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额尔古纳除了湿地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个狩猎民族文化的真实展现
说到额尔古纳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额尔古纳湿地,呼伦贝尔额尔古纳除了湿地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如果您选择来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旅游的话,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旅游景点有哪些这篇旅游攻略,相信您一定会需要用到。关注草原呼伦贝尔旅游攻略头条号,了解更多关于呼伦贝尔旅游相关攻略!

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旅游景点有哪些
一、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
额尔古纳河湿地它被称为“亚洲第一湿地”,是中国目前原状态保持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湿地,深受摄影爱好者的青睐。在山顶还能俯瞰蜿蜒流淌的根河及额尔古纳市貌,蓝色粉色屋顶的房子交错,很是好看。如果待到傍晚,落日下的湿地会给你更多惊喜。额尔古纳湿地涵盖了额尔古纳除原始森林外几乎所有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干旱的季节,由于较稳定的水情、充足的湿地,这里成为许多鸟类非常重要的庇护场所。清澈的根河静静流淌,曲水环抱草甸,岸边矮树灌木丛生,绿意盎然;而秋季草木泛黄,远远望去是一片金色的大地,又是另一番壮美的景象。

二、额尔古纳室韦
室韦是最具现代气息的边陲小镇,华俄后裔家庭建筑都是经过人工修饰而成的,目的是开展家庭旅游,既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又可以体验俄罗斯族独特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蓝天、绿草、白桦林、神秘的玛瑙草原,时缓时急的河水养育着亚洲最美的湿地,也养育着这里的勤劳人民。肥沃的河滩上走出了伟大的蒙古民族,温暖的木刻楞房子,现在是华俄后裔的繁衍之地。黄皮肤男人的智慧和蓝眼睛女人的热情造就了室韦,中国多民族和谐共存的范例”。

三、额尔古纳临江原生态景区
额尔古纳临江原生态景区各类旅游资源整体布局是以临江独特的人文风情为核心,以周边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自然资源为半径,以体验俄罗斯传统文化和活动为线,形成了全方位的集餐饮、住宿、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主要旅游项目有:俄罗斯族家庭旅游,体验俄罗斯族民俗风情;跑马场、射箭和摔跤;漂流、骑马等活动。
四、额尔古纳黑山头遗址
黑山头遗址为元代古城,位于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东岸的额尔古纳旗,是蒙古族的发祥地。黑山头古城位于额尔古纳右旗根河、得尔布尔河注入额尔古纳河间沼泽地东部台地上,它背山面水,正当大兴安岭山地与呼伦贝尔草原交接之处。黑山头古城南临根河,北倚得尔布尔河,地势险要,可攻可守,是古代扼守草原北方的门户,进出草原的咽喉。
五、白桦林
白桦树是额尔古纳的市树,额尔古纳的白桦林与别处不同,洁白的树干仿佛继承下了欧洲的血统,枝干上的稀疏黑色仿佛从天空落下的黑色雨点,风干在枝干上。白桦树的用处十分广泛,桦皮可以做屋顶防雨材料,又可以引火,是制作桦皮画、桦皮饰品上好原料,树干可以做建筑材料,还可以榨营养丰富的桦汁饮料。传说成吉思汗的千军万马途经此地时,认为这是吉祥的化身,并在这里驻足休憩,安营扎寨;而来这里采伐的俄国人在赞叹她美丽的同时亦放下屠刀,于是,一首优美动人的俄罗斯歌曲《白桦林》应运而生并传唱多年。
六、根河湿地
根河湿地,地形平缓开阔,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根河从这里蜿蜒流过,形成了壮观秀丽的河流湿地景观。根河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弯弯曲曲地在平坦的草原上流淌,由于河流曲流的裁弯取直而形成了多处牛轭湖镶嵌在碧绿的草地上,像一串串宝石,河流、湖泊、植被的颜色随四季而变,风光有巧工难绘之妙,天然景色有观赏不尽之美。这里涵盖了额尔古纳除原始森林外几乎所有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它像一颗璀璨多姿的明珠,镶嵌在额尔古纳绿树丛中,以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为主题,形成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这里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完全展现出额尔古纳原生态的魅力。
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旅游景点有哪些大家了解了吗?以上景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个人认为还是非常值得去的,如果您对于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旅游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可以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哦!
鄂温克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内蒙古两大地区,其被认为是“生活在山林里的人们”。他们在森林里狩猎、驯养驯鹿,信奉萨满……始终与自然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历史的演变与传承下,鄂温克族逐步的有了自己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特色文化。为了让山林外的人了解这个有着神秘色彩的民族,东北女作家迟子建先生亲自走进山林,通过数月的信息访谈与实地考察。在整理了数万字的笔记之后,写下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小说用简单优美的文字语言,让读者切身地感受到了东北鄂温克族人的温暖与细腻。

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的正源也是中俄之间的一条边界之河,在河的右岸生存着曾经从贝加尔湖畔迁徙而来的鄂温克族。他们在此地扎根、繁衍生活,与山林和湖泊为伴,在自然界里留下民族的脚印。《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出版解开了许多人对这个民族的好奇心理,这部作品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温暖感动的故事,也让人对鄂温克族的独特文化有了深入切实的了解。

鄂温克族在山林中的三种文化表现
独特的生产生活文化:狩猎与驯鹿
《额尔古纳河右岸》完整的向读者们展示了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的生产生活。鄂温克人世代在森林中生活,他们塑造了有别于农耕和游牧的生产生活文化,即狩猎文化和驯鹿文化。鄂温克族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靠狩猎为生的民族,他们一直生活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中,身边所有的资源都来源于山林。书中一开始就讲述了林克猎熊的过程,可以看到他们勇敢、无畏,在山林中充满了自信。狩猎被看作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能力,久而久之他们便养成了鄂温克人独有的狩猎技巧。

鄂温克人在山林中以部落的形式存在,每一个部落都由“乌力楞”组成。在部落里他们组织严格,分工明确,外出时共同按计划狩猎,得来的物资最后进行统一分配。另外每一个部落都有一个族人共同选举出来的族长。族长责任重大,承担着部落在生产生活上的各种管理和决定责任。而且这个位置也通常由部落中公认的优秀猎手担任,毕竟温饱是族人率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族长会根据季节变化,和部落所在区域来制定不同的狩猎方式。鄂温克人的狩猎方式主要有围猎和追猎两种。围猎是一种古老而又传统的方式,顾名思义就是要形成一个包围圈,很看重团队组织中的协同能力。当包围圈形成后,根据猎物动向由族长统一指挥,逐步的缩小范围,最后到一定程度后将猎物捕获。追猎就是鄂温克人根据长年间在森林中捕猎积累的经验,利用动物的脚印、粪便等痕迹来追寻猎物方向,是一种很考验个人捕猎能力的一种狩猎方式。
鄂温克人狩猎既看重个人能力又注重团队协作。在少有人知的山林里,他们靠着彼此之间的信任,一代又一代的生活着。
驯鹿在鄂温克人心中的地位很重要,它是他们在山林中穿梭的重要交通工具。每一个鄂温克人都很敬重驯鹿,他们将驯鹿当成朋友,是大自然派给鄂温克人的使者。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关于驯鹿,迟子建这样写到:驯鹿一定是神赐予我们的,没有它就没有我们。虽然它曾经带走了我的亲人,但我还是那么爱它。看不到它们的眼睛,就像白天看不到太阳,夜晚看不到星星一样,会让人在心底发出叹息的。
可见鄂温克人在山林中早已经与驯鹿融为一体了。
传统的宗教文化:对萨满的信仰
萨满教是一种起源于渔猎时期的民间信仰,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除鄂温克族信奉萨满以外,在我国还有其他少数民族保持着对它的信仰。在《额尔古纳右岸》中,我们可以看到,萨满对于鄂温克人的重要性,其在精神上指导着他们前进。在族人心中,每一个萨满都具有与自然、神灵相互沟通的能力。当族群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便会借助萨满的力量来得到神的指导。
在书中,迟子建在宗教方面向读者传递了一个关键词,即“灵魂”。生活在山林中的鄂温克人认为“万物有灵”,人类虽然是大自然中一股重要力量,但自然界中从小花小草再到,飞禽走兽都拥有灵魂。它们能够感知人与自然的力量,因而鄂温克人对山林中的一切都持有敬重心理。例如他们在捕获熊的时候,会学乌鸦叫,是为了告诉熊的灵魂,要吃它的是乌鸦而不是人类。
信奉萨满就是鄂温克人对灵魂的敬重,在他们心中,逝去的先祖和森林中的一切都是有灵魂的。通过信奉萨满来表达自身对灵魂的敬畏,在部落里,萨满充当着族人与先祖、自然沟通交流的角色。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作为民间信仰其中不乏有一些违背常识的行为。但这是出于鄂温克人内心对过往和未来的一种信仰。
鄂温克人在山林中的哲学文化:敬畏自然
鄂温克人世世代代都依靠自然而生存,他们始终对自然充满了感激与信任。人类的力量或许很大,但其始终依托于自然而存在。鄂温克人长时间生活在山林里,却未对山林有过破坏。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山林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给了他们生存的食物和水源。鄂温克人的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对自然界的敬畏。这样“人与自然”的问题也正是我们当前所经常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现在工业社会的推进,山林破坏、水源污染等问题的凸显,就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失去敬畏的表现,这些问题最终带给我们的只有各方面的伤害。
“敬畏自然”这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是鄂温克人在山林生活中赖以生存的原则,是不能触碰的底线。其就像一种哲学思想一样,被鄂温克人代代传承。
最后简单聊聊这本书的思考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本关于鄂温克族的人文小说。小说用细腻的文字和温暖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了鄂温克人在山林中的真实生活。除了鄂温克族的历史与文化,书中也蕴含了关于这个民族发展的思考。当工业社会来临,经济发展速度成为了社会主流。山林损毁,河流污染,鄂温克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改变,世代筵席的山林文化面临着中断的可能。
迟子建先生本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带有崇尚自然的思想,《额尔古纳河右岸》也不例外。她通过对鄂温克人在森林中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自然的观点,同时来呼吁我们当代人一定要处理好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毕竟万物皆有灵性。
如果你对鄂温克族的历史与文化充满了好奇,那这部评分9.0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就是你一定要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