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最悠久地铁站,见证上海西南最大商圈变迁 元旦期间,上海消费金额排名前三商圈有哪些?
作为上海昔日的城市副中心和现在的中央活动区,徐家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因科学家徐光启而得名的徐家汇,既是江南地区科技发展和中西文明交融的源头,也是上海电影工业和曾经的唱片业中心。
然而,百年前,紧邻徐家汇的肇嘉浜曾是一条沪上街知巷闻的臭水浜。新中国成立后,徐汇区政府第一时间实施肇嘉浜填浜筑路工程,世代居住在“水上棚户”的居民迎来了新家。1984年,徐家汇第一代人行天桥建成,跨越肇嘉浜路和衡山路,徐家汇也逐步成为徐汇的地标名片和中心区域。

上世纪90年代,建设中的徐家汇商圈。 来源:徐汇区文旅局
上世纪90年代初,一条看不见的地下长龙,开始在上海人的脚下蜿蜒诞生。当时,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利用外资建设项目地铁一号线开工建设。徐汇区虽然因为配合地铁建设,拆除了衡山路、华山路上的几十家商店而使得徐家汇遇到了一时的不景气,但同时,徐汇区政府也铆足了劲,从零开始,设计一个全新的徐家汇商业中心。
1993年1月,上海地铁一号线南段上行线开展技术调试,上海人的“地铁梦”初战告捷。在地铁一号线最初的13个站点中,多达7个点设在徐汇区。其中,徐家汇站设计长度超过600米,一开始就规划了14个出入口。

上海地铁一号线通车。 来源:《解放日报》
1995年4月9日,值得历史铭记的一天,上海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如今看来“款式”稍显“复古”的轨交一号线徐家汇站台,见证了徐家汇商圈近30年的繁华变迁。
结合地铁建设,徐汇区政府积极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整体布局,将徐家汇规划为商业中心,一批崭新的商业载体开始争相进驻。徐汇区决策者提出的“地铁兴商”理念,从地铁通车的那一刻起得到充分验证。

紧抓地铁建设的时代脉搏,成立于1952年的第六百货对建筑进行整体改造,将层高不一的三幢建筑连成一体,建成了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新六百”。百货业巨头太平洋建设集团也来了,这个创造了知名百货公司品牌“SOGO百货”的企业选中了徐家汇,建造了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的徐家汇太平洋百货。1994年,当时上海土地批租中面积最大、金额最高的项目亦在徐家汇诞生。由恒隆地产参与开发的港汇恒隆广场占地面积达5.1万平方米,投资额达5.5亿美元。
2021年,从徐家汇连廊看港汇恒隆广场。 舒抒 摄
经过十余年艰苦建设,到21世纪初,一个崭新的徐家汇已经拔地而起。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港汇广场、美罗城、汇金百货等一批围绕轨交站点而建的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蓄势待发。伴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1998年至2008年,徐家汇也迎来了长达十年的“黄金增长期”。
然而,上海世博会结束后,随着互联网逐步走入人们生活,徐家汇商圈也开始面临建筑形态逐渐陈旧、业态同质化趋于明显的挑战。不过,上海轨交路网的发展,再一次给了徐家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T20大厦外形像一栋“玻璃盒子”。 舒抒 摄
伴随轨交9号线、11号线的陆续通车,徐家汇地下建成了一座超大规模的轨交换乘站。2012年,徐汇区启动西亚宾馆拆落地改造,正式打响了徐家汇商圈转型升级的“第一枪”。改建后崭新的T20大厦由百胜中国总部整租进驻,如今这栋精妙绝伦的“玻璃盒子”早已成为徐家汇全新的地标。
在东方商厦、港汇恒隆广场相继启动大规模更新的同时,徐家汇转型升级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空中连廊的建设。徐家汇空中连廊共分三期,其中一期工程于2017年动工,2020年底正式向市民开放,连接T20大厦、美罗城、太平洋数码广场二期、汇联商厦等主要的商业建筑以及通往第六百货、汇金百货的徐家汇天桥。
眼下,站在视野开阔的空中连廊,不仅能将整个徐家汇的繁华景致尽收眼底,不远处在建中的徐家汇中心也已英姿勃发。这个占地面积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0万平方米的“巨无霸”项目,2023年将诞生一座370米高的高楼,并由商业、办公、高星级酒店等业态,构成未来上海最大的综合体之一。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舒抒 题图来源:徐汇区供图
来源:作者:舒抒
辞旧迎新,申城商圈商街火树银花、灯光璀璨。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元旦节日期间(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月2日) 3天,上海线下消费支付金额270.8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12.8%,监测上海36个商圈的线下客流总量达到2050万人次,客流规模已恢复至疫情前9成左右。
消费金额排名前三商圈分别为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和陆家嘴。外来消费次数高达551.3万人次,发生消费金额为60.2亿元,较2021年同期分别同比增长11.0%和12.8%。长三角地区来沪消费占外来消费比重较高,江苏、浙江、安徽消费人次分别达到121.4、53.8和50.4万人次,位居前三。12月31日跨年夜消费人气旺,南京路步行街开展联动营销,新世界城当天销售额破1亿元。第一八佰伴推出“ILOVE12.31”岁末嘉年华活动,当天销售额破8亿元。
各大商业企业纷纷引进表演精彩、形式新颖的艺术节目,提升消费者美好生活品质。徐家汇商城推出“2022新象徐家汇”商圈品牌活动,围绕生肖“虎”开展系列新年氛围造景及文商融合活动。首位奥特莱斯举办首届艺术融合之旅,带来西班牙艺术家鲁本的作品“不对称的世界”装置,塑造潮流时尚购物地标。
上海市区两级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商业活动场所疫情防控,督促做好测温、消毒、客流管控等工作。据监测数据显示,节日期间(1月1日至1月3日),上海主副食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猪肉批发交易量5097.7吨,同比增长55.1%,批发均价20.0元/公斤,同比下降54.3%;青菜、毛豆、芋艿、番茄、冬瓜等蔬菜批发交易量2.1万吨,同比增长10.5%,批发均价4.3元/公斤,同比下降11.2%。监测的45家标准化菜市场,猪肉后腿零售均价36.05元/公斤,同比下降31.6%,蔬菜零售均价7.96元/公斤,同比增长7.9%。
栏目主编:吴卫群 文字编辑:吴卫群
12月31日跨年夜消费人气旺,第一八佰伴推出“ILOVE12.31”岁末嘉年华活动,当天销售额破8亿元。
来源:作者:吴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