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来就与众不同的建筑——北京的鸟巢 冬奥场馆大揭秘—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比赛出发点选择耐人寻味

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评出目下世界上最为新奇的十大建筑,中国占了三个,且全都在北京。它们是: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和国家体育场。人们习惯称国家大剧院为鸟蛋,而国家体育场则被称为鸟巢,以形喻名,都很允当。

一个生来就与众不同的建筑——北京的鸟巢

中央电视台

一个生来就与众不同的建筑——北京的鸟巢

中国国家大剧院


一个生来就与众不同的建筑——北京的鸟巢

“”鸟巢“” 国家体育场

西班牙作家桑塔耶纳在评价英国的建筑时,开篇第一句话便是“鸟巢是最早的建筑物”。他接着说:“我琢磨着早在人类直立行走,不再靠尾巴在林间飞来荡去之前,鸟雀便开始筑巢了。”从地球上最古老的建筑到人类文明中最为新奇的建筑,从仅能容下两只小鸟的树枝间的一只小草窝到能容纳约十二万人的巨型建筑,这两者之间几乎毫无共同之处。简而言之,前者是“本能”产生的作品,而后者则是“智能”的完美体现。没有精湛的科学技术,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鸟巢这样的建筑不可能出现在北京。

当人们真正走进鸟巢。它给人确切的感受是:它的外观给人以视觉的震撼,但其内部还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体育场。高低不齐参差不一的梁与桁、椽与檩,在一起旋转、扭动,仿佛一场酣畅淋漓的钢铁的舞蹈。真个是有形中的无形、无序中的有序。强烈的形式感让人产生进入它内部的渴望。

鸟巢内部

说它的内部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体育场,这并非贬义。由于体育比赛的各项要求,体育场首先保证的是它的功能。但是,拥有九万多个座位的体育场,毕竟对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之高。在它巨大的空间里面,高科技无处不在。单说地面,它就不只一层。可以说,它由若干层地面组成。在奥运会开幕式《梦想》这一节中,有一个高约三十米的地球从地下冉冉升起。升到地面的时候,坐在后排的人们,依然可以俯视它。这样一种空间处理,足以保证场内的每一名观众都能看清运动员在场内的竞技。运动场内的地面也是非常阔大,开幕式第一节,当2008名鼓手推着方形大鼓分六排站定时,却只能站满跑道内的中间那一部分。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讲,鸟巢都是世界级的建筑杰作。如果没有奥运,我想,这样的建筑作品不会出现在北京。中国给予世人的印象,一向是保守的、封闭的,甚至是呆板而没有笑容的。但鸟巢的出现,却让世界大吃一惊。如果它出现在纽约和巴黎,人们觉得很平常,出现在北京,他们就觉得匪夷所思。这是因为无论是外国人还是醉心于传统的中国人,都认为北京的建筑代表应该是重檐叠拱的紫禁城,是灰墙黑瓦的四合院。而鸟巢与“鸟蛋”等,都过于怪异,无怪乎有西方人惊叹:“中国成了前卫建筑设计师的试验场。”上述三个新奇建筑,的确从任何地方都看不出它们在什么地方体现了中国元素。

2008年奥运会 鸟巢现场

这让人想到闻名世界的那座埃菲尔铁塔,当它于1889年出现在巴黎城中,几乎所有法国的绅士们都不接受它,认为它玷污了法兰西文化。但是,现在它却成了巴黎的形象标志。可以预见,鸟巢与另外两个新奇建筑在北京的出现,若干年后,必将与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建筑一样,成为北京不可或缺的地理标识。

2022北京冬奥会一共有3个赛区,分别是北京赛区、张家口赛区以及延庆赛区,其中北京赛区主要承办冰上项目的比赛,张家口和延庆赛区则进行雪上项目的争夺。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是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的重要比赛场地之一,它也是国内首个达到冬奥会标准的高山滑雪赛场。与其它场馆一样,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雪飞燕”。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举行男子和女子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以及混合团体等滑雪项目的比赛。

冬奥场馆大揭秘—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比赛出发点选择耐人寻味

“雪飞燕”同样也是为了北京冬奥会而精心设计、建造的滑雪赛场,布局了7条狭长的雪道,全长21公里,从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蜿蜒而下,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高规格的高山滑雪赛道。高山滑雪项目对于国内观众而言较为陌生,由于中国运动员的整体大赛成绩一般,这项运动在国内的关注度很低,甚至很多人都不了解这项运动的竞赛规则。但它却是冬奥会赛场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也有着“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的美誉。为了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的顺利举办,在2018年7月初,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便开始进入紧张的筹建工作,在选址、实地考察、绘制图表、会议研讨、造雪储雪等环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冬奥场馆大揭秘—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比赛出发点选择耐人寻味

在2019年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部分竞速赛道已经开始进行试运行,一年之后,经过国际雪联的现场考察认证,两场测试赛得以在这片场地顺利进行。2021年7月15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竣工验收。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占地面积达到432.4公顷,共有7条雪道供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期间使用,全长共9.2公里、坡面长度超过3000米、落差约900米。在建设标准和比赛难度的评估上,位列世界前三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比赛场地一共设置了5000个观众坐席和3500个站席。值得一提的是,据相关设计人士透露,本届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出发点选择并非在高山之巅,而是选择在山顶平齐的避风之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一种谦卑的姿态。

冬奥场馆大揭秘—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比赛出发点选择耐人寻味

在索道系统设置方面,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共设计了9条架空索道和2条拖牵索道,全长约10.3公里,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各区域以及延庆赛区的冬奥村连接成为一体。不同的索道形成5个换乘站,确保运动员可以在30分钟内从延庆冬奥村抵达各个比赛项目的出发点。据介绍,索道的最高运行速度可达到每秒6米,单向每小时可运送3200人,共有206个吊厢,且都装有定位系统和无线广播系统。

此前,北京冬奥会测试赛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竞速赛道进行了男子滑降和超级大回转的比赛,场地的设施条件、比赛环境、服务体系等,让很多运动员赞不绝口。

由于高山滑雪项目的比赛需要考虑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制定了多套应对紧急、复杂的比赛环境的预案,最大限度确保冬奥会高山滑雪各个项目有序进行。而在冬奥会结束后,这片场地依然能够发挥巨大的功能,它将会被永久保留。未来这里还将打造山地体育休闲公园,成为山地自行车、登山攀岩、徒步等户外项目的运动比赛基地。

(罗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