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的主人后来如何?乔致庸的六个儿子,过得怎么样 山西王家大院:富过九代的家族,堪比皇宫的城堡

谈及皇家最高建筑艺术,不由让人想到北京故宫。谈及民间建筑艺术,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可谓是闻名于世。很多小伙伴可能是通过这几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了解到乔家大院和乔致庸,那么正史上,乔家大院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现实中的乔家大院一共有六个大院子,二十个小院,三百一十三间房,乔家大院在民间也算是顶级豪宅,让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乔家大院是通过几代人修建完成的民间豪宅,而乔致庸是乔家第三代传人,乔致庸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民间俗语。乔家几代经商,乔致庸当家期间是乔家经济实力的顶峰时期,乔家堪称富可敌国。

乔家大院的主人后来如何?乔致庸的六个儿子,过得怎么样

乔致庸夫妇剧照

(一)乔致庸的祖父依靠经商脱贫

乔致庸并不是白手起家,他出生的时候,乔家已经在他爷爷乔贵发的艰苦奋斗下发家脱贫,乔致庸算是富三代。

乔贵发出生于康熙年间,家里十分贫困,为求生存,背井离乡到内蒙一带走西口,最初在一家当铺当伙计。乔贵发省吃俭用,十几年以后,攒了点本钱,跟同乡一起合伙开了一家店铺,主要卖豆腐、豆芽、烧饼等。乔贵发做生意赚到钱以后,又在内蒙开了一家小店,生意也不错。所谓老来思故乡,当初乔贵发被迫走西口,背井离乡在外已经十余年,自己也三十几岁了,想回到自己的老家山西祁县乔家堡村。

回到家乡后,乔贵发娶妻生子,乔贵发虽然有点小钱,但是他却娶了一位寡妇,名叫程小翠,还带个拖油瓶,乔贵发认为程小翠勤俭持家,是个过日子的女人,如果自己娶大户人家的小姐,说不定自己那点家产会被败光。自此,乔贵发定下祖训,富贵以后不能三妻四妾、花天酒地,更不能因为女人败家。后来的乔致庸虽然先后娶了六位夫人,但都是续弦。

自从程小翠嫁到乔家以后,乔贵发的生意更加红火,赚了不少钱,在乔家堡村买了一块地与自己的老宅子拼在一起,修建乔家大院,这就是最早的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的主人后来如何?乔致庸的六个儿子,过得怎么样

左为乔致庸剧照

(二)乔家的第二代传人乔全美

乔贵发一共有三个儿子,即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乔全美因精明能干继承了祖业,齐全美就是乔致庸的父亲。乔全美继任祖业以后,生意越做越红火,在父亲创办的"广盛公"下增设当铺、钱铺,创办"复"字号,整个包头市场逐渐成为乔家的地盘,乔贵发成为山西祁县的头号富商。

乔贵发赚了钱以后翻修自己的老宅子,还买了一块地扩建乔家大院,并立下严格的家训,不抽鸦片,不赌博,不三妻四妾。

乔家大院的主人后来如何?乔致庸的六个儿子,过得怎么样

乔致庸剧照

(三)乔家的第三代传人乔致庸

乔全美一共育有两子,即乔致广和乔致庸,乔全美夫妇去世的早,儿子乔致庸无依无靠,跟哥哥相依为命,由哥哥抚养长大。

咸丰年间,南北农民起义爆发,南北茶路、丝路被切断,乔家生意一蹶不振,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乔家的当家人乔致广为此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了人世。

其实乔致庸最初想走科举这条路,可是刚考中秀才,哥哥却病逝了。乔致庸成为乔家唯一的继承人,他只能弃学从商,接管祖业,挑起乔家的重担,重振祖业。

乔致庸继承祖业以后,第一时间疏通南北茶路,在乔致庸苦心经营下,乔家生意是蒸蒸日上,最终全面走上鼎盛。乔家到底多有钱呢?到了清朝末年,乔家在全国各地拥有200多家票号、钱庄、当铺等。资产达到数千万两,乔致庸成为山西地区如雷贯耳的富商,有"亮财主"之称。

今天山西的乔家大院,大门上有块牌匾,牌匾上写有"福种琅嬛",这牌匾是慈禧太后所题写,意思是此地被福气笼罩,犹如神仙的住所。除了牌匾,门上还有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福对联是直隶总督李鸿章题写的。乔致庸发财以后,买地将乔家大院扩建至四院。

右为乔致庸剧照

(四)乔致庸的后代过得怎么样?

1.长子乔岱出生于道光十八年,他为人比较灵活,而且善于交际,但是刚愎自用。因为强占口外生意,同行对他恨之入骨,加之乔岱垄断经营,与其他商人关系彻底破裂。后来被人以"欺行霸市、结交官员"为由告上法庭。关于乔岱之死也是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他被同行杀害,另外一种是被乔致庸囚禁在家。

2.次子乔景仪最初帮助自个儿家打理生意,由于脾气暴躁,遇事容易冲动,后来得罪了人,被暗杀。

3.三子乔景俨为人方面最像乔致庸,他处事非常小心谨慎,为人仁厚善良,但胆小怕事,遇事缺乏胆量。所以乔致庸没有让儿子乔景俨打理家里生意,而是帮助他处理家务事,相当于总管大人。乔景俨很善良他曾经资助办学,不收穷苦百姓的医药费。到了乔致庸晚年,乔家一直是乔景俨当家。乔致庸去世时,只剩下儿子乔景俨一人,其他几个儿子都死在乔致庸之前,乔致庸去世五年后,乔景俨逝世。

乔致庸夫妇剧照

4.四子乔景侃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早年帮助父亲打理生意,他是乔致庸六个儿子中去世最早的孩子。

5.五子乔景偁喜习文,他是乔致庸六个儿子中最有学问的人,乔景偁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他的后代中后来有人获得美国博士学位。

6.幼子乔景僖是乔致庸最喜欢的儿子,乔景僖从小体弱多病,后来还染上毒瘾,才二十几岁就病逝了。乔景僖的离世对乔致庸打击很大,乔致庸因此抑郁成疾,一病不起,1907年乔致庸病逝,享年89岁。

乔致庸剧照

自从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开始,乔家的票号生意一直是萎靡不振,乔家被迫将票号改为钱庄。北伐战争时期,政府所有的军粮由包头垫付,乔家自此元气大伤。七七事变爆发以后,日本人占领了包头,乔家人为避难逃亡他乡,后来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宅生活。

山西王家大院:富过九代的家族,堪比皇宫的城堡

山西王家大院:富过九代的家族,堪比皇宫的城堡

摄影/文字:TIM生命过客

从平遥坐车去灵石的王家大院,

在煤烟弥漫雾霾笼罩的路上,

戴着口罩眯着眼,

想象着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场景,

那是点亮了红灯笼的高墙深宅,

有三姨太尖锐高亢的吟唱,

徊绕在大院上空。

山西王家大院:富过九代的家族,堪比皇宫的城堡

初见王家大院的印象,却是一座城:

高大的门楼,如同故宫一样高大的城墙,

又似长城一般,依山坡绵延而起,

城内层楼叠院,亭台楼阁错落,枯木参差,

高家崖东大院,红门堡西大院,

堪比一座前朝遗落的王城。

山西王家大院:富过九代的家族,堪比皇宫的城堡

【高家崖东大院】

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

王家大院的入口处,就在东大院的东堡门。

从圆拱门洞下的石板坡上去,

院门前便是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

可见当时主人家的排场,

更证明了晋商“红顶商人”的传说,

清康、乾、嘉,王氏家族受朝廷封官二品至五品达42人,

朝廷授、封、赠各种大夫达101人。

我们从东北部的小偏院“柏树院”看起,

走进去,曲院通幽,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有窑,

这是北方传统的三进四合院,

有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

分别是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

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护栏、高墙、露台,

在柏树院的西侧,开了个圆拱偏门,

与相邻的另一座三进四合院连接,

想当年,家族兄弟各自居住,又不失往来。

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

主人闲时呼朋唤友,享天伦之乐处。

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

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

为家丁下人所住之处。

除了如今的入口东堡门,

还有通往村中五里后街的南堡门,

东北角的北堡门,而出了西堡门,

一条青石小道通往红门堡西大院。

【红门堡西大院】

修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远望西大院,瞬间画风突变。

如果说东大院,是半官半民的大宅门,

那么,高大护城墙围拱的西大院,

就像是古时战乱突起,被仓促遗弃的一座王宫。

我们从城中主街龙鳞街东北角登上堡墙,

在城墙最高处俯瞰,主街将城内划为东、西两大区,

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

横巷把宅院分为南北四排,

从下往上数,分别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

龙鳞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恰是一个“王”字。

城墙东西北两端,各有更楼一座,

应是防范匪盗火患的瞭望哨。

沿180米长城墙往下,即西大院正门,

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

镶嵌在高大的堡门正中央,

因堡门为红色,固称西大院为“红门堡”。

站在城楼上,城内建筑以龙鳞街为轴心,

东西对称分布88座院落,

均为一正房两厢房的二进院,

窑洞两层叠加,或二层为阁楼,

各院布局风格大同小异,放眼往去,

重楼叠宇,蔚为壮观。

高家崖和红门堡的正门前,

都砌有高大的雕花照壁,

大院内建筑上的石雕、砖雕、木雕,

雕以花鸟虫鱼、历史故事、山水风物,

以象征、隐喻、谐音等手法,

寄予了祈福、儒道、神佛、家风教化的寓意,

分布于墙基、柱础、斗拱、雀替、额枋之上,

以及各院落门楣廊柱上的楹联匾额,

可谓是汉民居民俗文化的建筑艺术展示。

【富过九代的家族秘诀】

古话说“富不过九代”,

用以说创业不易,守业传承更难,

王氏家族却打破了这个魔咒。

王氏先祖自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

迁居灵石静升村,务农经商,再由商入官,以官护商,

历经明、清,至康熙、乾隆朝,王氏家族鼎盛时,

办义学,修义仓,造桥筑路,赈灾济贫,

修建了有“民间故宫”之称的王家大院。

王氏十六世祖王廷章借用宋贤给后人留下家训: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

容貌必端正,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

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来深省。

书此当坐隅,朝夕视为警。”

王家把家规家训镶嵌在居住建筑物上,

后人可随时吟咏;或雕刻在砖木石面上,家人举目可见。

比如“红门堡”门花板上,雕刻有:

“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圣贤有教,修身可以齐家”

让子孙耳闻目染,时刻铭记,

这才是王家“富过九代”的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