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设计师听错了发音,才成就了世界上唯一6根宣礼塔的清真寺 圣索菲亚大教堂

蓝色清真寺,伊斯坦布尔甚至土耳其最著名的地标。

由于它太过于出名,以至于游客们都想不起来它的学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足够拗口。

传说设计师听错了发音,才成就了世界上唯一6根宣礼塔的清真寺

这座六根宣礼塔的清真寺,建造于1609-1616年,比苏莱曼清真寺要晚半个世纪,它气势恢宏,造型奢华独特,因内部墙体贴满了蓝色彩釉瓷砖而得名。

传说设计师听错了发音,才成就了世界上唯一6根宣礼塔的清真寺

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内部国力已江河日下,对外战争接连失败,刚刚同奥地利签署了停战协议(Peace of Zsitvatorok),同波斯人的战争也失败了。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决定要在伊斯坦布尔建造一座大清真寺以用来安抚安拉。但这无疑如同雪上加霜,伊斯兰教崇尚俭朴,以往的清真寺建造,都用的是战利品的资金,而此时连年战争,国库本就不富裕,建造如此规模的清真寺,更要动用一大笔资金,引起了阿訇的愤怒。但苏丹却一意孤行,任命著名建筑师希南的徒弟赛德夫哈尔·默罕默德·阿加为总设计师。

1609年8月,苏丹亲自主持了奠基仪式,清真寺建造在当时的君士坦丁堡大皇宫(Great Palace of Constantinople)基础之上,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君士坦丁堡竞技场(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相对。整个设计结合了奥斯曼建筑和拜占庭教堂的精粹,参照了对面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拜占庭特色,又加入了传统的伊斯兰建筑,以弘扬清真寺的庞大、庄严及壮丽,被视为奥斯曼建筑古典时期的最后一个典范之作。

传说设计师听错了发音,才成就了世界上唯一6根宣礼塔的清真寺

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苏丹要建造“黄金”的宣礼塔,但“黄金”和“六根”发音相近,建筑师误听成了“六根”,结果就建造起了这六根43米高的宣礼塔。这个“逾制”的举动一下子就触怒了麦加,因为只有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苏丹便命人将麦加的清真寺又加了一根宣礼塔,以此来宣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在2008年,也门首府的萨利赫大清真寺建成前,蓝色清真寺一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拥有六根宣礼塔的清真寺。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有麦加清真寺拥有7根宣礼塔,也是唯一的一座。

其实,这只是当时的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给自己杜撰的一个借口而已,他知道国库空虚,也知道臣民怨声载道,几乎停止了其他所有的建筑工程,只为了保证这一座清真寺的建造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由于规模实在太大,后来就连瓷砖都只能“借”用其他建筑上的旧瓷砖,导致了现在许多瓷砖开始褪色。

整个工程的过程记录在了八卷书籍中,现收藏于老皇宫里,清真寺的开幕典礼在1617年举办,直至艾哈迈德一世去世时,工程仍未彻底完工。这座六根宣礼塔的大清真寺,显示了他对真主的虔诚,夸耀着他的丰功伟绩,也让他自己青史留名。

在伊斯坦布尔旧城的城中心,蓝色清真寺与圣索菲亚大教堂遥遥相对。圣索菲亚承载了划时代的历史故事,蓝色清真寺有着圣索菲亚无法比拟的规模,二者虽然相隔千年,却交相辉映。

说来也奇怪,这次土耳其之行,哪儿哪儿的建筑都在修,包括蓝色清真寺,有一根宣礼塔就成了“残疾”,白天看上去还好,晚上的夜景看起来就只有五根,因为修理的那根没有灯。照片有点像错版的纸币,看着别扭,却倒是证明了一个特定的时期。

清真寺的入口,正对着前面的古竞技场

我险些忽视了这条铁链,当时去的时候还奇怪,为什么这里要有一根铁链,看上去怪怪的,还特影响美观,回来查资料时候才知道,因为只有苏丹可以骑马进入庭院,但必须要低头弯腰,以此来显示在清真寺前的谦卑。

希南的徒弟参照了师父的第一个大型工程塞札德清真寺,设计了广阔的庭院,祈祷殿中央穹顶直径是23.5米,高43米,由四根巨大立柱支撑。前庭风格与塞利米耶清真寺相似,前庭用拱廊围绕着,两旁都有沐浴(洗手洗脚)的设施,中央六角形水泉,通往中庭的通道由拱廊处延伸。

庭院里有清真寺的模型,可以看到石柱间以拱门相连接,拱顶着30个圆顶环绕起了内庭,内庭四周是6根大理石石柱,中央圆顶通过角穹搭建在4个突出的拱顶上,角穹依托在四个直径1.6米的角柱上,四个半圆顶各占中央圆顶的一方,各个角边的小圆顶构成了清真寺的底座。

建造蓝色清真寺未使用一根铁钉,建筑结构严谨,外观造型独特,400年间历经数次大地震安然无恙。蓝色清真寺,有四个看点:

1、光线:穿过穹顶上共260个小窗的光线,斜斜地洒向寺内。

2、伊兹尼兰瓷砖:整个清真寺的墙壁直到穹顶上,用了两万一千余块伊兹尼兰瓷砖,白色底,蓝彩釉,遍布花纹图案,透过彩色玻璃的光线又折射到瓷砖上,使得整个清真寺内散发出奇幻的光彩。

3、地毯:土耳其地毯举世闻名,清真寺内铺的都是伊索匹亚朝贡的地毯。

4、阿拉伯文字:支撑穹顶的四根直径5公尺的圆柱,柱头刻有蓝底金字的阿拉伯文

清真寺内高处的蓝色瓷砖如今仍然闪耀着迷人的蓝色,但低处的砖瓦都是传统设计,由于建造时资金紧缺,导致后期的瓷砖质量欠佳,许多釉料都已模糊不清,墙身的砖瓦大多是1574年托卡比老皇宫失火后遗留的“二手”砖。

据说,吊灯上曾经还放置鸵鸟蛋,以此来驱逐蜘蛛等虫子。室内的古兰经经文是后来书写的,出自当代书法家扎伊尔德·卡斯姆·古巴里(Seyyid Kasim Gubari)。

清真寺内前面大部分区域是给男性信徒的,后面狭长的部分留给女性信徒和游客。

内部的圣龛、讲道坛,每逢周五和宗教节日,阿訇会在讲道坛上讲道,并且阿訇所在的位置是独一无二的,使得任何人在清真寺内任何地方都能听到他的声音。皇室的亭台位于东南角,包括讲台、走廊和小幽静室,以及通往上层的皇室包厢。这面积达4600平米的清真寺内,可同时容纳五千信徒祈祷礼拜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旅行分享师、跨界自媒体人。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40余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拜占庭式建筑经典,一座改变了建筑史 的穹顶建筑,维持近1500年的古老圣殿

“所罗门!我已经超越了你!”一一查士丁 尼大帝

人们往往热爱美好的事物,有着将美好的 东西据为己有的私心。这一点表现在历史 中也同样如此。如果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比 作一个女人,那非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海 伦莫属了。就如同美丽的海伦引人争夺一 般,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美,诱惑着每一个 见到它的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被改建 为清真寺的教堂,是无论落入哪个政权、 归属谁手,都被所有者奉为最高艺术建筑 的教堂。它跨越了时间,千年之后,依然 美丽的动人心魄。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部 分,一个是拜占庭时期,一个是清真寺时 期。

时间要一直往前退,一直回到大约一千七 百年前。那时的土耳其还不叫土耳其,那 片地区叫拜占庭,归属于名叫罗马的超级 帝国。当时的西方霸主君士坦丁大帝做了 两件历史影响极大的事一一皈依并支持基 督教、将都城迁到拜占庭。除此之外,又 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一在325年, 命人在一座多神教神庙的基础上修了一座 普通的教堂。

一百多年过去了,拜占庭作为都城,备受 基督教的洗礼。当初的罗马帝国,分为东 西两半。当初君士坦丁大帝时期修建的教 堂,也在火灾和战乱中毁坏。当时的东罗 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决定在这教堂的废 墟之上,重建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真 正不朽的教堂。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查士 丁尼大帝郑重请当时有名的建筑师伊西陀 尔和安提米乌斯前往相助。终于在5年 后,大教堂修建完毕。

据说见到竣工后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时,查 士丁尼大帝情难自抑,长叹道:“所罗门! 我已经超越了你!”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美丽,到底美在何处

呢?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建筑。这里的“大”有字 面意义上的大:自建成开始将近一千二百 年,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 教堂。它的东西77米,南北71米,仅仅是 坐地面积就有大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巨大 的建筑拔地而起,直上没有尽头。向上 望,高高的穹顶有54.8米高,相当于15层 的楼房。

也有空间结构上空灵梦幻的“大”:走进圣 索菲亚大教堂,穹顶高不可及,仅仅是凝 望上方,都让人炫目。教堂的身躯是巴西 利卡结构的一一就是一种围着柱廊的四四 方方的结构。但教堂的顶部是圆形的巨大 穹顶。这样的造型在当时可以说是前无古 人。如何将圆形穹顶放在方形平面上呢? 何况还是如此巨大的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这都全靠当时的建筑设计师安提米乌斯。 他精通几何,利用帆拱和斜对角拱支撑砌 筑,将巨大的穹顶托起。让那金碧辉煌的 穹顶看起来好像不是落在砖石的结构体 上,而是从天而降,垂在空间的上方。

圣索菲亚大教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拜 占庭世界用当时能找到的一切美好的、昂 贵的东西堆砌而来的装饰品。建造它所用 的大理石,黑色的有白条纹的来自博斯普 鲁斯,绿色的来自希腊或斯巴达,多色的 大理石来自弗吉尼亚,有银色斑点的斑岩 产自埃及,红白纹理的产自小亚细亚的托 罗斯山脉.....在查士丁尼大帝的皇权下, 来自各地的珍宝尽数运送到拜占庭。还有 镶嵌柱头的金箔、铺成各种图案的彩色碎 石、装饰拱顶和穹顶的玻璃马赛克、无数 精美的雕刻.....在这样空旷的教堂之中, 这样斑斓而又动人的色彩,让来到这里的 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好像置身于一片百花 盛开的草地,让他们相信这样的建筑,绝 非普通的人力能够打造,唯有上帝的恩 泽,才造就了这样的旷世杰作。

正是由于大教堂如此精美,即使是在敌人 看来,也不忍心破坏它。圣索菲亚大教堂 自诞生起担任了将近一千年的基督教教 堂,于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 君士坦丁堡后,落入苏丹默罕默德手中。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圣战在历史上打得有 来有回,打得你死我活,两者是水火不容 的。可是面对圣索菲亚大教堂,苏丹默罕 默德却犹豫了。最终他下令人们将大教堂 内的所有壁画都用石灰遮起来,再派人在 石灰上覆盖伊斯兰教的图案。教堂里所有 和基督教有关的东西通通搬走,包括教堂 四周的屋顶,全部加上清真寺特有的尖 塔。于是,曾经的拜占庭辉煌大教堂摇身 一变,正式更名为阿亚索菲亚清真寺,成 为一个彻彻底底的伊斯兰建筑了。

但如今走进圣索菲亚大教堂,又是不同的 样子。这是因为在1935年,当时土耳其的 总统下令揭露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真容,让 它尘封了四百多年的模样重见天日。如今 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当年覆盖在镶嵌画上 的石膏都被擦去,历经时间而破损的窗户 也得到修复。它成了世界闻名的阿亚索菲 亚博物馆,每一年大概有两百五十万外国 游客来到这里拜访参观。这位千年之前的 世界明星,千年之后依然热度不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虽然 从清真寺又变了回来,但是教堂内仍有伊 斯兰教的影子。比如教堂内东凹室的下 方,至今仍是“米哈拉布”,标志着穆斯林 礼拜的正向,即圣地麦加的方向。圣索菲 亚大教堂是古今难得的兼有基督教与伊斯 兰教的建筑。它用它的历史证明了,所谓 的绝对美丽,就是征服每一个见到你的人 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