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脉影像志 │ 深圳河:繁华与恬静 深圳,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深圳文脉影像志 │ 深圳河:繁华与恬静深圳文脉影像志 │ 深圳河:繁华与恬静

一条河,两样风光。

一边,从荒芜中长出了繁华,

用摩天楼群取代了遍地蛙鸣。

一边,水草丰美,恬静如诗,

以原生态的姿态,守望一场关于绽放的热烈约定。

一条河,同一颗心。

深圳河很“深”,和深圳、香港的历史与情感一样深。

深圳河也很“香”,此刻它流淌的,

莫不是时间酿制的一捧庆典的醇香?

深圳文脉影像志 │ 深圳河:繁华与恬静

深圳河,珠江三角洲水系,干流上游为沙湾河,发源于牛尾岭,上游支流莲塘河发源于梧桐山。深圳河干流流经深圳与香港,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出伶仃洋。中下游为深圳与香港的界河。

主流长37公里。流域面积312.5平方公里,其中香港新界流域面积为125平方公里。河床平均比降为3.1‰,上游植被良好,草木茂密,河床多卵石,中下游河床多砂。

▌本文为晶报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线索征集

好的故事需要有人去挖掘,好的风景需要有人去发现。@故事发现者,如果有感动到你的故事、你闻所未闻的故事,让你对深圳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有所思考的故事;如果有能让你感受到深圳文脉跳动的景象,让你大开眼界的创意空间,欢迎联系晶报提供“元故事”“观文脉”选题和线索。根据选题和线索的价值,晶报将为故事发现者提供100-1000元不等的报料费。

填写报料线索或故事简介

来源 | 晶报APP

统筹 | 张定平

记者 | 李跃

摄影 | 赖犁

编辑 | 陈建国 李一凡


深圳,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从一座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深圳,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它是一个发展快速、现代化的崭新城市。


回首41年光辉岁月,你又能否定义:深圳,究竟是做怎样的城市?


深圳,一座创造奇迹的城市


深圳,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40多年前,深圳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这就是深圳在改革开放前的真实写照。


直到1979年,邓小平爷爷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春天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深圳奇迹”就此发生……


深圳,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1985年,160米的国贸大厦竣工,创造了当时闻名遐迩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1996年,以1.4亿多美元中标的地王大厦,一举创下了当时深圳的地价之王;2016年,平安金融中心竣工,以深圳第①高再次刷新了深圳摩天大楼的记录。


原本荒凉贫瘠的土地,一幢幢摩天高楼拔地而起,41年弹指一挥间,旧貌换新颜。


目前,深圳拥有145座200米以上的高楼,位居全国第①。无数摩天大楼的崛起,刷新的不仅是高度,也是深圳雨后春笋般节节高升的实力。



41年前的深圳,楼高不超过三层,香港的灯火辉煌、高楼林立,不知是多少深圳人梦寐以求的景色。曾经连站在高层往下俯瞰都不敢想象,如今却能搬进有电梯有阳台、精美舒服的楼房里,能在几十层高的写字楼里办公。这就是深圳创造的“奇迹”。



在一座座楼宇拔地而起的同时,深圳的城市交通网络也在急速拓展中。


2011年12月,深圳北站正式发车,深圳进入高铁时代;2007年通车的深圳湾大桥,连接南山区与香港,成为深港西部通道的组成部分之一;2020年8月,深圳地铁正式开通运营6号线、10号线,至此11条地铁线路横贯深圳东南西北中,让人说走就能走;今年,深圳地铁多条线路进入通车倒计时。12、8、20号线都有了较大的突破,20号线预计年底通车;粤港澳湾区城际铁路项目也获得批准,2025年之前将投资4741亿建设4700公里铁路,覆盖大湾区的中心和节点城市。



40多年前,有一辆自行车就够炫耀好久了,如今,不管你住在哪个片区,强大的城市交通网总能让你快速抵达市中心。住在福田的朋友一声吆喝,哪怕你住光明,搭上地铁10号线,只要45分钟就能抵达coco park和朋友相聚。从原来的交通闭塞,到如今的四通八达,这也是属于深圳的奇迹。


深圳,一座经济腾飞的城市



41年来,深圳的经济发展也仿佛走上了一条特快车道,用“深圳速度”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深圳奇迹”。


从打响“开山第一炮”的蛇口,到有“世界电子中心”之称的华强北;从诞生了华为、大疆和中兴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南山科技园,到阿里巴巴、腾讯、顺丰等企业都落户在此的前海。从罗湖口岸出发,沿着深南大道往西行驶,这是一条崛起之路,每一个路标都是深圳经济腾飞的zui佳证明。



从“深圳精神”到“前海气魄”,这座崭新的城市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深圳经济发展的腾飞,创造了无数个奇迹。



41年前,一个宝安农民一年只能挣270元。不到1元1斤的猪肉只有逢年过节才吃得到,小孩儿只有过年才穿得上新衣服。41年后,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026元。时不时吃顿山珍海味,周末去各大mall里逛街,假期和家人旅游,甚至还能花钱投资、创业。不过41年的时间,深圳的GDP增长翻了12000倍。今年上半年,南山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3650.61亿元,同比增长11.1%。GDP超过6500亿元,继续保持了“广东经济第一区”的地位。从改革的试验场到开放的窗口,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它创造的是一个个“深圳奇迹”。


深圳,一座兼容并蓄的城市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父母那辈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踏上这片土地,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深圳。41年,一批又一批的追梦人来到这片热土,成为它的建设者、创造者,也让深圳变成自己的第②家乡。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深圳迎接新事物的姿态。它一直包容、开放地迎接每一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寻梦人。也正因为多元的文化碰撞,才造就了深圳兼容并蓄的独特调性。



深圳不只有任正非、马化腾,还有成千上万的奋斗者。深圳的包容很强,你今天是一个平民,明天就可能发家。因为它的包容性和无限潜力,让深圳一直都是人才就业、创业的优选之地。


深圳,一座硬核又温柔的城市



从一个边陲小镇到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背后,这座城市也充满着温柔、有人情味儿的魅力。


深圳是座宜居的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近4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1%,建成1206个公园,成为全国公园zui多的城市。这就是“千园之城”的底气。此外,图书馆、科学馆、少年宫等等文化设施都是免费开放。在深圳,不只有风云变幻的硬核发展,也能让人有生活的真实感。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深圳还是全国第①个志愿者之城,无论在地铁、马路、公园,随处可见的红马甲,让人时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和人情味儿。



这两年,深圳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实绩也让人眼前一亮。便捷省事的城市服务也让人感受到它的温柔。


一直以来,深圳也在努力发展教育和医疗。让人民获得幸福感,是它贯穿始终的主线。


为了推进“学有优教”,深圳两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7.4万座、增量创历史新高;为了推进“病有良医”,深圳出台实施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启动全新体制机制医学科学院建设;为了推进“住有宜居”,深圳加快完善“4+2+2+2”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近两年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1.7万套;为了保障“舌尖安全”,出台zui严食法典、制定zui严食品安全标准、建立zui有力的监管检测和志愿者监督服务机制,并连续五年获得食品安全考核A级。


深圳一直在努力做好民生幸福的时代问卷。


深圳,一座充满想象的城市



如今,你可以说它是现代化的城市,是经济繁荣的城市,是安居乐业的城市。但其实,它更是一座可以让人拥有自己个性和想象力的城市,一批又一批深圳人在这扎根、建设、创造。这片热土,承载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幻想。41年前,国家把改革开放的第①棒交给了这座崭新的城市。41年后,这座城市为改革开放提交了一份完美答卷。下一个41年,我们期待见证更多“深圳奇迹”的诞生,见证更多美好想象的实现。

编辑:大口吃肉

来源:深圳潮生活南方+、深圳新闻网、新华社

中国新闻网、南方网、摄图网、网络等


花样深圳整理编辑,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