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潇湘一片秋,动摇君手向空流——范祖禹永州打卡记 五一小长假要来了,永州各县区自驾游景点推荐,一日往返妥妥的!
洋中鱼
打卡时间: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
打卡地点:零陵

《九朝编年备要》关于范祖禹自永州安置贺州的记载

《永州金石志》所载范祖禹淡山岩题刻

《范太史集》卷二所载《水纹扇》诗作
《宋史》哲宗本纪 关于范祖禹的记载
一
船入洞庭湖,下起了小雨。春冬之交的雨,不仅让人感到潮湿,而且还有一股寒冷渗入骨髓,如同范祖禹此刻的心情。
浩瀚的洞庭湖,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人的眼光,历代名人在此留下不少吟咏。但作为史学家的他,没有李白、刘禹锡等唐代诗人的那种豪迈与洒脱,心里所惦记的还是江山社稷。
想起去年高太后的去世和哲宗皇帝亲政后的态度变化,范祖禹感觉到自己的心,如同灌了铅一样沉重,似乎要穿透船板,沉入湖底。
出洞庭,入湘江,一路逆行。与从开封府出发时坐车马不同,车马虽然颠簸,但速度颇快。而逆行的船只速度很慢,似乎力不从心,这跟自己近两年在朝中的处境何其相似!
还记得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自己中举后,被授试校书郎、知资州龙水县,在那里一待就是七年。直到熙宁三年(1070年)六月,时任翰林学士司马光向神宗举荐,才被调回京城崇文院书局,协助他编纂《资治通鉴》,负责唐史和五代史,而且一干就是十五个年头。
在编纂《资治通鉴》过程中,自己觉得全部按照恩师司马光的要求来编纂和删节,不能完整地反应唐代历史,更不能客观表达自己由此总结的历史教训,于是,在编纂的同时,把原稿进行丰富,掺入自己的评判,使之单独成书,共六册十二卷,名曰《唐鉴》。
由于《唐鉴》坚持“春秋笔法”和“鉴古知今”,“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因此获得诸多好评。当时大名鼎鼎的程颐曾说:“几案无他书,惟印行《唐鉴》一部。……自三代以后,无此议论。”比自己大四岁的好友苏轼也说:“老来不欲泛观他书,近日且看《唐鉴》。”
到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五月,四十九岁的范祖禹被垂帘听政的高太后擢升为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充实录院修撰,赐三品官,到达仕途的顶点。
这期间加上接下来的几年发生的一些大事,让人感慨万千:
革新派领袖王安石去世,岳父吕公著、恩师司马光先后担任宰相;不久,司马光去世;好友苏轼也是先回到京城,跟着又出知杭州;经苏轼介绍,次子范温成为其门生秦观的女婿;自己先后奉命与司马康同校《资治通鉴》,把女儿许配给他的儿子司马植,没想到司马康突然病故,未能目睹两个年轻人的婚礼;与黄庭坚修《神宗实录》,引起王安石门生的抗争;后来,岳父吕公著去世;跟着,最欣赏并支持司马光和自己的高太后去世……
本来,亲政后的哲宗想让自己取代苏辙,但自己坚持己见,并不妥协,于是成了哲宗新宠章惇等人的打击对象,先是调离朝廷,外放知陕州(暂住开封府境内)。跟着,外放为武安军(设潭州)节度副使、永州安置。
二
永州,原名零陵,因舜葬于附近九嶷山而得名,又因城西南有永山永水而改名。
这是一块人间的净土、文人的乐土、文化的沃土。几千年来,以上古五帝之一虞舜为开端的历代圣贤在这里留下了不少传说与诗文。特别是李唐以降,因本土书法家怀素和长期在永、道二州任职或谪居的元结、阳城、柳宗元等人的影响,使得远离京师、地处偏远的永州,早就为人们所向往。
与当年的柳宗元大致相似,尽管戴着三品官帽,但是“安置”二字的含义不言而喻。
永州知州曹季明还算客气,他提出为范祖禹安排一个上好的住处,但遭范婉拒。因为范祖禹有自己的想法:准备与家仆在近郊搭建一间简易的房子。
曹季明说:大人刚刚抵达永州,不如让下官陪你到处逛逛?
范祖禹笑道:什么上官下官的,你是这里的地主,我是客人。俗话说,客随主便,若能结伴在附近走一走,应该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的确如此,跟着柳宗元的诗文游览永州,让人十分惬意!
从东山之巅的万寿寺(原法华寺),到府衙后面的万石山;从东山东麓的华严岩,到潇水西岸的朝阳岩,再到滢澈的愚溪,范祖禹似乎触摸到了诸多历史痕迹,甚至还听见了柳宗元在此留下的轻微呼吸声。
游览了一整天,知州曹季明把他们送到临时住处,范祖禹感觉十分辛苦。
曹季明告辞时提醒说:大人,您来永州几天了,按规定要向圣上写个报告的。范祖禹点头说:嗯,知道了,我明天写好送来,辛苦曹大人派人送去汴京。曹季明说:这个自然,请大人放心。
第二天早上,范祖禹想了想,就写了一份《永州谢表》委托曹季明转呈哲宗:
臣某言:臣于正月五日,准告责授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寻,于七日起,离开封府界,于今月二十五日至永州,公参讫者罪恶盈积,重于丘山。仁圣宽容,厚侔天地。伏读训戒,感极涕零。伏念臣,鄙野陋儒,荒唐末学,往承人乏进备,官联紬太史金匮石室之书,纪先帝成功盛德之事,才不称职,罪岂容诛。无以仰述。对天之休,共成垂世之典,实由愚闇自速颠,隮宜正典刑,难逃显戮。尚蒙全贷投畀幽遐,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法唐尧之至仁,体虞舜之大智,以好生为德,故刑罚必主于轻,以不忍为心。故昆虫亦保其命,特屈士师之议,弗加萧斧之诛。禹下车而泣辜,汤开网而祝兽重。念臣禀生素弱,赋命多奇疾,病有年,死亡无日。今兹越洞庭重湖之国,邻桂岭炎瘴之乡,形魄虽存,喘息殆尽。敢不刳心念咎刻骨衔恩。蝼蚁至微,誓答乾坤之施。犬马虽毙,永怀帷盖之仁。
三
范祖禹的人虽然寄住在永州近郊的陋室里,心却依然在汴京的朝廷上。
关于哲宗赵煦,范祖禹是看着他长大的。想当年自己奉其祖母高太后之命,为哲宗进讲,每次都是毕恭毕敬。每次一定要端正衣冠,好似在皇上面前一般。讲课时,言简而当,无一长语,这就迎合了皇帝的心理。
还记得讲解《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时,自己拱手而立,再三吟诵,直到皇帝“首肯再三”,才肯罢休。
还记得夏季气候炎热,皇帝要求暂停讲书,自己上疏说“陛下今日学与不学,系他日治乱。如好学,叫天下君子欣慕,愿立于朝,以直道事陛下,辅佐德业,而致太平;不学,则小人皆动其心,务为邪谄,以窃富贵。”建议哲宗恢复讲读……
过去的事情,忽远忽近。宫廷的争斗,反复不停。
自己为什么被贬谪到永州?想来想去,应该就是元祐四年(1089年)自己干的那三件大事:
一是五月十七日,自己乞请重行窜谪蔡确。这在当时是一件影响相当大的事件,可以说是党派斗争的延续。记得当时同道范纯仁建议宽容蔡确,吕大防和刘挚也以蔡确母亲年老、岭南路远为由,主张改迁他处,但没想到高太后坚定地说:“山可移,此州不可移。”
二是六月十八日,自己阻止蔡京知成都府。朝廷安排蔡京接替李之纯知成都府,自己对此却有所顾虑。要知道,按照以往的惯例,自成都回来的多为执政,其次犹为三司使、知开封府。如果让攀附蔡确的蔡京得势,将不利于旧党之权位啊!
三是闹得沸沸扬扬的乳媪事件。当年秋天,有人传言禁中觅乳姐。皇帝才十三四岁就近女色,怎么得了?自己与刘安世在十二月二十三、二十五日连上两疏劝戒哲宗进德爱身,勿过早亲近女色。高太后开始以为是“外间虚传”,后来派人追查,发现“雇乳母实为刘氏”,所以“怒而挞之”。没想到太后去世之后,刘氏则将这笔帐记在了刘安世及范祖禹的身上。哲宗掌权,刘氏专宠,加上章悼、蔡卞等人从中挑拨,自己就被赶出了朝廷。
元祐四年,注定是一个非常之年。新党与旧党的矛盾冲突,达到一个极点。
远离庙堂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范祖禹也像陶渊明一样性本爱丘山,内心渴望过着与麋鹿为伴和飞鸿翱翔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以前只是想象,没想到来到永州,果真过上了这样的生活,还写下一首《永州作》作为记录:
京华驿候远,楚越山川分。心驰桂江水,梦绕苍梧云。夕与木石居,朝游麋鹿群。
圣治逾绳契,皇明轶华勋。炎陬暨海表,休气塞无垠。羁臣此幽挚,何以答恩勤。
四
一般来说,贬官是常人敬而远之的。特别是官场同道,害怕受牵连。
好在范祖禹凭借一部《唐鉴》而享誉四海,其声望学行为时人所重,还有一些人不畏牵连,从之游。
在永州府零陵县,有个名叫唐绩的秀才,就很仰慕范祖禹的名望,得知范祖禹谪居永州之后,就登门拜访,欲投之门下。范祖禹原本不想理他的,但对方三番五次登门,有一种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之态,范祖禹只好妥协,跟对方达成协议:不记名,不外传,常往来。
就这样,唐绩便成了范祖禹陋室的常客,范祖禹给他讲《唐鉴》,讲时事政治,讲做人准则,讲美好未来,鼓励他积极进取。
几年后的元符三年(1100年),唐绩考取进士,授衡山令。又通判鼎州,迁福州运判,在履职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良好的口碑。这是后话。
木石建筑不惧怕炎热,因为木皮的阴凉和石头的冰凉可以降温。在这种环境下,加上极少有人往来,最适合整理思绪、行文著述。当年的柳宗元如此,今天的范祖禹亦然。
一个人沉湎于做某件事或某项工作,是很容易忘记时间的。当范祖禹在永州近郊简陋的居所来回漫步时,他想起了好友苏轼,想起了编书的同事赵彦若和黄庭坚,还有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女儿和女婿,以及恩师的后人等等。
他想像一只老母鸡那样,张开自己的双翼,把那些幼小的鸡崽崽全部呵护起来,给他们以安宁,但又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行走在零陵城内或永州之野,范祖禹忽然陷入了迷惘:同样是这块古老的土地,同样是这些未曾大变的山山水水,为什么昔日可以治愈柳宗元的心理创伤,而对于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却没有什么效果?
想起元丰末年(1085年),自己与司马康重校《资治通鉴》时,恩师司马光将自己的字由“淳甫”改为“淳父”,还赞扬自己“智识明敏,而性行温良,如不能言;好学能文,而谦晦不伐,如无所有;操守坚正,而圭角不露,如不胜衣,君子人也。”
……
人生如梦,值得回忆的东西太多了!
农历十月初五,知州曹季明与参军张茂先带着两个衙役来了,邀请范祖禹去城南二十里外的淡岩去看看。范祖禹不好扫大家的兴,于是参与其中。
到了淡岩,众人在里正的引导下进入淡岩内部参观。里正一边走,一边为大家介绍。范祖禹听到这里是秦代贤士周贞实的隐居地时,不禁羡慕起周贞实来。心想:要是能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周贞实结伴隐居于斯,终日被青山拥抱,被溪水滋润,那真是陶渊明的日子了!
里正说唐代淡岩曾经兴旺了一段时间,有一高僧来到崖下,坐盘石,敷演法华 真常妙理。见二蟒各长数十尺,盘于前,师曰:‘若受吾训,当释汝形。’须[臾]化双狐,能飞鸣,名曰‘训狐 ’。师居崖中,凡五十年。
范祖禹听了,禁不住将自己幻想成了那个高僧。
参军张茂先指着洞内的柳拱辰柳应辰等人的题刻,问:我们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在此留下一点痕迹?
曹季明征询范祖禹的意见,范祖禹说:你们决定就好。
张茂先心领神会,叫人在石壁上刻下了四行字:
绍圣乙亥孟冬五日陪范公淳父曹守季明游淡山岩郡倅张茂先题
范祖禹没有想到,九年后的崇宁三年(1104年),黄庭坚来到淡岩,写下两首诗,其中“永州淡岩天下稀”一句,让淡岩驰誉天下。
五
冬去春来又一年。
永州之野的春色是美丽的,但并没有给范祖禹带来什么喜悦。要知道,心忧天下的他,一直渴望回京,继续效力朝廷,因此,便有了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所写诗句“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的那种无奈感觉。
夏天重来,范祖禹也去朝阳岩、火星岩等地走过,但没有诗兴,也没有留下什么文字。他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大宋。
只是,这个美好的愿望常常成为一厢情愿。少了太上太后的羁绊,哲宗在章惇、邢恕、董敦逸和宦官郝随、刘友端等人的鼓动下,倍加宠爱刘婕妤。而刘婕妤勾结章惇等人,大肆排除旧党成员,对于那些流放到外地的旧党成员,几乎不考虑调回京师。
所以,当范祖禹站在潇水之滨眺望汴京时,从春到秋,望穿秋水,也没有等到佳讯。
一天,范祖禹在城内闲逛,看见一个秀才手挥水纹扇,显得颇为优雅。原以为人的气质是第一位的,仔细观察之后,感觉扇子的点缀也功不可没。于是,回到郊外的陋室,他挥毫写了一首表达文人高雅趣味和孤高精神境界的诗《水纹扇》:
剪出潇湘一片秋,动摇君手向空流。微风自有云涛气,梦入江天一钓舟。
其实,范祖禹这首诗歌中蕴含着作者本人的高雅志趣和丰富想象力,营造出一种空灵优美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健拔的格韵美。
就在范祖禹写下这首诗不久,朝中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年九月,刘婕妤为了当皇后,设计陷害孟皇后。哲宗下诏废掉皇后孟氏,章惇、蔡卞等人趁机向哲宗进言,说高太后执政时曾有过废掉哲宗而另立皇帝的想法,因为当时刘安世和范祖禹曾上书高太后说小皇帝过早接近女色。
哲宗一听,心里来气,便以“构造诬滂罪”将刘、范二人继续贬逐,范祖禹贬为昭州别驾、贺州安置,刘安世英州安置。
就这样,在永州待了将近一年零九个月的范祖禹,卷起包裹继续南下,于十月抵达新的贬谪地——贺州。
【来源:永州新闻网_永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五一”劳动节临近,想必每天穿梭在喧嚣城市之间、忙碌在狭小办公室中的各位,此时此刻都想着能带上全家老少或朋友,去呼吸大自然的空气、享受假期的那份轻松与宁静。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外出游玩,自驾当然是最好的短途旅游方式,带着全家人游走于城镇乡邻乡、山水之间,接下来小编就为旅游爱好者推荐,永州特色旅游景点。
1九嶷山舜帝陵景区
舜帝陵位于宁远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九疑山,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庙。舜帝陵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两个自然院落,九个单体建筑,从外入内有玉带桥,仪门、神道、山门、干门、拜殿、正殿、寝殿、左右厢房、左右碑房和碑廊,三面宫墙环绕;气势恢宏,结构严谨,是我国始祖陵中最高最大的陵,被称为“华夏第一陵”。
景点位置: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
2祁阳浯溪碑林景区
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城(浯溪镇)西南部湘江大桥南端的浯溪公园内。距离永州市区五十多公里。此处苍崖石壁,濒临湘江,巍然突兀,连绵78米,最高处拨地30余米,为摩崖文字天然好刻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百姓喜爱的“湖南省景”、湖南新“潇湘八景”。
景点位置:永州祁阳县城西南的湘江西岸
3双牌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郊区,双牌县东北隅,属五岭山脉,1982年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被誉为人间“灵山福地”。是国内外少有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少数尚未得到很好开发的旅游宝地。
景点位置:湖南省永州双牌县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4柳宗元文化旅游区
柳宗元文化旅游区位于永州市零陵区柳子街中段,系纪念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的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南宋又重建,现存的柳子庙是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的。
景点位置:永州市零陵区愚溪南路
5宁远文庙旅游区
宁远文庙,又名学宫。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城西南隅,原建于汉泠道故城(今名东城),宋乾德三年(965年)随县城迁建于此。文庙是中国古代社会里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祭祀历史文化名人也子和唯一官司办的学府,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庙、学合一的教育机构。宁远文庙在我国现存的文庙真建筑(含也庙、文宣王庙、学宫、夫子庙、先师庙)中,是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两座建筑之一,南北长170.8米,东西宽60.2米,占地10282平方米,其规模在全国现丰文庙中屈指可数。
景点位置:永州市宁远县城西南隅
6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
舜皇山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东安县境内,地理位置为县城西南29公里的大庙口境内,南与广西全州县交界,西、北与新宁县接壤,园区南北长42.5公里,东西宽17.5公里,总面积为14548.6公顷,地外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是全国众多名山大川中唯一一座以帝王名号命名的千古名山,其主峰海拔为1882.4米,被誉为“天设湖南第一峰”。 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素有“绿色明珠”、“生态王国”、“蝴蝶王国”之美称。舜皇山森林公园主峰舜皇山(原名红云山)海拔1882.4米,比五岳之首的泰山还要高出300多米。
景点位置:永州市东安县大庙口镇
7江华秦岩旅游区
秦岩溶洞位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城沱江镇东南38公里的白芒营镇秦岩村秦山(吴望山),相传为秦始皇开疆屯兵之遗址,是江华八景中颇有影响的胜景溶洞,属喀斯特地貌。
景点位置:永州市江华县白芒营镇秦岩村
8新田县龙家大院旅游区
龙家大院位于距新田县城近15公里,连绵大冠岭山脉深处的山坳间。“村连幽径拖青黛,门瞰群山拥翠微”是其幽雅环境的真实写照,全村均为龙姓,为史籍记载以“敦厚周慎、口无择言”之“八德:著称于世的东汉零陵郡太守龙伯高的后裔,宋神宗元丰年间迁居至此,已有千年历史。
景点位置:湖南省新田县枧镇龙家大院
9祁阳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湖南省祁阳县潘市镇龙溪村距衡昆高速公路出口1500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大院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历经80余年陆续营建至万历十年(1583)才全部建成,是目前祁阳乃至永州年代久远、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古民居。
景点位置:永州市祁阳县潘市镇龙溪村
10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
永州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坐落于“女书复活岛”美称的浦尾岛上,离江永县城15公里。四面潇水环绕,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这里是著名女书自然传人高银仙、胡慈珠、唐宝珍的故居地,是女书流传的核心村落。女书园是2002年修建的,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采用的是仿明清式建筑风格。女书园是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记录、储存女书文化的资料中心,主要通过实物、文字、图片、音像等形式,展示女书原件文献、作品、工艺、书法、学术成果与民俗风情,全面介绍厚重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景点位置: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江圩镇
11江永千家峒国家森林公园
千家峒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境内,总面积4430公顷。千家峒是一个山间盆地,四周被崇山峻岭环抱,面积约16平方公里,进出仅有“穿岩”唯一通道。这里至今保存着“盘王庙”“盘宅妹墓”、“平王庙”等瑶族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神奇动人的民间传说,保留全国仅有的“女书”文字;境内鸟山,白鹅山、白鹅洞、白鹅飞瀑、双塘映月、马山、狗头岩、大白水瀑布、金童放牧、天女散花、三峰霁雪、仙人桥等自然景观迷人,宛若仙境,被喻为瑶族的“桃花源”。几百年来,无数迁居国内外的瑶脆来到这里寻根祭祖。
景点位置:永州市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
12江永上甘棠景区
上甘棠村距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现有453户居民,共1865人,除7户人家是建国后迁入该村的异姓外,其他都是周氏族人。周氏族人自宋代以前就开始定居上甘棠村,世代繁衍,延续至今。该村是湖南省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村内至今仍保存着200多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此外,村庄里留下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如明万历四十八年的文昌阁、明弘治六年的门楼、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年的步瀛桥、民国二年的石围墙等,还有一批明显带有宋代特征的古建筑。创建于一千多年前的村庄,在历经千年风雨后,村庄的村名、位置、居住家族始终不变。
景点位置: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的夏层铺镇
13新田谈文溪古村
谈文溪古村隶属三井乡,距新田县城以南15公里,坐落于福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武当山脚下,风景优美,四面环山,青山叠翠,生机盎然,是一个拥有260户1200多人的古村落,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古村占地14200平方米,现存古民居30余栋,房屋200余间,古建筑面积达6800平方米。该村现今保存完好气势恢宏的“门楼”、古朴典雅的“影壁”、雄伟庄重的“文溪家庙”、小家碧玉的“绣楼”、儒门德踵的“三太守四进士”、商贾云集的“客栈”、栩栩如生的“灵龟化石”、雄奇壮美的“笋矗云根”、精彩纷呈的“民间戏曲”以及神奇神秘的民间传说等,多样化的古建人文景观和独特多元化的古村落文化,使谈文溪成为了湘南古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游览观赏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古文化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谈文溪先后于2009、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永州市新田县零四五县道
14蘋洲书院
蘋洲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由零陵人、江苏桃源(今泗阳)县令眭文焕父子创建。光绪十三年(1886),湘军名将王德榜、席宝田重建,周崇傅为山长。近年第三次重建。自创建至今历时274年之久,萍洲书院清代又称白萍洲书院、白萍书院,因建于萍洲之上而得名。“萍洲”因生长白苹而得名。“白萍洲”、“萍洲”名称源于《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登白苹兮骋望,与佳人期兮夕张。”“白苹”又作“白薠”,意义相同。胡文英《屈骚指掌》云:“薠草有青白二种,青薠草似香附,生楚北平地,白薠草似藨草,生楚南湖滨。”柳宗元《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诗:“非是白萍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所说“白萍洲”为永州实景,“潇湘”用湘妃典故,诗句全由演绎《楚辞·湘夫人》而成。
景点位置:永州市零陵区西北郊
15道县周敦颐故里
周敦颐故里,是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故乡,位于道县清塘镇楼田村,距县城6公里。据有关资料证实,鲁迅、周恩来均为周敦颐后裔,因此该地也是鲁迅、周恩来祖籍之地。景区内主要有周敦颐诞生故居、濂溪祠、道山、道岩、圣脉泉、圣脉矿水厂、濂溪风光、濂溪河、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用火薰死数百人)、太极厅、观音洞、安心寨、石臼、圣人相会、一洞天、古寨门、莲花池、小月岩。道岩中有:掣天柱、龙宫洞、石象戏珠、莲花等二十四个景点。故里景区曾在古道州八大景中占两景(即道山和濂溪风光)。
景点位置:永州市道县清塘镇楼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