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西藏旅游季,去之前先了解一下高原反应 甘南行之碌曲县名胜风景区
又到了西藏旅行季,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去西藏旅行的憧憬和梦想,但面对虽然美丽但未知的高原,很多人对高原反应又充满了敬畏!陈医生去过西藏,从过了康定一直到拉萨,直到下降到格尔木的十天左右的时间里,陈医生一直都有高原反应。而且在陈医生援疆期间,刚到援疆地的时候,也出现过高原反应,可谓是经历过切身感受的我,最有资格现身说法,告诉你如何处置高原反应。

一、多高会有高原反应?
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但并不是海拔超过3000才有高原反应。随着海拔的升高,我们吸入的氧分压也在明显的下降。当海拔在2400-2700时,动脉氧饱和度就开始了轻度降低。对于一些敏感的人,就可以产生一些轻微的反应。当海拔在3500-4000米时,动脉血的氧饱和度就降低到正常人的90%以下,而到5000米时,动脉氧饱和度就降低到75%以下。但具体多高会发生高原反应,真的是和个体差异有关的。对于能够耐受低氧的个体,其高原反应发生的海拔就会越高。

二、高原反应有哪些表现?
很多人没有经历过高原反应,很有疑惑的想知道高原反应会有哪些表现呢?一般情况下,对于不能耐受的海拔,进入后6-24小时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应。主要的表现可以有很多,常见的主要有胸闷、气短、额部疼痛、头痛、头晕、厌食、恶心、呕吐等不同的反应。而很多时候,高原反应的相关症状,和饮酒过量后的反应极其相似,表现为头痛、恶心、干呕等。严重的高原反应的患者,会发展为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患者就需要及时治疗了。

三、如何处置高原反应?
发生高原反应应该怎么办呢?这恐怕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主要有四点,
一是休息,一旦发生高原反应,应尽快进行卧床休息及补充液体,避免反应进一步恶化。
二是氧疗,经鼻导管或面罩进行吸氧,几乎所有的病例都会出现症状缓解。
三是药物治疗,头痛者可口服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对症处理;恶心呕吐者可肌注丙氯拉嗪,严重者可口服地塞米松治疗;或者联合使用地塞米松及乙酰唑胺。
四是对于症状不缓解或者恶化的患者,应该尽快转移到低海拔地区,哪怕高度下降很少,症状也会减轻。
四、如何预防高原反应?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口服xxx管用吗?口服xxx管用吗?网上的攻略多的很。但陈医生就信教科书,书上写的才是陈大夫相信的,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吧!
第一在进入高原前,应该进行高原环境、生活常识、高原反应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
第二对于有器质性疾病的人群,还是建议尽量不去高原地区;
第三在去高原地区前,可进行适应性锻炼,或者进行海拔较高但不太高的地区进行适应性居住,待血红蛋白升高后在进行高原旅行;
第四进入高原建议阶梯型升高,不建议直接短时间内到达很高的海拔地区;如果不能阶梯上升,可于进入高原前进行预防性服药。
第五进入高原后,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活动,待适应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抽烟酗酒,减少镇静催眠药物的服用,并且一定保证身体摄入足够多的液体和能量。
高原反应因人而异,但相信你在读完这篇文章后,会有一个简单的认知。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敬请咨询陈医生吧!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碌曲县,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
1955年6月正式成立碌曲县,碌曲县特产主要有藏獒和蕨麻猪。碌曲县的则岔石林是全县的三大著名旅游景区之一,也是甘南自治州乃至甘肃省著名的旅游胜地,1998年,则岔石林与尕海湖一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碌曲县名胜风景简介
则岔石林

则岔石林是石碌曲县的三大著名旅游景区之一,也是甘南自治州乃至甘肃省著名的旅游胜地,1998年,则岔石林与尕海湖一起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碌曲县城南52公里处的拉仁关乡则岔村,是一处由石杰岩组成的地貌景观。景区全长22公里,面积2万多公顷,是中国少有的集森林、草原、石林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则岔,藏语意为羚羊的家园,其地山势巍峨陡峭,石林屹立云中,流水清澈见底,林木茂密葱郁,有众多珍禽异兽栖息出没。石林区内石峰林立姿态各异,几乎每个景点又都渗透着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传说。如今,石壁上还留有马蹄印痕,相传为格萨尔坐骑所为。
郎木寺

郎木寺位于碌曲县南90公里处的郎木寺乡,是兰州一九寨沟旅游线上的一处著名景点,西倾山支脉郭尔莽梁北麓的白龙江畔,地处甘川二省边界。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郎木”为藏语“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间谓为仙女所化,故名,近年对游人开放。
郎木寺环境优美,有“东方小瑞士”之称。镇上有两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分别叫甘丹赛赤寺和格尔底寺,两座寺院之间是条清澈小溪,名叫白龙江,沿溪而上可以徒步白龙江峡谷景色十分美丽。
西仓寺

西仓寺,藏语称“噶丹谐智曲科林”,意为“兜率论修法轮洲”。位于碌曲县城以东7公里处。是碌曲县境内较为著名的格鲁派寺院之一,在安多藏区享有较高声誉。西仓寺是在当地原有的几座小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始建于1839年,由拉卜楞寺著名高僧第三世德哇仓·嘉央图丹尼玛主持建造。后寺院所属部落献寺于第三世嘉木样-,西仓寺成为拉卜楞寺子寺,政教属拉卜楞寺,管理由拉卜楞寺派“更察布”、法台、经师、僧官管理西仓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事务。第三世嘉木样、第三世德哇仓、华日-、贡却坚赞等曾任西仓寺法台。西仓寺学院学规、节日法会等大都类同于拉卜楞寺。据《安多政教史》载,清朝皇帝曾赐寺额“般若洲”。西仓寺发展十分迅速,至解放初,寺内建有闻思学院、续部上下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六大学院,壮严宏大,有大小经堂、佛殿、护法神殿14座,僧众达500余人。
1958年时,西仓寺得到保留。从1982年起西仓寺逐步得到恢复,建立了大经堂和护法神殿,现只有闻恩学院,僧众有152人。
尕海湖
在碌曲县境内海拔三千四百米的尕海草原上,在空旷的天宇下静静地躺着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她就是尕海湖。尕海湖为甘南州第一大淡水湖,丰水季节湖面为一万多亩,枯水季节为七千多亩,水最深处约五米。湖四周为优良的天然牧场,河流纵横,植被良好。有各种珍禽异乌栖息于湖畔。1982年尕海湖被省上列为湿地类型候鸟保护区,1999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风和日丽的季节,尕海湖更是美得出奇。临高远眺,她象镶嵌在高原之巅的一颗蓝宝石,又如晨光中美女开启的一盘明镜,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褶褶生辉。走近她,你会看到雪峰绿草、蓝天白云层层叠叠倒映湖中,纤毫毕现;湖畔有千姿百态的各色野花绚烂开放;牦牛和羊儿悠闲自得咀嚼着鲜美的青草;牧羊女轻轻挥动着牧鞭,那优美的身姿款款地摇曳在蓝天碧野之间,摇曳在湖光山色之中,宛如仙女下凡。
比之内地的许多丽水名湖,高远的尕海湖显得格外纯真,没有一丝人工粉饰和雕琢,没有半点城市的喧嚣和尘屑。这里又是各种珍禽彩蝶的“自有王国”。每到春秋,便有白天鹅、灰鹤、黑鹳、大白鹭、雁鸭、水鸟等80多种候鸟从我国江南沿海、从东南亚、尼泊尔、喜马拉雅山麓飞到这里栖息、生儿育女。
世代生活在尕海草原的藏族牧人,信仰佛教,奉守不杀生的信条,视珍禽莅临为吉祥,尤其把鹤类看成是神仙的化身,是祥瑞和美的象征,从不惊扰伤害它们。由此,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净土上,各色蝴蝶翩翩起舞,与花争妍;各种鸟群飞起飞落,嬉戏鸣唱。天鹅洁白的羽毛浮漂在碧水中,更显湖水清明大如绵羊的红嘴黑鹤则喜欢在湖畔徜徉,即是有人来也不惊飞,一派优雅高贵的姿态。此时的尕海湖色彩斑斓,动静有效,是一幅古朴典雅的天人合一图。
如今,久居城市的人们也象候鸟一样,每到夏季就不远万里来此旅游观光,把自己置身在这梦幻般的仙境,体会一下回归自然的美妙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