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有三个孔,为啥要叫九眼桥? 改善人居环境 群众更有获得感

明明只有三个孔,为啥要叫九眼桥?明明只有三个孔,为啥要叫九眼桥?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里写道:“城市不会轻易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

如今,每一座城市越来越像,走在街头巷尾,你很难感知到这座城市的过去。但其实,旧时光就隐藏在这一个个不起眼的街名、地名背后。

01

成都以桥、河、池命名的地方

明明只有三个孔,为啥要叫九眼桥?

上世纪40年代,锦江上的渡船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把成都称作他所看到的另一个“威尼斯”,这是因为曾经的成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金河街、西御河街、清水河街、荷花池、方池街、白家塘、青石桥、磨子桥、高升桥……成都以河流、池塘、桥梁命名的地方不胜枚举。通过这些街名,不难想象成都当时的碧波浩淼和荷塘月色。

九眼桥名字由来

九眼桥新桥和旧桥

锦江河畔的九眼桥是成都东南角桥梁界的“扛把子”,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但今天的九眼桥并非当年的九眼桥,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市政府在旧桥西侧新建的一座桥

当时两桥并存,阻碍了泄洪,于是1992年旧桥被拆除。老九眼桥的风貌从此只保留在老成都人的记忆里。

据明代《成都府志》记载,九眼桥旧桥由当时四川的布政使余一龙督建。该石桥呈南北走向,横跨府河,是九孔拱桥,当时人们叫它洪济桥,如今桥北的宏济路便得名于此。因为桥下有九个桥洞,民间一直称它为九眼桥。

如今的九眼桥是川大和川音学子们青春记忆的载体,是成都鬼饮食聚集区,是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标志,是兰桂坊和音乐房子里的醉人歌声,是这座城市夜晚熄灭的最后一盏灯。

02

成都以作坊、集市命名的地方

古时候的成都商业、手工业分布集中,往往一整条街卖的都是同一类东西,于是许多街道根据街上的生产作坊或集市取名

比如:卖夏袜和羊毛袜的暑袜街;出售竹篾、藤条编织器具的簸箕街;以及盐市口、铁匠巷、肥猪市、染靛街、浆洗街、海椒市街、纱帽街、烟袋巷……

这些街名记录了手工业的变革和城市的发展。这些街道排列组合便可以拼凑出昔日成都集市贸易的热闹景象,让人从中嗅到生活的烟火气。

羊市街名字由来

诗婢家艺术馆

顾名思义,羊市街因为街上的羊市而得名,位于皇城后门外的民族聚居区。有趣的是,在清朝后期,羊市没有了,杀羊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了文化人的聚集地。街上的“诗婢家”“贵林书店”“墨池阁”都是民国时期成都颇有名气的书店。抗日战争时期,书画名家徐悲鸿和张大千也是诗婢家的常客,羊市街俨然是当时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

经过千百年的变迁,位于青羊区的羊市街,失去了耀眼的光环。诗婢家早已搬离,这里既不是城市经济中心,也没有网红美食店但它的平凡背后却多了一份难得的宁静。

03

成都以景观命名的地方

成都素有“芙蓉城”和“锦官城”的美称,“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无数诗人用诗歌来描绘成都的秀色可餐。城内也有不少用花木景观命名的街道,比如梨花街、桂花街、东桂街、双槐树街、草市街、泡桐树街、竹林巷、皂角树街……单单凭这些名字就能窥探到成都的花容月貌。

被地图遗忘的芙蓉巷

相传,后蜀皇帝孟昶为了讨心爱的贵妃“花蕊夫人”欢心,在城墙外种遍了芙蓉花,到花开时节,满城都被芙蓉花所包围。成都因此有了“芙蓉城”的美名。明代,成都蜀王府正门外的西边种满了木芙蓉,于是这条街被称做芙蓉街。芙蓉巷则是90年代居民楼中间的一条小巷,因为道上有一棵老芙蓉树而得名。

康熙年间芙蓉街上修了陕西会馆,往来的都是有钱的商贾,于是芙蓉街更名为陕西街,沿用至今。而藏在居民楼里的芙蓉巷,在地图和地名录上已然失去记载。更有报社采访时把它叫做“被人遗忘的地方”。如今,那颗老芙蓉树依然立在巷口,守护着两个院子,200多户人家,时光就这样被刻录在一圈圈年轮里。

婚丧嫁娶,悲欢离合,这座城市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事情在发生。如果城市是一个容器,那街道就像巨碗里的一块海绵,吸汲着不断涌流的记忆潮水,拼接起生活的碎片。

街名的沿袭和变更刻录着一座老城光阴的故事,更揭示其发展轨迹。指路牌不仅是一种地理符号或标识,更蕴含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

路名,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本身。

*参考资料:袁庭栋《成都街巷志》。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稿件来源:新华网四川

作者:黎甸甸

编辑:冉祎

1月15日,记者从成都东部新区福田街道获悉:为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完善常态化治理机制,福田街道结合实际,扎实开展辖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了场镇形象和人居环境。

改善人居环境 群众更有获得感

据悉,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场镇治理水平,福田街道开展了人行道林木美化项目,对福兴街断面道路两侧树穴进行统一美化,栽种完成140棵桂花树。开展市容环境提升项目,提前完成“两拆一增”工作,建设并绘制完成党建小广场及300平米的墙壁彩画,夯实场镇基础设施。新建三眼桥及福田中学两处公益性停车设施,缓解了场镇车位紧张的情况。重新布局规划场镇停车位90余个,规范了场镇停车秩序。集中整改路灯、井盖等市政病害问题,并新增路灯5盏、井盖3处,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此外,集中开展“门前三包”攻坚行动,以“网格化”管理布局,定人定点开展违章占道经营治理行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场镇“老、大、难”问题。

改善人居环境 群众更有获得感

为做好农村道路保洁工作,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提升乡村品质风貌,福田街道对主干道、村社道路两旁的杂草及可视范围内的白色垃圾进行了整治。截至目前,各村整治县道杂草面积12.1平方公里、乡道杂草面积13.2平方公里、村社道路面积约8.86平方公里。福田街道还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建设标准化生活垃圾分类房22个、四分类垃圾投放收集亭25个,新增垃圾分类收集箱10个。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提升了福田街道的形象,改善了辖区人居环境。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董峰 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