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海底两万里”的动物世界 为什么会形成珊瑚岛?

中国海岸线总长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根据海岸的形态和组成,我国有平原海岸、山港海岸和生物海岸三种类型。漫长的海岸线、复杂的海岸地形,造就了千差万别的海底环境,滋养了各具特色的海底生物。

《大海的礼物:中国海洋生物手绘图鉴》(以下简称《大海的礼物》)一书收录了我国沿海常见的100种海洋生物,配以100幅精美手绘,带你领略海洋的魅力。龚理、杨敏、张志钢、罗锦华几位作者都是海洋研究领域专业人士。插画作者杲飞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对大海理解深刻、感情深厚。

一、像“白眉大侠徐良”一样冠以特征绰号。本书是为非专业读者编写的一本科普读物,因此在语言上尽量避免出现过于专业的描述,力求通俗有趣。就像“白眉大侠徐良”一样,有个家喻户晓的绰号,此“白眉”是面部显著特征。打开此书目录,100种生物100个“绰号”,有表现身体特征的,如黑斑胎记、变色鬼头;有表现杀伤力、战斗力的,如海中猛兽、海中力士;有表现体态特征的,如幽雅滑翔;有表现生物学特性的,如心向月光;有表现用途的,如,最早货币......你要想知道这些都是什么?请仔细阅读。
二、假如到穿越100多年前提供一本参考书。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1828~190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该书最早被翻译到中国则是在1902年,题为《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如果能够穿越,把这本《大海的礼物》送给儒勒·凡尔纳作为创作参考书,我相信他肯定会把历险中增加中国沿海多姿多彩的内容,而且对海底动物的描写会更加丰富多彩。
三、要尽力避免“未被发现就已灭绝”的天大尴尬。《世界海洋物种目录》统计,截止2022年2月底,全球已知海洋生物共计237020余种。科研人员保守估计,海洋中(已知物种和未知物种)共有70万-100万种,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尚未被发现和报道。《大海的礼物》是献给广大读者的礼物,也是献给大海的礼物,记录大海的子孙。目前,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物种入侵等原因,估计50%的海洋生物已经消失或处于濒危状态。因此,某些海洋生物正处于“未被发现就已灭绝”的巨大危机之中,这是“尴天下之大尬”。
我们要热爱大海、保护大海,先从了解大海、懂得大海入手,《大海的礼物》就是让你深入熟悉大海的礼物,请打开大礼包,看看礼物的内容。
在热带海洋上,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岛屿,组成岛屿的物质主要是珊瑚虫的骨骼,海洋地质学家称这种岛屿为珊瑚岛。那么珊瑚的骨骼是怎样形成珊瑚岛的呢?
珊瑚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的一种动物,它的形状像只袋子,袋子边上有很多花状的触手,从海洋中猎取食物,吸收养分。瑚的体壁外层细胞具有分泌石灰质的功能。珊瑚死亡后,珊瑚的骨骼与少量石灰质藻类和贝壳胶结在一起,形成有孔的钙质岩体珊瑚瑚礁。珊瑚礁削弱海浪的力量,有利于泥沙沉积,同时在珊瑚礁周围的珊瑚不断地生长,日积月累,慢慢地形成我们所见到的珊瑚礁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