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种贵州黔东南州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但第五种你千万别动手 黔东南12款主打菜,其中一种广东人连呼招架不住,老外来了不敢吃
一、凯里红酸汤
红酸汤是凯里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所独具的色(鲜红)、香(清香)、味(醇酸、回甜)等特点。凯里人素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翩翩”的民间俗语,可见,红酸汤在凯里人饮食链上的重要地位。小编曾在贵阳吃过凯里酸汤鱼,味道的确不错。

二、塔石香羊瘪
黔东南州榕江县位于都柳江中上游,南有茂密原始的月亮山,北有高耸入云的雷公山,其中侗、苗、水、瑶等1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2%,是原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这里有一种民族特色饮食—贵州榕江塔石羊瘪,是榕江县少数民族同胞最喜爱吃的上品佳肴,只要你到榕江来做客,好客的主人就会将这道营养丰富、清凉可口、增进食欲的招牌菜端上饭桌来招待贵客。

三、下司狗肉
下司狗肉是仅次于下司酸汤鱼的好菜,许多过路客人和朋友都喜欢来下司吃狗肉。下司狗肉肉质细嫩,味道纯正,准确地说,下司狗肉叫下司草烧狗肉,正因为采用草烧技术,即所谓的“天然”技术,所以它与其他地方的喷灯烧、煤烧煮起来的味道有所区别。另外,下司人在选狗的时候也比较讲究,只要农村人养的土狗,并且一般都只要重十多斤的,既不要老狗,也不要太小的狗,故味道与其他地方的有所区别。

四、岑巩血豆腐
岑巩血豆腐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特色美食,其制作过程是将新鲜的猪肉和豆腐混合后,抖以食盐,然后将被鲜猪血染透的豆腐团捏成苹果大小的小团,放入垫有稻草的竹筛内(只放一层,不能重叠,以防变形),置于火炕上熏烤(通常与腊肉、香肠一起熏烤),至血豆腐表层呈黑色变硬时即可。制成的血豆腐外呈黑色,内呈淡红色,带有很多小孔,是血豆腐中的水份蒸发后形成的。食用时,洗净其表面污物,置于沸水中与腊肉同煮到腊肉熟时切成薄片即可食用。冬春时节,到岑巩农家作客,可食到美味香醇的血豆腐。
五、苗族拦门酒
苗族同胞们有着独特的欢迎远方客人的方式。如果事先他们知道了客人从远方而来,在很早的时候就会盛装站在寨门口迎接远方客人。而客人到来后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苗族拦门酒。
拦门酒是苗族自己酿造的米酒,度数不高但后劲很大,用牛角盛满,客人走上前来就要一气喝完,而在喝的时候不允许客人有任何的推辞表现。客人喝酒时不要用手扶着牛角,那样苗族同胞会认为你还想喝于是就会再给你灌上第二杯拦门酒。许多号称海量的朋友就是因为不明其中原因而还未进苗族寨门就被灌倒而一觉睡过时间错过苗寨做客的好机会,拦门酒之名因此而来。不过,对于酒量实在不高的人只要说明原因一般他们会酌情处理的。
六、三穗血浆鸭
三穗鸭是中国地方四大名鸭之一,是鸭中之佼佼者,具有野鸭风味,以其产蛋多、蛋质佳、生长期长、牧饲力强、肉质细嫩、氨基酸含量高、胆固醇低、味美鲜香而闻名,制作三穗血浆鸭要用真正三穗麻鸭,味道十分独特,鲜香醇正,风味刺激, 深受广大食客们的青睐。
黔东南是个味觉享受的地方。酸辣香脆,风味独特。许多生于山野、长于溪旁的原生植物,信手拈来就是佳肴,或作香料,原汁原味,可口怡人。
每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必然因地域性不同而风格迥异,在黔东南虽然“酸”极盛行,但是其他三种真是又奇又怪,是本地人的家常便饭,来,我们一起去看看黔东南的四类代表美食吧——
关键字:酸
1、酸汤鱼
酸汤鱼是黔东南最受天下游客欢迎的一道美味佳肴。
取鲜活鲤鱼开膛去内脏后,用少许米酒、姜丝、花椒稍作腌制,待酸汤制好并烧沸后即将鱼下锅。这样煮的鱼鲜嫩可口,汤更是微酸回甜,十分开胃酸汤有清酸汤和红酸汤两种。红酸汤即用酸辣椒下油锅煎炒后,加水兑酸汤,汤内加生姜、蒜泥及其他鱼香料。

2、酸汤牛杂
牛杂与酸汤配伍,肉质鲜嫩,味道纯正。其酸汤的制作与酸汤鱼相同。黔东南的肉牛全是放养在山上原生态环境下长大的,其肉质细嫩而富含天然草类的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十分有益。由于酸汤系列的魅力,在黔东南就广为流传一句俗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

酸的制作方式:制作酸汤鱼的“酸汤”通常分为“白酸”“红酸”两种,白酸汤是以米汤自然发酵成汤底,红酸汤以番茄发酵而成。科学证实,酸汤经过微生物发酵过程,其中的健康菌落群对人体肠冐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3、
雷山鱼酱
是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雷山县大塘镇桥港村的传统调味品,雷山鱼酱色泽诱人、鱼肉的酱香和红辣椒相辅相成,一小勺足以让任何菜肴变得美味。在时间的沉淀下,鱼酱慢慢发酵,沉淀出不可复制的美味,是苗家特有的秘方,其味道芳香四溢,鱼香味浓,用于烹制鱼香味型的菜肴,更是锦上添花。

雷山鱼酱在《舌尖上的中国2》中大放异彩,使得许多人得知了这一美味的特色酱料,知名度大增。
关键字:奇
1、牛瘪
“牛瘪火锅”是黔东南地区的美食之一,只有在当地才能吃到最正宗的牛瘪。牛胆汁加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慢熬出香味,其味凉微苦,清香扑鼻。在冬季“牛瘪火锅锅”非常火爆,每家店铺在熬制牛瘪时都会有“独门秘方”,所加的香料和中草药不尽相同。
2、羊瘪
羊瘪尤以榕江塔石的最为有名气。制作方式:将羊肉切成丝,配以羊杂碎、用姜、蒜、八角、回香、沙姜花椒等多种香料,一同倒入油锅爆炒,使香料的香味窜入羊肉、羊杂之中,并烹以少许米酒,炒好然后盛入小锅置于小火炉上文火边吃边煮。煮干了加一点瘪汁,味道特香,微苦带凉。
这是一道全是来自大山原生态的美味,多少嘉宾食后均赞不绝口。如有剩余,不惜打包带走,是一味弃之不舍的特色名吃,常有人乘飞机带上这道菜去访亲探友,当天就可以享用。
即便牛瘪本身是很可口滋补的美食,但是由于瘪的做法实在重口味,许多广东游客来到黔东南都会列入挑战项,食用前必得相互打气才伸出筷子。
瘪是什么?
“瘪”是侗语译音,指牛、羊胃里尚未消化的新鲜野草树叶,它具有百味草药的功效,可以帮助消化,医治各种肠胃疾病,被誉为“百草药”。
牛、羊瘪的制作十分讲究,从江的牛、羊都是放养,吃的都是山上的青草和树叶。杀牛时取出牛胃中尚未消化的食物,挤出汁,这汁就是生瘪。然后用茶油把瘪充分煮沸制熟,这就是待用的熟瘪了。
3、血浆鸭
三穗和天柱的血浆鸭久负盛名。
其入锅方式是:把鸭砍好后倒入油锅里爆炒,并佐以姜、蒜、八角、草果、沙姜、酒等香料,炒香后焖。快出锅时,再倒入生鸭血搅匀,即可出锅上桌。吃起来鲜嫩,其血浆汤喝起来有种特有的清香,用其泡饭进食可让人胃口大开。
关键字:藏
1、腤汤大肠
腤汤大肠作为黄平县最广为人知的一道招牌菜,在整个黔东南地区可颇负盛名,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来到黄平必须品尝的一道美食。不过腤汤的臭味也让很多外地食客直呼受不了,故戏称其为“贵州的臭豆腐”。
腤汤大肠这道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腤汤的制作,腤汤的制作首先需要将挑选好的青菜、花椒、大蒜、糯米、特种酵母等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坛子里面,然后密闭封存,等到时间足够便可开启,需要吃的时候直接将做好的腤汤永大火熬制,小火慢炖,随后下猪大肠,也可搭配其他肉类一起煮食,最后用辣椒面、姜末、葱花、蒜泥、味精、盐调制蘸水即可蘸食。
2、镇远道菜
镇远道菜已有500多年的生产历史。由于此菜储藏愈久,品质愈佳,味道愈美,因而又称“陈年道菜”。道菜以大蔸菜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微波杀菌,真空密封包装制作。其色黄褐,味甘甜绵香,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是男女老幼均宜的“绿色”保健食品。用镇远道菜来蒸扣肉,那真是佳肴一绝。
3、侗乡腌肉腌鱼
鱼和肉放到坛子腌制,酸甜香辣用腌鱼下糯米饭更是天下一绝。腌肉腌鱼的制作很特别,先用花椒、酒、腌泡一段时期之后,加辣椒粉、花椒粉拌入酒糟中,再用一只特制的木桶把鱼或肉铺好一层,糊一层调拌好的酒糟糟,一层又一层地放入桶内。最后用木板盖严,再用大石头压在桶盖上,让其把酒味、香味全腌进入肉里,直到闻不到酒味方可开缸食用。腌肉腌鱼颜色纯红,味微酸、辣。
侗乡腌肉
腌鱼
关键字:常
关键字解释文案:当地习以为常的饮食,食用频率高
1、野炊烧鱼
烧鱼,就是从田里把现抓的活鱼,掏去内脏洗净后后,用木棍或小竹子串起来,就地取些干树枝点燃,把鱼放在火上慢慢熏烤。同时,另一些人则去山上采摘野葱、野菜、山辣椒、野花椒等作为佐料,待鱼烤熟后掰开,将切好的“佐料”加以适量盐巴、味精、酱油进行搅拌,那扑鼻的香味直叫人垂涎三尺。
2、社饭
社饭是一种特制糯米饭,腊肉切成粒,加以蒿菜、花生、干豆腐、生抽等,拌入蒸好的糯米饭中,再蒸一次而成。其香味独特,多食不腻。社饭本是古代的一种祭祀土地神即社神的饮食。同时,由于社蒿具有预防和治疗肿痛、痨、疟、痢、痔等疾病的作用,所以社饭也是人们传统药膳中的一个常见品种。
3、榕江卷粉
卷粉,用米粉皮把佐料包起来卷成筒便成卷粉了。榕江卷粉的特色有二,一是米粉皮薄而富有弹性,这是米粉制作的第道须把关的工序。其二是被称为“哨子”的馅,要用肉沫、竹笋、香菇、豆腐、莴笋等多种原料炒熟、使之有香菇和莴笋的清香,有笋子和窝笋的脆度。卷粉包好后,再加一点酱油、醋、大蒜汁等,滋润拌匀之后,入口有香脆嫩滑的感觉,吃起来十分惬意。
榕江卷粉哨子