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它在五岳中的名气一直很低? 山西唯一的一座“国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合称为“五岳”。
天下之山,五岳为尊,在中国古代,五岳的地位一直非常受人推崇。
可是,在五岳之中,有一座山的存在感却向来比较低,低到甚至经常被人们忽视。
它就是“北岳恒山”。

恒山的知名度无法和泰山、华山相提并论,也不能和黄山、庐山这种五岳之外的名山相媲美。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它究竟坐落何方,假如不是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里写了个”恒山派“,或许有一些人连听都未曾听说过。
“恒山”既然名列五岳之一,它的存在感和知名度到底为何如此之低呢?
一、地理位置存在争议
恒山之所以名气比较低,首先一个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存在争议。
为何这么说?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北岳恒山”。一个恒山在河北省,另一个在山西省。

两座“北岳”
山西省的恒山,也就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北岳恒山”。它位于今天山西大同的浑源县到朔州市之间,地处山西北部高原,是一条长达200公里的绵延山脉。

山西北部的恒山山脉
不过,这座“恒山”是明朝末年才被确立为“北岳”的。在此之前,北岳都指的是河北省西部的另一座“恒山”,也就是位于河北保定阜平县的大茂山。
大茂山,在古时候也称为恒山、常山。从先秦至明代,它一直都占据着“北岳”之名,同时担负着祭祀天地之职责。这在很多史料中都有相关记载,例如北宋沈括所作《梦溪笔谈》中曾说:“北岳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
河北省恒山(大茂山)
为什么天底下会存在两个“北岳恒山”呢?其实这和明朝的迁都有关。
明朝永乐年间,都城从南京迁移到了北京,大茂山本来在都城以北,现在却变成了都城以南。既然是北岳,却跑到了都城的南边,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两座“恒山”的地理位置
于是,明朝朝廷便将北岳改到了北京偏西北方向的山西浑源。自此以后,“北岳恒山”就搬了一个家,从河北阜平县的大茂山变成了今天山西浑源的恒山。
正是由于这次“北岳搬家”,所以使很多人对恒山的地理位置感到迷惑,导致其存在感大大地降低。
二、极北之地
恒山的存在感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位置太靠北了。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疑惑,既然是“北岳”,当然位置在北方,这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就在于:恒山的位置太靠北,已经超出了中原文化覆盖的核心范围。
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大一统的长寿王朝也不过只有汉、唐、明、清而已,更多的时候北方都是被草原游牧民族所占领。例如鲜卑建立的北魏、契丹建立的辽、女真建立的金、蒙古建立的元等等。
北宋时期,恒山位于宋辽交界位置
也就是说,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中,北岳恒山要么是处于游牧民族的管辖之下,要么是处于战争的最前线。在这种情况下,古代的恒山很难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和光临,很难积攒下一个名山大川所必须的人文气息。
五岳的地理位置
而反观其他四岳,华山位于长安附近,嵩山地处洛阳之畔,泰山则耸立在山东平原上,一枝独秀。就连地处湖南的南岳衡山,也因为衡阳回雁峰的美名,以及岳麓书院的人气而名甲天下。这四座大山基本上都处于古代儒家文化的核心地带,自古名流往来,题咏不断,对比之下,北岳恒山的位置的确相对的有点边缘化,因此名气也就相对较低了。
三、恒山山脉
北岳恒山与其他四岳相比,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它本质上是一个山脉,而非一座山峰。
恒山山脉
从地形图可以看出,北岳恒山起于山西大同的辉源县,终于山西朔州市,是一座长达200多公里的山脉。其主峰为浑源县的“天峰岭”,海拔高度为2016米。本来这个海拔在五岳之中算是比较高的了(仅次于华山的2160米),但是,整个恒山山脉上还有非常多的高峰,仅海拔超过24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8座,海拔2000米以上的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些高山群峰的衬托之下,恒山主峰的高度并不能显得特别的突出。
恒山主峰—天峰岭
恒山山脉峰岭起伏星布,群山壁立,犹如一条匍匐在山西北部的蜿蜒巨龙。不得不说,它的气势的确恢宏庞大。但是,由于它是一条山脉,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山峰,所以立身于群峰之中,很难有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从这个方面来说,恒山与坐落在平原地带的泰山、嵩山相比,在气势方面还是有些相形见绌。不是因为恒山不高,而是因为周围地势环境的衬托。
屹立在山东平原上的东岳泰山
四、与“衡山”同音
最后,人们之所以对恒山的印象不够深刻,还跟它与南岳“衡山”的发音相同有关。
由于发音的原因,很多人经常分不清“恒山”与“衡山”的区别,更是经常把二者混淆。所以,恒山的存在感不强,也是存在一些客观原因。
不过,虽然恒山在五岳之中的名气相对较低,但它仍然是我国名山大川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星。
它地处极北,绝塞独秀,号称“人天北柱”;它戍卫着太原盆地的北部,坐拥雁门关、平型关、紫荆关等雄关险隘,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山上的悬空寺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悬崖峭壁之间凌空建阁,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还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成为了全真教的祖庭圣地。
恒山悬空寺
由于地理和人文的种种原因,恒山一向存在感不高,它虽然名列五岳,却向来被人们忽视。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它独有的那种钟灵毓秀的气质,以及屹立塞北的不屈和孤傲。或许我们应该改变以前的看法,到恒山走一走,看一看,对它进行重新的审视和品读。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许多到过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北岳恒山的学者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北岳恒山担得起中华“国山”的称号,值得每一个华夏儿女去朝拜。为什么这样说呢?容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恒山山门
国山必须是祭祀帝王的地方,北岳恒山祭祀的是颛顼大帝。古语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古代中国的历代皇帝都要祭祀五岳四渎、华夏祖先。《尚书·帝典》记载:“有舜十有一月朔,巡狩至北岳”。《尚书·禹贡·导山》记载:秦始皇东巡时过"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前汉书》中记载:汉武帝天汉三年春三月(前98),至泰山修封后,又亲来恒山进行祭祀,举行了“瘗元玉”的曲礼,并第一次将恒山封为神。《魏书·礼志》记载:辛未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恒岳。明年,帝南巡,过石门,遣使者用玉璧牲牢礼恒岳。《隋书·卷七志第二》记载:炀帝因幸晋阳,遂祭恒岳。三皇五帝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而北岳大帝颛顼就是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是黄帝之孙,姬姓,华夏人文始祖之一。颛顼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十五岁时就辅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封于高阳(今河南杞县东),故又称其为高阳氏。黄帝死后,因颛顼有圣德,立为帝,时年二十岁,列为五帝之一。颛顼在位期间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界线;建立了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改革了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宗”。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远古时北岳恒山为他的驻所。北方天帝,据五行之说北方为玄(黑)色,因此又称颛顼为“黑帝”。据《道藏经》说,五岳之神,分掌世间万物。其中,北岳大帝主掌江河淮济、四足负荷等事,也就是说北岳大帝颛顼不仅是咱们的人文始祖、玄武大帝,还是主管华夏大地的水神。《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那么,北岳大帝就代表着天地之道,善利万物;北岳恒山就是上善之地,在中华名山之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北岳大帝
国山必须是祭祀尊贵女神的通天之地,北岳恒山祭祀的是黄帝之师——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是黄帝之师,也是圣母元君弟子。而圣母元君是老子的母亲,道教神仙地位最高的女仙。据说九天玄女武艺高强、精通法术、未卜先知,有时手持“天书”,俨然是一位代表圣母元君向人间传达天命的通天使者。汉代的纬书《龙鱼河图》载: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如果没有九天玄女的帮助,哪里会有黄帝一统天下。北岳恒山的九天玄女庙是全国九天玄女庙的祖庭。女性天然担负人类生殖繁衍的神圣重任,女神就是人类母亲的代表、送子娘娘的化身。所以北岳恒山九天玄女庙不仅是全国九天玄女庙的祖庭,而且还是信众民间信仰的送子娘娘庙,远自海外华侨都以朝拜北岳恒山九天玄女庙为人生幸事。同样的,东岳泰山像北岳恒山一样,作为中华国山也祭祀另一位尊贵的通天女神——碧霞元君。浑源县上天有女神,下凡有美神。浑源县流传着一句民谚:“到了浑源州,回家把妻休”,表达的意思是浑源的女孩子个个长得水灵秀气、美丽动人,来浑源的游客到了浑源被浑源美女吸引住了,都忘了回家了。浑源女孩美的原因,一是因为浑源女孩喝得是北岳恒山的甘泉,洗得是“北方第一泉”——汤头温泉的水,皮肤长期被滋润得水灵白皙:二是因为浑源女孩经常以富硒的恒山蘑菇为菜,面色微微红润健康,无须再添胭脂描画,充满自然之美;三是浑源女孩个个心灵手巧、勤劳朴素,刺绣、主厨、料理家务样样精通,出嫁前是母亲的好女儿、好帮手,出嫁后是大家庭的贤妻良母;四是浑源女孩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九天玄女娘娘求来的,沾了北岳恒山女神亲戚的光,个个都是妙曼仙姿,天赐一幅媲美仙女的美丽容颜。

九天玄女娘娘
恒山道教协会祭祀栗公
国山必须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北岳恒山的李峪彩陶文化遗址和李峪青铜器遗址是中华远古文明的两处重要遗存。李峪彩陶文化遗址,位于浑源县城西东坊城乡李峪村的自然村——东湾村的南面庙坡上,由中国科学院考古学研究所白万玉先生发现。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等从器型、色彩、绳纹、薄厚等方面考证,认为受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与距今4000年龙山文化的影响。龙山文化时期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代之前或与夏初略有交错。法兰西院士、集美博物馆馆长贾立基先生评价说:“牺尊来集美博物馆展出三个月……法国观众将在其中发现中国春秋时期铸铜工匠精湛的创作水平。”而这件代表中华青铜时代第二个高峰佳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青铜艺术珍品、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牺尊,就是出土于北岳恒山北麓的李峪青铜器遗址。从有关资料看,所有面世知晓、保存基本完好的青铜器(包括运到法国的、县衙收缴的、美国、瑞典、德国和英国博物馆收藏的),大约共计六十多件。目前,知道下落的尚有四十余件,分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法国吉美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德国库隆东方美术馆等处。这些以生动的形制、高贵的纹饰、精良的铸造工艺著称于世的李峪青铜器,就像一颗镶嵌在中国青铜艺术桂冠上的明珠一样,抖落历史的风尘,焕发璀璨的光彩,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彰显出北岳恒山文化独特深厚博大悠久灿烂的文明!
李峪彩陶
牺尊
国山必须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之地,北岳恒山是佛道儒三教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佛道儒三教文化摒弃对抗、融合发展,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脉和基因。北岳恒山是道教全真教的发源地,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主张“三教合一”,他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北岳恒山有一座悬空寺,原名崇虚寺,建于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金龙峡谷的万仞绝壁之上,是一组由90根长短不一的立柱垂直支撑的三层朱红色建筑群。始建于距今1500余年的北魏后期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后经唐、宋、金、明、清历代重修。悬空寺是世界罕见的摩崖古建之一,被称为“空中奇阁”、“恒山第一景”,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十大超乎常理的“危”建筑之一。唐朝大诗人李白游览悬空寺时叹为“壮观”,并吟诗《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在悬空寺的最高层有一座三教殿,就可以欣赏到王重阳主张的“三教合一”文化奇观。三教殿里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位教主同殿供奉,佛以慈为怀,普渡众生;儒以和为美,仁者爱人;道以虚为根,法乎自然。三教和而不同,相互补益,平等相待,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对各种文化皆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和恢宏气度。为此,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称北岳恒山的悬空寺为“天下巨观”,清代进士、宁国府教授陆寿名在《续太平广记》中赞为“真天下大巧而异观也”,泰国公主赞叹为“空中显佛心”。除悬空寺外,北岳恒山之中的三教融合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三教融合文化代表的纯阳宫、关帝庙等等,都在向游客默默讲述着华夏民族三教融合的故事。
悬空寺
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位教主同殿供奉
国山必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岳恒山之险“可折天下之脊”。北岳恒山位于塞外通往中原的要冲地带,很多熟悉的关口如平型关、雁门关正位于此,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征战。“春秋时,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战国时,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两汉时,匈奴利用恒山争天下;东晋时,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北魏时,拓拔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代时,赵氏家族仗恒山守天下;金代时,女真族恃恒山而鞭天下;元代时,蒙古族自恒山南下而灭天下;明代时,徐达借恒山而保大明稳天下。清统天下,也凭借的是以恒山为主体的长城沿线天险。如果您是一位航拍爱好者,那么当你在浑源上空遥控无人机进行拍摄的时候,你会发现浑源县到处都可以看见一段段蜿蜒起伏于北岳恒山的长城,一座座饱经岁月沧桑的堡寨,一墩墩华衣剥落却仍然顽强屹立的烽燧……印证着北岳大地、塞上浑源的古老和神奇,诉说着浑源极为曲折丰富的边塞风骨。
乱岭关长城
国山必须是奇珍异宝出产之地,生态环境极佳的北岳恒山之麓出产全中国最好的“黄芪、恒蘑、灵芝仙草”,是谓“恒山三宝”。恒山黄芪种植历史悠久,品质纯正上乘,知名度高,是“全国道地药材基地”、“国家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在国内外拥有极高的声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学专家、“黄芪研究之父”肖培根通过多年的研究认为,恒山出产的黄芪化学成分的皂苷量、黄酮类、多糖类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黄芪,“天下第一”、“黄芪之乡”名副其实。北岳恒山生长的蘑菇俗称“恒蘑”,是一种营养极高的食用菌类作物,又称"天花菜",北岳恒山的稀有特产。主要品种有:香蕈、秋露白、银盘、狗爪等。恒蘑的特点:肉质细嫩,色泽乳白,菌体肥大,油性大,香味浓,可烹制成多种荤素名肴,是席上珍馐,以恒山山脉上的天峰岭、千佛岭、莲花山以及五台山等附近山岭为主产地,出产的品质最佳。做出菜来色泽素洁,口味鲜美清新,口感嫩脆爽滑。元代吴瑞《日用本草》中有关于恒山蘑菇这样的记述:形如松花而大,香气如簟,白色,食之甚美。北魏时就被选做宫廷菜,是三晋传统的著名特产。北岳恒山自古出产灵芝仙草。恒山有“十八景”,其中有一景:紫芝峪,因产灵芝草而得名,灵芝草又名元芝、紫芝,有起死回生,益寿延年之功效。明嘉靖三十五年,诏令在河北曲阳北岳庙附近的大山上找灵芝草,结果没有找到。于是,嘉靖皇帝就派大臣到浑源的北岳恒山采灵芝草,结果不负所望,在北岳恒山紫芝峪共采集了十二株,状如云锦,皆是极品,上贡皇帝。从此以后,年年采集进贡。据说株株灵芝草有双头蛇护卫,甚是难采。灵山才有灵芝,北岳恒山采灵芝也成为北岳恒山改祀回浑源北岳恒山的重要原因之一。
莲花山
裕隆祥菌菇
国山必须有圣水相伴,北岳恒山山美水更美。北岳恒山主峰所在的浑源县得名也源于水,据说是恒山的南山上八水汇浑之意。浑源的水也特别神奇:浑源汤头温泉是中国北方第一泉,康养疗愈效果明显,曾经建有北魏行宫,皇帝妃嫔每年都到此沐浴避暑;浑源神溪湿地是国家级湿地公园,荷花盛开,天鹅栖息,风景绝美;浑源的恒山湖是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钱正英设计建造的拱形大坝水库,悬寺飞瀑,虹桥飞架,湖光山色,山水圣境;浑源甘泉酿出的浑源酒,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绵长,古语有:“吸水烟下兰州,喝烧酒浑源州”的美誉,曾经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自古以来,浑源县驻守着两位水神,其中一位水神是玄武大帝——颛顼,一位是神溪水神——律吕。有人说:北岳恒山之域的水为啥好,就是因为这里住着两位水神。
神溪湿地
浑源酒
国山必须能汇集能工巧匠精制巧夺天工的国宝艺术精品,北岳恒山有“雪庵的大字、皇帝的匾,永安寺的壁画金灿灿;界庄的瓷,神溪的钟,悬空寺的佛像脱砂成”等诸多历代艺术大师制作的宝贝。国保单位永安寺内传法正宗殿门上檐下挂着“传法正宗之殿”六个大字匾牌,浮刻木面,字体方正,笔力苍劲,体兼颜柳,是元代高僧、著名书法家雪庵的手笔。他的存世大字特别罕见,东海徐邦达赞其书法可与耶律楚材相媲美。大书法家赵孟頫惊叹雪庵的大字“当世无我逮者,而此书乃过我也”。雪庵又名释溥光,一作普光,字玄晖,大同人,经史子传无不贯通,诗作冲淡粹美,书法笔力精劲、气势磅礴,又长于画,元世祖封他为昭文馆大学士、赐玄悟大师。恒山庙有两块清代御书匾额,一块在正殿殿内,高悬在北岳大帝圣像上方,为康熙皇帝御书“化垂悠久”匾额;第二块悬挂在马殿山门牌楼中央,为道光皇帝御书的“人天北柱”匾。康熙皇帝御书雍容华贵,道光皇帝御书清逸典雅,是帝王书法之中的精品之作。永安寺的壁画据考证初绘于元代,明清以后多有重绘之处。四壁布满的巨幅工笔重彩画高3米、长56米、总面积186.09平方米,绘有天地人三界各种人物895人。整个壁画嵌金描彩,笔力遒劲流畅,色彩鲜丽华贵,人物刻画细腻,表情栩栩如生,是国内现存极少的壁画精品。浑源县界庄等窑址烧制的青瓷是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品种之一,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其中的镶嵌青瓷更是以往陶瓷考古中所罕见的一个品种,人们常用“千峰翠色”、“瓷海明珠”来形容这种青瓷釉色之美。浑源窑生产的白瓷也是名声远扬,为中国瓷业“南青北白”中“北白”的代表品种之一。浑源窑是黑釉瓷器的主要产地之一,生产的黑瓷是中国古代北方瓷器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釉色瓷器,其中的黑釉剔花瓷器,是黑釉瓷中装饰性最强、最具艺术效果的品种,被文物专家孟耀虎先生称赞为“乌黑如漆、匀净细腻”,是金代山西民间瓷窑装饰艺术的一朵奇葩。神溪的铸钟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工艺精湛,它年代长、影响大、价值高,是一项重要的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据中科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学者鉴别和认定,浑源铸钟技艺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古代塔基遗址是一脉相承、同出一辙的,源于辽金时期,距今已有1000年左右。这项重要的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已于2011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悬空寺内的文物价值极高,寺内有各种铜铸、铁铸、石雕、泥塑等各种神像78尊,其中三佛殿内供奉的脱纱三世佛像,为唐代所制,运用了高超的脱纱塑像工艺。我国早期的脱纱佛像大都流落国外,现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及西雅图博物馆各藏有唐代的脱纱佛坐像。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尚存鉴真和尚之像也是脱纱佛像,是鉴真和尚从我国把塑像技艺传承过去的。悬空寺三佛殿内供奉的三尊唐代脱纱三世佛像,小巧玲珑,庄严慈悲,其重量只有2.5公斤,工艺精湛,为稀世珍品。
永安寺壁画
界庄窑的黑釉剔花小口罐
北岳恒山的美几天几夜都说不尽,就以上简单描述也可以窥斑见豹,足以证明北岳恒山是中国锦绣山河的代表、江山社稷的象征、国脉传承的载体、中华民族的“国山”“圣山”,是全人类共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在华夏儿女心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作者:杨新儒 编辑: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