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渡河谷深处的“红色名城”——泸定 三色渐变·红色旅游线路①丨国庆大假,红色历史名城泸定愈加“红火”
G318线
素来有“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之说
蓝天、白云、森林、草地
湖泊、峡谷、冰川、雪山
······
这一路的自然风光,总会让人在不可思议中迸发出无数的感叹,一站一美景,一站一诱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沿G318线,走进大渡河谷深处的这座“红色名城”——泸定。

红色名城——泸定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段(局部)拥忠 摄

磨西共和村民宿 记者 兰色拉姆 摄
游客体验泸定铁索桥
红色文化体验游
这里山有故事,桥有传奇,走上“中国红色第一桥”触摸那一根根冰冷的铁锁链,去聆听革命先辈发出的历史跫音和“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句。
“川西盐关第一桥”是历史赋予这座桥的文化标签。穿过那一条勇士路,每一步都与长征足迹重合,直至尽头走进一页英雄的历史。
在巍然矗立的英雄丰碑下,接受一次心灵的革命洗礼;在震撼人心的剧场里,亲历那个激荡的夜晚,英雄夺桥的“惊、险、奇、绝”;在长征干部学院,瞻仰革命先烈、感受红色教育。
还有那座“川藏第一桥”,“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的神奇,给予你心灵的启迪和吸引。
这里的每一个红色景点都是经典,值得您一一打卡。
主题线路推荐:
岚安古镇-大渡河大桥-泸定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分院-二郎山-化林古镇-磨西古镇
茶马古道体验游
趁兴来到古色古香的茶马古道重镇,拾掇历史的遗风神韵,俯仰之间都是沧桑斑驳的故事传说。
那一段流逝在历史长河中的艰辛和辉煌,早已尘封在热闹的古镇里,化成浓浓的文化情愫。
青砖石瓦的古道老街,时光斑驳的吊楼木房。这里的一切都古老而厚重。
主题线路推荐:
冷竹关-岚安古镇-泸定桥-冷碛古镇-化林古镇-飞越岭-磨岗岭-磨西古镇-雅家埂
高山生态风光游
如果说人间最美是清秋,我想那一定是泸定秋天的样子,山川披锦秀,江河挂云端。
这里离成都仅有3.5小时车程,却好似进入了另一番天地,美得惊心动魄令人魂牵梦萦。
自然造就的蜀山之王直插云海,天气晴好的时候露出它的真容,威严地俯瞰着四周生灵。雪山脚下,举世无双的大冰瀑布,气势磅礴,瑰丽非凡。
漫步在林间小径,揽一怀绝美秋色,踩着缓慢的步伐,感受大风景里的小风景。
海螺沟的红石公园被称为“世界的红石公园”,红石在河谷山间堆砌成滩,远远看去好像是用红石铺成的一条红河。
主题线路推荐:
二郎山-海螺沟-燕子沟-雅家埂
大渡河谷康养游
在泸定,您还可以来一场“清心养肺”的康养体验之旅,这里阳光丰沛、生态富氧,田园风光优美宜人,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是康巴高原和川渝两地人民心中,越冬消夏的“舒适谷地,宜居之乡”。
在繁忙的世界中,泸定乡村的时光依然悠闲,约上三五好友,在农家小院话话家常、喝喝茶、搓搓麻将、品农家小吃,泡泡雪域温泉,涤荡身体每一个细胞,疲惫尽消感受“茅塞顿开”的舒畅感。
一切美好从这里铺开,不用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只感受当下的美好。
主题线路推荐:
烹坝镇-伞岗坪天路新村-泸桥海子仙居-杵坭樱桃谷-德威五彩田园-湾东温泉度假村
2022年6月16日起
甘孜州全域景区推出优惠政策
对国内外游客实行门票半价优惠
对学生(含留学生,持学生证)
实行门票全免优惠
“红色名城”——泸定等您来~
来源:泸定之声
川观新闻记者 兰珍 文\图
十月的泸定,秋高气爽,惠风和畅,青山绿水间的小城,大渡河奔流而过,自然风光与历史底蕴交相辉映,特别是有了“红色”装点,更添文化韵味。
10月1日上午9时,国庆大假浓厚的节日氛围已经填满整个泸定县城。熙熙攘攘的泸定桥广场上,穿梭的游人拍照、休憩、问询,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广场正对着的泸定桥东桥头,排队上桥的游客队伍弯弯绕绕已达百米开外。扫码、检票、进闸,依次有序上桥。阳光下,泸定县城的温度迅速升高,一如游人的热情,大家一批又一批走到桥上,一拨又一拨接续而来。

1935年5月29日,红军“惊险奇绝”飞夺泸定桥,使泸定这座川西小城蜚声中外,孕育出了“不畏艰险、舍生忘死,敢于拼搏、勇于胜利”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泸定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名城。今年国庆大假,这座历史红色名城再次成为全国各地众多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地。

游人络绎不绝,红色泸定桥深受青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泸定桥排队的游客中,11岁正上六年级的曾梓晗铿锵有力地背诵着《七律·长征》,戴着口罩下的双颊紧绷,双眸认真坚定,熟悉的诗词流畅且情绪饱满地从他口中朗朗而出。

据曾梓晗母亲介绍,他们一家三口今早4点过从成都出发自驾到甘孜州,特意到泸定桥来感受历史。一路上,孩子在车里来来回回背诵《七律·长征》。“孩子刚升六年级,不久前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诗,课堂上老师讲解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他特别喜欢,每每说起既紧张又热血沸腾。趁着假期,带他来看看泸定桥,亲身感受一下红军当年长征时的艰难险阻,从书本挪到现实,对于孩子学习和感触将会更大。”
波涛滚滚的大渡河奔腾不息,摇晃不定的铁索桥让不少游客一下子回到诗词描绘的场境中。“红军当年只攀着铁链都能过河,我也不害怕,我会自己走过去。”听到11岁曾梓晗表态,周围的游客纷纷点赞。
91岁的晏素琼
在一旁,来自自贡的91岁奶奶晏素琼杵着拐杖,听到孩子的话,眯着眼睛笑开了。因为年纪较大,腿脚不便,晏素琼不能亲自走上泸定桥感受一番。靠着河岸边,晏素琼抬头望着大渡河上摇曳的泸定桥,看着桥上来来往往的游客,不时和儿子刘军交流。“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身由十三根铁链组成,桥长101.67米。1935年5月29日下午4时,红军22勇士为先锋,正面突击夺取东桥头……”刘军是一位人民教师,这是他和家人第三次来到泸定,而母亲晏素琼是第一次来,他的讲解也格外缓慢细致。“今天是国庆节,感恩祝福,愿祖国繁荣昌盛。今天和母亲来到泸定桥意义更不同,感受这里浓厚的红色文化,更让我们后辈懂得历史的艰难、胜利的不易,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
截至1日16时,泸定桥头排队上桥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景区工作人员曹凤舒介绍,今日泸定桥景区预计游客将达到8000人次,是平时非假日的3倍。
擦亮红色名片 泸定桥景区提档升级
“红色”是泸定的底色。目前该县境内有泸定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岚安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医院等红色遗迹遗址。作为现存保存最为完好的红军长征战斗遗址,泸定桥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是重点组织规划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也是重点建设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更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
“红色”是泸定重要的文化基因,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泸定不断擦亮红色名片。
沿着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路线,从东桥头跨入西桥头,两步开外,便走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桥示范段。巨大铜塑红军雕像背靠青山,攀着铁索,凝望着大渡河上搭建300余年的泸定桥,带着历史的视角,见证而今的泸定。这里不仅是泸定新晋的长征历史打卡地,更是直接连接泸定桥与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的重要红色文化长廊,将大渡河两岸红色景点连片成区。
2019年开始,泸定县与四川能投集团合作,投资18亿元,倾力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桥示范段。其中主体一期项目已于今年“七一”前完工。
同时,依托红城绿谷“红+绿”旅游发展定位,泸定将境内精品景区景点加以串联,打造“泸定桥—岚安古寨—化林坪—磨西古镇”“烹坝骑游小镇—泸桥海子山居—杵坭樱桃谷—得妥湾东温泉”等乡村旅游与红色传承相结合的红色旅游路线,让游客在乡村旅游感受美的同时,接受红色教育。
目前,泸定县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历史机遇,进一步促进泸定桥景区提档升级,已启动泸定桥景区创5A工作,创5A景观价值报告编制完善工作正在有力推进中。
视频拍摄剪辑 宁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