坊七巷,


白墙黑瓦,


墙,黑了刷白,


瓦,碎了补全。


一次又一次。


福州地名~鼓楼区乌山路、乌山、乌塔


乌山原名乌石山,又名道山。在乌山北侧山脚的路名为道山路,南侧‬山脚的路名为乌山路。


你漫步乌山,寻三十六奇,

看花开花落,山青花欲燃,

小园香径独徘徊,忽见明清建筑。





在这里,记录着太多的故事。


乌山,它颏‬录着福州摩崖石刻的历史,


也许,你曾经看过华岩旁的石刻《般若台记》,那是大唐书法家李阳冰所写。



乌山,它记‬录着大明抗击倭寇的荣耀‬,


也许,你曾在黎公亭中徘徊了些许时光,那是纪念抗倭将军黎鹏举的亭子。


留下些许慢时光,在乌山神光寺中寻一块石头,那块石头刻着“黎公在,乌石在”。


乌山,它记录着番薯如何引进福州‬的历史,



当你在先薯亭中徘徊,你可曾想起:


大明万历年间,陈振龙冒险从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偷偷将番薯引进福州。


自唐宋以来,闽地开荒,自有一派繁华。


大唐王朝灭,进入五代十国乱世,


闽王王审知之子王延曦在‬乌山‬建此塔,


命名为“崇妙宝圣坚劳塔”。



原本此塔应是九层,因王延曦死于政变,


时至乌塔仅建七层,


也许七级浮屠,也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安排。


这座塔,在乌山余脉上矗立千年,


曾修葺,也曾倾斜,也曾加固,


停驻塔下,让身心安顿。



塔身上佛龛中的佛像浮雕,


一千年的雨淋,一千年的日晒,


陪伴榕城走了千年多的岁月。


塔身是楼阁式的七层八角,


我们曾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即是说救人一命比为死去的人建塔的功德来得大。


公元‬941年‬,


塔已建,愿世人皆有一颗善的心。


登乌山顶,俯瞰福州城,


东望于山,北望屏山,


三山形成犄角之势,拱卫福州城,


老福州城说“三山两塔一条街”


两塔便是乌塔,白塔,


一条街那是南街。那是福州中轴线的一段。


寻一张地图,将三山以线连接,


形成等腰三角形,


以乌山路,古田路为底边画三角形的高,


福州的中轴线便是这个三角形的高的延长线。


这条中轴线由北往南,


便是福州城的拓城史,


我想,从战国时期的新店古城,


到汉代的冶城,


到晋代的子城,


到大唐的罗城,


到五代十国的夹城,


再到明清的福州府。



历经沧桑,乌塔的塔身花岗岩风化后,逐渐呈灰,


乌塔犹如一位白发禅师,


公元941年前,禅师‬未曾来福州,


941年后,福州的历史,


过去禅师‬没有错过,未来禅师‬依旧在。


那年,


大唐书法家李阳冰(诗仙李白的族叔)的墨宝与乌山结缘,在乌山留下石刻,



北宋福州知府程师孟过塔下,登乌山,在乌山中霹雳岩,天章台,冲天台留下题刻。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过塔下,登高作赋,


南宋丞相赵汝愚过乌塔,他曾是皇亲贵族,也是状元,身居要职,后被贬至福州,为民请命,在塔下也许‬获得‬些许‬宁静‬。


北宋担任福州知州的曾巩过乌塔,登乌山,留下《道山题记》,后人可以从他的文字间感受闽地多少险峻,福州曾是一座水上城市,泛舟可游走城中。


在北宋,灯火阑珊,泛舟看福州繁华。


我曾想,


千年的塔,他就像一位禅师,


城市的灯火阑珊,


他静看,犹如拈花一笑,


不问过往,不问将来,


他已陪着这座城千年,


无论这座城是否风云飘摇,无论‬这座城是否繁华落尽,


他都在,也许够了。


初逢乌塔,匆匆路过,


塔后的美食街似乎更热闹,


初登乌山,一鼓作气,


在山顶俯瞰福州城的快感,


后来,


再逢此塔,心存敬畏,


沧桑的塔影似乎也有一部分是我们的。


再登乌山,静下心来,


摩崖石刻,看了古文,


些许懵懂,独自徘徊‬。



看到‬曾‬巩‬《道‬山‬亭‬记‬》‬的‬文字‬,


北宋福州城的繁华,水上之城的繁华。

闭目,睁眼,

一瞬,有时也许就是一眼千年,

通过文字,感受那一段福州城的岁月。

在北宋,

福州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

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今日繁华依旧,山塔依旧在,古人不在,


你,或者我,

在乌山顶,看塔,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